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旭升集团(603305)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延续了2024年以来的增长势头,但盈利能力分化加剧。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出口拉动作用明显,产业链竞争向效率与成本控制转移,企业需提升产品适配力和交付响应能力,以适应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96亿元,其中二季度实现营收10.50亿元,同比增长3.89%,在行业竞争压力下展现出稳健恢复态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格局,公司持续巩固汽车业务市场份额,重点加大新产品研发和新客户开拓力度;并依托先发优势,积极开拓储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市场。同时借助海外生产基地布局全球市场,持续夯实全球化业务基础。上半年重点工作如下: 1、新业务构筑增长新动能,储能与机器人业务拓展迅速 报告期内,公司在客户拓展与新兴业务布局方面取得显著突破,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结构件产品及专业化服务能力,在储能与机器人两大高增长赛道,为业绩增长注入新动力。 在储能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储能电池外壳、散热模块外壳及结构支架等核心部件,凭借轻量化、高强度和优异的散热性能,赢得市场青睐。在巩固原有大客户订单的基础上,公司积极拓展新客户,目前已与多家全球知名储能系统集成商达成合作,产品应用于户用储能及大型储能项目。随着全球储能市场需求爆发,公司通过材料创新与工艺优化,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为未来业绩增长开辟了第二曲线。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约3亿元,同比呈现爆发式增长。 在机器人这一前沿领域,公司聚焦关节壳体、躯干结构件等核心零部件,与国内外多家头部机器人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已获得多个客户项目定点。通过高强度铝合金、镁合金、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的应用,公司产品在轻量化与耐用性上表现突出,满足机器人对精密结构件的严苛要求。 同时公司积极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与客户联合开发下一代高性能部件,进一步巩固技术壁垒,提供更高附加值的系统级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客户群体与市场份额。随着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公司在该领域已占据先发优势,正在打造未来增长新引擎。 2、镁合金战略加速落地,多元应用场景逐步拓展 在行业趋势层面,全球镁合金市场在轻量化需求驱动下保持快速增长。同时,技术创新正推动高强度、耐腐蚀镁合金不断涌现,进一步凸显镁合金在轻量化成本与性能兼顾方面的“双重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多年在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技术方面的积累,持续加快布局并取得多点突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成功导入多个镁合金项目,在汽车中控系统结构件等新产品上实现镁合金材料的应用。此外,公司与海内外知名主机厂共同推动镁合金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壳体、变速箱壳体等核心系统的应用。在新兴产业领域,公司前瞻性布局机器人市场,聚焦关节壳体、躯干骨架等关键结构件的镁合金应用。多个产品取得国内外头部机器人项目定点,进一步验证了镁合金在机器人产业的应用潜力,为“绿色轻量化”与“高强度耐用”双重趋势提供了材料解决方案。 展望未来,中国在全球镁产业链中占据资源与产能优势,叠加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及机器人产业化的加速,为镁合金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多个镁合金新项目的筹备与推进,公司有望在轻量化材料的战略布局中持续释放业绩,成为驱动未来成长的重要引擎。 3、创新驱动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构筑技术护城河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约10,928万元,研发费用率5.21%,持续保持在行业上游水平。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及各子公司共计拥有363件有效专利。 公司在工艺技术与材料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从单一材料向多元化复合材料的跨越式升级。 在材料端,产品矩阵已从传统铝合金扩展至高强度镁合金、复合材料等新型轻量化材料,其中自主研发的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技术使部件减重达30%,同时保持优异的力学性能。 工艺创新方面,公司成功导入液态模锻工艺、超薄件工艺的开发,实现了复杂腔体结构件的一次成型,产品重量降低20%以上,在NVH方面(即噪声Noise、振动Vibration与声振粗糙度Harshness)也有较大的提升,同时提升了产品的疲劳寿命。 产品维度实现战略性延伸,从基础结构件升级至高附加值系统部件。集成化车身底盘模块通过多材料复合连接技术;最新开发副车架一体压铸技术,采用三级高真空模具设计与高强度铝合金材料研究,进而提高悬架系统的连接刚度,同时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改善NVH。 公司正从零部件供应商向轻量化系统解决方案商转型,为新能源车、机器人等业务提供持续竞争力。 4、全球化布局双线突破:墨西哥基地投产运营,泰国基地启动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在全球化战略推进中取得重要进展,墨西哥与泰国两大海外基地相继实现关键里程碑,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全球轻量化及高端制造领域的竞争力。 2025年6月,墨西哥基地正式投产运营,基地已完成核心团队搭建,并通过OTS(OffToolSample)样品交付锁定重要客户订单,正逐步导入自动化设备以稳步提升产能利用率,并加速完善本地化运营体系。在管理端,公司持续强化本地人才梯队建设,已组建由中方核心团队与墨西哥本土管理人员组成的混合型运营班子。该基地覆盖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制造的全链条生产,实现了轻量化产品的本地化闭环供应。 紧随墨西哥项目的成功,泰国基地于2025年7月正式破土动工,作为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又一关键支点,后续将导入公司核心工艺技术,重点服务东南亚快速崛起的新能源汽车及高端智造产业。泰国基地的落地,将助力公司深度融入区域供应链,实现技术实力的海外延伸,同时为客户提供更贴近市场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公司依托两大海外战略基地,充分发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累的十多年生产技术经验,凭借成熟的一站式轻量化解决方案,通过深度本地化策略加速全球市场拓展。通过组建本土化研发团队和供应链体系,公司不仅实现了老客户(如大客户、Rivian、Lucid等)的持续渗透,更成功开拓了福特、富兰瓦时等新兴客户,持续提升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与份额占比。 5、紧跟规范运作新要求,增进资本市场广泛认同 规范高效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是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公司持续完善规范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涵盖财务管理、风控、投融资、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内控体系,确保了长期以来公司运营的合规安全。公司密切关注政策动态,积极学习研究新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不断修订完善相关内部制度,并大力推进落实。 公司积极响应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开展沪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倡议》,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维护全体股东利益,公司始终积极履行资本市场责任,持续每年以稳健业绩和现金分红回馈股东。2024年度,公司现金分红总额3.62亿元,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金额超6.5亿元,切实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同时,公司于2025年4月启动回购股份方案,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本次股份回购计划实施完毕,公司已实际回购公司股份940.63万股,支付资金总额11,949.53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