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水务(603291)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秉承着“团结、诚信、拼搏、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在公司董事会的决策部署引领下,以“创造公司价值”为核心目标,以“强化运营管理、持续拓展创新、加强市值管理”为三大重点工作方向,公司管理层及全体员工齐心聚力奋勇向前,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2024年,公司聚焦主业,日常经营稳中有进、力求提质,运营管理注重降本增效,创新发展方面的布局逐新而上,强化低碳及科技赋能。报告期内重点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做优做强水务主业,提升利润率 (一)聚焦主业精耕细作,提高水务资产收益率 公司坚持聚焦主业,强化战略引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智慧化、数字化运营,全面开展精细化、系统化管理;致力于做优做强水务主业,不断提升水务资产收益率。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4,040.2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2%,主要原因为自来水售水量及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业务的结算量同比增加及 BOT建造工程收入同比增加带动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实现 EBITDA金额 44,657.1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4,992.6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89%,主要原因为荆州申联和桐乡申和两个污水处理厂因出水水质标准提高而进行了提标升级改造,在2024年发生大额资本支出导致折旧摊销增加,但水价调整在推进过程中调价方案尚未落地。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 9,481.92万元。报告期内,综合毛利率为 31.9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8.62%,基本每股收益 0.3543元/股。 报告期内,公司本着“为用户提供优质之水,为保护社会环境提供洁净的水处理服务”的服务理念,持续加强供水设施和供水管网改造维护,推进供水能力建设,不断优化供水调度,有效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实现优质高效供水。公司不断加强污水处理技术创新及应用,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及效率,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总体来看,2024年度公司供水的售水量和污水处理的结算量均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供水及衍生业务板块,2024年实现自来水售水量 19,500.7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02%。实现供水及衍生业务收入 59,476.61万元,同比下降3.61%。供水及衍生业务成本 37,577.88万元,同比增加 0.26%。供水及衍生业务毛利率为 36.82%,同比下降2.44个百分点,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部分项目投建导致折旧摊销增加所致。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业务板块,2024年公司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业务的结算量15,976.6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78%。实现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业务收入 31,257.99万元,同比增长5.15%。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业务成本 19,335.32万元,同比增长6.83%。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业务毛利率 38.14%,同比下降0.97个百分点,主要系折旧摊销、燃料动力占比有所提升,药耗占比有所下降。水环境和水生态修复业务板块,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 332.85万元。 调价工作方面,由于前期公司全资子公司荆州申联环境及桐乡申和水务两个污水处理项目扩建及提标升级改造导致资本投入增加,推高日常运营成本,两家子公司正分别积极推进污水处理费调价申请工作,以便保障企业获取合理盈利水平。 公司根据经营发展需要,稳步推进重要项目投建工作,持续提升建成产能规模及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报告期内,公司投资建设的宿迁市“第二水厂五期工程项目”正在建设进程中,投资估算总额为人民币2.2亿元,项目实施后公司在宿迁区域建成供水能力将由 43万立方米/日提升至 55万立方米/日,将更好的满足当地生产生活用水快速增长的需求,保障供水水质。公司全资子公司咸宁联合水务有限公司投建的“咸宁市王英水库供水二期工程配水管网扩建一期工程项目”,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不超过人民币1.8亿元,项目实施后,可以有效改善当地配水管网建设状况,缓解当地管网供水能力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问题。公司全资子公司桐乡申和水务有限公司实施的“桐乡申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已于2024年年中通水调试并达标排放,目前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已办理完成,该项目建成实施后,桐乡申和污水处理厂尾水执行浙江省地标《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 2169-2018)中表 1限值。此外,报告期内,孟加拉国达卡市 Purbachal新城供水及配水设施开发 PPP项目一期正常运营中,项目二期 DMA管网、泵房设计工作基本完成、采购招投标等前期工作正在准备;孟加拉项目将分四期建设完成,目前二期建设工程相关工作已启动并在有序推进中。 报告期内,公司以“EPC+O”模式运营的“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于2024年 12月顺利举行通水仪式,项目涉及山城镇、靖城镇辖区内 22个行政村,惠及群众 2.46万人,该项目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标志着南靖县成为漳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中率先实现通水的县份,同时也是联合水务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此外,EPC工程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取得淮安城南水厂浑水管线项目、淮北市供水一体化项目、淮北地表水源工程、萧濉新河顶管工程、淮北国安电厂 2期-脱硫脱硝土建项目等项目,正在推进建设过程中。 (二)低碳转型+智慧运营,助推水厂节能降耗 联合水务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探索低碳水务运营模式,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动光伏发电、尾水发电等清洁能源利用方式的落地,以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助推节能降耗。公司还广泛推广应用精准加药系统、积极建设智慧巡检系统,以智慧运营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 “水务+光伏”模式顺利落地,助力水厂降低电耗成本。报告期内,公司“水务+光伏”项目由第三方新能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利用公司水厂环境,因地制宜的在厂房屋顶、工艺段构筑物池体上方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并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运行。集团首个“水务+光伏”项目在宿迁市第二水厂试点实施,装机容量 2.70MWp,平均每年发电量 330万千瓦时,与同类容量的燃煤火电厂相比,年节约标准煤 983.6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655.72吨、二氧化硫减排8.36吨、氮氧化物减排 7.28吨,该项目于报告期末已实现并网发电。另外一个“水务+光伏”项目在公司全资子公司瑞昌联合水务有限公司实施,装机容量 1.48MWp,平均每年发电量 143.37万千瓦时,与同类容量的燃煤火电厂相比,年节约标准煤 427.33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153.71吨、二氧化硫减排 3.63吨、氮氧化物减排 3.16吨,该项目于报告期末完成项目建设,待并网发电。随着“水务+光伏”项目在集团范围内持续推广落地,将有力推动公司在生产运营中积极使用绿色电力,提高清洁能源应用比例,不断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电耗成本。 创新性尾水发电项目付诸实践,有效提升资源综合能耗利用效率。2024年 11月,公司控股子公司随州联合水务有限公司实施的“随州市污水处理厂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及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正式投入运行。鉴于随州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口利用尾水落差可以安装尾水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该项目创新性的利用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尾水进行发电,项目整体采用 10千瓦光伏发电与 37千瓦尾水发电结合并网,实现自发自用,最大可节约外购电量 37.10万千瓦时/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29.90吨/年。该项目的落地运行不仅是联合水务科技创新思路的具体实践,同时还将助力公司节能减排、打造绿色工厂。 集团范围内推广应用精准加药系统,降低药耗成本效果显著。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下属子公司宿迁耿车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桐乡申和水务有限公司、宁夏贺兰联合水务有限公司均已安装并稳定运行精准加药系统,该系统能精准计算业务运行中所需投加的药剂量,从而显著降低污水处理中的药剂消耗成本,且能确保在出水达标的合理范围内保障生产安全。在2024年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业务的结算量同比增加 4.78%的情况下,2024年药剂成本同比下降5.56%,药剂成本在成本结构中占比也由 21.23%下降为 18.77%,降低药耗成果显著。 公司积极建设智慧巡检系统,以科技赋能水厂日常高效运营。报告期内,公司正积极推进宿迁市二水厂五期智慧巡检系统的研发工作,旨在通过科技创新,为巡检工作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支持。该系统基于 AI工程化算法以及智能巡检引擎,能实现 EHS行为实时监测、设备跑冒滴漏检测、配电柜设施状态巡检、泵机设备智能听诊。公司计划利用智慧巡检系统来替代在建的宿迁市二水厂五期的人工巡检,为实现“无人值守工厂”打下基础,并将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水厂日常管理效能。 (三)优化调整内部管理架构,提高组织效率强化人才效能 基于公司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公司将聚焦于一个创造公司价值的核心目标、立足于提升净利润和市盈率两个基本面,确定了三大工作重点为运营管理、拓展创新和市值管理。新的战略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需要有新的组织发展和管理架构搭建提供支持和保障。 2024年年初,公司完善了宁夏区域、山西区域、江苏区域、湖北区域、华南区域、漳州区域六大省级平台的设立。省级区域均组建省级区域平台管理小组,在区域总经理的带领下全面负责区域内各公司年度经营目标的完成,协调区域所需资源,解决区域内日常经营中的问题,对外与当地相关主管部门沟通协调,为业务拓展提供信息和支持,负责运营公司团队管理。区域内进一步由各项目公司负责每个项目的日常运营,安全、达标生产,经营目标达成。六大省级平台的设立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前提下,有效的增强了区域自主性,提高公司组织效率。 新的管理架构下,公司分三个层级管理,充分授权、各司其职,配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有力支撑公司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和做大做强,从人力资源体系建设、人才配置与激励、团队建设等方面支持公司战略与经营目标实现。新管理架构的落地,为公司更高效运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此外,公司也将始终坚持人才强企战略,贯彻以人为本、价值共创的理念,持续深化人才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构建高效人才队伍,全面提升人才效能,夯实公司高质量发展根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