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评述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三、主营业务分析 (一) 概述 1、深耕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重点项目拓展成效显著 公司围绕既定战略目标,精准把握市场机遇、积极应对行业变革挑战,在重点项目拓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收入规模持续增长筑牢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聚焦新能源与智能化核心转型方向,在底盘系统、电控减振器、热管理系统及智能网联等关键增量领域持续深耕,实现多点突破性进展:成功获取奇瑞汽车、赛力斯、长安汽车等主流车企多系列电控减振器订单,并获取宁德时代下箱体、蔚来汽车副车架、吉利变速箱油泵、小鹏汽车控制臂等具备战略价值与规模效应的重点项目,加强重点客户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完善了核心业务布局。海外方面,获取了俄罗斯 NAMI热集成模块、KAMAEV紧固件等订单,加大了北美、欧洲、东南亚市场开发力度。 上半年,公司在重点目标市场收入均保持快速增长,累计获取新增订单 141项,按照客户规划产量计算,预计生命周期收入 320.5亿元,其中新能源领域订单占比达 73.9%。 获取传统市场订单 79项,生命周期收入 178.9亿元,占比 55.8%;新拓展市场订单 62项,生命周期收入 141.6亿元,占比 44.2%。上述成果不仅稳固了传统优势业务基本盘,更推动公司在智能化、电动化、轻量化领域的持续拓展,有效提升业务结构多元化水平,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行业转型关键期的核心竞争优势。 2、核心技术研发多点突破,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公司聚焦新能源与自动驾驶核心研发目标,围绕“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及网联化”技术发展方向,加速电控核心技术突破,各重点领域研发成果显著: (1)智能底盘领域:采用行业首创多点环向扣压工艺的空气弹簧已实现应用;自主研发的国内领先内置阀电控减振器、双阀电控减振器、DP-EPS电动转向等产品,成功获取国内豪华新能源车型订单;全主动悬架减振器、线控制动(EMB)、线控转向(SBW)产品已完成样件开发,并顺利搭载实车验证。 (2)热管理领域:突破冷媒适配性、系统密封性等核心技术,持续推进新型环保冷媒R290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技术水平达到行业先进。 (3)智能座舱领域:加速座舱域控与辅助驾驶域控技术研发,持续突破多模块集成、跨域融合等核心技术,尤其在多屏融合交互、语音语义精准识别领域实现关键性突破。 上半年,公司累计申请专利 105项(其中发明专利 55项),专利申请量较上年同期提升 30%,发明专利申请量同比提升 50%;发明专利占比稳步提升,技术创新转化能力持续增强。 3、主责主业为基 新兴赛道为翼:协同发力助推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1)重庆渝安并购项目 为契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公司控股子公司富奥智能悬架系统(长春)有限公司顺利完成对重庆渝安减震器有限公司、重庆意来智能悬架有限公司的并购,成功拓展外部市场并与赛力斯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对公司业务布局与市场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其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有力支撑减振器平台稳固现有业务,进一步完善西南区域的产业布局,显著强化区域市场渗透能力与竞争优势,为后续区域业务深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进一步开拓赛力斯及其关联企业的悬架业务,成功打开增量业务空间,为公司业务规模扩张与营收增长注入新动能;三是助力减振器平台加速品牌传播进程,推动公司在行业内快速建立清晰的用户认知,更为公司大底盘业务顺利切入赛力斯供应链体系筑牢关键基础,为后续业务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公司将持续依托此次并购成果,深化与赛力斯等核心客户的合作,不断提升在智能悬架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全力推进战略目标落地,为实现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出售富奥万安公司股权项目 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公司针对非核心产品线相关主体,严格遵循 “收入规模小、经营状态差、综合竞争力弱、无发展前景” 的整合原则,拟通过公开挂牌方式转让所持富奥万安公司 40%股权,实现该非核心业务的有序退出。此举将推动公司集中优势资源聚焦核心业务发展,进一步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与核心业务竞争力,助力整体经营质量优化。 (3)旗挚基金投资飞行汽车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新兴业务赛道布局,出资1亿元参与投资旗挚基金,并通过该基金投资旗翼科技飞行汽车项目,成功获取万亿级飞行汽车新赛道的入场契机,为培育新增长极奠定基础并构建实质性产业联动。针对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公司将整合自身在智能底盘、热管理领域的技术储备,以及富赛公司在智能驾驶感知与控制、E事业部在电驱动领域的核心能力,前瞻性拓展飞行汽车相关产品布局,抢占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先机,推动技术优势向新业务领域延伸。 (二)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三)营业收入构成 本报告期 上年同期 同比增减 金额 占营业收入比重 金额 占营业收入比重营业收入合计 7,856,858,122.27 100% 7,600,564,853.69 100% 3.37%分行业零部件 8,280,763,522.36 105.40% 8,002,848,183.09 105.29% 3.47%内部抵消数 -423,905,400.09 -5.40% -402,283,329.40 -5.29% -5.37%分产品热系统 703,667,567.32 8.96% 745,994,000.58 9.81% -5.67%底盘系统 3,838,055,250.40 48.85% 3,722,027,653.87 48.97% 3.12%制动和传动系统 266,874,807.07 3.40% 297,152,825.10 3.91% -10.19%转向及安全系统 146,421,699.48 1.86% 188,923,532.55 2.49% -22.50%汽车电子系统 1,227,044,019.09 15.62% 1,087,444,703.33 14.31% 12.84%发动机附件系统 626,806,516.01 7.98% 536,537,789.75 7.06% 16.82%紧固件产品及其他 1,471,893,662.99 18.73% 1,424,767,677.91 18.75% 3.31%内部抵消数 -423,905,400.09 -5.40% -402,283,329.40 -5.29% -5.37%分地区东北 4,637,174,112.02 59.02% 4,514,889,882.61 59.40% 2.71%华北 585,885,217.00 7.46% 899,505,529.01 11.83% -34.87%西北 107,343,647.75 1.37% 649,750.90 0.01% 16,420.74%华中 127,486,075.17 1.62% 58,147,019.38 0.77% 119.25%华东 1,054,230,393.03 13.42% 818,411,930.97 10.77% 28.81%西南 1,246,438,433.08 15.86% 981,117,447.42 12.91% 27.04%华南 73,855,532.24 0.94% 279,882,055.25 3.68% -73.61%欧洲 377,541,045.72 4.81% 394,928,921.00 5.20% -4.40%北美洲 55,518,546.32 0.71% 38,995,891.34 0.51% 42.37%亚洲其他国家 4,998,565.64 0.06% 3,982,660.98 0.05% 25.51%南美洲 10,291,954.40 0.13% 12,337,094.23 0.16% -16.58%内部抵消数 -423,905,400.10 -5.40% -402,283,329.40 -5.29% -5.37% (四)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或地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期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241,587,826.41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 有期间的投资收益 2,159,897.27元;票据贴现利息-3,483,153.72元,债务重组收益53,665.51元。 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可持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806,640.32 -3.72% 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5,806,640.32元 否224,511,595.15 52.79% 五、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本期资产受到限制的账面价值共计119,202,577.73元,其中用于农民工保证金、票据保证金14,790,975.84元;用于票 据贴现、背书质押、质押开票104,411,601.89元。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七、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八、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一汽东机 工减振器 有限公司 子公司 乘用、商用汽车减振器系列产品 123,736,163.83 1,926,091,782.94 652,161,618.23 1,276,614,263.72富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子公司 汽车电子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进出口业务 400,000,000.00 1,728,061,705.33 462,886,444.98 1,227,044,019.09采埃孚富奥底盘技术(长春)有限公司 参股公司 前桥装配、后轴装配、控制臂、稳定杆连接杆总成、差速器壳体等产品 174,490,000.00 965,775,077.95 358,822,028.65 444,422,501.50天合富奥汽车安全系统(长春)有限公司 参股公司 底盘系统和安全系统两大系列产品 104,000,000.00 2,302,529,960.49 1,300,710,772.42 3,143,798,189.18长春富奥石川岛增压器有限公司 参股公司 乘用车涡轮增压器总成等产品 158,299,999.95 1,545,556,778.70 538,954,585.50 1,682,724,787.54 九、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一、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二、“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为进一步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和投资价值提升,切实维护全体股东合法权益。公司制定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该方案围绕“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夯实公司治理,提升规范运作水平”“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注重股东回报,共享公司发展成果”“践行 ESG理念,彰显国企责任担当”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行动举措。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5年4月18日在巨潮资讯网披露的《“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践行“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具体进展情况如下: 在聚焦主责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公司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实施,公司控股子公司富奥智能悬架系统(长春)有限公司完成对重庆渝安减震器有限公司、重庆意来智能悬架有限公司的并购,成功拓展市场并与赛力斯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助力稳固现有减振器业务、完善西南产业布局并推动大底盘业务切入其供应链,未来将深化合作提升竞争力;为公开挂牌转让所持富奥万安公司 40%股权,以退出非核心业务、聚焦核心业务并提升经营质量;报告期内公司出资 1亿元参与投资旗挚基金,通过该基金投资旗翼科技飞行汽车项目,切入万亿级新赛道,后续将整合自身智能底盘、热管理技术及富赛智能驾驶感知控制、E事业部电驱动能力,拓展飞行汽车产品,抢占低空经济先机。在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公司加强投资者交流工作,有效利用定期报告业绩说明会、投资者接待、反向路演、券商策略会、互动易平台、投资者热线等多元化的“线上+线下”渠道,着力构建并保持与投资者长期、互信的交流机制。2025年上半年,公司参加了吉林证监局及吉林证券业协会举办的辖区集体业绩说明会,并在全景网举办了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网上业绩说明会,对所处行业状况、公司发展战略、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投资者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解答。公司开展投资者线上调研 1次,实地调研 6次,其中现场参观 3次,共接待投资者 24人次。通过以上一系列举措,使投资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司当前经营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等情况,助力投资者更好地认知公司价值,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与认同感。在投资者回报方面,公司始终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严格遵循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等相关规定,综合考虑行业特点、经营模式、所处发展阶段、盈利水平及资金需求等因素,坚持持续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以现金分红为主的利润分配方案,积极回报投资者,增强广大投资者的获得感。2025年6月,公司向全体股东派发2024年度利润分配,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1.50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为2.6亿元,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38.15%;2013年上市以来,现金分红 41.8亿元,股票股利 5.17亿元,股份回购 4.75亿元,累计向全体股东派发接近47亿元,最近三年平均股利支付率超过65%。在ESG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公司积极引入外部专业机构,开展 ESG 管理能力专项提升工作。通过对现有 ESG 管理架构进行系统诊断与梳理,形成针对性优化方案:搭建适配公司发展需求的专业ESG组织架构,清晰界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级职责权限,厘清权责边界以确保高效协同;同时,明确环境、社会、治理(ESG)各领域关键管控流程,为各项工作落地提供清晰、可执行的操作指引。另一方面,对标国内外主流社会责任标准、ESG 相关规范及MSCI、CDP等国际权威ESG指数评级要求,构建覆盖环境、社会、治理三大维度核心领域的分层、分级、分类ESG指标体系;通过指标细化分解、任务层层压实,明确各环节责任主体,动态监控工作推进进度,科学评估实施效果,全面推动ESG管理向精细化转型,助力公司ESG绩效持续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