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力传感(603662):力传感器龙头 向传感器平台型公司不断推进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4 年业绩快报及2025Q1 业绩预告,交易性金融资产干扰归母净利润增速,扣非净利润增速与营收基本一致,体现公司稳健的经营成果。
柯力传感从2011 年至今连续14 年保持力学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近年来,依托力传感器规模效应及研发优势,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不断突破,同时在机器人视觉、惯导传感器、气体、温湿度、MEMS、压力等领域不断并购,传感器平台型公司版图渐成,产业集聚优势不断扩大。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及2025Q1 业绩预告。2024年实现营收12. 92亿元,同比增长20.54%,实现归母净利润2.61 亿元,同比下滑16. 60%,扣非净利润1.92 亿元,同比增长10.19%。
预计2025Q1 实现归母净利润0.68 亿元-0.83 亿元,同比增长58.48%-91.76%,实现扣非净利润0.41亿元-0.46 亿元,同比增长5.78%-18. 68%。
简评
交易性金融资产干扰归母净利润增速,扣非持续保持稳健增长公司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下滑16.6%,与营收20.54%的增速有所偏离,同时2025Q1 归母净利润增速较大,达58.48%-91.76%,主要系交易性金融资产带来的非经常损益,据公司2024 年半年报,柯力传感在2024年6 月30 日持有74 万元的权益工具投资,以及12.72 亿元的其他理财产品,其公允价值变动对于归母净利润增速带来部分扰动, 扣非净利润增速与营收基本一致,体现公司稳健的经营成果。
连续14 年国内力学传感器市占率第一,六维力传感器不断突破行业多年深耕,应变式称重传感器龙头。1994 年,公司在宁波北仑三山乡成立,将“力做中国传感器业的典范”确立为企业的目标,1995年应变式称重传感器产品正式投放市场,从2011 年至今,连续14 年保持力学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不断强化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护城河”。同时,公司在全球140 多个国家发展了2000 多个海外客户,2024H1,海外市场收入在力学传感器领域占比超30% ,区域上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依托力传感器规模效应及研发优势,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不断突破。
2024 年,公司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已完成人形机器人手腕、脚腕,工业 臂、协作臂末端的产品系列开发,掌握了结构解耦、算法解耦、高速采样通讯等技术要点,并已给多家国内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如华为、智元等,部分客户已验收通过。此外,公司触觉传感器在持续研发验证中。
围绕主业开展传感器投并购,打造传感器平台型公司自研+投并购,传感器平台型公司版图渐成。近年来,公司沿着机器人力学、触觉、视觉、惯导传感器的主投方向,顺着气体、温湿度、MEMS、压力、扭矩等多种物理量传感器融合的方向,行走于智慧物流、自控设备、智能检测等物联网装备道路,结合机器人产品平台和算法解耦、协议软件等技术平台进行投资布局。2023-2024 年,公司在温湿度、压力、光电、视觉、电流等领域成功收购或参股,结合公司自研的力学、触觉等传感器,产业生态逐步完善。
围绕宁波、深圳、郑州三地产业园,形成产业集聚区,强化规模优势。公司旗下的宁波、深圳、郑州产业园稳步推进传感器产业集聚,在深圳,柯力传感在2023 年投资的6 家企业均已搬迁至深圳光明柯力传感谷,包括电流传感器企业柯力三电(控股)、高精度CMOS 激光测量类传感器企业点联传感(参股)、高精度位移传感企业立仪科技(参股)、温度压力传感器企业威勤电子(参股)、3D 视觉光电传感器企业湾测技术(参股)、传感器产线自动化改造公司德柯智能(参股)。柯力传感努力实现传感谷内技术、人力、财务、投资、行政、业务、采购、制造、品管、检测等多个赋能服务平台的搭建。我们认为,产业园区化不仅仅是产业集聚的物理空间,也是产业赋能综合平台和效率效益的集中体现,有望放大公司的规模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柯力传感以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起家,从2011 年至今连续14 年保持力学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近年来,依托力传感器规模效应及研发优势,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不断突破,同时在机器人视觉、惯导传感器、气体、温湿度、MEMS、压力等领域不断并购,传感器平台型公司版图渐成,产业集聚优势不断扩大。
预计公司2024-2026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1、3.69、4.4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60%、41.75%、20. 68%,对应PE 分别为69x、49x、41x,考虑到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以及机器人传感器的广阔前景,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公司下游客户所在行业的发展与国内外宏观经济周期相关度较高,如果国内外宏观经济处于持续低迷状态,下游行业景气度低,需求持续减少,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2)市场竞争风险:如果公司在未来不能持续加强自身竞争优势,可能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将面临市场竞争导致的销量下滑、毛利下降、回款放慢等风险。假设公司2025-2026 年的毛利率分别在原有假设的基础上下滑2pct,即2025、2026 年的毛利率分别为41.21%、41.85%,则公司归母净利润将变为3.44亿元、4.15 亿元,下滑幅度较大。
(3)新产业、新市场、新需求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机器人、“具身智能+AI”等战略新兴产业存在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可能会影响高端力学传感器的推广应用,并可能会影响供应链企业产品需求。
(4)投资并购及投后管理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采取对外投资并购方式布局多物理量传感器,投资并购进度及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存在被投资企业盈利能力不及预期、母子公司投后融合困难等风险。
□.吕.娟./.许.光.坦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