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取消
雅达股份(430556)
经营总结更新时间:2025-08-27
指标2025-06-30
信息来源2025年中期报告
经营评述  七、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37.53万元,比上一年度同期增加18.56%;营业成本11,557.34万元,比上一年度同期增加22.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83.18万元,比上一年度同期增加30.7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2.88万元,比上一年度同期增加97.52%,毛利率32.56%,比上一年度同期下降1.91个百分点。期末资产总额 62,758.88万元,比期初数增加 1.81%;负债总额10,885.72万元,比期初数增加8.5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1,652.75万元,比期初数增加0.15%,每股净资产为3.20元。 2025年上半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形势,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方针,部署并落实经营策略。在业务层面,公司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领域深度耕耘,将具身智能技术融入产品创新;以数字新基建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电力测控、动环监控、能耗监管等产品及聚合系统;以新能源为突破口,深度融合“源、网、荷、储”技术,拓展充电桩、智慧园区、智慧工厂等行业应用,助力用户实现高效、安全、环保用电;基于“源、网、荷、储”的整合产品线,研究发电侧辅助交易与用户侧聚合管理,并将其应用于虚拟电厂及电力交易领域,为绿电直联与电力交易夯实基础,为零碳目标贡献力量。在内生动力方面,公司注重长期发展,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引入并固化IPD流程,不断地提升核心竞争力,巩固在数据中心、新能源及数字化转型领域的优势,推动多学科融合与电力系统一、二次设备融合,深耕长尾市场。在国际化视野上,公司年初成立深圳雅正通达科技有限公司,借助合资方成熟的海外业务经验,逐步将雅达产品推向全球市场。在内部管理上,公司持续迭代KPI指标体系,使其更体系化、简洁化,为优化管理与简化流程奠定基础;同时,依托IT系统推动无纸化、数字化及自动化建设,使企业管理迈上新台阶。
  (二) 行业情况
  1、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仪器仪表应用领域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文教卫生和人民生活等各方面,是采集各类信息、数据的关键环节。按产品的服务和应用领域划分,可将仪器仪表制造业分为通用仪器仪表、专用仪器仪表和其他仪器仪表行业,得益于我国政策支持,仪器仪表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基础,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国防建设、保障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电力测控产品是一种用于满足用户自身电力监测、控制与管理需要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关键组件,旨在帮助用户实现电力参数的测量与管理、电气故障的诊断和记录、设备运行的控制和保护。
  作为传统电工仪器仪表的升级替代产品,近年来电力测控产品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计算机软硬件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已被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输、变、配、用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对电网电参量的测量、计量、分析、诊断、控制、保护等功能。电力测控行业发展与我国电力行业、电工仪器仪表行业密切相关。进入 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不断追求更加安全、节能、高效的用电环境,电力测控行业随之兴起并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目前已成为电工仪器仪表行业中增长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电力测控行业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电力用户端对电力测控产品的需求。例如,数据中心、通信基站、新能源充电桩、轨道交通、工业建筑与市政建设等领域,其配电系统正在不断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其中电力测控产品在配电系统的各个环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电力测控行业随着电力用户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普及,相关产品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市场容量也将逐步增大,并在4G/5G通信网络、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应用日益成熟的影响下,电力测控行业已成为电工仪器仪表行业中规模增速较好、技术快速演进的核心细分行业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工作已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重视,高耗能的企业急需建立起有效的能源管理监控系统来满足节能减排的需要。电能作为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用户端对有助于节能的电力监控系统需求较大,受益于“新基建”、节能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测控行业将迎来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2、行业技术水平、特点和发展趋势
  电力测控产品发展经历从机械化到数字化、智能化阶段,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从单纯监测到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具备计量、通讯、管理、分析、过程控制等功能于一身的发展阶段。行业技术具有涵盖电力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软件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特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电力测控技术水平已显著提升,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到现在的自主研发、设计,取得了显著进步。电力测控产品的生产制造已经逐步实现了现代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产品功能、性能不断增强,产品已经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然而,与国际知名厂商相比,国内产品技术和品质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国外电力测控技术起步较早,发展时间长,技术基础扎实,且凭借发达的工业制造与技术积累,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的大型电力测控企业,产品可靠性、稳定性要优于国产产品。电力测控产品的技术发展与下游市场需求及应用领域发展紧密相关。
  3、行业区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
  电力测控产品应用领域广阔,下游的行业类型众多,在现阶段,华南、华东等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用电量大,用电设备多,产品的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大,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电力测控产品行业的发展与电力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总体来讲,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步,本行业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电力测控产品行业属新兴行业,目前正处于从成长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渡阶段。受下游企业采购和施工周期的影响,产品销售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特征。本行业企业第一季度业务量相对较少,而第二、三、四季度的业务比较集中。
  4、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5、产业政策对经营发展的影响
  (1)国家多项产业政策与规划大力支持行业稳定发展
  电力测控产品是智能电网、数据中心、通信基站、轨道交通、工业建筑与市政等配电系统的关键底层硬件,对电力物联网及电力能源节能减排的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支持行业的发展。在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支持下,尤其是在电力投资的稳步增长、新基建规划的有序进行以及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等方面多轮驱动下,将使电工仪器仪表以及电力测控行业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市场前景。
  1 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 2020.11 景选择,强化快充技术。规划还明确:鼓励开展换(2021-2035)》 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绿国家发展改革《关于加快构建 色集约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格局。东西部数据中心实委、中央网信全国一体化大数 现结构性平衡,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据中心协同创新 用效率降到1.3以下。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息化部、国家体系的指导意见》 绿色化水平显著提高,使用率明显提升。公共云服能源局务体系初步形成,全社会算力获取成本显著降低。在行业关键技术层面,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装置及仪表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云平台;供应用《仪器仪表行业中国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领域的高可靠性-高稳定性计量特性智能3 “十四五”发展 2020.12行业协会 产品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工业传感器及关键元器件领规划建议》域的产品智能化-芯片化-多参数复合技术等将成为行业关键性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国国民经济和社国家发展改革 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五年规划和2035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年远景目标纲要》强化能耗监测管理。建立健全数据中心能耗监测机制和技术系。各相关地区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和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部门,抓紧编制发展改革委、《全国一体化大 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方案,统筹规划数据中心整合集中央网信办、数据中心协同创 约化建设,细化绿色发展目标,明确数据中心集群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能源局。6 《构建以新能源 国家电网有限 2021.7 打造电网数字化平台。加快信息采集、感知、处理、高”要求,到2035年“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快慢充进行分场景选择,强化快充技术。规划还明确: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2 《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 2020.12 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格局。东西部数据中心实现结构性平衡,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降到1.3以下。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高,使用率明显提升。公共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社会算力获取成本显著降低。3 《仪器仪表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2020.12 在行业关键技术层面,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装置及仪表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云平台;供应用仪器仪表领域的高可靠性-高稳定性计量特性智能产品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工业传感器及关键元器件领域的产品智能化-芯片化-多参数复合技术等将成为行业关键性技术。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1.3 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5 《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 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 2021.5 强化能耗监测管理。建立健全数据中心能耗监测机制和技术系。各相关地区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和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部门,抓紧编制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方案,统筹规划数据中心整合集约化建设,细化绿色发展目标,明确数据中心集群的布局、选址、规模、网络、用能,以及数据中心绿色节能等建设准入标准,提出深化各行业算力资源联通调度、促进数据资源流通应用等方面的政策改革举措和重大工程建议,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能源局。6 《构建以新能源 国家电网有限 2021.7 打造电网数字化平台。加快信息采集、感知、处理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年) 公司   应用等环节建设,构建连接全社会用户、各环节设备的智慧物联体系,推广人工智能、国网链、北斗等共性平台和创新应用,提高全息感知和泛在互联能力,实现电网、设备、客户状态的动态采集、实时感知和在线监测,为2021-2030年的重点任务之一。7 《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 2021.11 组织实施国家工业专项节能监察,加强数据中心能效监察。加快研究建立涵盖能效水平、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资源利用率、经济贡献率等指标的数据中心综合评估体系和动态监测考核机制。组织实施国家工业专项节能监察,加强数据中心能效监察。8 《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国务院 2021.12 加快面向智能制造、环境监测、国防等领域专用计量仪器仪表的研制和推广使用,建立仪器仪表产业发展集聚区,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仪器仪表品牌。9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国务院 2022.12 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电网安全和智能化水平。10 《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 2023.6 发展目标: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建设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大中型以上城市经营性停车场具备规范充电条件的车位比例力争超过城市注册电动汽车比例,农村地区充电服务覆盖率稳步提升。11 《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能源局 2023.12 促进数据中心节能降耗:持续开展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加强数据中心智慧能源管理,开展数据中心用能监测分析与负荷预测,优化数据中心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率。12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国务院 2024.03 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13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 2024.07 针对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新型储能等快速发展的实际,制修订并网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合理提高新型主体对频率、电压扰动的耐受能力和主动支撑调节能力,加强并网检测,确保涉网性能达标,源网荷储协同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水平。14 《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 2024.08 对碳排放增长较快的行业领域进行形势预警,并视情采取新上项目从严把关、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严管控、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从严管理等措施
   15 广东省推动乡村
  新能源汽车充换
  电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百县千镇万 广东省能源局 2024.08 明确建设目标。全省57个县实现乡村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更广泛覆盖。2024年底前累计实现超400个行政村建成充电基础设施,2025年实现1062个“百千万工程”第一批典型村(社区)充电基础设施全覆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盖,2027年实现所有乡村居住区域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服务半径不超过3公里。16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2024.12 要求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支撑2025年至2027年年均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的合理消纳利用,全国新能源利用率不低于90%。17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国家能源局 2025.02 持续深化能源开发利用方式变革。统筹新能源与重点产业优化布局,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在工业、交通、建筑、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积极支持零碳园区建设和光伏建筑一体化,更好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
   18 关于促进能源领
  域民营经济发展
  若干举措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 2025.04 鼓励传统民营能源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支持民营企业在煤矿、电厂等智能化改造中发挥更大作用。鼓励民营企业推进风电场、光伏电站构网型技术改造,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提高出力预测精度、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培育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先进技术和商业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9 关于促进大功率
  充电设施科学规
  划建设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
  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2025.06 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和电力资源分布,以即充即走场景为重点,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科学合理做好大功率充电设施发展布局到2027年底,力争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服务品质和技术应用实现迭代升级。更多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 新增重要非主营业务情况
  (四) 财务分析
  1、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一年内到期的非
  流动负债 755,076.08 0.12% 712,133.58 0.12% 6.03%
  其他流动负债 20,736,714.55 3.30% 11,370,147.11 1.84% 82.38%租赁负债 2,281,878.37 0.36% 2,677,225.48 0.43% -14.77%递延收益 1,572,339.75 0.25% 1,751,878.23 0.28% -10.25%少数股东权益 2,204,178.00 0.35% 397,393.84 0.06% 454.66%资产负债项目重大变动原因:
  1、 应收票据:本期末较期初增加14,770,637.07元,增幅51.80%,主要系本期客户以票据结算额增加以
  及已背书在资产负债表日尚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额增加所致;
  2、预付款项:本期末较期初增加2,298,902.45元,增幅85.83%,主要系本期因业务需要,预付项目工程材料款增加所致;
  3、 其他应收款:本期末较期初减少768,178.19元,降幅37.53%,主要系部分大额的保证金及押金在本期收回所致;
  4、 合同资产:本期末较期初减少192,642.64元,降幅36.52%,主要系本期部分项目质保金到期收回或转至应收账款所致;
  5、 在建工程:本期末较期初增加3,357,984.60元,增幅142.3%,主要系本期立体智能仓库项目持续增加投入所致;
  6、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末较期初增加554,346.91元,增幅198.40%,主要系本期末资产减值准备和信用减值准备增加,导致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额增加所致;
  7、 短期借款:本期末较期初减少943,325.00元,降幅94.33%,主要系本期向银行借款额减少,期末未到期的银行借款减少所致;
  8、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末较期初减少35,866,538.77元,降幅31.91%,主要系本期因资金周转需求,赎回部分理财产品所致;
  9、 合同负债:本期末较期初数减少5,355,572.84元,降幅37%,主要系本期部分工程项目完成验收,部分大额合同负债结转收入所致;10、 应交税费:本期末较期初数减少3,001,160.36元,降幅65.62%,主要系本期末应交增值税减少所致;
  11、 其他流动负债:本期末较上期增加9,366,567.44元,增幅82.38%,主要系本期已背书在资产负债表日尚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额增加所致;;
  12、 少数股东权益:本期末较上期增加1,806,784.16元,增幅454.66%,主要系本期少数股东投资额增加所致。
  2、 营业情况分析
  (1) 利润构成
  1、 财务费用:本期较上期数减少180,231.61元,降幅80.76%,主要系上期合并范围包括了原子公司中鹏新的利息费用,本期中鹏新已不再纳入合并范围,导致利息费用减少所致;
  2、 信用减值损失:本期较上期增加928,536.95元,增幅45.26%,主要系本期商业承兑汇票的信用减值损失计提额增加所致;
  3、 其他收益:本期较上期数减少1,625,446.44元,降幅30.15%,主要系本期增值税即征即退款以及政府补助减少所致;
  4、投资收益:本期较上期减少727,959.11元,降幅50.43%,主要系上期的投资收益包括了处置子公司投资收益,本期无此事项;
  5、 营业外收入:本期较上期增加142,757.45元,增幅306.95%,主要系本期供应商品质扣款增加所致;
  6、营业外支出:本期较上期增加75,699.26元,增幅137.44%,主要系本期物料品质扣款增加所致;
  7、 净利润:本期较上期增加4,335,391.19元,增幅34.67%,主要系:1、本期受益于下游行业数据中心业务增长,业务收入有所增加;2、本期收到税务机关退回以前年度多缴的企业所得税,导致所得税费用减少;3、本期加大了对呆滞物料的清理力度,持续优化库存管理,资产减值损失计提额同比减少;
  8、 税金及附加:本期较上期增加415,808.96元,增幅37.18%,主要系本期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以及房产税增加所致;
  9、 所得税费用:本期较上期减少1,686,109.07元,降幅218.70%,主要系本期收到税务机关退回以前年
  度多缴的企业所得税所致。
  (2) 收入构成
  本年度收入构成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3、 现金流量状况
  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同期增加97.52%,主要系本期货款回笼
  额增加所致;
  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去年同期减少56.83%,主要系本期理财产品
  赎回净额减少所致;
  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增加65.49%,主要系本期分配股利
  减少所致。
  4、 理财产品投资情况
  单项金额重大的委托理财,或安全性较低、流动性较差的高风险委托理财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