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路桥信息(837748)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4-12-31
信息来源2024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四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业务概要
  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运维、运营等服务。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覆盖轨道交通(含BRT)、智慧停车(静态交通)、公路与城市交通等综合交通应用场景,具备“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服务”全周期信息化服务能力。
  (一)主要产品和服务基本情况
  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创新与衍生业务(智慧工地、市政、场馆、安防等),具体如下:
  1、轨道交通业务
  公司目前具有涵盖轨道交通建设期和运营期的全周期信息化服务能力,基本情况如下:
  轨道交通建设期信息化产品包含智慧工程管理平台、智慧工地云平台、工地现场管理系统等。轨道企业运营期信息化产品包括轨道交通业务管理信息化和轨道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业务管理信息化涵盖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单位的主要业务范围,经营管理信息化则聚焦经营分析与职能管理。公司轨道交通业务的主要客户为各地铁集团等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单位。
  2、智慧停车业务
  公司智慧停车业务包含智慧停车管理系统销售和停车运营服务。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包含车场级停车管理系统、云停解决方案、城市级智慧停车解决方案。停车运营服务包含云停服务、i车位增值服务和投资经营的停车收费业务。云停服务与云停解决方案的差异在于停车场无需进行云停服务平台的私有化部署。公司以SaaS模式为停车场提供云停服务(具备云端控制、企业停车管理和云维护功能),帮助其实现“现场无人值守”。
  3、公路与城市交通业务
  公路与城市交通建设期信息化产品包含智慧工程管理平台、智慧工地云平台、工地现场管理系统等。
  公路与城市交通运营期信息化产品包括业务管理信息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业务管理信息化涵盖公路智慧养护、智慧管控、出行服务的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则聚焦经营分析与职能管理。公司公路与城市交通的主要客户为高速公路、城市桥隧、公交公司等公路与城市交通建设运营管理单位。
  4、创新与衍生业务
  公司创新与衍生业务包括智慧工地、智慧市政、智慧场馆、智慧安防等信息化产品和服务。
  (1)智慧工地
  基于在轨道交通、公路与城市交通的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经验,公司将交通领域的智慧工地平台运用到公建工程、房建工程等领域的各类型施工项目。公司智慧工地产品服务于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业主单位及施工单位。
  (2)智慧市政
  基于在公路与城市交通的“养护+管控”经验,公司将智慧养护和智慧管控平台运用到市政领域,形成了智慧市政一体化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市政行业运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环卫、排水、照明、道桥、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统一智慧化管理。公司智慧市政产品的主要客户为市政设施运营管理单位。
  (3)智慧场馆
  公司将互联网电子票务技术和云控技术应用于科技馆、展览馆等文体场馆信息化领域,为场馆运营单位提供智慧场馆一体化平台。
  (4)智慧安防
  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将单一的安防系统进行融合集成,形成涵盖“人行、车行、物检”为一体的智慧安防综合管理平台。公司智慧安防的客户主要为各类安防需求单位,如物业管理单位、园区管理单位。
  (二)核心技术优势
  公司经过多年交通领域的信息化服务经验积累,在OneCAS数智中台、人工智能和平台高并发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支撑公司产品前端智慧化、云端数字化、移动端便捷化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
  OneCAS数智中台基于云技术基础设施架构,具备全栈式基础共性能力和敏捷开发能力,在统一公司的研发架构、规范开发环境与开发管理、提供统一标准的底层支撑平台和标准化对接方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可实现不同业务的快速构建及打通,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在人工智能方面,公司以交通行业经验为基础,以OneCAS数智中台为支撑打造了“端、边、云”一体化的AI平台,并在安全生产告警、车辆通行告警、路面病害告警等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提升了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将公众服务作为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研发出平台高并发技术,作为公众服务的重要技术支撑,并使公司能够持续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三)商业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为客户提供轨道交通、智慧停车、公路与城市交通、创新与衍生业务等领域的软件开发与技术服务、信息化产品及解决方案获取收益。在为客户提供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公司还为客户提供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的运维服务。公司还存在部分项目由于不涉及自主软件或产品,公司为客户提供系统集成与设备销售服务。在销售组织架构方面,公司不但成立了轨道交通、智慧停车、公路与城市交通等事业部面向特定客户群体开展专业销售,还通过综合营销中心对业务种类较多的集团客户开展综合营销。公司业务收入目前集中在厦门市和福建省,其中部分业务(如轨道交通、i车位、公路智慧养护、智慧管控等)在厦门市或福建省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与主要交通建设运营管理单位保持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公司的发展模式为一方面立足区域深耕客户,充分把握区域智慧交通行业发展的机遇,同时通过市场机会打造有竞争力的信息化产品,向全国推广,提升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
  (2)采购模式
  公司根据合同订单及项目实施的需要,实行按需采购的模式。采购的内容主要包括硬件、软件和劳务。公司采购实行三级管理,包括采购领导小组、采购评审小组和采购部门。采购领导小组负责采购的组织和决策,成员由公司经营管理层领导和职工监事组成。采购评审小组在采购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授权下开展工作,正、副组长由采购领导小组任命,评审小组成员包括财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人员,必要时可组织公司相关技术部门、需求部门人员或外聘专家作为评审专家组成员参加采购评审工作。采购部门负责采购工作的具体执行。软硬件采购方面,由各事业部根据合同所需材料、软件种类提交采购申请,采购部门根据材料、软件种类向供应商进行询价,询价结束后由采购部门提交采购评审,评审完毕后由采购部门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劳务采购方面,公司部分项目具有施工环节。公司主要负责项目的方案设计、软件开发、设备调试、质量控制等核心环节,对部分简单、重复的施工等服务委托第三方公司实施。公司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务外包协议,劳务公司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在公司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作业,确保项目的质量符合要求。
  (3)生产模式
  公司存在对部分业务所需的硬件设备进行组装的情况,包括智慧停车场管理系统的相关硬件设备(如牌识一体机、车道应急终端等)、智慧工地的相关硬件设备(门禁系统等)、人工智能的智能硬件等。
  组装产品经由品管员现场检查质量合格后入库。
  公司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不涉及生产过程。其中,软件开发过程主要遵循CMMI5软件成熟能力认证标准进行开发、测试与应用,从而保证产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其他业务多以项目为单位,针对不同的项目由一个或多个部门成立项目组,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公司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主要遵循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
  (4)销售模式
  公司的客户主要包括业主单位、代建单位和总承包单位等大型国有企业。公司一般通过招投标、商务谈判、询价等方式获取合同订单。公司成立了轨道交通、智慧停车、公路与城市交通、智慧工地、智慧市政等事业部面向特定客户群体开展专业销售。同时,公司通过综合营销中心对业务种类较多的集团客户开展综合营销。另外,公司还在昆明、郑州、兰州、长沙、武汉、宁波、福州设立了区域营销中心,负责区域的销售推广工作以及部分售后工作。区域营销中心是公司全国营销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的区域营销主要以“智慧停车、智慧工地”等标准化产品作为切入点,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再通过与客户/集团深入交流进行需求挖掘,进而推动其他产品的营销。公司智慧停车业务存在与经销商合作的情形。公司智慧停车解决方案标准化程度较高,便于通过营销渠道进行推广,通过借助经销商的地域优势,可以进一步完善公司的销售网络覆盖面。
  (5)研发模式
  公司根据事业部、产品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的职责分工,形成了产品规划、设计、研发相互配合、分工明确的研发机制。其中,事业部负责评估行业现状,分析行业需求,找出行业痛点,发现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业务价值,形成贴近行业业务、可指导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业务模型等产品工作。产品技术中心根据事业部梳理的业务模型,对标业界最佳实践,研究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编绘基于OneCAS数智中台的行业产品模型,定义行业信息化产品。研发中心负责基于OneCAS数智中台,实现行业信息化产品的持续迭代升级。公司以行业发展方向、客户应用需求为导向开展研发工作,从研发内容而言,主要分为技术研发和应用研发两种方向。技术研发通过扩展和提高公司的技术能力,实现公司底层产品的不断完善,为应用研发提供技术能力。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以这些领域为方向,研发AI训练与识别引擎、大数据分析引擎、物联接入平台、三维地图引擎、移动统一支付等共性组件。应用研发是指通过对行业发展方向和不同领域客户的信息化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确保开发的信息化产品可满足客户的需求,并根据技术发展、行业需求等及时进行信息化产品的迭代升级。报告期内及报告期后至报告披露日,公司的商业模式较上年度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紧跟国家全面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新质生产力等政策方向,依托在智慧交通行业二十多年的经营积累,持续深耕轨道交通业务、智慧停车业务、公路与城市交通业务以及智慧工地、智慧市政等创新与衍生业务,并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与智慧交通行业融合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24,045.2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281.1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1,951.5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2%,主要原因是因为公司积极拓展外地市场,省外业务收入增长,带动公司总体营业收入、净利润相应增加。 2024年,公司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物联网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福建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解决方案典型案例集、福建省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等省部级项目 5项、厦门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等市级项目 8项,入选厦门市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全年新增专利 10件(其中发明专级。公司将持续跟踪上述三个已落地业务地铁城市的业务机会,在产品应用过程中持续打造更多优势产品,进而拓展到更多地铁城市。智慧停车业务方面,公司打造涵盖车场级、企业级、城市级等各个层级的成熟产品,满足路内路外一体化、停车充电一体化、缴费服务一体化等停车综合运营需求,在北京、厦门、兰州、武汉、泉州、漳州等城市持续落地新项目,并在错时停车、P+R换乘停车等方面持续深入车位运营,挖掘更多运营价值,创造更多持续性的收入。公路与城市交通业务方面,公司持续为福建高速、厦门路桥等省内客户,和青岛国信、广州越秀等省外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相关管控、管养、收费等专业产品在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湖北、河南、浙江等省份持续应用。创新与衍生业务方面,公司智慧工地、智慧市政等业务持续发展,其中智慧工地业务立足交通行业,进一步拓展至房建类、机场类、市政设施类、港口航运类建设项目;智慧市政业务在城市市政、园区市政基础上,逐步向智慧环卫、智慧排水等细分领域深入。此外,公司坚持发挥自身产品涵盖轨道交通、智慧停车、公路与城市交通等综合交通应用场景的特点,基于 OneCAS数智中台形成的统一产品研发架构,打造综合交通出行创新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2024年,公司持续参与厦门交通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建设,参与打造厦门交通码“一码通乘”、P+R停车换乘、错时停车、综合交通信息发布、智慧交通信息诱导等一批提升市民出行体验、创造社会价值、同步提高交通企业经营效益的融合式交通出行服务场景应用。后续,公司将着力把在厦门打造的优质产品向外推广,进行城市复制,持续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2024年,在业务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公司持续重视产品创新和研发能力建设,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AR、无人机等行业最新技术,提升 OneCAS数智中台的基础共性能力和业务组件,进而提升通过 OneCAS数智中台打造的产品的竞争力,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与智慧交通行业融合发展。其中,在人工智能方面,公司聚焦视觉识别领域,已累计研发了 75种交通行业的专业 AI算法,其中2024年新增 20种;公司持续跟踪大模型应用发展,2024年 12月接入 DeepSeek。在低空经济方面,公司与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成立联合实验室,联合研发 3D定位、多机协同调度等 5种低空规则算法,打造无人机开放共享服务平台(Doss),接入各种类型的机场和无人机,并结合 20余种视觉识别算法,在地铁保护巡查、公路巡检等 6类场景实现常态化飞行或场景验证。
  (二) 行业情况
  
  数字经济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明确表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的基础上,国家数据局发布了《数字中国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清单》,围绕高质量构建数字化发展基础、数字赋能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任务进行部署。同时,国家数据局等 17部门还联合发布了《“数据要素 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选取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城市治理等 12个行业和领域,旨在通过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全年十大任务之首,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此外,2024年 5月,中央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以标准建设支撑引领信息化发展,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智慧交通方面,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等产业发展政策,积极推动智慧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明确指出“未来五年,交通运输进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新阶段”,并提出了未来五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思路目标和行动任务,并针对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要完善科技创新基础制度,加强交通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健全交通科技创新体系”的目标。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各地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健全,设施网络布局更加完善,运行效率、整体效益和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35年,各地基本建成人民满意、功能完备、运行高效、智能绿色、安全韧性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并提出了推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化协同化发展,其中包括“强化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充换电站等配套能源设施统筹建设,加快补齐城市重点区域停车设施短板,建设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平台”的要求。2024年 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还印发《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智慧城市,并强调了这一过程中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2024年 1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标准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和《交通运输标准管理创新行动方案》,计划聚焦交通安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制定 200余项核心标准,推动跨部门数据互通。此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和低空经济;2024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印发了《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要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深化重点领域示范应用等目标,为低空经济的创新与应用提供了政策指导,各地政府部门也纷纷出台具体措施推动低空经济发展。针对智慧交通细分领域,轨道交通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与“十四五”发展思路研究报告》《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了城轨的智能化发展方向,要求围绕攻克轨道交通主动安全保障技术,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协同、网络化运营组织与应急处置、设备状态监测与智能预警、智慧运维、保护区智能管控等关键技术开展研发。智慧停车方面,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意见,在《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加快补齐城市停车供给短板,改善交通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愿景,要求推进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加强规划引导,有效保障基本停车需求,合理满足出行停车需求,加强停车换乘衔接;加快停车设施提质增效,提升装备技术水平,优化停车信息管理,推广智能化停车服务,鼓励停车资源共享;强化资金用地等政策保障,完善停车设施用地政策;完善停车收费政策,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健全停车管理法规体系,依法规范停车秩序等。公路与城市交通方面,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公路数字化转型要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全面实现公路数字化转型,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实体公路和数字孪生公路两个体系,实现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行、服务数字化技术深度应用;2024年 4月,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明确指出自2024年起,通过 3年左右时间,支持 30个左右的示范区域,打造一批线网一体化的示范通道及网络,力争推动 85%左右的繁忙国家高速公路、25%左右的繁忙普通国道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公司在智慧交通领域耕耘二十多年,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覆盖轨道交通、智慧停车、公路与城市交通等综合交通应用场景,具备“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服务”全周期信息化服务能力,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方向,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 财务分析
  1.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 146,913.84 0.03% 151,164.78 0.03% -2.81%
  固定资产 35,066,326.91 6.37% 19,989,207.04 3.86% 75.43%在建工程 639,393.95 0.12% 2,933,124.51 0.57% -78.20%使用权资产 4,049,130.42 0.74% 10,221,012.10 1.97% -60.38%无形资产 29,046,410.11 5.28% 30,642,039.24 5.91% -5.21%递延所得税资产 6,444,352.78 1.17% 4,891,018.18 0.94% 31.76%其他非流动资产 9,955,245.38 1.81% 5,345,788.12 1.03% 86.23%短期借款 90,702,555.67 16.49% 84,080,980.55 16.23% 7.88%应付票据 3,423,720.00 0.62% 4,667,747.88 0.90% -26.65%应付账款 65,145,950.34 11.84% 64,497,051.17 12.45% 1.01%合同负债 2,648,667.60 0.48% 3,114,308.55 0.60% -14.95%应付职工薪酬 8,902,155.86 1.62% 6,982,234.78 1.35% 27.50%应交税费 2,397,443.28 0.44% 3,743,584.31 0.72% -35.96%其他应付款 13,865,455.58 2.52% 13,622,279.15 2.63% 1.79%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2,933,106.96 0.53% 2,549,172.79 0.49% 15.06%租赁负债 2,475,476.73 0.45% 7,197,785.06 1.39% -65.61%少数股东权益 1,167,034.03 0.21% 1,712,430.45 0.33% -31.85%资产负债项目重大变动原因:
  1、应收票据比上年末减少 197.37万元,主要是本期应收票据到期完成结算。
  2、合同资产比上年末增加 147.77万元,主要是本期未到期的质保金比上年同期增加 147.77万元。
  3、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比上年末减少 225.23万元,主要是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收款 116.55万元和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 109.87万元到期完成结算。
  4、固定资产比上年末增加 1,507.71万元,主要是经营需要,本期购置房屋及建筑物(研发楼)1,561.58万元。
  5、在建工程比上年末减少 229.37万元,主要是本期在建工程-运营设备 385.71万元转入固定资产核算。
  6、使用权资产比上年末减少 617.19万元,主要是本期承包经营的停车场场地租赁发生变更,使得停车场场地的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比上年末减少 550.87万元。
  7、长期待摊费用比上年末增加 78.31万元,主要是经营需要,本期待摊销装修费用净增加 83.46万元。
  8、递延所得税资产比上年末增加 155.33万元,主要是信用减值准备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较期
  初增加。
  9、其他非流动资产比上年末增加 460.95万元,主要是重分类到其他非流动资产核算的合同资产账面价
  值比上年末增加 401.98万元。
  10、应交税费比上年末减少 134.61万元,主要是期末应交增值税比上年末减少 183.00万元。
  11、长期借款比上年末增加 1,021.50万元,主要是因经营需要,本期使用银行长期借款 1,021.50万元(扣
  12、租赁负债比上年末减少 472.23万元,主要是因为本期承包经营的停车场场地发生租赁变更,租赁付款额(不含一年内到期的租赁负债)比上年末减少 472.23万元。
  13、长期应付职工薪酬比上年末减少 24.26万元,主要是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付职工薪酬转入应付职工
  薪酬核算。
  14、少数股东权益比上年末减少 54.54万元,主要是控股子公司山西智慧停车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以 BOT
  方式经营山西翼城路边停车项目,经营期 20年,目前属于业务拓展初期,存在经营亏损,使得本期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比上年同期减少。
  (1) 利润构成
  1、财务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 182.34万元,主要是因为是公司加强资金管理,本期利息净支出同比减少184.50万元,其中本期取得贴息收益 82.52万元。
  2、资产减值损失比上年同期增加 157.78万元,主要是基于谨慎性原则,本期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比上年同期增加 93.17万元,合同资产减值损失比上年同期增加 64.61万元。
  3、投资收益比上年同期增加 87.18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比上年同期减少 19.65万元,主要是2023年末闲置募集资金理财到期,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结转到投资收益科目核算。
  4、资产处置收益比上年同期减少 22.19万元,主要是本期处置持有待售固定资产收益-8.58万元,上年同期处置收益为 8.63万元。
  5、营业外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 0.45万元,主要是报告期内零星营业外收入少于上年同期。
  6、营业外支出比上年同期减少 14.29万元,主要是上年同期发生捐赠支出 20.00万元,本期营业外支出为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 5.76万元。
  (2) 收入构成
  务和创新与衍生业务(智慧工地、市政等),未发生变化。
  报告期内轨道交通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 1,796.09万元,主要是外地轨道交通业务处于拓展中,厦门市仍是公司轨道交通业务的主要城市,报告期内厦门市未新增建设地铁线路,使得轨道交通业务的建设收入有所减少。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2035年)》的草案,提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构建多层次公交体系,预计到2035年将形成 12条线路、总长约 493公里。这为公司轨道交通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公司将积极参与厦门以及外地地铁线路建设和轨道运营信息化建设中。本期创新与衍生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 1,028.36万元,主要是因为创新与衍生业务是公司主营业务核心能力的有效延伸,属于公司积极打造的新业务领域,目前业务主要集中在厦门市,受政策及外部经济影响,使得本期创新与衍生业务收入有所下降。公司将继续依托 OneCAS数智中台,在智慧工地、智慧市政等领域实现核心能力的有效延伸,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积极拓展创新与衍生业务。本期公路与城市交通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 2,540.24万元,主要原因为继续依托 OneCAS数智中台,抓住第三东通道建设机会,积极开拓市场,并依托营销网络建设,积极开拓外地市场。报告期内,福建省外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 1,243.26万元,主要是公司积极推进实施募投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依托既有项目经验和优势产品,继续推行城市复制战略,不断提升省外市场占有率。
  (3) 主要客户情况
  (4) 主要供应商情况
  1、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同期增加 612.59万元,主要是因为公司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积极跟踪项目结算进展,加快资金回笼,使得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
  2、本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同期增加 3,719.13万元,主要是因为公司上年使用闲置募
  集资金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已到期赎回,使得本期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比上年同期增加 4,000.00万元。
  3、本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同期减少 7,017.61万元,主要是由于2023年公司在北交所
  上市取得募集资金净额 9,768.61万元。本期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减去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净额比上年同期增加了 3,740.99万元。同时,2024年度公司以现有总股本 76,74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 1.00元人民币,共计派发现金分红 767.40万元。
  (四) 投资状况分析
  1、 总体情况
  2、 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3、 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4、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情况
  5、 理财产品投资情况
  单项金额重大的委托理财,或安全性较低、流动性较差的高风险委托理财
  6、 委托贷款情况
  7、 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注:2025年 2月,因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需要,全资子公司厦门一路云智慧有限公司更名为厦门厦信智联云智慧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湖南一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更名为湖南厦信智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在北京证券交易所网站(www.bse.cn)披露的《关于全资子公司变更名称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03号)及《关于控股子公司变更名称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04号)。
  (2) 主要控股参股公司情况说明
  主要参股公司业务分析
  
  公司名称 与公司从事业务的关联性 持有目的
  宁德市城建智慧停车运营有限公司 与公司业务一致 推广公司优势产品及服务子公司或参股公司的经营业绩同比出现大幅波动
  (3) 报告期内取得和处置子公司的情况
  
  公司名称 报告期内取得和处置子公司方式 对公司整体生产经营和业绩的影响广东一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注销 不会对整体生产经营和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 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五) 税收优惠情况
  1、增值税
  (1)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
  号)附件 3规定,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
  (2)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00号)规定,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 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
  2、企业所得税
  公司于2022年11月17日取得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编号:GR202235100197,有效期 3年。公司自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在认定有效期内,按 15%征收企业所得税。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2022年第 13号)规定,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 100万元但不超过 300万元的部分,减按 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执行期限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 6号)规定,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 100万元的部分,减按 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执行期限为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有关税费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 12号)规定,(2023年第 12号),将对小型微利企业减按 25%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按 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政策,延续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公司下属企业广东一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厦信智联云智慧有限公司、湖南厦信智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智慧停车投资运营有限公司适用上述政策。
  (六) 研发情况
  2、 研发人员情况:
  
  教育程度 期初人数 期末人数
  博士 0 0
  硕士 11 12
  本科 245 221
  专科及以下 13 11
  研发人员总计 269 244
  研发人员占员工总量的比例(%) 51.73% 52.25%
  
  4、 研发项目情况:
  
  研发项目
  名称 项目目的 所处阶
  段/
  项目进
  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OneCAS数智中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V2.0 构建全面、高效、可扩展的OneCAS数智中台,作为公司各产品的核心支撑,实现高度模块化、标准化与可配置化,灵活满足各类业务需求。提高标准产品二次开发与非标产品定制化能力,提供高效、灵活的服务平台,提升使用效率与业务运行效能,增强公司整体竞争力。推动标准化与模块化开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研发中 OneCAS数智中台作为公司基础的开发平台,涵盖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以及敏捷快速开发等技术。本期研发除了升级既有的敏捷快速开发组件、升级图像识别算法、数据分析算法以及升级数字孪生开发组件,还增加了视觉点云定位、AR技术、室内导航技术的研究,实现停车AR寻车导航、工地AR巡检等场景的应用,同时增加图像识别新的算法模型,应用于轨道、公路、停车、市政、工地等识别场景,提高安全监控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同时,研发AI智能识别边缘物联终端设备,实现自研识别模型在国产芯片上的适配与运行,推动技术创新和自主可控。 作为统一的中台支撑,OneCAS将显著提升公司各产品的迭代效率和灵活性,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同时,通过赋能合作伙伴进行产品定制和二次开发,公司将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标准化和模块化开发将降低开发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OneCAS的开放性和可扩展
  性将推动公司内部和合作
  伙伴的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最终,通过OneCAS的支撑,公司将更好地服务于合作伙伴,拓展市场份额,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智慧地铁新质生产力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V1.0 聚焦智慧地铁运营,解决地铁运营在成本控制、效率提升、安全保障和智慧化升级等方面的难题,推动运营管理向精细化转变,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同时,通过协调管理部门、优化资源配置,达成地铁网络化运营的平稳高效,提升轨道交通行业管理水平,助力企业价值最大化。 研发中 基于OneCAS架构,研发和升级轨道智能化专业系统,建设涵盖地铁建设与运营期的智慧地铁应用,实现模块化整合与快速部署。以厦门地铁、石家庄地铁为原型客户,聚焦痛点需求,研发标准化、高复用性产品,促进资源的低成本、高效率分配利用,提升公司轨道交通行业
  

转至路桥信息(837748)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