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威股份(600438) 指标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评述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全球新增光伏装机规模持续增长,但行业供需失衡矛盾尚未显著改善,虽各方已通过多种方式探索解决途径,但仍需时间。行业各环节产品价格进一步下探至历史低点,主要企业仍持续亏损。受此影响,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5.09亿元,同比下降7.5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49.55亿元。虽经营业绩阶段性承压,但报告期内公司各项核心业务仍维持稳健经营,其中光伏业务持续保持多个环节核心竞争优势,饲料业务稳定为公司贡献业绩,公司财务流动性储备充足,技术研发持续突破,为公司未来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饲料及产业链业务 2025年上半年,公司饲料及产业链业务坚持“质量方针”不动摇,实现经营平稳发展,持续为公司贡献稳定的利润及现金流,并在通威好产品推广及优质客户深度开发、饲料原料全球化渠道夯实、生产提质降本增效、前沿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诸多成绩,进一步巩固公司作为全球饲料领先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在市场开拓方面,上半年公司准确把握下游养殖行情将逐步回暖的市场机遇,继续践行通威“好产品年”营销战略,通过产品数据对标、主场营销活动、养殖效果比赛等方式,从技术深度、产品高度和用户温度三个角度持续向客户彰显公司产品价值。同时,公司上半年成立“万户俱乐部”,重点聚焦规模客户和核心市场开发,构建包括产品服务、融资方案、资源整合、信息共享、高管直连的系统化合作方案,并高频开展主场营销活动1210场,覆盖超1.7万人次,实现优质新客户显著增长。在原料采购方面,上半年面对国际贸易形势的风云变幻,公司采购团队充分发挥集团采购优势,积极主动应对,实现原料品质、采购成本、供应保障目标全面达成,综合预算成本准确率98.4%,战略直采率82%,并联合其他大型集团突破性实现阿根廷豆粕直采进口,进一步扩充公司全球采购渠道,提升公司原料竞争力。在生产方面,上半年公司继续推动“提质、降本、增效”重点工作,实现人均产量提升8.4%、车间设备耗用下降10%、单产电耗、汽耗也进一步改善,持续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行业生产标杆。技术研发方面,公司一直坚持“研发经费上不封顶”原则,持续夯实公司技术竞争优势,上半年公司饲料业务板块参与制订及修订4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数量远超同行,并形成“技术专利化”到“专利标准化”闭环,充分体现公司在农牧科技创新领域的引领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食品业务继续稳健发展,罗非鱼美国市场出口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国内聚焦川渝核心市场,进一步巩固现有知名高端商超渠道,并通过社交新媒体矩阵提升品牌影响力,报告期内在罗非鱼、生猪、家禽等主要原料价格同比显著下滑的基础上,实现销量、销售收入逆势上扬,净利润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二)光伏新能源业务 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在政策及市场波动、技术演化、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等复杂因素中经历深刻变革,呈现出短期抢装热潮与长期产能出清并存、多种技术路线深度竞赛、全球贸易格局重构的复杂态势,行业主产业链仍持续亏损,但在困难的行业形势中各方已逐步开始孕育潜在破局方向。面对报告期内行业严峻的经营形势,公司上下一心、主动应对,积极响应行业自律,全面严控财务风险,动态调整经营策略,持续投入技术研发,不断夯实核心竞争力领先优势,为公司穿越产业周期,引领行业发展巩固信心。 1、高度重视财务安全,业务经营指标行业领先,保障公司稳健穿越产业周期面对行业阶段性供需失衡矛盾带来的经营阵痛,公司自去年以来提出“戒骄戒躁,穿越寒冬”,持续向内发力,严控财务风险,精益管理继续完善,各环节业务经营指标进一步改善提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总计约332.29亿元,能有效满足公司资金周转需求,同时公司储备了丰富的融资工具,银行授信充裕,在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面均保持高度畅通,充分保障公司流动性安全的同时,还具备融资利率与期限等各方面的显著优势。业务经营方面,在多晶硅环节,报告期内公司N型出货比例达90%以上,硅耗降至1.04kg/kg.si以内,蒸汽基本实现零消耗,同时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N型料体金属降至0.1ppbw以内,表金属降低至0.2ppbw以内,显著领先行业。电池环节,公司继续深挖降本增效潜力,产品A级率、转换效率、非硅成本等关键竞争力指标行业领先,并重点围绕新技术的规模化量产进行研发攻关,推出的TNC2.0组件产品最高功率突破645W(210R版型)。组件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产品A级率和碎片率等生产指标行业领先并进一步优化,单W非电池成本实现同比下降11%,期间费用同比下降31%。 2、海内外市场渠道不断突破,重点客户紧密合作,业务环节市场地位持续稳固在行业供需矛盾持续凸显,企业市场压力愈发显著的背景下,报告期内公司凭借生产经营各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海内外市场渠道,持续加强重点客户合作,主要业务环节市场地位持续稳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多晶硅销售16.13万吨,全球市占率约30%,位居行业第一;电池销量49.89GW,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并实现累计出货量突破300GW,持续刷新全球电池片销售纪录;组件销售24.52GW,其中国内分布式出货继续保持国内第一,集中式延续与主要电力央国企客户的良好合作,接连中标大唐电力、三峡集团、中核集团、国华电力、中石油等客户的集采项目,并与相关重点客户共同探索“风光水储一体化”、“源网荷储协同”等示范项目。海外市场方面,公司上半年销量5.08GW,继续保持爆发式增长,已在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市场取得领先优势,并实现如首个EEC148MW溯源项目订单交付、首单TNC2.0G12R66双玻订单交付等突破性成果。 3、技术研发投入不遗余力,多种路线齐头并进,持续巩固公司长期竞争力公司长期高度重视技术研发,总投资28.82亿元的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自去年年中投入运营以来,精准把控前沿技术发展,全面布局TOPCon、HJT、xBC、钙钛矿/晶硅叠层等主流技术,在TNC、THC、TBC电池及组件,铜互连金属化、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新型光伏组件等领域成果丰硕。报告期内,全球创新研发中心启动HTBC电池中试线建设及叠层试验线建设,扩建光伏检测中心并获得TÜV莱茵、TÜV南德、TÜV北德三大权威机构CTF2目击实验室认证及CNAS扩项认证,进一步助力公司研发实力再攀新高。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光伏板块已共计获得授权专利数量3069件。 在研发成果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重磅推出TNC2.0组件,在通威自主研发的908(0BB)技术、TPE技术、PolyTech、钢网印刷四大技术助益下,有效减小遮光面积的同时,内应力更小,电池隐裂风险下降30%,双面率提升至85%,组件功率提升25W,实现了产品性能的全面提升。 2384*1303mm标准尺寸的通威TNC-G12组件功率达到778.5W,较目前市场同版型量产主流功率提高约60W,转换效率达25.06%,再次刷新了TOPCon组件效率和功率纪录。HJT方面,报告期内公司1GW中试线量产HJT组件批次平均功率超过755W。同时,经国际权威认证机构TÜV测试,报告期内公司2384*1303mm标准组件尺寸THC-G12异质结组件最高功率达到790.8W,全面积组件效率达到25.46%,是目前权威第三方测试的晶硅组件全面积效率的最高值。xBC方面,报告期内公司N型TBC电池研发批次效率达到26.87%,0BB-TBC组件功率达到665.7W,并储备了低成本差异化TBC技术路线,将在下半年进行中试开发。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在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领域持续以“面向量产”为根本目标进行研发,攻克了钙钛矿的两步法均质化成膜难题,开发创新的界面精细修饰技术,不断释放叠层电池的效率潜能,叠层电池效率已达34.69%。 4、“渔光一体”电站业务稳健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逐步落地,助力公司能源降本增效持续优化 报告期内,依托公司“绿色能源”及“绿色农业”双主业协同发展优势,公司持续聚焦契合我国能源转型与乡村振兴的“渔光一体”光伏电站项目开发与建设,完成新增并网规模112.76MW,累计并网装机规模达4.79GW,上半年结算电量23.49亿度,实现碳减排126.04万吨。与此同时,依托自身在光伏发电、储能技术和综合能源服务领域的产业资源,公司加快打造“风光储源网荷储一体化”新模式,继续提升产品绿色智造水平。报告期内,公司携手央企华能集团及华电集团,为公司内蒙古高纯晶硅与工业硅项目供应绿色电力,其中内蒙硅能源一期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配套的风光绿电与储能项目已建成并网,内蒙绿色基材一期12万吨工业硅项目配套的风光绿电及储能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下半年实现并网发电。两大项目的推进落成将为行业百万千瓦级绿色供电项目央民企合作典范,切实推动公司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绿电使用率,进一步实现能源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