|
深圳瑞捷(300977)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IDI工程质量保险与安责险发展提速,TIS服务需求增量 2023年9月,住建部确定房屋安全保险制度试点为北京、上海、深圳、宁波、芜湖、株洲、苏州、杭州、合肥、青岛、武汉、长沙、广州、成都共 14 个城市,加速探索工程质量保险新发展模式。其中,上海、北京、广州、重庆等地区已将投保 IDI保险作为住宅工程土地出让条件,开始强制推行 IDI 保险。2024年,广州 IDI 投保项目 51 个,新增保障面积900.22万平方米,新增保额 337.30亿元,共提供服务 3,034 次,查勘风险问题项 3.08万条,发布了《建设工程保险风险管理服务规范》《广州市建设工程安责险风险管理服务规程》,授出了国内首张“风险管理工程师”证书,推动TIS服务渗透率快速提升。随着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强制实施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市场规模为14.70亿元,2020年增长到30.23亿元,2021年为51.39亿元,2022年达到86.75亿元,2023年大幅上升至135.61亿元,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157.61亿元。 (二)固定资产投资延续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4,374亿元,比上年增长 3.2%。第一产业投资 9,543亿元,比上年增长2.6%;第二产业投资 179,064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投资325,767亿元,下降1.1%。第二产业中,制造业投资增长9.2%,比全部投资高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4.4%,比全部投资高1.2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41.7%,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20.7%,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3.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提速。 (三)消费升级,连锁服务业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55,718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5,298亿元,同比增长3%。截至2024年12月,全国餐饮企业存量超过1,600万家。 2024年,中国酒店市场新开业中档及以上酒店超过 1万家,新增客房规模95.2万间,与上一年度相比新开业客房量增⻓约 27%。其中,华住集团新开业数量为 2,400 家,锦江集团(中国区)新开业数量为1,200家,亚朵集团新开业数量为500家,增量市场也展现出强劲活力。 (四)高龄房屋安全亟待改善,房屋三项制度推进提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城镇住宅存量已达 330亿平方米,其中建成20年以上的住宅约占40%,涉及房屋超过1.3亿套。“老房子”地基沉降、墙面起皮、墙体开裂、渗漏等常见的质量问题频现,城市发展进入以老旧建筑更新改造为主的“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的重要时期。 2024年8月23日,住建部副部长董建国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这三项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目前,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 22 个城市正在试点。 (五)房地产市场延续调整态势,新开工面积和开发投资继续回落 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0,280亿元,比上年下降10.6%。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33,24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13,330万平方米,下降13.1%。房屋新开工面积73,893万平方米,下降23.0%。 四、主营业务分析 (一)概述 2024年,受国内房地产市场延续调整的影响,新开工面积和开发投资继续回落,公司的发展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围绕“开源节流,突破创新”的经营方针,紧抓市场机遇,强化科技赋能,推进内部变革,在持续优化客户结构,加强“数智化”建设,布局存量市场,拓展海外业务,强化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6,984.1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66.6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62.81%。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为:一方面,公司持续加强合规管理,强化重点客户履约风险防控,主动减少与信用风险较高客户的业务合作,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另一方面,受房地产行业周期性调整的影响,部分应收款项可能存在无法回收的风险,基于谨慎性原则且依据会计准则进行减值测试后,增加了高风险客户单项坏账准备计提额,加上部分客户的工抵房资产质量下降,可回收金额存在不确定性,亦增加了该类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额,导致公司利润同比下降。 报告期内,主要工作如下: 1.持续优化客户结构,迈向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一方面,根据战略规划积极调整业务布局,不断加大产业、保险、存量、海外等重点业务领域的投入,产业类和保险类客户的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产业类较上年同期增长100%以上,保险类较上年同期增长30%以上。同时,海外业务版图迅速扩展,现已拓展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刚果(金)、泰国、蒙古等多个国家。另一方面,持续优化客户结构,不断降低房地产类客户的占比,提高客户订单质量,提升客户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房地产类客户的营业收入占比已降低至46%。2.打造多元产品线,夯实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一方面,公司管理层多次赴海外考察,调研 Aon Corporation、FM、Risk Logic 等多家国际领先企业,持续对标国际前沿,拓展创新视野。另一方面,引入高端人才,强化产品创新能力。再一方面,与国内高校加强技术合作,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扩大第三方评估业务的服务范围,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服务场景已覆盖数据中心、轨道交通、水利设施、学校、医院、古建筑、农田等,打造了供应链评估、运行消防安全、企财险、安责险等一批新产品,进一步夯实了核心竞争力。3.强化科技赋能,驱动创新发展报告期内,围绕战略及经营目标,聚焦“数智化”建设,与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高校加强合作,推进 AI 技术在建筑领域快速发展,共同开发了“隐患-事故级联故障模型”“建筑外立面缺陷模型”“外墙风险预测模型”等智慧服务平台。同时,在内部管理信息化方面,迭代了驻场业务信息化平台、智能实测实量平台、捷安智考小程序等多个信息化平台。4.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报告期内,积极推进营销体系与市场品牌建设,以经营目标为导向,压实营销责任,深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客户,提升市场占有率,实施销售岗位新员工“180 天”成长计划,打造“狼性”的专业化营销团队。加强构建客户精准管理体系,通过 CRM等信息化平台,实施客户信息收集、客户需求分析、销售策略制定、客户履约管理一体化管理,推动市场营销能力全面提升。同时,加强品牌宣传,提升市场影响力,深度挖掘客户需求,输出了6份市场洞察报告,举办了10场品牌发布活动,打造了15个标杆客户案例,增强了“深圳瑞捷”的品牌辨识度。其中,全网品牌综合曝光超1400万,同比增长64%;自媒体展现206万,同比增长44%;公众号阅读量28W,增粉4500+;外部媒体1000w+曝光。5.优化人才结构,打造高效能团队报告期内,一方面,积极推进核心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计划,与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进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建立人才标准,开展领瑞、瑞栋、瑞柱等轮岗项目,有效提升管理认知和能力,促进管理同频。再一方面,管理层多次赴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进行考察交流,以海外项目需求进行人才画像,成功引入具备海外工作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2024年,新入职员工本科率达到81%,在职人员本科率从年初的52.79%提升至61.27%,增长了8.48%。 (二)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主要包括职工薪酬、差旅费、检测费、技术服务费等。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1)以直接设立或投资等方式增加的子公司 2024年6月,本公司出资设立深圳捷云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24年6月5日完成工商设立登记,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00万元,本公司占其注册资本的67%,拥有对其的实质控制权,故自该公司成立之日起,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2024年7月,本公司出资设立北京瑞云捷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24年7月5日完成工商设立登记,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0.00万元,本公司占其注册资本的 100%,拥有对其的实质控制权,故自该公司成立之日起,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2024年7月,本公司出资设立湖南瑞云捷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24年7月8日完成工商设立登记,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0万元,本公司占其注册资本的 100%,拥有对其的实质控制权,故自该公司成立之日起,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2024年7月,本公司出资设立深圳瑞宏捷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24年7月10日完成工商设立登记,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00万元,本公司占其注册资本的 100%,拥有对其的实质控制权,故自该公司成立之日起,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2024年10月,本公司出资设立南京瑞云捷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24年10月18日完成工商设立登记,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00万元,本公司占其注册资本的100%,拥有对其的实质控制权,故自该公司成立之日起,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2024年10月,本公司出资设立深圳瑞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24年11月6日完成工商设立登记,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0万元,本公司占其注册资本的60%,拥有对其的实质控制权,故自该公司成立之日起,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三)费用 (四)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研发 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 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智慧 本项目的核心目的是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开发一个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智慧平台。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的手段,实现对工程现场质量与安全状况 已结项 1、深度学习算法研发: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等深度学习技术,研发适用于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目标检测、图像分割、行为识别等算法。通过大量标注数据的 首先,它将显著提升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使公司在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其次,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大大提高公司工程管平台研究 的实时监控、精准评估和科学预警,从而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训练和优化,提升算法对工程质量与安全问题的识别精度。2、智慧平台架构设计: 设计并开发一个集成数据采 集、处理、分析和展示的智慧平台。平台应具备分布式处理能力,能够支持多源数据的接入和高效处理;同时,平台还应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交互功能,方便用户查看实时数据、分析结果和预警信息。 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人力成本,同时帮助服务企业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提升企业客户满意度,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项目所形成的技术积累和品牌效应,将为公司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奠定坚实基础。基于保险视角下的绿色建筑技术风险量化管理模型研究 分析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关键风险点,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建立风险量化、风险评级和风控服务模型,将绿色建筑技术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标准化、模块化,消除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带来的技术服务成果偏离问题。 已结项 (1)厘清绿色建筑参与主体联动机理,分析各参与方职责和痛点;(2)风险量化与分级管控研究。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出发,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绿色建筑技术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危害,建立风险量化和评价方法。(3)风控实施流程及服务内容分析。分析绿色建筑各阶段关键风险点,建立风险管理原则,研究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服务流程和方法。 通过建立绿色建筑技术风险量化和评价方法,将绿色建筑技术风险管理服务工作规范化、模块化,可以提高项目各方风险管控效率,为公司绿色建筑保险风险管理业务规模化发展提供支撑。基于视觉自动识别技术的评估信息化应用平台的研发 根据公司目前评估方式的现状,从智能识别算法及视觉机器人出发,依托公司现有工程评价体系及知识结构,经过科学分类分级,研究行业有特色且高效智能的工程评估应用平台 已结项 (1)智能评估系统,能自动识别照片部位,自动匹配或筛选评价体系等;(2)自动识别工程现场问题或问题照片;(3)根据工程评估体系自动出具评估分数、自动分析与整理项目主要风险点、自动输出评估报告;(4)申请至少1项软件著作权或专利。 通过智能化评估技术的提升,提高公司工程行业第三方评估的行业竞争力,更加公正客观的输出每个项目的评估报告,报告中涵盖行业优秀解决方案,同时可自动输出不同时间段的行业可信的瑞捷指数报告,为工程领域赋能,增加品牌影响力基于安责险风险数据的风险智能评价预警决策算法模型设计与信息化系统的研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和复杂结构的外墙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外墙的损坏、脱落等风险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更可能对人员安全构成威胁。传统的外墙风险评估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巡检和经验判断,存在主观性强、效率低下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司提出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外墙风险预测模型关键技术研究。 本项目旨在通过整合安责险 风险数据,设计并构建智能化的项目风险评价模型,并 研究中 1、风险数据整合与分析:收集并整合安责险相关的风险数据,利用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技术,识别风险源,分析风险分布和变化趋势。2、风险评价模型设计:基于风险数据,结合行业标准和专家经验,设计适用于不同项目的风险评价模型,包括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权重分配和风险评估算法等。3、信息化系统实现:开发风险评价信息化系统,实现风险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处理、分析和展示,提供风险预警和 项目的实施将对公司产生积极影响。首先,通过智能化的风险评价模型和信息化系统,公司将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风险管理专业性和精准性,为客户提供更精准的风险结论,协助指导客户决策,让客户最大限度避免因风险导致的损失。其次,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最后,项目所形成的技术积实现信息化系统。通过此系统,能够实现对项目风险的精准识别、量化评估与有效监控,从而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确保项目的安全稳定进行。 决策支持功能。4、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等,自动从数据中学习复杂的特征和模式,从而更准确地预测外墙风险。 5、采用早停法(early stopping)、正则化(regularization)和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等优化技术。利用交叉验证等技术来评估模型的性能并避免过拟合。 累和管理经验,将为公司在风险管理领域的业务拓展和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智能决策与监控平台的研发 工程项目通常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以及多个参与方,其管理过程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而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往往难以应对这种复杂性,导致项目进展缓慢、资源利用不合理、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管理需要更加高效、准确和智能的工具进行管理。因此,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智能决策与监控平台的研发具有重大意义。 本项目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利 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构建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智能决策与监控平台,提升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决策效率和监控能力,降低项目风险,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已结项 1、通过建立工程项目的实时监管平台,实现对项目进展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提前预警,确保项目安全可控。2、通过平台的实施,实现包含工程项目进度、项目质量安全风险、项目人员等的管理3、设计用户友好的交互界面,通过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项目数据、分析结果和预警信息,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4、利用高效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如Hadoop HDFS)和数据库技术(如NoSQL)来存储和管理海量数据。整合来自不同系统、格式和来源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标准化,以确保数据质量和准确性。5、使用决策树或规则引擎根据历史数据和当前情境自动推荐决策方案,利用运筹学方法(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来优化资源配置、进度安排等决策问题。 通过智能化的决策与监控,公司能够更高效地管理项目,提升项目成功率,赢得客户信任。其次,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推动公司内部流程的优化和创新,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另外,通过本平台高效领先的项目管理技术水平,公司将实现更好的发展,在行业中树立技术领先的形象。基于AI智能无损检测方法的工程质量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传统的工程质量检测方法往往依赖于人工操作和主观判断,存在检测效率低、误差大、成本高等问题。同时,一些工程项目由于其特殊性,如隐蔽工程、复杂结构等,难以进行传统的破坏性检测。而针对当前既有房屋外立面饰面层坠落事件及新交付房屋外立面鼓包、不平整、渗漏等质量问题频发现 已结项 (1)利用AI中的图像识别技术,对施工现场的照片或视频进行分析,自动识别出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对新建房屋、既有房屋渗漏问题进行排查,在不拆除、破坏装饰层的情况下找出渗漏路径及渗漏点,为解除渗漏提供解决方案。(2)对新建房屋、既有房屋外墙空鼓问题进行排查,在不拆除、 1、在过程评估中、交付评估中应用该检测方案,实现降本增效;2、在系统渗漏、系统空鼓项目中应用,形成专项检测产品,实现增值服务;3、结合最新政策要求,对既有房屋进行风险排查,开发新业务增长点。状,结合目前既有检测手段费时费力且效率低的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借用红外热成像原理,开发一种无损检测方法来进行房屋渗漏、空鼓、保温隔热等质量问题的检查,从而实现不拆除、破坏饰面层的情况下能够快速、便捷、准确发现问题部位,为维修整改,消除隐患提供便利。本项目旨在研究基于AI智能无损检测方法的工程质量检测关键技术,通过构建高效、准确的检测模型,实现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全面、快速、无损检测。 破坏饰面层的情况找出外墙空鼓部位点,为解除外墙空鼓提供解决方案。(3)从全面普查到精细检测,实现快速、便捷、准确检测(可发现肉眼不可见问题),过程中无需采取外架、吊篮等措施。(4)申请至少1项专利。(5)利用AI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监测数据等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关联性,进而为存在问题的房屋提供解决方案。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外墙风险预测模型关键技术研究 通过分析住宅保温外墙的设计、材料、工艺工法、环境等因素,使用温度、湿度、紫外线老化试验箱对外墙模拟试验,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和神经网络算法,结合可靠性理论,构建外墙开裂脱落的动态概率预测模型,对潜在的裂纹、脱落等风险因素进行智能识别和预测。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外墙脱落事故的发生以及为房屋安全提供更准确的风险减量和保险定价依据。 已结项 (1)建立住宅建筑外墙开裂脱落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影响因素与外墙服役性能指标间的关系,建立外墙开裂脱落的概率预测模型。(2)建立外墙质量评价模型。通过住宅建筑外墙开裂脱落风险因素概率分布特征的分析,完善外墙评价指标、权重及评价方法。(3)根据风险预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维护和修复策略,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保障住宅安全。 (4)开发一套风险评估系 统,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预警外墙潜在的风险,为物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5)形成《外墙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指引》。 1、建立外墙安全预警模型可以为既有建筑业务提供新的增值服务。公司可以向客户提供外墙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服务,有利于拓展既有建筑业务。 2、建立外墙安全预测模 型展现了公司在建筑安全 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和技 术实力,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基于大数据的驻场业务信息可视化管理应用平台的研发 针对公共事业中心主营的驻场业务,创新研发一套适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该平台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驻场业务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智能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时记录驻场人员的出勤、工作进展等信息,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和督导,确保工作质量和廉洁保证;同时,信息化平台将为驻场人员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这不仅能够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已结项 (1)中心目标:平台将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自动生成各类工作报表和分析报告,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业务进展和团队表现。通过信息化手段对驻场人员的有效管理,确保驻场工作符合标准要求,提高整体的服务质量;(2)驻场人员通过信息化平台获取公司资源,得到公司技术支持,同时驻场工作成果回流,保证服务成果完整; (3)通过智能化的任务分配 系统,确保驻场人员能够及 1、增强公司竞争力: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公司可以展现出高效、专业的服务形象,提升公司品牌和竞争力,更好的服务于政府和城投类客户,达到增产增值;2、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系统打破中心及部门壁垒,促进信息流通,同时可收集整理客户及用户优秀管理经验、服务模型,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3、降低廉洁风险: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驻场人员还能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决策。此外,平台将采用先进的可视化技术,将复杂的数据信息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得管理人员和驻场人员都能快速获取所需信息,提升决策效率。 时接收到工作任务,并实时跟踪任务的完成情况。(4)客户可直接在平台了解驻场人员工作进度,成果质量等情况,并进行驻场人员评价,提高客户满意度;(5)申请至少1项软件著作权或专利。 的快速、准确、全面的管理,处理潜在的廉洁风险,杜绝廉洁事件的发生,保障公司的廉洁底线。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塔式起重机作业安全风险数字化管控系统研究 本项目的核心目的在于研究和构建一套降低塔式起重机作业安全风险的数字化管控模式。塔式起重机作为建筑施工重要的施工设备,其作业安全已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然而,传统的安全监控方式存在如效率低下、风险未能实时监控、检查弄虚作假等现象。因此,本项目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视觉算法)识别管控系统、无线射频(RFID)技术的短距离通讯技术(芯片)、问询与考试系统等相结合,构建一套高效、全面、智能的塔式起重机作业安全监控数字化管控模式,实现智能识别和预警司机违章驾驶行为,实时监控塔吊作业状态等,以提升作业安全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已结项 (1)智能识别与预警系统: 依托人工智能(AI)视觉识 别技术,开发塔吊驾驶行为智能识别与预警系统,自动识别和预警违规驾驶行为,并智能语音提示提醒司机、管理人员,从而达到主动预防和提前预判的目的。(2)智慧巡检系统: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塔式起重机的作业轨迹、工作参数、位置等关键信息,确保塔吊作业的真实性、风险实时管控。 (3)问询与考试系统设计: 实现自动出题、随机抽题、在线答题、即时评分等考试功能。(4)多模态信息融合技术:通过整合塔式起重机的传感器数据、操作员行为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多种信息源,实现多维度的风险评估和分析。(5)设备状态监测与维护:实时监测塔式起重机的运行状态,预测设备故障,安排定期维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6)申请至少1项软件著作权或专利。 通过服务升级、数据驱动的服务创新、定制化解决方案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努力,公司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1、服务升级与差异化: 随着数字化管控机制的研 究和应用,公司将能够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安全监控服务。服务升级将使公司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差异化优势,吸引更多客户。2、数据驱动的服务创新:通过对所采集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公司能够开发出更多基于数据的服务,如风险预测、优化建议等,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3、定制化解决方案:使公司能够根据不同项目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安全监控解决方案。这种定制化服务能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五)现金流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等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 否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90,844.51 -1.13% 主要系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否资产减值 -20,591,374.83 59.62% 主要系计提固定资产及合同资产减值损失。 否营业外收入 16,172.88 -0.05% 主要系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 否营业外支出 503,243.14 -1.46% 主要系捐赠等支出增加。 否信用减值损失 -52,489,293.54 151.99% 主要系应收款项预期信用损失计提。 否其他收益 951,058.61 -2.75% 主要系收到的政府补助。 否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一)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管理需求,年末偿还短期借款所致。合同负债 6,375,466.08 0.43% 7,335,895.68 0.47% -0.04%长期借款 0.00% 0.00% 0.00%地租赁减少所致。应收票据 334,161.61 0.02% 902,269.28 0.06% -0.04%所致。其他非流动金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所致。所致。递延所得税资产 40,726,221.85 2.73% 26,710,396.16 1.72% 1.01%应付账款 33,281,710.43 2.23% 23,787,040.51 1.53% 0.70%响所致。其他应付款 5,603,559.49 0.38% 13,884,979.42 0.89% -0.51%一年内到期的地租赁减少所致。递延所得税负债 232,941.17 0.02% 354,804.93 0.02% 0.00%致。境外资产占比较高□适用 不适用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三)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一)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四)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五)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 末募集 资金使 用比例 (3)= (2)/ (1) 报告 期内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变 更用途 的募集 资金总 额比例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总额 尚未使用 募集资金 用途及去 向 闲置两 年以上 募集资 21 首次 公开2021年04 100, 419. 92,1 69.1 18,,661 71,089集资金专 0发行股票 月20理,将根据需要合法合规使用募集资金。合计 -- -- 100,419.2 92,12 18,66 71,0897 -- 0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说明 (一)募集资金金额和到账时间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深圳瑞捷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1〕837号)同意注册。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1,120万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89.66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00,419.2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人民币8,250.09万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92,169.12万元,募集资金已于2021年4月13日到账。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已于2021年4月13日对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资金到位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中汇会验[2021]1679号”《验资报告》。公司对募集资金进行专户管理。 (二)募集资金使用和余额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使用募集资金71,089.55万元,其中以前年度累计使用募集资金52,427.79万元,报告期内超集资金补流8,948.31万元,节余募集资金本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9,713.45万元(未含利息收入等扣除银行手续费的净额1,820.29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21,079.57万元,以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余额为人民币23,900.00万元(含利息收入等扣除银行手续费的净额2,836.22万元),募集资金账户余额为人民币15.79万元。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适用 □不适用 (1) 本报 告期 投入 金额 截至 期末 累计 投入 金额 (2) 截至 期末 投资 进度 (3)= (2)/( 1) 项目达 到预定 可使用 状态日 期 本 报 告 期 实 现 的 效 益 截止 报告 期末 累计 实现 的效 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总部 研发 中心 建设2021年04 月20日 总部研 发中心 建设 研 发 项 目 否 10,2 9 10,2 %2024年04 月20 日 不适 用 否 工程 咨询2021年04 月20日 工程咨 询运营 运 营 否 35,3 38.7 35,3 %2024年04 1,1 00. 11,6 91.1 否 否 运营 平台 建设 选择“不适用”的原因) 工程咨询运营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未达到预计收益。主要原因:由于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公司积极调整客户结构,主动减少高风险房地产客户业务合作,公司房地产行业客户收入由2021年的66,472.55万元降低到2024年的21,737.48万元,占比由2021年的85.42%下降到46.35%;由于房地产市场环境变化,导致工程咨询运营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未能达到预计效益。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不适用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适用公司实际超募资金金额为30,027.88万元。1.公司于2023年12月26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和第二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24年1月11日召开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超募资金8,948.31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具体内容详见公司2023年12月27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的《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64)。2.公司于2024年4月25日,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和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24年5月16日召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2024年使用暂时闲置超募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且确保超募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5亿元(含本数)暂时闲置的超募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有效期为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在前述额度和期限范围内可滚存使用。具体内容详见公司2024年4月26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的《关于使用暂时闲置超募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13)。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公司使用暂时闲置超募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余额为2.39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使用暂时闲置超募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未超过《关于2024年使用暂时闲置超募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审议额度及有效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适用本报告期未有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的情况。截至2024年12月31日,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际投资金额为6,695.15万元,且用自筹资金或募集资金支付了募集资金各项发行费用合计人民币8,250.09万元。2021年7月22日,第一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和第一届监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和支付发行费用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已投入募投项目 6,695.15万元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8,250.09万元,合计14,945.24万元。独立董事对该事项发表了明确同意意见,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关于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和支付发行费用的鉴证报告》(中汇会鉴[2021]6260号),保荐机构第一创业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对该事项发表了明确同意的意见。具体内容详见公司2021年7月23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的《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已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的公告》(公告编号:2021-038)。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不适用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适用因公司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募集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本着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下,审慎使用募集资金,加强各个环节费用的控制、监督和管理,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调度和优化,合理降低项目相关成本和费用,形成了募集资金节余。同时,为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在确保不影响募投项目使用和安全的前提下,公司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获得了一定的收益和存款利息收入,节余募集资金及利息合计11,533.74万元。公司于2024年4月25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和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24年5月16日召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将节余募集资金及利息合计约11,446.05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具体金额以资金转出当日银行结息后实际金额为准),具体内容详见公司2024年4月26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的《关于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23)。因部分理财收益及利息收入于2024年4月25日后到账,公司节余募集资金及利息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实际金额为11,533.74万元。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报告期内,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存放于公司募集资金专户,将于2024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2025年使用暂时闲置超募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后,在审议额度及有效期范围内用于进行现金管理。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不适用3.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适用 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一)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二)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 间 接待地点 接待 方式 接待对 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4年04月26日 进门财经 APP线上会议 电话沟通 机构 博时基金、浦银安盛、天风证券、财通证券等分析师及投资者2023年年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的经营状况,2024年度的经营计划等 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 o.com.cn)披露的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 录表》(2024-001) 2024年05月09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互动易平台”http://irm.cninfo.co m.cn“云访 谈”栏目 网络 平台 线上 交流 其他 社会公众投资者2023年年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的经营状况,2024年度的经营计划等 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 o.com.cn)披露的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 录表》(2024-002) 2024年09月03日 进门财经 APP线上会议 电话沟通 机构 浦银安盛、申银万国、华西证券、国海证券等分析师及投资者2024年公司订单情况 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 o.com.cn)披露的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 录表》(2024-003) 2024年11月01日 进门财经 APP线上会议 电话沟通 机构 华西证券、中信证券、国盛证券、华福证券等分析师及投资者2024年第三季度的经营状况 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 o.com.cn)披露的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 录表》(2024-004)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