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盛科技(300680):2025Q2业绩短期承压 长期增长动能充足
公司锚定战略航向,多维度发力推动业务增长,一方面,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加速新产品研发迭代,同时持续完善客户响应与满意度体系,不断扩大市场版图;另一方面,狠抓高效生产与智能化升级的深度融合,以技术赋能提升运营效能,为业务增长注入强劲动力。目前,公司在稳固汽车领域基本盘的基础上,公司依托精密制造等技术优势,积极拓展航空航天及低空经济产业链、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市场。
2025H1 营收、盈利较为稳健。公司发布2025 半年度报告,2025 年上半年分别实现总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12.24 亿、1.05 亿、1.00 亿,分别同比+15.44%、+1.38%、+4.63%;销售毛利率18.06%;销售净利率8.86%。
2025Q2 营收利润双增长,毛利率净利率环比提升。2025 年二季度公司分别实现总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6.18 亿、0.46 亿、0.45 亿,同比分别+25.03%、-9.04%、0.53%;环比分别+2.06%、-21.49%、-19.17%;销售毛利率18.01%;销售净利率7.72%。
EGR 业务高速增长。在乘用车EGR 市场,公司依托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叠加 EGR 系统作为高效混动发动机核心部件,推动乘用车 EGR 系统产品市占率进一步提升。2025 年下半年,比亚迪、吉利、上汽等企业将有多款新车型发布,公司混动产品均已配套,为全年业绩提供有力支撑;在商用车 EGR市场,2025 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实现明显增长,尤其在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重卡 EGR 市场,公司取得积极突破,上半年度天然气重卡 EGR 阀供应量已超去年全年总量。
新能源业务有所承压。主要系:(1)赛力斯、特斯拉销量一般;(2)产线转固,折旧增加;(3)原材料降价,产品价格随之下降。公司主要围绕具备自主电驱动能力的核心战略客户深度开展业务,现已协同联合汽车电子成功进入长安、理想、小米、蔚来、上汽、奇瑞、光束汽车等车企供应链,为长安深蓝、阿维塔、理想 MEGA、蔚来 ET5、小米 SU7、小米 YU7、上汽智己、荣威、奇瑞智界等畅销车型提供驱动电机铁芯产品。同时,公司还进入某外资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星驱动力、比亚迪供应链,为吉利银河、帝豪,领克06、07、08、Model3、ModelY、ModelYL、方程豹等车型供应驱动电机铁芯;进入金康动力供应链,为问界M5、M7、M8、M9 及新 M7 等车型提供相关产品;此外,还进入合肥钧联供应链,主要匹配创维、江淮等乘用车、商用车车型的需求。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拓展力度,寻找与公司相匹配的价值客户。半总成业务:隆盛茂茂于 2024 年 11 月设立,设立一个月后2024 年12 月便获得了博世半总成项目定点,2025 年 1 月又获得了赛力斯半总成项目定点,2025 年 6 月实现了第一套定转子半总成产品成功下线,从成立到产品落地仅用七个月,在行业赛道上跑出了发展加速度,展现了强劲的成长动能。
精密零部件稳健增长。2025 年上半年,微研精工持续深化“对同一客户深耕细作,对同类产品做大做强”的策略,成功突破客户多项核心项目。未来,公司将重点向精密冲压、注塑部件小总成方向发力,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与核心竞争力。2025 年上半年,公司已实现从汽车精密零部件到小总成类产品的突破,累计获得 50 个小总成项目。其中,博泽座椅板块、日立控制器小总成、联电 Busbar 等项目均已量产,下半年将进入爬坡阶段。这些项目的成功落地,为下半年及明年的业绩增长积蓄了强劲动能。
人形机器人进展喜人。
(1)减速器:成功研发出结构紧凑的轻量化谐波减速器,在设计层面实现关键突破,在确保抗击性能、刚性等核心性能参数不降低的前提下,重量较传统产品大幅减轻 30%-40%。同步开发了 Peek 材料谐波减速器等一体化关节模组,同时还掌握了摆线减速器关键制造技术。产能规划层面,预计 2026年一季度可形成约7 万台谐波减速器产能,为市场需求响应与业务规模扩张提供有力支撑。
(2)整机:“兰森”机器人,公司基于自身工业场景推进机器人整机研发,研发团队以子公司隆盛新能源驱动电机马达铁芯转子产品质检为切入点推动“兰森二代”融入现有业务,专注于解决重载抓取、缺陷检测、柔性搬运三大痛点,并形成了“灵巧手+制造业场景大模型+电子皮肤”的核心技术矩阵。
(3)灵巧手:公司灵巧手研发已完成多轮迭代,应用场景不断扩充,会陆续形成军品级、工业级、消费级三大产品线。同时,公司灵巧手还搭载了小巧轻薄的视触觉压阻多模态电子皮肤,在传感器技术层面实现关键突破。其核心方案为“摄像头+硅胶弹性体”集成设计,将摄像头与硅胶弹性体嵌入指尖,当硅胶弹性体与物体接触发生形变时,其内表面特殊图案同步变化,底部摄像头捕捉图像后,通过算法可计算出高分辨率受力分布。该方案不仅可实现上万个传感单元的超高分辨率,还能以高精度进行切向力测量,大幅优于传统基于电学信号的触觉传感器。
投资建议:公司客户结构优异,EGR 及精密零部件业务稳健增长,新能源业务下半年随着主要客户新车型放量预计也将高速增长,公司机器人业务目前进展喜人。预计2025、2026、2027 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03、4.02、5.76亿元,分别对应32.1、24.2、16.9 X PE,继续强烈推荐!
风险提示:1、海外需求不及预期;2、低空经济发展不及预期。
□.汪.刘.胜./.陆.乾.隆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