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创精密(688409):2024年营收及扣非大幅增长 持续推进研发产品矩阵突破不断
核心观点
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30.40 亿元,同比增长47.14%,集成电路板块收入增幅明显,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同时持续加大海外市场投入,成功开拓国际头部客户,实现小批量订单突破,先进制程产品进一步获得量产订单,推动海外重点客户贡献的收入同比增长超40%。研发方面,表面处理核心工艺突破实现自主可控,相关产品客户端进展显著;匀气盘、金属加热盘等新品客户端进展顺利。期待新品推出及新建产能逐步释放后的规模效应持续显现。
事件
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30.40 亿元,同比增长47.14%;归母净利润2.03 亿元,同比增长20.13%;扣非归母净利润1.72 亿元,同比增长98.98%。
2025Q1 公司实现营收7.62 亿元,同比增长8.62%;归母净利润-0.22 亿元,同比下降136.67%;扣非归母净利润-0.28 亿元,同比下降152.63%。
简评
2024年营收及扣非大幅增长,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同比增超50%持续聚焦大客户战略,2024 年营收及扣非大幅增长。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30.40 亿元,同比增长47.14%,分下游来看,集成电路板块收入26.93 亿元,同比增长52.32%,公司前五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非集成电路板块收入2.70 亿元,同比增长0.26%。分地区来看,大陆地区及大陆以外地区营收分别为20.67 亿元、8.9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95%、48.98%,营收占比分别为69.75%、30.25%。公司通过深化大客户战略,提升重点客户市场份额;同时持续加大海外市场投入,成功开拓国际头部客户,实现小批量订单突破,先进制程产品进一步获得量产订单,推动海外重点客户贡献的收入同比增长超40%。
盈利能力及费用端改善明显。盈利能力方面,2024 年公司实现毛利率25.80%,同比+0.60pct,其中大陆地区及大陆以外地区毛利率分别为21.23%、36.73%,同比分别-0.17pct、+3.92pct。费用端来看,2024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21.01%,同比-1.76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99%、11.24%、7.28%、0.49%, 同比分别+0.22pct、+0.56pct、-2.69pct、+0.16pct。
归结到利润端,2024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03 亿元,同比增长20.13%,对应归母净利率6.67%,同比-1.50pct;扣非归母净利润1.72 亿元,同比增长98.98%,对应扣非归母净利润5.66%,同比+2.99pct,主要系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收益降幅较大所致。
受多项战略投入集中释放影响,2025Q1 业绩同比降幅较大。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2%,但受多项战略投入集中释放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8,258.65 万元。具体影响因素包括①产能预投:新增产线转固导致折旧费用增加约2,472 万元;②人才储备:战略性扩招使人工成本及相关费用增加约4,981 万元;③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新增765 万元用于关键技术攻关。
持续研发完善产品矩阵,产能布局积极推进完善全球供应能力表面处理核心工艺突破实现自主可控,相关产品客户端进展显著。2024 年实现量产的“致密YO 涂层”已在国内头部客户形成千万级规模订单;“N 系列膜层、O 系列膜层”成功适配匀气盘、加热器等关键部件,完成多家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的产品认证;“Al-F 膜层”针对PECVD 设备高温高腐蚀环境开发,目前已完成客户验证并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技术研发纵深突破,产品矩阵持续完善。①匀气盘等:公司于2024 年完成新一代产品开发,成功实现加热匀气盘、螺纹斜孔匀气盘等复杂结构产品的量产能力;②金属加热盘:实现多型号产品的小批量量产,相关技术已通过国内主流客户认证;③气体输送系统:2025 年3 月宣布将联合投资方收购浙江镨芯电子科技部分股权,进而间接持有行业领军企业Compart 公司21.58%的股权,其具备35 年气体传输系统研发制造经验;④真空阀:
完成工艺技术开发并启动客户认证流程,计划逐步实现本土化供应。依托机械及机电零组件、气体传输系统两大核心产品线协同布局,公司已构建覆盖半导体零部件全品类的定制化生产能力。
在南通、北京及新加坡均积极推进相关产能布局。南通富创已于2024 年结项并成功投产;北京富创已部分完成验收,进一步增强华北地区的供应能力;新加坡富创已经完成海外龙头客户验证,直接对接海外市场,已完成核心客户A1 公司认证并实现接单,同时A2 客户的认证已完成审核,基于2025 年美国实施的相关关税政策,新加坡作为关税成本最低的国家之一,未来将成为公司境外主体的重要基地,承接海外龙头客户订单。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25-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2.64、54.86、67.9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28%、28.66%、23.82%,2025-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3、4.29、5.6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34%、37.28%、30.97%,对应2025-2027年PE 估值分别为46.52x、33.88x、25.8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产能储备与市场开发错配的风险:在行业景气度提升过程中,产业往往加大资本性支出,对相关设备的采购需求增多;在行业景气度下降过程中,产业则可能削减资本支出,进而对设备的采购需求有所下降。公司在2023年内提前储备产能但订单不及预期,短期内导致折旧增加,利润承压。
2)公司研发不能紧跟工艺制程演进及半导体设备更新迭代的风险:若公司产品研发不能及时满足客户工艺制程演进,不能紧跟客户产品的更新迭代,公司的行业地位和未来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3)规模增长带来的管理风险:公司生产经营规模持续增长、组织架构日益庞大,管理、技术和生产人员数量持续增加,且异地募投项目建成投产后存在跨区域生产等均对公司的管理层和内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公司管理能力不能及时匹配公司经营规模增长,将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
□.吕.娟./.陈.宣.霖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