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门科技(688389)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普门科技继续秉承“质量•效率•积累•求变”四大核心经营理念,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围绕全年的经营目标,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保持研发投入、深化市场渠道建设,持续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271,001.39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05,476.96万元,资产质量良好,财务状况稳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684.91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57.59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096.29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工作如下: (一)体外诊断领域深耕核心技术平台,拓展系列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基于电化学发光、液相色谱、免疫比浊等核心技术平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前沿技术路径,以保持在体外诊断领域的技术先进性及产品创新性,不断推出契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 基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平台,在设备研发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eCL8600、eCL8800系列取得CE备案,进一步补充公司电化学发光系列产品矩阵,实现低、中、高速及流水线的全系列产品布局,可以满足不同终端医院、实验室的多样化检测场景需求。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eCL8600、eCL8800检测速度分别为200T/h、260T/h,采用AI智能算法精准识别条码与容器类型,从放入样本架至开始吸样最快只需1分钟,支持批量测试智能调度、指定样本管(架)优先检测,最快仅需9分钟输出首次结果;同时支持不停机更换耗材保障设备持续运行,采用仿生混匀技术提升混匀效率,有助于提高终端医院检测的效率及便捷性。在配套试剂研发方面,公司基于小分子夹心法技术持续拓展配套试剂套餐,进一步夯实检测性能,报告期内,公司雌二醇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法)E2、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法)、总甲状腺素(TT4)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法)等5项电化学发光试剂产品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进一步提高了试剂的灵敏度、精密度及抗干扰能力,提升公司在性激素、甲状腺功能检测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法)、C肽(C-peptide)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法)等13项电化学发光试剂产品获得欧盟公告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签发的IVDRCE认证,进一步提升公司体外诊断产品在欧盟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基于液相色谱层析技术平台,公司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学的基础上实现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设备高、中、低端的全系列产品布局。报告期内,公司加大投入研发“血红蛋白分析仪”。普门科技“血红蛋白分析仪”能直接分离和报告α-地中海贫血,不仅能分离中国人常见的13种血红蛋白变异体,还能直接分离和报告中国人常见的HbBart’s、HbH和HbCS三种α-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同时经过泰国孔敬大学的临床验证。2025年4月,普门科技“血红蛋白分析仪”成功进驻澳门镜湖医院,其卓越的性能和一体机的设计得到医院各级人员的一致好评。 基于免疫比浊技术平台,公司在特定蛋白检测领域实现了高、中、低速产品全面布局,公司在报告期内围绕提升特定蛋白检测设备自动化程度、样本处理能力和测试速度,研发更高速、更大通量的特定蛋白分析仪,以助力提升医院门急诊检测效率。 在AI技术应用领域,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部署,联合高校和医院共同申报的《基于AI技术构建泌尿系统重大疾病快速检测和智能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于2024年成功获得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计划(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领域)”专项资助。报告期内,公司依托专项资助支持,组建了跨学科研发团队,通过其紧密协作,加速推进了关键技术攻关、多源医疗数据整合与智能分析模型优化等,以支撑公司在智能诊断设备研发、医疗大数据分析应用等方向的产品布局深化与落地。 (二)治疗与康复领域双线升级,完善系列产品解决方案 公司在治疗与康复领域聚焦临床医疗、皮肤医美两大产品线,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发与拓展产品。 在临床医疗产品线方面,公司综合客户及市场竞争需求,持续升级迭代临床医疗产品和完善临床解决方案。对于创面修复与治疗解决方案,公司结合临床的应用需求,推出了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护创材料,进一步丰富了慢性难愈合创面领域的产品解决方案。对于围手术期解决方案,公司聚焦精准诊断和智能整合,推出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电子膀胱肾盂内窥镜等多款产品,通过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微型化技术、材料与生物相容性技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观察病变部位,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拓展了内窥镜的应用范围,提升了内窥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皮肤医美产品线方面,公司持续秉持“安全、有效、舒适、便捷”的理念开展产品开发工作,在合规的前提下,不断地对现有产品进行技术升级。报告期内,公司对强脉冲光治疗仪、体外冲击波治疗仪进行迭代升级,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上应用了智能手势控制技术,提升了操作便捷性和使用安全性,优化用户体验。公司光谱治疗仪、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机获得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其中,光谱治疗仪可输出高能窄谱红光、黄光、蓝光、红外光,具有连续与脉冲两种工作模式,还具有红外测温、过温断电保护、治疗距离检测、光强检测、脉率检测(生物信息反馈)等功能,支持触摸式治疗方案选择;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机除了可以治疗疣、痣、汗管瘤,还利用光学图形扫描器将激光调制成细微光束点阵图形作用于皮肤,使真皮胶原组织收缩、变性,刺激胶原蛋白增生,形成新的胶原组织,最终使包括表皮和真皮在内的全层皮肤重塑再生,以达到紧致皮肤、减轻皱纹等治疗目的。 (三)深耕市场渠道建设,多领域协同聚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体外诊断产品线方面,为深入贯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公立医院信息化能力建设的相关要求,包括建立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化医院建设分级评估标准体系,以及以ISO15189认可为基础的实验室结果互认机制,推动区域检验中心质量结果互认工作,同时响应国家关于“互联网+全民健康”平台建设的部署,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公司推出“普惠智检”智慧化信息化实验室质量提升方案、信息化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智慧化急诊检验整体解决方案三大专业方案,致力于打造软硬件一体化的智慧化检验实验室标杆,助力临床检验科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推动医疗决策从经验依赖向数据驱动转型,同时为医学实验室实现降本增效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促进院企合作与医工融合向纵深发展。2025年3月25日,公司与国药控股大连有限公司续签战略合作协议,继续扩大区域合作范围,双方加大市场投入,打造央企、民企合作的“样板工程”。 临床医疗产品线方面,公司围绕临床多学科实现精细化的渠道建设与管理,结合全院综合解决方案与全院加速康复方案的推广落地,推进各级医疗机构产品覆盖及各学科的产品纵深。同时,公司持续开展省市级呼吸介入“手把手能力提升”活动,构建专业化渠道及学科体系,全力推进二级以上医院的多学科开发。 为响应国家基层医疗技术下沉政策要求,公司积极开发基础医疗市场,以体外诊断和临床医疗产品为中心制定差异化的基层医疗解决方案,助力解决基层看病难和基层医疗技术发展困难的问题。 皮肤医美产品线方面,公司围绕“成为中国光电能量医美第一品牌”的战略目标,在产品营销、品项运营方面持续发力。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动“6D靓白天使·美美光”品项在全身美白领域的深耕落地,创新提出“涌浪式光热技术”,成为国内“全身肤色肤质管理”和“超光子美白”解决方案的倡导者和引领者;同时,优化“超脉冲冲击波”品项的迭代和方案优化,推动产品在全国机构的装机落地。 国际营销方面,公司在报告期内不断夯实俄语区、欧洲、美洲、中东非、亚太和南亚六大区域的市场销售与服务运营能力,推进体外诊断、治疗康复两大业务在海外六大区域同步取得良性发展。公司电化学发光产品增长态势稳健,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eCL9000在中东、南美国家逐步实现批量装机;同时,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eCL8600在海外成功上市,为公司未来海外业务增长注入新动能。公司糖化血红蛋白系列产品在众多海外国家成功跻身市场份额前三名,并在当地高端医院成功装机应用。 消费者健康业务方面,公司搭建“人工+AI”智能双客服系统,创建档案式服务流程,与消费者主动建联,为消费者提供24小时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完善电话回访机制,电话回访率90%以上,详细记录用户的使用反馈和建议,总结分析输出有助于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的报告。 (四)持续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司运营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产品研发、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重点围绕研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平台(PLM)、AI应用与业务赋能等方面开展工作,积极推动日常经营质量改善和效率提升。 研发管理方面,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平台项目已全面完成系统实施、验证及上线工作,实现了增加机械设计协同、物料清单(BOM)管理、线上变更管理、各IT平台接口集成等功能,进一步规范了产品数据管理流程,提升了研发数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研发管理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I应用方面,公司已完成DeepSeek/Qwen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通过整合研发、营销、财务、人力、行政等多领域知识资源,构建了各系统的企业知识库,有效支持员工日常智能答疑,打破信息壁垒,显著提升了知识获取和复用的效率。同时,公司正重点推进AI文档智能审核、内容生成、智能客服等应用的落地,聚焦高频次、强需求的业务场景进行深度协同。上述举措显著提升了业务运营的效率。 业务赋能方面,公司开发了系列内部运营平台,如计划工单及物料管理、采购与付款管理、营销订单过程可视化管理、客户端配件耗材自主订单管理、法规注册文档管理以及客诉处理跟进闭环管理等,提升了公司各部门运营的质量和效率。 (五)创新和深化品牌战略,多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品牌战略,以“品牌驱动营销”为目标发力。 在专业医疗领域,公司体外诊断、临床医疗产品线在报告期内持续优化营销体系结构,加强市场品牌能力建设,积极发起并参与展会、学术会、沙龙会,开展精细化的学术推广和渠道创新,以提升品牌专业形象。国际市场方面,公司重点推进“本土化”策略,让“Lifotronic”品牌在全球快速覆盖,并多次邀请国外专家、合作伙伴来访中国,推动公司与国际终端机构的合作交流,助力加强海外业务拓展能力。 在消费医疗领域,公司皮肤医美产品线持续推进子品牌“普门美学”与朗姿医美等高端集团品牌的战略合作,在学术、临床等多维度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同时大力拓展与艺星、美丽田园等大型集团机构的品牌合作,积极参与各类品牌活动,在机构端、医生端与消费者端增加曝光,提升品牌认知度。此外,公司持续与多位香港演员、艺人联动,提高普门科技品牌在消费者时尚领域的认知度。公司消费者健康线上营销致力于品牌推广,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加强专业的新媒体营销团队和电商运营团队建设,在小红书、抖音等主流新媒体平台和天猫、京东电商平台推广产品和品牌;线下营销致力于模式创新和渠道建设,通过“互联网+分享”营销模式,构建小程序商城平台,整合消费者、传统代理商、行业意见领袖、流量博主等资源,提高在私域的品牌影响力。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多平台和渠道,扩大品牌宣传力度。在自媒体端,公司通过官网、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投放高质量的公众号文章、视频等宣传资料,实现对专业群体人员的引流,提高品牌的曝光度。在外部传播渠道端,公司与多个垂直媒体建立并维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得公司各类重要活动能够得到及时、正面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六)有序推进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完善产业规划布局 南京软件谷“普门科技南京研发总部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普门科技南京研发总部项目,位于南京软件谷马家店地块南园总部经济园区。项目开工以来,公司积极配合项目代建单位的各项工作,推进项目建设施工。截至报告期末,项目主体建设已完成,正在推进项目验收、交付工作。 东莞松山湖“普门科技全球研发智造基地项目”稳步推进。2025年3月15日,普门科技全球研发智造基地奠基典礼在东莞松山湖园区举行。项目落成后,将极大地提高公司的整体经营效率,进一步支撑公司的发展,标志着公司在国际化、高端化、智造化道路上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 该项目预计新增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各项建设工作正稳步推进。 安徽和县经开区浦和园区“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化项目”顺利推进。2025年5月21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普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签订了项目用地《成交确认书》,确认以人民币323万元竞得安徽和县经开区(浦和园区)编号为和土出〔2025〕7号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项目用地总面积为21,516.17平方米(32.27亩),用于建设普门科技“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化项目”。公司将借助安徽和县的区位优势、产业集群优势和政策扶持优势,进一步完善公司在华东地区的产业布局,扩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规模,提高产品供应能力和订单响应速度,降低物流成本和增强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