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轩高科(002074)年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 盈利稳步提升
事件:4 月25 日,公司公布2024 年年度报告及2025 年一季度报告。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353.92 亿元,同比增长11.98%;营业利润12.83 亿元,同比增长31.58%;净利润12.07亿元,同比增长28.56%;扣非后净利润2.63 亿元,同比增长125.8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27.06 亿元,同比增长11.86%;基本每股收益0.68 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77%,利润分配预案为拟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1.0 元(含税),全年业绩符合预期。其中,第四季度营收102.17 亿元,同比增长3.97%,环比增长21.91%;净利润7.94 亿元,同比增长22.88%,环比增长462.64%。2024 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9.44 亿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9.90 亿元。全年公司拟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合计11.65 亿元,其中应收账款坏账准备6.46 亿元、存货减值准备2.22亿元、商誉减值准备1.05 亿元、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7174 万元。
公司主营业务重点关注动力和储能电池系统。目前,公司主要业务分为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和输配电设备。近年来,公司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系统营收合计占比在95%左右,电池组销量持续高增长,其中2024 年公司电池组合计销量197.52 亿安时,同比增长40.38%,二者营收合计占比94.60%。
全球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我国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持续提升。根据Clean Technica 数据:2024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合计销售1724.16 万辆,同比增长25.98%,占整体市场22%份额;2025 年1-2 月销售247.50 万辆,同比增长30.40%。SNE Research 统计显示:2024 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894.4GWh,同比增长27.19%;Top10 中中国企业入围6 家,6 家中国企业市场占比67.08%,较2023 年提升3.59 个百分点。其中国轩高科以28.5GWh 位居全球第8,市场占比3.19%,占比较2023 年提升0.85 个百分点,且2021年以来稳居全球第8;2024 年公司磷酸铁锂装机量排名第三,市占率6.18%。总体预计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装机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持续增长,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出口占比提升。
中汽协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显示:2024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1285.90 万辆,同比增长36.10%,合计占比40.92%。2025 年1-3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307.30 万辆,同比增长47.10%,合计占比41.15%。伴随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及动力电池出口增加,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产量持续增长。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1096.80GWh,同比增长40.96%,其中出口197.1GW。2025 年1-3 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326.3GWh , 累计同比增长74.90% ; 其中出口61.50GWh。我国动力电池装机Top15 显示,2024 年国轩高科以25.04GWh 位居第4,市场占比4.59%。2024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2025 年1 月,商务部等印发《关于组好2025 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2025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叠加动力电池上游材料价格回落至相对合理区间,我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和性价比提升,总体预计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将保存两位数增长,对应动力电池需求将持续增长。
公司动力电池系统营收占比回落,预计2025 年增速有望提升。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主要产品包括磷酸铁锂材料及电芯、三元材料及电芯、动力电池组等,下游用于纯电动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重型卡车等领域。2021 年,公司动力电池系统实现营收85.41 亿元,2024年大幅增至256.48 亿元,在公司营收中占比由2021 年的82.47%回落至2024 年的72.47%,主要系公司储能电池系统业绩快速增长。2024 年,动力领域公司推出了G 刻、星晨等多款高性能电池产品,其中G 刻 PHEV 电池系统采用4C 超级快充,480h 酸性防腐设计,高效保温不畏严寒极热;发布了第一代全固态“金石”电池,这款30Ah 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采用了微纳化固体电解质、超薄膜包覆单晶正极和三维介孔硅负极材料技术,单次充电续航可达1000公里,循环次数可达3000 次以上,能量密度350Wh/Kg;同时加速研发和量产面向低空飞行器、电动船舶、工程机械等新细分市场的产品组合。公司较早涉足上游链条布局,先后布局了矿产、前驱体、正极、负极、铜箔、隔膜等上游原材料及电池循环回收领域,构建起“生产—应用—再生”的绿色闭环,关键原材料自供率超40%;海外基地方面,泰国和越南基地已投入运营。市场方面,公司车企客户包括VinFast、Rivian、Ebusco、奇瑞、吉利、上汽通用五菱、零跑、长安、长城等。结合行业增长预期、材料价格走势,以及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行业地位,总体预计2025 年公司动力电池系统业绩增速有望提升。
公司储能电池系统稳步增长,预计2025 年营收占比将持续提升。
公司储能电池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储能电芯、标准化电池箱、电池簇、电力储能用离子电池舱、户用储能系统等,满足集中式电力储能、工商业储能和家用储能等多场景应用需求。公司储能电池系统业绩持续增长,2021 年为12.24 亿元,2024 年为78.32 亿元,同比增长12.98%,在公司营收中占比由2021 年的11.82%提升至2024年的22.13%。公司推出的 Gotion Grid 5MWh 储能液冷集装箱采用330Ah、314Ah 大容量、长寿命单体电芯,循环次数可达15,000次以上,可实现系统运行寿命20 年以上。根据SNE Research 统计数据,2024 年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200%,市占率6%。
根据高工产研统计,公司 2024 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七,其中在通信储能领域排名第二。储能领域客户包括PowerCo、NextEra、大和能源、华为、龙源电力、三峡集团等。根据高工锂电统计显示:2024 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 335GWh,同比增长64%;预计2025 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超 500GWh,到2030年储能电池出货量2300GWh,其中电力储能将成为2025 年增长最主要驱动力。结合行业增长预期及公司在储能领域的行业地位,预计2025 年公司储能电池系统业绩仍将增长。
公司盈利能力提升,预计2025 年总体稳中略升。2024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18.00%,同比提升1.08 个百分点,主要系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总体承压;2025 年第一季度为18.28%,同比提升0.42 个百分点。2024 年公司分产品毛利率显示: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为15.14%,同比提升0.1 个百分点;储能电池系统为21.75%,同比提升3.46 个百分点。公司注重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2024 年公司研发投入29.29 亿元,同比增长5.83%,在公司营收中占比8.28%。截止2024 年底: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0556 项,其中发明专利4622 项(含303 项国外专利)。结合锂电材料价格走势、公司产业链布局及营收组成变化,预计2025 年公司盈利能力将稳中略升。
公司完成回购。2023 年12 月,公司公布回购议案: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用于后期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计划,回购金额不低于3 亿元且不超过6 亿元。2024 年12月,公司公布回购股份进展暨回购结果:累计回购公司股份15,436,229 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8567%,最高成交价为21.18 元/股,最低成交价为17.11 元/股,累计支付总金额为300,039,302.01 元(含交易费用),公司回购方案实施完毕。
公司一季度业绩持续增长。2025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0.55亿元,同比增长20.61%;净利润1.01 亿元,同比增长45.55%;扣非后净利润1459 万元,同比增长37.59%,基本每股收益0.06元,业绩增长主要系公司电池组出货增长。2025 年一季度,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8604 万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1.63亿元、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2254 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2972 万元。
首次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2025-2026 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92 元与1.25 元,按4 月28 日20.11 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 分别为21.96 倍与16.03 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首次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汇率大幅波动。
□.牟.国.洪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