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评述 |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二)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秉承“技术驱动、创新引领”的发展理念,深度融合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ProductDevelopment,IPD)管理体系,构建“规划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应用一代”的梯次化研发战略,通过系统性整合“基础研究-平台开发-产品迭代-产业转化”的四级协同研发体系,以前瞻性研究、新材料及新平台开发、新产品设计开发、新工艺及新装备开发为核心层级,实现理论探索、技术攻关、工艺转化与智能制造全链路贯通,形成跨部门、跨领域的矩阵式创新生态。 公司研发工作采用“战略导向、双轮驱动”的运作模式,由研究院及各业务单元相关产品开发部门构成双引擎:研究院聚焦战略级技术创新,承担前瞻性基础研究、新材料及新平台开发、颠覆性工艺装备预研等中长期技术储备任务;产品开发部门聚焦市场需求转化,开展应用场景研究、产品工程化开发、制造工艺及装备优化等短期技术落地工作。在此框架下,公司与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协同机制,围绕前沿技术领域开展联合攻关,持续注入开放式创新动能。 (1)前瞻性研究层面,基于对终端应用场景的需求演变和产业技术拐点预判,围绕公司战略大方向进行面向未来的创新前沿性技术预研,包括液态高硅、准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等新技术,适配未来AI硬件时代对电池安全性、能量密度、倍率等综合性能提升的需求。通过建立创新实验室的方式开展包括电化学反应机理、新概念电池材料体系及电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承担公司科研探索及核心技术突破的重任; (2)新材料及新平台开发以前瞻性研究为基础,基于对电化学及材料科学的深度理解,通过多物理场、多尺度、多参数的建模仿真,提前布局开发面向客户未来需求的技术平台,在基础材料创新和平台迭代方面做好技术储备,提前与客户未来产品的预研和定义做好深度融合对接;(3)新产品设计开发基于对终端产品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的理解,结合研究院平台开发成果,利用各类仿真技术和DOE(DesignofExperiments)设计等,研发过程中客户深度参与,公司研发部门快速响应,准确地将客户具体项目需求转化为定制化的产品解决方案;(4)新工艺及新装备开发为保障新平台和新产品走向批量提供了必要技术条件,通过开发与产品的材料特性、电化学体系平台及结构设计等适配的创新工艺和自动化装备,不断突破制造极限,最终保障量产稳定交付。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中心作为集成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枢纽之一,全面统筹原材料采购业务,核心职能涵盖搭建供应商管理体系,制定采购流程与制度规范,严格管控采购过程,落实成本控制策略。采购团队紧密跟踪供应链市场的实时变化,深度结合客户产品需求,制定兼具科学性和灵活性的多层次采购控制计划,确保采购活动精准对接公司生产经营需要,持续优化公司采购成本,保障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和稳定性,助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升。 在支撑公司新业务领域开拓方面,采购中心主动协同配合研发战略需求,在材料寻源、定制化开发支持、风险管理机制、成本优化闭环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供应商发展和管理计划,推动与供应商进行联合创新,助力公司新兴业务和关键新技术突破。 此外,公司深度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参股企业赣州豪鹏构建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的再生运营体系,将回收金属材料应用于新电池制造,链接上游电池材料前驱体、电池材料、电池研发和制造、电池应用及回收的全流程,与上下游共同打造绿色环保、资源节约的ESG理念。同时通过公司供应链强化对金属材料波动的认知和实时监控,确保安全可靠的主材供应,持续深化与产业链的协同,提升公司供应链的整体稳定性和在高端新能源解决方案领域的综合成本优势。 3、生产模式 公司构建了AI赋能的智能制造体系,通过深度整合客户需求预测、原材料供应周期、设备产能负荷、交付紧急程度等多维动态参数,建立智能排产与柔性响应机制。依托自主开发的客户需求分类矩阵模型,精准识别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与订单波动特征,基于客户滚动年度/月度需求预测和实际订单、服务目标、原材料交货期、设备产能等因素,有效组织生产资源准备和制定生产计划,在保障客户订单需求及时交付的情况下,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及制造成本优势。 为满足从大规模订单到小批量试产单的全谱系交付场景,公司在生产设备及产线设计上做好了灵活的设计和调整,兼具规模化生产和柔性制造的双重优势。针对大批量订单,通过自动化生产设备生产线安排生产,实现快速、可靠、大规模的订单交付,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大批量、及时性交付的要求;针对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订单,公司在充分利用通用化、多功能设备的基础上,培养关键技能工,灵活安排人员及生产排产,通过柔性生产线提升交付响应速度和保障产品质量,有效缩短生产交付周期,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4、销售模式 公司坚持以技术共研驱动市场开拓,聚焦服务世界五百强及细分行业头部品牌商,依托公司具备的定制化应用场景下新能源解决方案能力,不断深挖战略大客户的潜力。通过深度市场洞察、联合开发、技术标准协同等生态化协作方式,与终端品牌客户共同定义AI时代的新能源方案需求边界。公司采用端到端的直接销售体系,由专业团队直接对接终端品牌客户的技术评审和综合认证,确定主要商务条款后,将产品直接销售给品牌客户;部分品牌客户由其指定的代工厂或PACK厂向公司下单并结算。 为构建可持续的客户共赢生态,公司建立跨部门协同的服务价值闭环,整合营销体系、研发体系、集成供应链体系的专业能力,对客户全生命周期需求进行快速响应与迭代优化。凭借高标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公司持续获得国际头部品牌客户的战略供应商认证,不断巩固公司“技术定义者”及“生态共建者”的双重市场定位。 。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6,276.7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9.29%。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9,671.07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52.49%。公司核心业务增长符合预期,新兴业务的拓展呈现良好态势。在产能整合完成、智能制造体系升级、高端客户持续导入、产品技术附加值提升的多重动能共振的背景下,公司通过前瞻性布局AI+端侧新赛道,紧抓AI硬件升级带来的新能源技术全面革新机遇,驱动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进一步提升,持续夯实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的业务持续高质量发展。 较高所致。 所得税费用 5,388,716.03 -11,258,640.85 147.86% 主要系递延所得税费用变动所致。 研发投入 153,370,015.61 165,272,839.44 -7.2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91,437,293.91 63,417,889.18 44.18% 主要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10,504,298.51 -637,180,666.64 66.96% 主要系生产基地建设及设备购置款项减少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9,661,957.17 -17,821,766.49 210.33% 主要系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99,536,643.37 -590,848,123.87 83.15% 主要系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所致。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适用 不适用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营业收入构成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期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适用□不适用鉴于公司业务不断变化,原有的分类方式已不能很好的反映公司最新业务状况,为进一步提升公司透明度,让投资者更充分了解公司,经公司慎重考虑,对公司产品分类的方式统计口径进行了变更,并同步披露公司最近一期即2024年度按照最新口径统计的主营业务数据。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不适用 股权投资收益所致。 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具有可持续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102,722.88 7.94% 主要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外汇衍生产品变动所致。资产减值 -19,684,527.76 -19.28% 主要系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金额变化所致。营业外收入 584,070.29 0.57% 主要系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所致。营业外支出 3,147,420.80 3.08% 主要系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所致。信用减值 -6,488,781.82 -6.36% 主要系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变动所致。 五、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固定资产所致。 固定资产所致。 款。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不适用 应收款项融资:报告期末未到期的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承兑汇票少于期初,故重分类为应收款项融资的应收票据金 额减少。衍生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负债:汇率变动导致的外币报表折算差异。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是 否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以前报告期披露的重大非股权投资(潼湖二期项目)在本报告期内已经投产使用,剩余投资额为本公司正常经 营中购买生产设备和工程等尾款。 4、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2)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1)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不适用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等相关规定进行核算。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未发生重大变化。报告期实际损益情况的说明 报告期已交割的外汇衍生产品产生投资收益-8.99万元,未交割的外汇衍生产品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362.33万元,合计收益1,353.34万元。套期保值效果的说明 外销收入在公司(含控股子公司)整体业务中占比较高,随着公司业务不断发展,外汇收入规模不断增长,基于外汇市场波动性增加,为有效对冲外币汇率波动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的影响,公司及子公司拟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 自有资金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公司进行外汇套期保值业务遵循稳健原则,不进行以投机为目的的外汇交易,所有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均以正常生产经营为基础,以具体经营业务为依托,以规避和防范汇率风险为目的。但是进行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具体主要包括: 1、汇率波动风险 在外汇汇率走势与公司判断发生大幅偏离的情况下,公司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支出的成本可能超过预期,从而造成公司损失。 2、内部控制风险 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专业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可能会由于员工操作失误、故障等原因导致在办理外汇套期保值业务过程中造成损失。 3、信用风险 外汇套期保值交易对手如出现违约,不能按照约定支付公司套期保值盈利从而无法对冲公司实际的汇兑损失,将造成公司损失。 4、市场风险 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存在不可预见性,可能带来汇率的大幅波动,外汇业务面临一定的市场判断风险。 针对以上投资风险,公司拟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1、公司秉承安全稳健、适度合理的原则,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均需有正常合理的业务背景,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以套期保值为目的,杜绝投机性行为。 2、公司已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外汇套期保值 制度》,对公司开展包括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在内的衍生品交易的审批权限、内部操作流程、内部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 3、为控制汇率大幅波动风险,公司将加强对汇率的研究分析,实时关注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变化,适时调整经营、业务操作策略,最大限度地避免汇兑损失。 4、公司投融资管理部负责统一管理公司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将严格按照《外汇套期保值制度》的规定进 行业务操作,有效地保证制度的执行。具体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时,必须基于对公司的境外收付汇及外币借款金额的谨慎预测,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的交割日期需与公司预测的外币收款、借款期间或外币付款时间尽可能相匹配。 5、为控制交易违约风险,公司与具有相关业务经营资质的大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保证公司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的合法性。已投资衍生品报告 衍生品公允价值来源为公司开展衍生品交易业务的对手方银行出具的估值报告。期内市场价格或产品公允价值变动的情况,对衍生品公允价值的分析应披露具体使用的方法及相关假设与参数的设定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1)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1) 本期 已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已累 计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2) 报告 期末 募集 资金 使用 比例 (3) = (2) / (1) 报告 期内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比 例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总额 尚未使用募集资 金用途及去向 闲置 两年 以上 募集 资金 金额 2023 向不 特定2024年01 110,0 00 108,0 56.15 14,68 6.53 90,76 元。其中存放于公司募集资金专户中的募集资金余额为15,048.38万元,用于现金管理3,000.00万元。合计 -- -- 110,000 108,056.15 14,686.53 90,76集资金专户。上述募集资金已经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验,并由其出具了《深圳市豪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购资金总额的验资报告》(XYZH/2023SZAA5B0159)。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人民币108,056.15万元,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41,118.24万元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377.81万元,并向公司全资子公司广东省豪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无息借款,用以实施募投项目。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使用上述募集资金90,769.81万元,上述募集资金余额(含利息)为18,048.38万元。 (2)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1) 本报 告期 投入 金额 截至 期末 累计 投入 金额 (2) 截至 期末 投资 进度 (3) = (2)/ (1) 项目 达到 预定 可使 用状 态日 期 本报 告期 实现 的效 益 截止 报告 期末 累计 实现 的效 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可行性是 否发生重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2023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4年01月11日 广东豪鹏新能源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可转债) 生产建设 否 108,056.15 108,056.15 14,63 90,7三季度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否承诺投资项目小计 -- 108,056.15 108,056.15 14,63 90,71 -- -- -- --超募资金投向无 无 不适用 否 不适用 否合计 -- 108,056.15 108,056.15 14,63 90,7分项目说明未达到计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募投项目广东豪鹏新能源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运行未满一年,暂无法与划进度、预计收益的情况和原因(含“是否达到预计效益”选择“不适用”的原因) 预计效益进行对比。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未发生重大变化。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不适用存在擅自变更募集资金用途、违规占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适用以前年度发生公司于2024年4月25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增加募投项目实施地点的议案》,同意增加与原实施地点位于同一园区的“惠州市仲恺区潼湖镇三和村ZKD-004-19-02号”地块为新的实施地点。本次新增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位于“惠州仲恺高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松柏岭大道38号”,与募投项目原实施地点位于同一园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适用公司于2024年1月18日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和第一届监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及募投项目实施主体全资子公司广东省豪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41,118.24万元及已支付的不含税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377.81万元。上述募集资金置换情况已由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进行了专项审验,并出具了《深圳市豪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置换专项审核报告》(XYZH/2024SZAA5F0001)。上述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已于2024年2月全部置换完毕。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不适用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不适用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募集资金余额为18,048.38万元,其中存放于公司募集资金专户中的募集资金余额为15,048.38万元,用于现金管理3,000.00万元。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公司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情况与实际使用情况相符,不存在未及时、真实、准确、完整披露的情况,也不存在募集资金违规使用的情形。 (3)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七、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八、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不适用 九、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一、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二、“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否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维护公司全体股东利益,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将积极采取措施,通过良好的业绩表现、规范的公司治理、积极的投资者回报,切实履行上市公司的责任和义务,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公司特制定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在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相关公告。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落实“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具体情况如下:高质量信息披露:公司致力于实现高质量信息披露,确保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与及时性。公司构建以投资者需求为核心导向的信息披露体系,持续强化披露的有效性与透明度,切实保障投资者的信息获取需求与知情权。共享经营成果: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回报,自2022年上市以来持续实施年度现金分红。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三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近人民币1亿元。未来,在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规定的现金分红条件、并保障公司可持续经营与业务发展所需资金的前提下,公司计划每年以现金形式分配的利润不低于当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5%。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通过多元化渠道积极与投资者互动沟通。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投资者热线、互动易平台、专用邮箱及时响应投资者问询,并举办业绩说明会、接待机构投资者调研等系统性活动。这些举措有效增进了投资者对公司行业定位、战略规划及业务进展的理解,切实提升了市场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认同度。积极落实回购计划,传递发展信心:为积极响应“上市公司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要求,切实维护公司价值与投资者权益,公司积极实施股份回购计划。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6,203,555股,回购资金总额近人民币3亿元。公司严格遵循既定回购方案,全额完成回购计划上限额度,充分彰显了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内在价值的坚定认可。未来,公司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强化公司治理效能,深化市值管理实践。通过充分发挥核心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公司致力于以持续优异的经营业绩、规范透明的治理结构、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以及稳定积极的投资者回报政策,有效传递公司内在价值,增强市场认同度,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的回报,实现公司价值与股东利益的双向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