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轩高科(002074):出货持续增长规模效应逐步体现 海外产能布局超前 固态电池等新品看点丰富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4 年年报, 全年实现营收、归母、扣非354/12.1/2.63 亿,同比+12%/+28.6%/+126%。公司发布2025 年一季报, 实现营收、归母、扣非90.6/1.0/0.15 亿, 同比+20.6%/+45.6%/+37.6%, 环比-11.4%/-87.3%/93%。年报、一季报归母、扣非业绩同比实现明显增长,主要因出货大幅增长,规模效应体现所致。公司今年出货仍将持续增长,同时B 级车等中高端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增强盈利能力。海外摩洛哥、斯洛伐克产能开始建设,发力欧洲市场并为北美市场提供原材料,布局在国内厂商中超前。近期公司发布金石电池、G 垣准固态电池等新品,并建成首条0.2GWh 全固态电池试验线,新品看点丰富。预计今年公司出货仍将快速增长,规模效应、产品高端化、价格稳定情况下,业绩有望显著增长。
事件
公司发布2024 年年报, 全年实现营收、归母、扣非354/12.1/2.63 亿,同比+12%/+28.6%/+126%。公司发布2025 年一季报, 实现营收、归母、扣非90.6/1.0/0.15 亿, 同比+20.6%/+45.6%/+37.6%,环比-11.4%/-87.3%/93%。
简评
出货快速增长,规模效应逐渐凸显
公司年报显示2024 年销售电池组1975231 万安时,同比增长40.38%,折算锂电池销售量约63.2GWh。其中,动力电池系统产品销售收入256.5 亿元,同比增长11.3%,毛利率15.14%,同比增长0.1pct;储能电池系统收入78.3亿元,同比增长13%,毛利率21.8%,同比增长3.5pct。
收入增长慢于出货增长因单价有所下降,价格已进入稳定区间公司2024 年动力、储能电池打包平均单价约0.53 元/Wh,而2023 年平均单价约为0.666 元/Wh,单价同比下降约0.14 元/Wh,主要因碳酸锂价格不断降低,以及竞争等所致,但毛利率总体仍维持稳中略增。目前碳酸锂价格已维持在6-7 万元/ t 水平,预计电池价格已进入稳定区间。
产品覆盖面广,逐步走向中高端化
动力领域,面向乘用车市场,公司产品覆盖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及增程等技术路线车型,满足高端、中端及经济型等细分市场需求。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了G 刻、星晨等多款高性能电池产品,并发布了第一代全固态“金石”电池,实现固态电池技术创新。面向商用车市场,公司推出了G行品牌系列,全面覆 盖重卡、轻卡、装载机、矿卡、大型客车等领域。与此同时,公司也在加速研发和量产面向 低空飞行器、电动船舶、工程机械等新细分市场的产品组合。
储能领域,公司产品覆盖了电源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工商业储能、家用储能、移动电源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包括储能电池及系统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推出的5MWh 标准储能电池舱、Gotion EDGE、Gotion Home等产品,具有高安全、长寿命、智能化等优势。面向ToC 市场,公司研发的Gotion Go300、Gendome Home3000 便携式移动储能设备在海外市场受到广泛关注,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点。
近期,公司在第13 届全球科技大会上推出全固态金石电池,可实现350Wh/kg 的质量能量密度,800Wh/L 的体积能量密度,较目前行业主流的三元锂电池高出40%,且电芯循环次数可达3000 次,首条全固态实验线正式贯通,设计产能达0.2GWh。除了全固态电池,公司还首次发布了G 垣准固态电池,具备300Wh/kg 的能量密度。公司还发布了G行重卡标准箱,可实现兆瓦级超充;发布乾元智储20MWh 电池储能系统,单舱容量高达20MWh;发布启晨二代电池等。
海外产能积极布局,位于锂电企业前列
2024 年12 月公司先后公告投资建设摩洛哥、斯洛伐克电池生产基地,产能均为20GWh,预计摩洛哥工厂投资规模不超过12.8 亿欧元,斯洛伐克工厂投资不超过12.34 亿欧元,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实施。根据公告, 预计摩洛哥工厂建设周期不超过5 年,斯洛伐克工厂建设周期不超过3 年。两座工厂主要覆盖欧盟市场。同时国轩伊利诺伊州新能源公司电池厂正在建设中。未来公司在美国、欧洲、北非、越南均有电池工厂和产能,海外产能布局位居国内企业前列。
财务方面调整质保金口径,更加严格
2024 年Q4 公司销售费用为负,因质保金会计变更所致,从销售费用调整至成本,对公司业绩和经营无重大影响。公司信用减值损失较高,主要因应收账款规模扩大计提坏账损失所致。
投资建议和业绩预测
公司出货量预计将取得不断增长。预计公司2025、2026、2027 年归母业绩分别为15.88、24.83、31.92 亿元,估值分别为29、19、15 倍。
风险分析
1)需求方面:海外户储需求恢复情况不及预期,海外库存去化进度不及预期。
2)供给方面:锂价上涨抬高成本,或降价过快导致下游出现观望情绪。
3)政策方面:海外补贴政策不及预期。
4)国际形势方面:国际贸易壁垒加深,出口受阻;本地化生产要求提高,海外设厂提高成本; 国际冲突导致海外运输受阻、运费提升。
5)市场方面:竞争加剧导致储能电池、集成商、PCS 厂商毛利率、盈利能力低于预期。
6)技术方面:新产品研发受阻,产品趋同导致竞争力下降。
□.许.琳./.雷.云.泽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