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山科技(688576) 指标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评述 |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微创手术工具整体方案提供者”的战略定位开展业务线的布局及扩展,积极应对经济环境变化及医疗器械行业监管趋势,充分发挥在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产品质量、渠道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产品迭代和品牌推广,提高研发与营销体系灵活性、推进运营流程精细化与内部控制规范化,开展企业文化和人才梯队建设,持续提升产品市场的认可度,打造公司核心竞争优势。报告期,公司主要营收依然来自于手术动力装置,其中耗(一)报告期内财务表现 整体来看,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及净利润小幅下降。一方面,随着公司微创外科医疗器械产品的快速丰富,产品品类、质量、功能性能、临床适用性、成本价格等方面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以及微创手术及耗材一次性化使用习惯的进一步普及,同时公司产品进口替代的效应进一步得到凸显,报告期内公司手术动力耗材实现稳步增长。乳房旋切活检针受集采影响,耗材同期收入小幅下降,但神经外科、骨科、耳鼻喉科耗材同比增长明显,增速超40%。其次,报告期公司能量手术设备超声骨刀耗材、等离子设备耗材、高频手术设备耗材均增长明显。其中公司等离子产品耗材实现收入零突破。代表着我司布局的能量手术设备已逐渐被市场接受,公司“微创手术工具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布局进一步完善。但手术动力装置设备、新产品设备受外部环境影响导致招标滞后等因素影响,同比收入下降。同时受研发费用持续投入以及政府补助和理财收益减少的影响,净利润同比下滑。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638.07万元,同比下降6.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66.69万元,同比下降15.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171.03万元,同比下降22.45%。 2024年公司因股权激励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总额为465.68万元,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为465.68万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332.37万元。公司一直以来重视产品和工艺的研发投入,将研发作为公司整体战略的核心。2024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19%,发生研发费用5,524.00万元,同比增长18.79%。2022-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42%、12.89%和16.42%,公司研发费用的投入逐年持续增长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为保持中长期核心竞争力,公司将继续在研发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二)2024年,公司的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1、构建技术创新机制,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2024年度,公司坚持以自主研发创新的发展战略,重视研发体系建设。报告期内,完成专利申请226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获授权专利170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新增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项,基于“微创手术工具产品整体解决方案”的定位的进一步完善了产品布局。 公司基于产品技术迭代规划,聚焦战略型项目实施创新突破,通过战略性配置研发资源,在保障项目成功率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内窥镜系统与能量手术设备双核心板块的研发投入,加速创新产品商业化进程。2024年度研发成果显著,成功获批超声软组织手术设备等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公司在软性内窥镜领域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突破。在这一关键进程中,公司通过组建专业精湛的专项技术团队,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多维度协同创新,全面攻克了电子消化道软性内窥镜的核心技术瓶颈,目前产品注册工作已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公司内部构建了一套保持技术创新的机制。以临床需求为牵引的闭环研发体系,通过市场团队驻点调研、学术追踪与经销商网络实时反馈形成动态需求池,驱动技术开发与产品迭代无缝衔接,并依托敏捷响应机制实现临床问题诊断与解决方案输出的高效循环。同时,整合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生态,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医疗机构开展多中心临床验证,搭建覆盖基础研究、中试孵化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转化平台,形成技术交叉验证与资源互通的创新网络。在人才梯队建设与激励机制方面,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教育培训机制,重视内部人才培养,在各产品线内部建立了具有针对性的专业产品知识培训体系,确保公司整体研发能力处于较高水平。 2、四化升级,产能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大力推进模具化、自动化生产,并搭建了WMS、MES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制造中心持续向轻量化、智能化深度转型。同时,公司不断优化工艺流程,开展精益改善,降本提效项目,持续提升产品毛利。通过对公司主要核心产品分类,分别建立生产线,从人、机、料、法、环多维度开展各专线生产保障,实现产能提升。 公司的主要产品覆盖一类、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报告期内,公司严格遵守《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经营活动,持续推行安全管理流程,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生产现场监督,确保在采购、验收、贮存、销售、运输、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均采取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杜绝质量风险。 3、强化渠道建设,聚焦用户发展和用量提升,保存量、促增量 公司持续优化渠道布局,与优质经销商开展合作,强化经销商及其分销网络的终端开拓能力,下沉渠道向扁平化管理发展,全面推进目标客户的开发和已有用户的用量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耕手术动力装置领域,依托成熟的渠道资源、用户认可,充分发挥产品高性价比和售后服务优势,采用存量、增量两手抓的策略,实现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对于已上量用户,公司继续夯实产品质量和服务保障,并推动临床以旧换新,继续巩固在医院端的品牌地位保持产品的持续竞争力。对于待上量用户,公司通过产品性能、临床适用性和成本价格优势,针对性开展一对一专业的服务保障和产品供给保障,不断提升临床对公司产品的信赖,推动已有用户的设备再次进院,实现耗材的用量快速提升,从而提高产品渗透率。对于待开发用户,公司通过市场推广、学术交流、医工合作、产品体验、培训教育等方式推动产品进院。 4、持续打造科室产品整体解决方案,拓展新市场 公司通过多年来对微创外科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投入,已经在神经外科、耳鼻喉科、骨科、乳腺外科、普外科、妇科等领域建立了丰富的手术动力装置、内窥镜系统及能量手术设备产品矩阵,丰富科室产品,形成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依托于二十五年手术动力装置的营销渠道网络和临床品牌优势:进一步优化渠道布局,与优质渠道开展合作,持续加大内窥镜系统及能量手术设备的市场推广力度;积极组织参与各类展会、学术会议、培训班、临床试用等活动,与临床合作推动超声骨刀在神经外科的普及使用;推动等离子产品在耳鼻喉科的全面进院;推动手术动力装置、内窥镜系统在耳内镜手术中的临床适用性提升;推动手术动力装置、内窥镜系统、超声骨刀在脊柱UBE手术中的应用;推动悬浮式护鞘摆锯在骨科关节创伤手术中的普及使用;推动内窥镜系统和超声刀产品在普外科的试用体验。 使公司手术动力装置、内窥镜系统及能量手术设备被终端用户进一步熟悉了解,快速打开了产品市场。 同时,公司也在大力拓展国际业务,增加了在国际注册以及国际推广方面的投入。截至2024年度,公司产品已出口至46个国家和地区。 5、人才建设与激励机制 2024年公司坚持“人才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人才结构、完善激励机制,打造高素质、高绩效团队,为公司业务增长助力。一是聚焦研发、营销及管理三大核心领域,对核心人才进行引进与培养;二是围绕营销生产力、产品竞争力打造以及策划新晋经理、在任管理干部专业赋能全面提升专业能力与管理能力;三是完善战略专项激励体系,通过差异化分配机制明确目标导向与奖惩标准,为核心业务达成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全面推行职级薪酬体系,开展职级薪酬体系落地与专业能力认证;五是绩效管理闭环优化,将考核结果与晋升、调薪、培训资源分配深度绑定,使全年绩差优化与绩效改进成功率显著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申报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于2024年5月成功获批,这是对公司长期坚持技术创新、重视研发投入的成果反馈,也是对技术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认可和肯定。 工作站的获批,将进一步深化现有人才学历结构、为企业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和提升科研能力创造了条件。同时,加强与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行业专家的合作交流,通过产学研医机制持续为公司发展战略赋能。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