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600000):营收提速、业绩两位数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核心观点
公司聚焦“五大赛道”,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规模增长动能强劲。公司近年来严控增量风险,加强风控体系建设,资产质量持续改善。ROE 企稳回升,资产质量不断优化下,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向好。目前已有部分“浦发转债”转股,若剩余“浦发转债”成功转股,公司资本约束减轻,未来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事件
8 月6 日,浦发银行公布1H25 业绩快报,1H25 实现营业收入905.59 亿元,同比增长2.6%(1Q25:1.3%);实现归母净利润297.37 亿元,同比增长10.8%(1Q25:1.0%)。2Q25 不良率1.31%,季度环比下降2bps;2Q25 拨备覆盖率季度环比上升7.0pct至193.96%。
简评
1. 营收小幅提速,利润双位数释放。1H25 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05.59 亿元,同比增长2.6%,增幅环比一季度提升1.3pct。规模方面,二季度贷款实现大个位数稳健增长,同时负债成本持续优化叠加公司稳步调优资产负债结构,息差降幅收窄、趋势企稳,助力净利息收入保持小个位数正增。此外,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以来资本市场升温,财资金融赛道贡献提升,叠加去年同期低基数,预计中收继续改善。二季度以来十年期国债利率有所下行,债券公允价值损益压力有所缓解。利润方面,1H25 实现归母净利润297.37 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环比一季度大幅提升了9.8pct。1H25ROE 同比上升0.64pct 至8.66%。
2. 聚焦“五大赛道”+发挥区域优势,存贷两端增长动能强劲,若资本约束减轻,扩表速度有望提升。伴随着管理层更迭完成,公司明确聚焦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五大赛道”,并对组织架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公司在"五大赛道”能够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身传统对公业务优势以及牌照优势,存贷两端增长动能强劲。2Q25 浦发银行贷款同比增长6.0%,存款同比增长12.0%,均保持稳健增长。目前信达投资已将持有的“浦发转债”转股,若剩余的“浦发转债”能够成功转股,公司资本约束将进一步减轻,扩表速度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3. 资产定价下行压力仍存,结构调优+存款成本持续优化,托底息差。在LPR 多次下调、银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浦发银行资产定价预计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对此公司主动调优资产负债结构,一定程度上缓解定价下行的压力。同时得益于存款挂牌利率的多次下调、高成本存款的到期续作以及供应链业务顺利开展下低成本资金的沉淀,负债成本的改善将有力托底息差,全年息差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趋势上企稳。展望2025 年,根据测算,五月份一揽子利率调整政策将对浦发银行25 年净息差产生4.2bps 的正向影响,在假设25年LPR 不再度下调的情况下,预计25 年息差降幅继续收窄。
4.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风险抵补能力不断夯实。公司坚持风险“控新降旧”并举,持续加大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在严格的不良认定标准下,浦发银行2Q25 不良率1.31%,季度环比下降2bps,自3Q23 以来已连续8 个季度下降,自2017 年3 季度2.35%的峰值已下降104bps,风险压降成效显著,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2Q25 拨备覆盖率季度环比上升7.0pct 至193.96%,风险抵补能力不断夯实,展望全年,预计地产、城投等重点风险有望保持稳健,零售风险仍在行业性暴露中,未来的演绎趋势还需继续关注。
5.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伴随着管理层更迭完成,公司明确聚焦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五大赛道”,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及自身传统对公业务优势,存贷两端增长动能强劲。同时浦发银行近年来严控增量风险,加强风控体系建设并优化信贷结构,同时对存量风险保持较大的处置和清收力度,不良率已连续8 个季度下行,风险抵补能力不断夯实。 ROE 企稳回升,资产质量不断优化下,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向好。目前已有部分“浦发转债”转股,若剩余的“浦发转债”能够成功转股,未来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展望全年,预计规模继续保持大个位数稳定增长。负债端成本持续优化下,预计息差降幅继续收窄,全年净利息收入保持小个位数稳定增长。公司财资金融赛道持续发力叠加增量政策下资本市场回暖,中收有望继续改善,但其他非息在高基数下增速或将回落。预计2025、2026、2027 年营收增速为2.9%、3.3%、3.4%,利润增速为6.8%、7.6%、8.1%。当前股价对应25E 股息率为3.1%,较国债利率水平仍有明显优势,对应0.47 倍25 年PB。
6.风险提示:(1)经济复苏进度不及预期,企业偿债能力削弱,资信水平较差的部分企业可能存在违约风险,从而引发银行不良暴露风险和资产质量大幅下降。(2)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集中暴露,对银行资产质量构成较大冲击,大幅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3)宽信用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公司经营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可持续,从而对公司信贷投放产生较大不利影响。(4)零售转型效果不及预期,权益市场出现大规模波动影响公司财富管理业务。
□.马.鲲.鹏./.李.晨./.王.欣.宇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