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取消
锐新科技(300828)
经营总结更新时间:2025-04-18
指标2024-12-31
信息来源2024年年度报告
经营评述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汽车制造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行业所属分类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与代码》(JR/T0020—2024),公司属于“C制造业”中的大类“C33金属制品业”。
  公司主要产品为电气自动化设备元器件、汽车轻量化及汽车热管理系统部品及部件,其中电气自动化设备元器件主要包括电力电子散热器、自动化设备及医疗设备精密部品及部件。产品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工业自动化技术及医疗器械领域、汽车轻量化及新能源汽车领域、清洁能源领域。
  (二)行业基本情况
  1、工业自动化行业
  2024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部署,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随着国家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与创新,各省也相继出台政策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中研普华产业院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将达到3225亿元。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9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将突破8900亿元,2024-2029年CAGR约7.7%。
  公司电气自动化设备元器件主要包括电力电子散热器、自动化设备及医疗设备精密部品及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配电柜及各类工业节能变频器、轨道交通、通讯、自动化设备及医疗设备等各种电力电子设备,为工业自动化领域提供重要的热交换系统解决方案,并为各类自动化机械及医疗设备提供精密铝合金部品及部件。
  2、汽车轻量化及新能源汽车行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进一步细化提出,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目标比例为40%左右,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应成为主流,占总销量50%以上。
  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推进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1000万辆的目标。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产销量再创新高,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展望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计,2025年我国汽车市场销量预计在3200万辆左右,其中国内市场2600万辆左右,增速3%。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5年新能源汽车含出口的销量预计达到1650万辆,增速接近30%,内需有望达到1500万辆,渗透率预计超过55%。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仍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随着国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政策的相继出台,在推动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对汽车轻量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对轻量化系数总体目标提出要求,2025、2030、2035年燃油乘用车轻量化系数分别降低10%、18%、25%,纯电动乘用车轻量化系数分别降低15%、25%、35%。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性能提升需求的双重推动下,轻量化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据欧洲铝业协会报告,燃油汽车质量每降低10%,可降低油耗8%;纯电动汽车整车重量若降低10kg,续驶里程增加2.5km。轻量化成为汽车工业满足国家排放标准、降低能耗与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途径,是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汽车性能的重要环节。
  铝合金是汽车轻量化的理想材料,公司生产的汽车轻量化铝合金部品及部件用于新能源汽车及燃油车,主要为一线品牌燃油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提供新能源汽车电机机壳、电池箱体及配件、电源管理器散3、清洁能源行业
  伴随《“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的发布与实施,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新能源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4年8月29日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指出,中国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能源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广泛形成,非化石能源加速向主体能源迈进,新型电力系统为能源转型提供坚强支撑,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全面建成,能源利用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成为主体能源,支撑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驱动下,我国清洁能源发展迅速。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4年我国绿证核发质效显著提升,全年核发绿证47.34亿个,同比增长28.4倍,其中风力发电19.41亿个、太阳能发电8.27亿个。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到2035年,现代能源体系基本建成,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优先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加快负荷中心及周边地区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建设。2025年1月17日,国家能源局修订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旨在进一步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健康可持续发展。截至2024年底,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3.7亿千瓦,是2013年底的121倍,占全部光伏发电装机的42%。新增装机方面,2024年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1.2亿千瓦,占当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43%。发电量方面,2024年分布式光伏发电量3462亿千瓦时,占光伏发电量的41%。分布式光伏发电已经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十三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行业从研发示范过渡到商业化初期阶段,目前正处于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阶段,产业体系逐步成熟。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加快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国家能源局信息显示,2024年,新型储能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装机规模突破7000万千瓦。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寻熵研究院预测,在基准场景下,2025年我国储能新增并网规模有望达到69.6GW/177.2GWh,同比增长59%;在乐观场景下,或将达到83.4GW/214.3GWh,同比增长92%。逆变器是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伴随全球光伏装机确定性增长,存量光伏装机逆变器替换需求释放,逆变器市场需求广阔。同时储能市场打开,储能逆变器业务成为逆变器制造商的新增长点。根据贝哲斯咨询数据,2024年全球逆变器系统市场规模约为215.9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其规模将达长率为3.57%。据QYResearch调研团队“全球储能逆变器市场报告2023-2029”显示,预计2029年全球储能逆变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5.5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2%。公司生产的电力电子散热器产品及铝合金精密部品及部件可应用于风电设备、光伏及储能逆变器,随着清洁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公司风、光、储相关业务进一步拓展。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公司始终围绕已制定的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各类不利影响,保持整体经营情况稳定。与此同时,公司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经营管理,保证财务状况良好。
  从经营情况看,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202.1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30.32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6.62%。主要是受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子公司锐新常熟订单减少,导致公司业绩出现下滑。
  从财务状况看,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85,397.50万元,较年初减少0.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0,008.42万元,较年初增加1.40%。
  此外,全资子公司锐新新能源购置的现有厂房翻新改造及新厂房建设正在有序进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新能源(风、光、储)铝合金结构件及功能部件是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产品,锐新新能源厂区建成后将有利于扩大公司在新能源领域产品的产能、满足现有客户和未来潜在客户需求,为公司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产品发展计划的实施
  1、电气自动化设备元器件:公司积极开发新型铝合金散热器储备产品及其制造工艺,优化现有产品产能,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巩固公司在电力电子散热器领域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半插片散热器产品开发,降低了挤压难度,提高了成材率及模具寿命,降低了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完成高纯度无氧铜散热器的制造工艺的研究,将铜散热器实现系列化,形成一整套新的产业化的生产制造模式,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汽车轻量化及汽车热管理系统部品及部件:公司继续加强新能源汽车电机机壳、电池箱体、电源管理系统散热器等产品的技术研发和客户开发,紧密跟踪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发展,适时向市场提供满足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要求的相关产品。公司生产的乘用车防撞系统项目主要应用在丰田格瑞维亚、丰田BZ4X、美国宝马5系汽车、沃尔沃新能源汽车。诸多项目的顺利开展,使公司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加工生产线并实行自动化的生产模式,形成了规模化效应。公司在与合资品牌汽车产品客户深入合作的同时,发挥自身铝型材研发能力和加工制造能力,可实现定制化、标准化和平台化的生产模式,公司先后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宁波英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华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纬湃汽车电子、比亚迪汽车、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优秀的汽车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展开深入合作,多个项目稳步推进,部分产品已经在终端客户稳定使用。
  (二)技术开发与创新计划的实施情况
  公司在保持现有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加强技术研发,鼓励技术创新。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共拥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共85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并且大部分专利已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公司通过加强内部技术人员培训和引进外部高级技术人才的方式提升技术人员的科研能力;通过加强与客户的技术合作,拓展技术人员视野,增强团队人员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与高校展开合作,实行技术人员定向培养,进行人才储备,从而持续加强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此外,公司持续加大在模具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深加工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投入,深入提高创新能力。
  (三)投资情况
  报告期内,为满足海外业务发展需要,公司在香港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锐新昌(香港)有限公司(Ruixinchang(HongKong)Co.,Limited),并与全资子公司锐新昌(香港)有限公司共同在泰国投资设立锐新科技(泰国)有限公司(RUIXINTECHNOLOGY(THAILAND)CO.,LTD.),注册资本500万泰铢,建设泰国生产基地。本次设立泰国子公司建设生产基地,为公司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奠定产能基础,有助于促进公司海外业务的进一步拓展;此外,本项目依托泰国良好的贸易环境和税收政策,有利于降低潜在贸易摩擦对公司业务构成的负面影响,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适用□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适用 不适用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电气自动化设备汽车轻量化零部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不适用由于本期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配件订单减少,电池箱体配件产品有单重小、数量多的特点,所以本期汽车轻量化部件销售量、生产量及库存量分别下降80.81%、82.38%和48.16%。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适用 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否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设立方式新增2家子公司:锐新昌(香港)有限公司、锐新科技(泰国)有限公司。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公司与前五大客户不存在关联关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持股5%以上股东、实际控制人和其他关联方在上述主要客户中不直接或间接拥有利益。
  本报告期前五大客户中新增对象山东创新集团(第一名客户)主要从事有色金属材料、铝合金棒材的生产和销售,本公司向其销售铝合金下脚料,本年对其的销售额为9,388.63万元。本报告期前五大客户中新增对象大连乾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第五名客户)主要从事货物、技术进出口业务,本公司向其销售汽车水冷系统铜散热器,本年对其的销售额为4,015.77万元。
  公司与前五名供应商不存在关联关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持股5%以上股东、实际控制人和其他关联方在上述主要供应商中不直接或间接拥有利益。
  3、费用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新能源汽车用6系铝合金材料和产品的研究 研发新能源汽车用6系铝合金材料的成份和时效工艺,应用于 作为公司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已为肯联英利、苏州英 拓展铝合金材料进入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构件生产领域,形成 在6系铝合金挤压型材及其深加工构件领域,针对其加强力学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构件的制造。 利、久田、爱信等汽车制造商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产业化引导示范项目”。 性能的优势,形成新的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空间。汽车轻量化用超高强度7系铝合金材料的开发 结合企业内部技术积累,从材料成份和热处理工艺入手,进行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用超高强度7系铝合金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已完成多款新能源汽车保险杠系统和侧防撞系统的小批量生产,部件强度指标可达到480MPa以上,超出普通汽车用铝标准60%以上。已为天津爱信批量供货。 采用短流程工艺生产,在提高性能的同时缩短了处理工序时长周期,大幅降低了成本,达到客户的使用要求。 拓展公司汽车轻量化构件的新领域,形成该领域内的“产业化引导示范项目”。清洁能源用高导电率和散热能力材料及结构的开发 为迎合清洁能源的需求,研究开发风冷、液冷、热管等新能高效散热器,提高散热效率的前提下应用范围更广,可适配不同产品。 已建多条柔性智能生产线,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为罗克韦尔、ABB、施耐德等客户提供稳定的个性化服务,持续占领散热器同行业的重要市场份额。 通过优化散热器制造工艺,降低了散热损耗,进一步扩展散热器应用领域。 研发更多个性化、系列化的散热器产品,并形成一整套产业化的制造模式,从而在市场中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电源管理系统散热器冷锻成形和加工工艺的研究开发 为满足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的散热性能要求,开发一种散热效果稳定的铜散热器加工工艺及制作方法,满足客户对散热器的不同功率的要求。 已购置冷锻机、回火炉等大型设备,并设计制作石墨焊接工装,已形成一条专业的冷锻成形和加工工艺生产线。为日立、纬湃汽车电子等客户提供小批量样件。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展散热器多元化的生产领域,提高公司整体的工艺技术水平,在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领域占有更大份额。 将铜散热器实现系列化,形成一整套新的产业化的生产制造模式,从而在同行业中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铝合金工业型材生产工艺和配套设备的研发 提高铝合金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工装制造、样品制造。 研发一种高效、稳定的包括挤压、锯切、深加工及清整的完整生产线。 在铝合金挤压型材及其深加工构件领域,针对其加强力学性能的优势,形成新的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空间。新能源汽车铝合金水冷电机壳制造工艺的研发 开发一种提高铝合金壳体加工尺寸稳定性的加工工艺,提高加工效率,提高加工精度。 已研发完成一种车铣复合一体加工方式,有效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至0.015mm,减少后续检验工序,提高夹紧定位精度,减少壳体变形。已为汇川、大陆等客户提供批量供货。 车铣复合采用一次性装卡加工,效率提高20%以上,减少产品多序加工时重复定位产生的误差,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 拓展汽车新材料应用领域,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迅速进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
  5、现金流
  1、2024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64.62%,主要是上年同期子公司锐新常熟收到前期客户回款金额较多所致。
  2、2024年度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63.57%,主要是上年同期分红金额大于本期,以及上年同期偿还部分银行贷款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1)本集团于2024年12月26日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西青支行签订编号“津中银司授R2024020西青-D1”的最高额抵押合同,以坐落于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区(环外)海泰北道5号建筑面积38,399.72平方米的房产、51,147.00平方米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抵押,担保最高债权额人民币捌仟万元整。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用于抵押的房屋账面价值24,775,497.61元,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12,594,127.06元。
  (2)本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终止确认的已背书/贴现票据账面价值为4,450,381.58元。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告编号:
  2024-
  合计 -- -- -- 74,642,027.17 149,640,898.85 -- -- 0.00 -417,028.23 -- -- --
  
  4、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1)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不适用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本公司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判断套期业务是否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的要求,对于满足要求的,本公司根据该准则规定的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对于不满足套期会计要求的,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处理。
  对于满足套期会计要求的套期业务,公司按照套期会计准则的要求按照现金流量套期进行会计处理。关于现金流量套期,在套期关系存续期间内,套期工具(商品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将作为现金流量套期储备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中,当作为被套期项目的预期交易使本公司随后确认一项非金融资产或非金融负债时,本公司将原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现金流量套期储备金额转出,计入该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
  本公司报告期内套期业务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报告期实际损益情
  况的说明 报告期内衍生品产生的实际损益为-33.21万元。             
  套期保值效果的说
  明 报告期内,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为规避和防范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公司从事套期保值业务的商品期货品种与公司生产经营相关的原材料相挂钩,可抵消现货市场交易中存在的价格风险,实现了预期风险管理目标。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 自有资金。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详见公司于2024年4月19日在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关于继续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25)已投资衍生品报告期内市场价格或产品公允价值变动的情况,对衍生品公允价值的分析应披 公司持有的铝期货、铜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依据上海期货交易所相应合约的结算价确定。露具体使用的方法及相关假设与参数的设定涉诉情况(如适用) 不适用。衍生品投资审批董事会公告披露日期(如有)2024年04月19日2)报告期内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适用 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不适用
  主要控股参股公司情况说明
  2024年,锐新昌科技(常熟)有限公司营业收入2.2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8.23%,营业利润、净利润分别为-829.30万元和-594.6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232.77%和176.59%,主要原因是本报告期订单减少,营业收入和毛利下降所致。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4年05月07日 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https://ir.p5w.net)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在线投资者 沟通交流公司2023年度经营情况及2024年发展展望。 https://ir.p5w.net/c/300828.shtml
  2024年09月03日 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https://ir.p5w.net)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在线投资者 沟通交流公司2024年半年度生产经营等情况。 https://ir.p5w.net/c/300828.shtml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