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盛科技(300680):25Q2业绩略承压 机器人全面卡位核心部件、后续进展可期
2025 上半年:营收12.24 亿元,yoy+15.4%;归母净利润1.05 亿元,yoy+1.4%;扣非归母净利润1.00 亿元,yoy+4.6%。
二季度利润略承压。25Q2,归母净利润0.46 亿元,yoy/qoq-9.0%/-21.5%;扣非归母0.45 亿元,yoy/qoq+0.5%/-19.2%。
2025H1,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8.1%/8.9%。
EGR 营收4.51 亿元,yoy+27.44%;毛利率21.33%,同比减少3.14pct;乘用车部分,下半年比亚迪、吉利、上汽等多款新车型发布,构成支撑;商用车部分,天然气重卡EGR 阀上半年供应量超过去年。
新能源业务营收4.84 亿元,yoy+6.05%;毛利率9.63%,同比减少2.27pct;主要客户为联合电子(下游为理想、小米、蔚来、上汽、奇瑞等)、外资电动汽车、问界等。隆盛茂茂进行业务升级,已获得博世及赛力斯半总成定点,产品价值量提升。25 年6 月第一套定转子半总成下线。
精密汽车零件营收2.87 亿元,yoy+19.61%;毛利率22.88%,同比减少1.43pct。铜排项目生命周期价值量8 亿元,被动安全/马达助力电机下半年爬坡起量;向精密冲压、注塑部件小总成发力,累计获得50 个小总成项目,博泽座椅板块、日立控制器小总成、联电Busbar 等项目均已量产,下半年将进入爬坡阶段。
航空航天:25H1,公司卫星模块项目、无人机项目业务量实现翻倍增长,公司业务还进一步延伸至精密导弹零件配套,涵盖导弹导引结构件、舵机结构件、弹射装置、频率源及光学彩像等产品。
机器人:
①谐波减速器:蔚瀚智能已成功攻克齿形设计、材料、加工设备三大行业技术难点。在齿形设计上,突破传统渐开线齿形局限,研发出双曲线齿形,通过两段凹凸弧的协同啮合,显著提升了产品的精度、寿命、疲劳强度等性能指标,成功解决了产品运动卡顿问题。
公司成功研发出结构紧凑的轻量化谐波减速器。在确保抗击性能、刚性等核心性能参数不降低的前提下,重量较传统产品大幅减轻30%-40%。公司同步开发了Peek 材料谐波减速器等一体化关节模组,同时还掌握了摆线减速器关键制造技术。预计2026 年一季度可形成约7 万台谐波减速器产能。
②兰森机器人:在工业场景落地方面,研发团队以全资子公司隆盛新能源驱动电机马达铁芯转子产品质检为切入点推动“兰森二代”融入现有业务,专注于解决重载抓取、缺陷检测、柔性搬运三大痛点,并形成了“灵巧手+制造业场景大模型+电子皮肤”的核心技术矩阵。“兰森二代”机器人已从单纯执行固定动作指令升级到借助大模型开展智能化判别与优化执行,操作精度与协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已从点到点抓取,进阶为可对随机位置进行精确定位的抓取,并能实现双臂协同作业。
③灵巧手:搭载了小巧轻薄的视触觉压阻多模态电子皮肤,在传感器技术层面实现关键突破。其核心方案为“摄像头+硅胶弹性体”集成设计,将摄像头与硅胶 弹性体嵌入指尖,当硅胶弹性体与物体接触发生形变时,其内表面特殊图案同步变化,底部摄像头捕捉图像后,通过算法可计算出高分辨率受力分布。该方案不仅可实现上万个传感单元的超高分辨率,还能以高精度进行切向力测量,大幅优于传统基于电学信号的触觉传感器。
战略投资叠动科技,全球最薄视触觉传感器产业化:叠动科技公司核心团队来自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南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公司依托在传感器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与资源优势,全球首创将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与视触觉传感器相结合,成功研发出全球首个毫米级高性能视触觉传感器,获第50 届日内瓦发明奖金奖。
叠动科技通过工艺融合,能够让机器人精准感知接触力、物体形状、表面纹理等关键信息,为灵巧手(如精密零件组装、医疗辅助操作)、电子皮肤(如家庭服务交互、工业产品质检)等场景提供 “类人类触觉” 的技术支撑,有效填补了行业在小型化、高性能感知领域的空白。叠动科技的微视触觉传感器与隆盛科技及其生态公司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技术能力将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
①传感器赋能灵巧手与末端执行器:叠动科技的传感器可极大提升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灵敏度和精度,使其在抓取、装配、检测等复杂任务中展现出如人类般的灵巧操作能力。
②推动柔性生产与自动化升级:结合隆盛科技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场景,双方将共同推动触觉技术在自动化生产、工业检测等领域的深度应用,从而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③构建机器人领域新生态:以本次合作为起点,叠动科技和隆盛科技将通过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共同推动视触觉传感技术在工业自动化、医疗机器人、高端服务机器人等重点领域的规模化应用,着力破解 “技术先进但落地难” 这一行业普遍面临的困境。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25-2027 年实现营业收入32.7/42.3/53.4 亿元,同比增长36.5%/29.3%/26.2%;实现归母净利润3.21/4.19/5.13 亿元,同比增长42.9%/30.7%/22.4%。PE 分别为30.3/23.2/19.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客户销量不及预期;机器人业务进展进度不及预期。
□.刘.巍./.张.逸.辰 .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