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取消
国光电气(688776)
经营总结更新时间:2025-08-29
指标2025-06-30
信息来源2025年中期报告
经营评述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总体经营情况如下:
  1、经营业绩
  2025年半年度,核工业设备受ITER项目在设计领域的技术更改,国内总体单位处于设计阶段,目前尚未下发采购订单,同时微波器件产品因总体单位项目推进节点未达预期,部分订单延迟下发,加之部分产品价格下降影响,报告期营业收入230,820,330.55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4.21%;利润总额-13,571,781.44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22.43%,主要系本期订单延迟下发、加之部分产品降价导致收入下降,同时上半年回款不及预期,本期信用减值准备增加所致。
  2、研发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智慧实现理想,用科技铸就辉煌”的国光理念,坚持将技术创新置于企业发展的首位,坚定地将技术研发、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专注于核心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新产品开发,坚持研发资源的投入,2025年半年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04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国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6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截至目前,公司累计获得国内知识产权授权共133项,其中发明专利51项,实用新型76项,外观设计2项,软件著作权4项。
  近年来,得益于公司坚定不移的保障科研投入强度,鼓励科技创新,在科技成果方面公司收获了部分奖项与肯定。如:
  2024年9月,公司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联合申报项目“聚变堆大型复杂部件高温下超高灵敏度检漏技术研究及应用”荣获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目前已成为相关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
  2025年4月,公司某项目获得中央某部委“2024年度某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4年是该奖项自设立以来首次面向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开展评奖,本次获奖也使公司成为2024年四川省唯一一家获此奖项的民营企业。
  2025年8月,“新一代中国环流器工程研制”项目获得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是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与我公司等单位以“中国环流三号”科学装置研究配套建设为基础的共同努力成果,体现了公司在核聚变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上述奖项的获得,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核聚变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和话语权,为公司相关业务的拓展和市场份额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连续凭借不同的项目获得相关奖项,是对公司技术创新及研发能力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公司长期坚持科技创新的有力证明。未来,公司将继续贯彻现有的技术发展战略,加大科技研发和产品创新力度,持续深耕行业,加快新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研发成果转化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可靠的技术保障。
  此外,公司多年来一直立足自身产业化资源及工程化优势,以技术创新研发及产业化为目标,持续与各大院所、高校开展校企合作。2025年3月,公司与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出资成立的“先觉聚能科技(四川)有限公司”在成都完成工商注册,该公司定位为支撑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发展并拓展其职能的市场化机构,与其共同构建起“研究院+公司”相互支撑的聚变裂变混合能源事业核心组织架构。该公司的成立将助力公司获得战略合作机会,积极推动国内聚变能源战略发展,推动混合堆工程建设加速,形成重要知识产权布局,进一步拓宽公司技术护城河,夯实公司行业领先地位,助力公司业绩发展,为公司未来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公司此前还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共建“电真空及固态微波技术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旨在为相关科技人才提供一个公共的、开放性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技术、信息等产业要素聚集,提升先进技术等创新研发能力;通过电真空及固态微波产业相关技术的研发创新,积极推进技术和科研成果产业化,服务于电真空及固态微波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公司前沿技术和产品研发,确保公司进一步保持行业技术引领和市场竞争力,彰显科创板企业创新特质。
  通过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积累,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相关行业内的技术领先者和标准制定者地位,公司整体研发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082.03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4.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5.47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24.06%,主要系:
  1、核工业设备受ITER项目在设计领域的技术更改,国内总体单位处于设计阶段,目前尚未下发采购订单,同时微波器件产品因总体单位项目推进节点未达预期,部分订单延迟下发,加之部分产品价格下降双重影响所致。同时由于上半年回款不及预期,本期信用减值准备增加亦有影响。
  2、本期收入下降及产品降价,致使本期工费等单位固定成本上升,从而对综合毛利率影响较大,进一步影响盈利能力。
  面对这一局面,公司需从多维度制定策略,以扭转业绩颓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如下:(一)业务拓展策略:
  1、传统军品领域:
  (1)加强军品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与跟进力度,当前公司在此领域多个项目稳步推进,后续将进一步集中资源,加速项目进程,同时通过与科研机构、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入外部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开发具有更高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扩大公司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
  (2)深入挖掘国内国外军工市场需求,加强与下游应用客户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参加各类产品展销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展示公司的先进产品和技术,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寻求更多国际国内合作机会。积极参与国内军工项目的招投标,凭借公司在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的优势,争取更多的项目订单。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完善的客户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和意见,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3)紧跟商业航天领域良好发展态势,以霍尔电推进器核心部件产品为突破口,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降低成本。积极与国内众多电推总体单位巩固和深化合作关系,不仅要保持现有业务的稳定增长,还要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和客户群体。确保公司在商业航天电推部件的市场地位。
  2、核工业领域:
  (1)密切关注国际ITER新的技术要求,迅速组织技术团队开展技术验证工作。加强研发力度,缩短技术验证周期,确保公司产品能够及时满足ITER项目的技术标准。与国际同行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吸收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公司在核聚变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2)聚焦国内可控核聚变总体单位,紧密跟踪项目试验推进进度,提前做好工程化准备工作。
  对于合肥、成都等地的多个重点项目,安排专人负责,加强与项目方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项目需求和变化,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对于已获得设计标的项目,全力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按时高质量交付,树立公司在国内核聚变项目领域的良好口碑和品牌形象。
  (二)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提升策略:
  1、采购成本优化: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加强与供应商的谈判与合作,通过集中采购、长期合作协议等方式,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对采购流程进行优化,加强采购环节的监督与管理,防止采购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同时,积极寻找新的供应商和原材料替代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
  2、生产成本降低: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等成本。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管理,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成本。同时,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减少次品率,降低因质量问题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
  3、运营效率提升:内部流程优化:对公司内部的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完善审批监督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减少内部沟通成本和协调成本,提高流程的透明度和可控性,及时发现和解决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4、应收账款管理加强:不断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客户信用的评估和管理,降低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要求各业务单位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与协调,及时了解客户的付款情况和困难,采取合理的催收措施,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对逾期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拟成立专门的催收小组,加大催收力度,维护公司及股东的合法权益。
  。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