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继电气(000400):业务结构优化 将受益于直流项目需求释放

时间:2025年04月28日 中财网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4 年度报告及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 年业绩同比增长11.09%,业绩稳中有增,直流业务交付起量。


  2025Q1 业绩相对承压。公司持续优化业务结构,聚焦设备类业务,盈利能力有所提升,2025Q1 公司销售毛利率同比提升5.2pct。行业层面,2025Q1 电网建设提速,1-3 月电网投资同比增长24.8%,预计2025 年电网投资将超6500 亿元,数条交直流特高压计划2025 年开工,预计2025 年特高压建设节奏将有所提速。公司作为国内特高压换流阀的核心供应商之一,将受益于电网行业需求增长,以及直流项目加速推进。


  事件


  公司发布2024 年度报告及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170.89 亿元,同比增加0.17%,归母净利润11.17 亿元,同比增加11.09%;扣非归母净利润10.62 亿元,同比增加22.19%。


  2025 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48 亿元, 同比下降16.24%,归母净利润2.08 亿元,同比下降12.47%;扣非归母净利润2.04 亿元,同比下降9.96%。


  简评


  2024 年业绩稳增,2025Q1 承压,盈利能力总体提升1)2024 年单四季度实现收入75.03 亿元,同比增加20.42%;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加13.9%;扣非归母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增长31.6%,实现稳步增长。


  3)2025 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48 亿元,同比下降16.24%,归母净利润2.07 亿元,同比下降12.47%;扣非归母净利润2.03 亿元,同比下降9.96%。Q1 业绩相对承压,预计系公司业务结构调整优化相关,低毛利业务持续剥离。


  3)2024 年销售毛利率为20.77%,同比增加2.8pct;2025Q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3.5%,同比上升5.2pct。预计系公司优化产品结构、逐渐剥离低毛利纯总包类业务、高附加值产品交付、成本控制提升等原因综合所致。


  持续优化业务结构,聚焦设备类业务


  1)①智能变配电业务收入47.1 亿元,同比增长2.9%,②智能电表38.7 亿元,同比增加11.0%;③智能中压供用电业务33.5 亿元,同比增加6.7%,毛利率增加2.5pct。④直流输电业务14.4 亿元,同比高增102%,预计得益于直流重点项目设备逐渐交付。


  2)新能源及系统集成收入24.6 亿元,同比下降37.5%,毛利率同比增加2.72pct。由此可见,公司持续优化业务结构,逐渐剥离总包类业务,聚焦于设备类业务。


  3)研发保持高投入:2024 年研发投入8.8 亿元,同比增长10.8%,研发投入占比提升0.5pct。主营产品取得新突破,研制全球首台 40.5kV/4000A 气体绝缘开关设备。6.5kV/4000A IGCT 柔直换流阀实现首次应用。


  公司积极拓展战新业务,构网型储能变流器、虚拟电厂运行管控系统、电碳表等实现首台套应用。


  2025Q1 电网建设加速,直流工程建设规模可观1)国内:数条交直流特高压计划2025 年开工。根据各地电网、政府的工作规划,已提及约6 条直流特高压计划于2025 年开工,分别为蒙西-京津冀、陕西-河南、藏东南-粤港澳大湾区、巴丹吉林-四川、疆电川渝;青桂直流工程等,并推动多条特高压项目可研规划进度。由此可见,2025 年特高压建设节奏将提速。


  2)行业景气度较好。2025Q1 电网建设提速,1-3 月电网投资完成额为956 亿元,同比增长24.8%。预计2025 年电网投资将超6500 亿元。公司作为国内特高压换流阀的核心供应商之一,国网特高压市场保持领先,公司将受益于电网行业需求的增长,以及直流项目加速推进。


  业绩预测


  预计公司2025/2026 年归母净利润为14.5/18.2 亿元,对应PE 15.3/12.2x。


  风险分析


  1)需求方面:国家基建政策变化导致电源投资规模不及预期;电网投资规模不及预期;新能源装机增速下降导致对电力设备需求下降;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下降等;两网招标进度不及预期;特高压建设推进进度不及预期。


  2)供给方面:铜资源、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电力电子器件供给紧张,国产化进度不及预期。


  3)政策方面:新型电力市场相关支持力度不及预期;电价机制推进进度低于预期;电力现货市场推进进度不及预期;电力峰谷价差不及预期。


  4)国际形势方面:能源危机较快缓解、能源价格较快下跌;国际贸易壁垒加深。


  5)市场方面:竞争格局大幅变动;竞争加剧导致电力设备各环节盈利能力低于预期;运输等费用上涨。


  6)技术方面:技术降本进度低于预期;技术可靠性难以进一步提升。
□.朱.玥./.郑.博.元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