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一科技(688162):“装备+电驱”主业经营向好 公司加快进军机器人领域
核心观点
25Q1 公司营收、归母、扣非分别为9.60 亿元、0.26 亿元、0.21亿元,同比分别+13.20%、+3.30%、+54.46%。在24 年整体扭亏为盈的基础上,公司装备业务有望稳健向上,电驱业务凭借大客户项目量产将进一步放量,叠加自身结构优化、降本增效等措施,公司层面具备强业绩弹性。巨一位于安徽合肥,政策、科研、产业等资源丰富,将以工业场景解决方案、智能装备开发为切入点,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我们看好公司未来业绩、估值双提升。
事件
公司发布2024 年年报,全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5.23 亿元、0.21 亿元、-0.1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4%、110.44%、93.89%。公司发布2025 年一季报,一季度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9.60 亿元、0.26 亿元、0.2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0%、3.30%、54.46%。
简评
24 年公司顺利扭亏为盈,结构优化+降本增效驱动业绩向上。2024年营收、归母、扣非分别为35.23 亿元、0.21 亿元、-0.14 亿元,同比分别-4.54%、+110.44%、+93.89%。收入端看,24 年智能装备业务、电驱业务营收分别为23.43 亿元、11.35 亿元,同比分别-20.22%、+64.13%,分别贡献增速约-16.08pct、12.01pct。智能装备业务收入下滑,主要受项目交付节奏波动影响以及公司主动削减低毛利项目。电驱业务收入高增,主要受益于理想等大客户定点项目量产。盈利端看,归母扭亏为盈主要受益于如下因素:产品、客户结构优化带来的毛利率提升;降本增效,包括提高研发效益及数字化手段的系统性提升;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大幅减少约1.20 亿元。分季度看,25Q1 公司营收、归母、扣非分别为9.60亿元、0.26 亿元、0.21 亿元,同比分别+13.20%、+3.30%、+54.46%。
收入同比增长主要受益于理想等定点项目持续放量,电驱业务收入同比+123.76%。扣非同比高增,主因公司坚持降本增效,叠加高毛利项目量产,带动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电驱毛利改善带动盈利能力回升,费用控制保持稳健。24 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4.53%、0.61%,同比分别+2.50pct、+6.14pct。
其中装备、电驱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6.99%、9.75%,同比分别+3.13pct、+10.37pct。24 年期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67%、1.48%、5.13%、6.25%、-0.19%,同比分别-2.13pct、 -0.85pct、+0.80pct、-2.14pct、+0.06pct。分季度看,25Q1 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5.20%、2.73%,同比分别+0.99pct、-0.26pct,环比分别+1.48pct、-0.75pct,其中电驱业务毛利率12.55%,同比+7.08pct。Q1 期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12.48%、1.73%、4.58%、6.30%、-0.13%,同比分别-1.16pct、-0.19pct、+0.10pct、- 1.08pct、+0.01pct,环比分别+2.84pct、+1.01pct、+0.12pct、+1.58pct、+0.13pct。
智能装备主业经营向好,大客户项目量产推动电驱业务进一步放量。目前公司业务主要分为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两大板块。1)智能装备业务:在手订单充足,海外拓展顺利,结构优化带动盈利水平止跌回升。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动力电池智能装备和装测生产线、汽车动力总成智能装备和装测生产线、汽车车身智能连接装备和生产线等。业务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列。客户涵盖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头部电池Tier1 以及比亚迪、吉利、奇瑞、理想、小鹏、特斯拉、大众、沃尔沃等国内外头部主机厂。到2024 年底,公司装备业务在手订单约 60 亿元,为未来收入奠定基础。公司先后中标比亚迪海外工厂焊装主线订单和美国车企Rivian 焊装门盖线订单,全年新签订单约 33 亿元。此外公司通过主动优化业务结构,将24 年装备毛利率提升至16.99%。2)新能源电驱业务:产品高端化、平台化稳步推进;理想等大客户项目量产带动业务规模效应及毛利改善。产品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车载电源及集成式电驱动系统产品。客户包括理想、奇瑞、长安、吉利、越南VINFAST 等。2024 年公司紧跟理想、奇瑞等大客户,拓展B 级以上中高端车型及高功率、高压、扁线油冷、多合一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广平台化产品,收入增速逐季提升;配套理想的新一代扁线油冷三合一电驱系统正式量产,将持续带来业务增量;后续电驱业务毛利率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坐拥政策、科研、产业等资源优势,将以“工业场景解决方案+智能装备开发”为切入点进军人形机器人。
公司位于安徽合肥,具备支持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政策、科研、产业等资源优势。如安徽省已前瞻性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赛道,并出台《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专项政策,以顶层设计构建“新能源汽车+未来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合肥市则发布了支持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重大政策举措——“6128”工程:即一年内开放60 家整车企业供应链目录;为100 家重点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和共性技术攻关支持;打通华为和讯飞2 个多模态大脑形成共性服务能力;实施8 大应用场景;未来可依托中科大、合工大等高校院所的前沿技术突破,在类脑智能、智能感知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形成先发优势,并为企业相关业务拓展提供了独特的区位优势。公司宣布将致力于工业场景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机器人本体及零部件的智能装备开发;推进产业协同,与头部本体企业、科研机构、产业联盟深度合作,开展技术联合开发、应用实验以及探讨资本合作,推动具身智能在汽车等工业场景实现应用落地,助力产业走向规模化应用。
投资建议
公司智能装备业务经营稳健,电驱业务凭借大客户项目量产将进一步放量,叠加自身结构优化、降本增效等措施,整体具备强业绩弹性。公司基于安徽合肥当地丰厚的政策、科研、产业等资源优势,将以工业场景解决方案、智能装备开发为切入点,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我们看好公司未来业绩、估值双提升,预计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1.5 亿元、2.0 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 为26X、20X。
风险分析
1、行业景气不及预期。2025 年国内经济复苏企稳回升但具体节奏有待观察,汽车行业需求或随之波动;推动汽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面落地仍需时日,影响行业需求复苏进程。
2、行业竞争格局恶化。国内外零部件供应商竞相布局,随着技术进步、新产能投放等供给要素变化,未来行业竞争或将加剧,公司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或将有所波动。
3、客户拓展及新项目量产进度不及预期。公司加速新客户拓展,考虑到车企新车型项目研发节奏波动,特定时间段内或存在项目定点周期波动;此外,公司新产能建设或受不可控因素影响而导致量产进度不及预期。
4、大股东股权冻结负面进展超预期。年内公司控股股东所持有的部分股份被冻结,该事项目前不会对生产经营、公司治理等产生重大影响,总体风险可控。若后续出现超预期负面进展,可能影响公司控制权变化及经营情况。
□.陶.亦.然./.程.似.骐./.李.粵.皖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