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可科技(688006):业绩稳健增长 全球化布局成果显著

时间:2025年09月03日 中财网
核心观点


  2025 年上半年随着新能源行业景气度回暖,头部主机厂稼动率提升并启动扩产计划,公司作为锂电后道核心设备厂商受益明显,同期营收利润实现稳健增长,且二季度业绩环比大幅改善。


  公司紧抓技术迭代机遇,小钢壳、储能、固态电池等下游产品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同时积极推动全球化发展,已与韩系、日系、欧美客户深度合作,成果显著。


  事件


  公司发布2025 年半年度报告,2025 年1-6 月实现营业收入19. 70 亿元,同比增长4.19%;实现归母净利润2.88 亿元,同比增长6.92%;扣非归母净利润2.73 亿元,同比增长8.21%。


  2025 年单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90 亿元,同比增长28.12%、环比增长89.70%,归母净利润1.72 亿元,同比增长78.73%、环比增长48.67%。


  简评


  业绩实现稳健增长,Q2 环比大幅改善


  公司2025 年上半年业绩稳健增长,实现营收19.70 亿元,同比增长4.19%,主要系下游客户验收节奏加快,确认收入金额增长。公司营收构成分成四部分,包括①充放电设备营收13.82 亿元,同比下降4. 99%,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0.17%;②其他设备(主要为自动化物流设备、单机测试设备等)营收5.62 亿元,同比增长37.51%,占比28.54%,这两项为贡献营收最主要来源;③配件业务营收0.16 亿元,同比增长27.28%;④其他业务营收0.09 亿元,同比下降35.28%。


  同时,2025 年上半年公司在利润端也明显修复,实现归母净利润2. 88亿元,同比增长6.9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73 亿元,同比增长8.21%。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客户回款情况较好,信用减值损失得以冲回,同时汇兑收益增加亦增厚了利润。


  单季度看,2025 年二季度业绩环比大幅改善,实现营收12.90 亿元,同比增长28.12%、环比增长89.70%,实现归母净利润1.72 亿元,同比增长78.73%,环比增长48.67%。


  毛利率环比修复,经营质量显著提升


  公司2025 年上半年毛利率为24.53%,同比下降5.39pct,主要由于公司收入确认周期为1 年到1.5 年左右,2025年上半年确认收入的订单多数为2023 年和2024 年度签订,当时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此外,由于部分海外DDP 模式订单结算,海运费及关税等计入营业成本导致营业成本有所增加等因素,也对毛利率造成影响。


  单季度看,2025 年二季度毛利率26.36%,同比微降0.01pct,环比增加5.31pct,毛利率环比有所修复。


  公司2025 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5.41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82.87%,公司现金流状况较为健康,主要系销售回款情况良好,应收账款与存货规模较年初均有明显下降,显示公司经营质量显著提升。


  新型电池需求旺盛,全球化布局成果显著


  公司绑定下游客户,紧抓下游技术迭代机遇,小钢壳、储能、固态电池等新产品打开新的增长空间。随着头部消费电子厂商推动电池方案更换,小钢壳电池设备需求旺盛,公司作为后道环节核心设备厂商将直接受益。同时,储能市场也向更大容量电芯发展,带来了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固态电池对后道产品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从而带动后道设备价值量大幅提升、设备需求量增加,公司作为后道环节领先的设备厂商正积极对接相关需求,有望在后续固态电池发展中受益。


  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国际化战略多点开花,成果显著。针对韩系客户,公司持续深化与核心韩系客户例如LG、三星、SK 等合作,为推动本地化服务能力及规避关税风险,已在韩国天安建设韩国二期工厂。针对日系客户,公司成功进入丰田量产线体系并深化合作。针对欧美客户,公司成功突破并成为特斯拉供应商,同时稳步推进大众 PowerCo 西班牙和加拿大项目的设备交付与技术协同。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2025-2027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5.87 亿元、44.03 亿元、56.07 亿元,同比分别+20.33%、+22. 75%、+27.34%;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4 亿元、7.21 亿元、8.95 亿元,同比分别+81.87%、+21.43%、+24. 16%,对应PE 分别为30.84X、25.40X、20.45X,考虑到公司年度新签订单情况持续改善,小钢壳、储能、固态电池等下游产品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同时国际化战略发展顺利,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 宏观经济及国际关系波动风险:公司的主要国外客户包括韩国三星、韩国LG、韩国SK、大众等,同时部分客户在美国、欧洲及东南亚等市场设厂。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关系可能导致公司与海外客户的合作减少甚至中断,可能对公司的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2. 主营产品毛利率下降风险:公司主营产品锂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面临市场竞争及客户要求降价的压力,如果公司无法保持已经取得的竞争优势及进一步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可能导致公司主营产品订单减少或毛利率进一步下降。


  3. 客户验收的风险:锂电池后处理设备行业主要以设备验收确认收入,若未来遇到行业剧烈波动,部分下游锂电池生产商开工率较低或处于停业状态,且经营业绩大幅下降、资金紧张,可能推迟或拒绝对设备进行验收,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4. 汇率波动的风险:公司的销售收入中有部分为外销收入,外销收入主要以美元、欧元结算,因此汇率波动特别是人民币升值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会产生一定影响。


  5. 新技术迭代风险:公司研发和生产的后处理系统设备是基于电化学原理,应用于各类镍氢、锂离子等可充电电池的生产,相关设备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可能出现国内外同行更快推出更先进技术,导致公司的研发失去价值,从而难以完成研发规划。
□.许.光.坦./.乔.磊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