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埃夫特-U(688165) 指标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评述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是埃夫特应对挑战、投入破局的关键年份。 当下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第一个关键词是“惨烈”。当下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将内卷诠释得淋漓尽致,整个行业出现了“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情况。虽然惨烈,但国产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仍实现了明显增长,根据MIR睿工业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约16.3万台,同比增长约15.9%,增速有所提升。202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国产工业机器人整体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为51.4%和55.3%,继续维持超过50%的比例,其背后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大环境越有压力,越是需要机器换人。自动化和智能化带来的降本提质增效是埃夫特的终端客户应对外部经营压力的有效途径;2)国产头部工业机器人厂家产品力近年来不断提升,终端客户接纳度不断提升。相比于进口机器人,客户的投入和维护成本明显降低,在大环境有压力的情况下,客户会优先选择国产机器人;3)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的基础能力和生产工具,其自主化程度涉及国家战略安全,国家政策将持续引导和推进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可以看到,埃夫特作为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头部企业,对于进口机器人的大规模替代将形成公司在存量市场增长的基础。 第二个关键词是“智能”。2023年开始CHATGPT等大模型的火爆出圈,2024年开始各个同行业公司陆续发布人形机器人最新进展,使得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结合的产物——“具身智能”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都属于使能技术,都可以赋能千行百业。 两者融合即称为具身智能,实现相辅相成。人工智能使得机器人有了“自主思考的能力”,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机器人则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可以在物理空间交互的“躯体”。 因此,埃夫特与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有限合伙)、芜湖科创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一起设立启智机器人作为起点,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公司的策略做出了重大的调整,即以“机器人智能化”作为公司的差异化突破点,以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为技术差异的具体着力点。基于埃夫特的现有业务,一方面,埃夫特的主营工业机器人产品为具身智能探索提供技术基础、团队基础、客户基础;另一方面,具身智能技术的突破将打破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天花板,激发增量市场,成为埃夫特持续起飞的引擎和积蓄能量的飞轮。用创新拓展边界、破除内卷。 策略是清晰的,但实现的过程是漫长且艰难的。 (一)从智能机器人业务维度来看,公司的答卷是喜忧参半。 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作为埃夫特的战略核心业务,销售量比上年同期增长近20%,公司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实现突破,在该行业应用的机器人数量增长超过40%,在电子制造领域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在该行业应用的机器人数量增长超过50%。这些行业对工业机器人需求量大且对机器人产品质量及可靠性要求较高,公司通过深入的市场需求洞察和应用场景提炼,陆续推出的机器人新产品与既有产品形成行业的产品组合策略渐见成效,这些产品组合将给公司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并提供持续业绩成长支撑。公司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5.4%增长到2025年上半年的5.5%。公司机器人销量增速高于市场的平均增速,也更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工业机器人头部企业的地位,逐步体现了规模效应。 报告期内,公司在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取得重大突破,公司的点焊机器人、弧焊机器人、喷涂机器人和通用机器人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获得批量订单,用于乘用车白车身主焊线、底板线、侧围线、四门两盖线、机舱线的焊装一、二级总成自动化产线工艺环节、汽车后地板纵梁产线、轮罩三级总成、尾喉零部件点焊、模具轮罩三级总成点焊以及汽车整车喷涂、汽车内外饰件喷涂、汽车车灯喷涂、汽车座椅涂胶、汽车顶棚涂胶等工艺环节。特别是国产机器人在白车身焊装产线上首次成功应用了铝点焊工艺、辊边工艺,这是以埃夫特机器人为首的国产大负载焊装机器人首次批量应用在主机厂白车身焊装产线上,代表了埃夫特机器人已经具备了主机厂焊装产线国产替代的产品能力。国产喷涂机器人在境内外汽车乘用车、汽车商用车灯塔客户实现整车喷涂领域零的突破和示范应用,打破国外喷涂机器人企业在汽车行业的垄断。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经与国内外多家行业知名企业如比亚迪、长安、长城、广汽、理想、小鹏、赛力斯、华翔、敏实、斯凯孚、诺博、李尔等展开了深入的合作。报告期内,公司把握替代进口趋势,在3C电子行业持续保持了较快速度的增长,并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如富士康、比亚迪电子、立讯精密、捷普绿点等达成战略合作;公司机器人产品广泛应用于3C电子行业的产品打磨、热弯、装配、搬运、PCB板多工位投放等场景。报告期内,公司机器人产品在通用工业的健身器材、电动二轮车、电动三轮车、杯壶等细分行业实现大幅增长。特别在弧焊应用场景,依靠通用技术底座,支持客户二次开发自主化APP工艺包,在电弧跟踪、接触寻位、激光跟踪、多层多道等工艺包方面有较大提升,广泛应用于船舶钢构等免示教智能焊接行业并在重工等行业突破。公司推出激光焊工艺包、激光电弧复合焊等工艺包,配合高精度机器人本体,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喷涂应用场景,公司实现喷涂机器人搭载VR技术、3D版AxPS技术在立体工件喷涂的示范应用和批量推广应用。产品、行业和应用的成绩是显性的,但业绩表现存在巨大差距。2025年上半年行业的价格竞争依然在持续,公司的产品整体价格持续下降,加上2025年上半年战略大客户订单的获取和交付使得公司工业机器人产品的整体毛利率下降4.83个百分点。 (二)从系统集成业务维度来看,战略调整的方向是正确的,但2025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不尽如人意。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公司为进一步聚焦资源投入智能机器人这一战略主航道,同时避免与公司机器人业务客户群之一的国内系统集成商的潜在竞争关系,采取主动控制集成业务规模的战略调整。公司主动缩减国内系统集成业务规模,主动退出巴西和印度的汽车系统集成业务,保留欧洲汽车系统集成业务并在此能力基础上拓展航空航天方向的系统集成业务,调整境外通用工业系统集成业务定位,强化与埃夫特机器人业务在欧洲的协同。 从2024年下半年起,欧洲汽车行业面临转型的阵痛期,面对电动汽车政策调整、成本压力、区域分化及外部竞争等多重挑战,主要汽车厂商纷纷出现利润大幅下降、投资大幅延迟或压缩投资规模等情况,公司的欧洲系统集成业务也不可避免地深受其影响,尽管公司投入了比较大的销售成本开拓新的德系世界级客户,但2025年上半年欧洲集成业务收入规模大幅减少55.87%,在手订单不足,目标订单推迟或取消,固定成本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出现了负毛利率的情况。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归母净亏损7,766.21万元,是影响上半年业绩的重要因素。 为应对这一市场情况,2025年7月,公司进一步出售巴西参股公司股权,回笼资金,减少亏损源,同时开始从欧洲集成业务的组织结构和成本结构着手,进一步降低固定成本、采购成本等核心成本,以迎接欧洲汽车行业转型后的投资期。 (三)从现有机器人产品和技术维度来看,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的工作成效还是值得肯定 的。 1、持续补齐和升级平台产品,埃夫特机器人家族逐步壮大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产品更加丰富,产品力和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在产品端,公司进一步落实平台化战略,积极探索机器人在典型场景中的应用,持续补齐和升级平台产品,埃夫特机器人家族逐步壮大: 重载SCARA系列机型上市,最大额定负载65kg,臂展可达1200mm,能够更好地服务于3C电子、汽车电子、锂电等行业。 重载SCARA系列 桌面平台产品机型持续丰富,且基于该平台衍生多款应用机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3C电子、汽车电子、光伏、锂电、PCB等行业。 中型桌面机型 重载桌面机型 中负载平台有多款衍生机型走向市场,基于平台的高刚性、高精度、高节拍的优势,广泛用于对节拍要求更高的移载和对精度要求更高的如涂胶、打磨、激光切割等场景,广泛应用于机床上下料、光伏、锂电、纸浆模塑等行业。全新大负载300公斤平台多款机型发布,具有高刚性、高节拍、动态好等特点,能够适用于汽车、光伏、锂电等行业的大负载应用场景。ER300平台机型全新发布GR6150系列中空腕喷涂机器人和GR6100系列偏置腕喷涂机器人,打造差异化产品矩阵组合,实现对汽车行业和通用工业喷涂机器人需求的全覆盖,大幅提升喷涂机器人的易用性,实现对进口喷涂机器人的国产替代。GR6150系列中空腕喷涂机器人、GR6100系列偏置腕喷涂机器人公司持续开展人形机器人相关产品的研发,2025年2月,公司发布了第一款人形机器人YobotR1和YobotW1,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YobotR2产品的迭代和研发,新款机器人将具备更加优秀的性能指标、场景适应性和运动能力。人形机器人同时为响应市场柔性制造需求、加速通用技术底座场景验证,公司完成单臂复合机器人和双臂复合机器人样机的方案设计。单臂复合机器人和双臂复合机器人样机方案对于SCARA、桌面及中小负载机型,推出了EC-2C/3S平台电柜,集成度、易用性及可靠性均有提升,电柜的各项性能有了明显提升。全新开发了平台型C型电柜,该电柜集成度高、结构紧凑,适用于3C等对于电柜尺寸要求较为苛刻的应用场景。新升级的M型平台控制柜具有更高的连接可靠性,更适合汽车零部件行业大件注塑、金属行业打磨、上下料等空间紧凑或非地面安装等应用场景。 EC-2C平台电柜以上产品的发布上市及迭代来源于公司多年深耕的自主可控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 2、聚焦资源于大树根部,进一步深化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2025年上半年,新一代自主一体化伺服驱动器进入小批量阶段,发布了最新的非线性补偿算法,并进一步提升了驱动器的抗干扰能力,提升了自主驱动器的可靠性和易用水平。 基于控制器底层代码的自主可控,面向公司重点市场发展方向,持续进行机器人及应用相关功能和工艺软件开发,实现了在新能源、3C电子、汽车等场景功能的快速上市,满足了这些领域客户的需求。 基于自主设计能力开发的机器人轮系传动部件继续进行品类扩展,并推动部分成熟产品在整机中的应用,通过轮系传动部件的应用,提升了整机可靠性和传动效率。 基于动力学的时间最优轨迹规划技术在轨迹平滑方面进行了提升。对碰撞检测技术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升了碰撞检测的灵敏度,降低了对用户现场的使用要求;对机器人精度补偿最新算法进行了工程化,实现在了重点机型中软件的发版。 研发及系统级测试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增强,产品质量问题持续减少,客户端故障率亦呈稳步下降趋势。 (四)从公司规划的产品和核心技术-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来看,公司的进展是非常快速的。 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基于前期明确的机器人底层控制系统软硬件架构,将通用技术底座多项核心模块及建设内容进一步梳理,明确以“人类+机器人技能大模型”与各垂类模型组成的混合专家MOE架构作为底座的核心,进一步凝练分解出若干项涉及通用感知算法、智能交互与操作、整机控制与多点接触式控制等关键技术路线探索方向,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维也纳工业大学等在具身智能领域具有雄厚科研基础的国内外知名高校团队开展联合攻关。 通用技术底座针对制造行业中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难以使用机器人的痛点,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架构进一步完善,整体由“墨斗IDE(集成开发环境)”“OpenmindOS(操作系统)”“大衍数据平台”三大模块构成,实现开发工具、操作系统与数据处理的深度协同。其中墨斗IDE是集成开发环境,为客户提供了多场景多行业的机器人应用开发解决方案;OpenmindOS是启智机器人自研的强实时操作系统,具有稳定性强、开放性好等特点;大衍数据平台针对机器人行业数据分散、利用率低的问题,结合数据采集场景,形成了采集、清洗、存储、标注、训练一体的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3个产品的构成如下图所示: 通用技术底座通过提供标准化的开发工具和接口以降低开发机器人应用App的门槛、复用已有的场景模板和功能模块,快速构建新的应用以提高开发效率,并支持多种细分场景应用、生态建设,使机器人从“场景专用”转向“多场景适配”,有效应对碎片化场景需求。 报告期内,墨斗IDE研究了图形化块编程技术,拖拽预置功能模块(如运动控制、视觉识别)生成流程图,自动转换为tenon代码;完善了云端协作开发能力,支持多人实时编辑同一项目,实现版本冲突自动合并以及更加规范的权限分级管理机制;研究了高精度的实时仿真能力,通过高精度的虚拟化技术、毫秒级节拍复现及全场景数字化映射三大技术,实现虚拟环境与物理世界的极限逼近。 大衍数据平台,在报告期内完成针对工业场景的智能机器人测试和数据采集场初步建设,搭建了人形、复合机器人、针对移动及操作的动作捕捉等应用场景,每天可以采集到1T以上的数据并接入数据平台,形成可对外发布的数据集,为训练机器人操作大模型奠定数据基础。基于大衍数据平台进行了强化学习和模仿学习技术的研发,构建了面向工厂和服务领域的操作场景,进行了算法的研究和实验验证,已可以完成相对复杂动作的作业任务。 在产业化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基于通用技术底座的典型案例“小智粥铺”项目,通过双臂协作机器人+视觉引导技术,仅用1个月完成从数据采集、模型开发到真机部署与交付,验证了底座的开放性和快速部署能力。底座全面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支持算法模型自定义植入,推动“操作系统+开发者平台+场景App”三层生态建设。通用技术底座凭借开放式架构与工业落地成果获中国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大会颁发“具身智能应用标杆引领奖”,成为在工业场景验证的通用机器人开发平台。 在生态合作方面:公司与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安徽聆动通用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穹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遨博(北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云智汇(深圳)高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安徽中鼎控股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等20余家智能机器人及核心模块企业、行业及终端应用方案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签署战略或生态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通用技术底座生态建设。 启智机器人作为华为云战略合作伙伴,参加了华为开发者大会(HDC),重点展示了基于双方联合研发的“具身智能云-边-端架构”在工业场景的落地成果。通过现场模拟“仓储物流分拣”场景,机器人借助华为云AI算力调用视觉模型,识别随机摆放的包装盒子,并结合端侧OpenmindOS的毫秒级运动规划完成抓取-分类放置,成为华为云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在工业领域的深度合作伙伴。 研发投入的进步是清晰的,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投入达到了9,132.80万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83.72%,公司坚信创新是拓展边界、破除内卷的不二路径,持续丰富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及嫁接具身智能技术的机器人产品将打破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天花板,激发增量市场。 (五)在新商业模式探索方面:公司就智能机器人在喷涂场景的应用研发了喷涂机器人工作 站智享平台,实现了基于标准化喷涂机器人工作站的RaaS商业模式。该模式使用标准化的喷涂机器人工作站替代人工喷涂,实现多品种小批量家具生产中的自动喷涂作业,结合数字化的智享平台实现业务的云端调度和监控,减轻了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并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家具行业喷涂作业面临的环境污染和职业病问题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目前该模式正在赣州市南康区的家具企业进行示范应用和小批量推广应用。面向未来,公司将持续推动以下工作: (1)应对未来的智能化和破局竞争:公司将持续高强度投入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推进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的相关产学研合作项目,完成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最小系统的开发,探索一条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的机器人技能学习新范式,为持续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不断拓展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奠定技术基础,同时在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上进行验证。实现工业机器人与新兴技术交叉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公司坚信创新是拓展边界、破除内卷的不二路径,持续丰富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及嫁接具身智能技术的机器人产品将打破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天花板,激发增量市场。 (2)应对未来的竞争:公司将推动新工厂建设,以解决现有厂房空间及品质在未来的3-5年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公司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具体推进该工作,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落地,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竞得埃夫特机器人超级工厂暨全球总部项目一期国有建设用地让价款。公司正着手推进项目施工建设,将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理念纳入超级工厂建设,通过超级工厂的建设提高自身生产制造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机器人产品的可靠性及一致性,不断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3)应对境外集成业务的市场变化:公司将持续加强和完善境外业务的管理,对非盈利业务进行规模控制和调整,推动更进一步的组织和成本优化工作,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致力于开拓新的世界级客户,充分利用现有海外制造资源,拓展高端制造服务等相关业务形态,以应对未来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进一步出售全资子公司WFC参股的GME22%股权并完成交割,预计将给公司全年财务报表带来一定的收益。 (4)应对工业机器人产品当下的竞争:公司将持续优化供应链保障措施,完善和均衡运营管理机制,推广精益管理和持续改善,基于公司产品平台化策略进一步加强柔性生产制造能力,持续通过提升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自主化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经营措施改善工业机器人产品的毛利率水平;同时,将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融入研发、制造、生产、销售等各环节,提升产品基础性能、功能及可靠性,缩小与国际主流产品差距,加速替代进口机器人存量市场;健全文化建设,以共同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牵引多群体融合、多文化交融以建设埃夫特新文化;持续建设人才队伍,引进高水平管理和研发人才,完善关键人才保留和梯队建设体系,持续完善“获取分享制”,推动员工持股和激励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以提高人效比;加强风险管控,在动荡的外部环境下强化业务、供应链和经营性现金流的风险管控,持续加强境外管控和境内外业务融合。 2025年上半年,公司坚定不移地推进了公司战略持续落地,推动生产经营业务稳健发展。 2025年下半年,公司仍将持续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长期主义,聚焦主航道,强化各个业务板块的战略协同、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围绕经营质量提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投资者回报、依法合规信息披露等方面,积极研究推进上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进一步优化ESG治理体系,探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升公司规范治理水平。继续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以商业成功为目标,坚持不断努力。 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