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继电气(000400)2025年中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 直流业务交付起量增利

时间:2025年09月11日 中财网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5 年半年度报告,2025 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0.96%,经营质效提升,直流业务交付起量。公司持续优化业务结构,聚焦设备类业务,盈利能力有所提升,2025 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为23.75%,同比增加2.85pct。行业层面,2025年1-7 月电网投资完成额为3315 亿元,同比增长12.5%。预计2025 年国家电网建设投资总规模将超过6500 亿元,延续较高增长;南方电网固定资产投资将超1750 亿元。数条交直流特高压计划2025 年开工,近期已核准两条直流特高压工程。公司作为国内特高压换流阀的核心供应商之一,将受益于电网行业需求增长,以及直流项目加速推进。


  事件


  公司发布2025 年半年度报告,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4.47 亿元,同比降低5.68%,归母净利润6.34 亿元,同比增长0.96%;扣非归母净利润6.18 亿元,同比增长1.13%。


  简评


  2025Q2 业绩上行,经营质效提升


  1)2025 年第二季度实现收入40.99 亿元,同比增加1.81%;归母净利润4.26亿元,同比增加9.12%;扣非归母净利润4.15亿元,同比增长7.64%。经营质效持续提升。


  2)2025 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为23.75%,同比增加2.85pct;2025Q2 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3.91%,同比提升1.17pct。预计系公司优化产品结构、逐渐剥离低毛利纯总包类业务、高附加值产品交付、成本控制提升等原因综合所致。


  持续优化业务结构,直流板块交付起量增利


  1)分业务来看:①智能变配电业务收入18.5 亿元,同比下降13.0%,毛利率增加3.8pct。②智能电表15.3 亿元,同比下降4.4%;③智能中压供用电业务13.4 亿元,同比下降5.5%,毛利率增加3.3pct。


  2)直流业务交付起量增利:2025H1 直流输电业务收入4.6 亿元,同比高增212%,预计得益于直流重点项目设备逐渐交付。


  3)新能源及系统集成收入7.0 亿元,同比下降30.4%,毛利率同比增加4.1pct。由此可见,公司持续优化业务结构,逐渐剥离总包类业务,聚焦于设备类业务。


  4)研发保持高投入:2025H1 研发投入3.04 亿元,同比增长15.31%,研发投入占比提升0.85pct。①电力电子方面,6.5 kV/3000A IGBT 柔直换流阀实现挂网,35MW IGBT 制氢电源实现首台套应用,磁体电源实现技术突破,完成多款储能PCS 国际版机型研制,完成320kW 组串式光伏逆变器产品型式试验。②保护自动化产品方面,新能源集控系统通过行业鉴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海上风电监控系统实现首次中标,全国产化直流控保、新原理线路保护、国产铁路广域保护、虚拟电厂运行监控等实现首次应用。


  ③计量与量测产品方面,成功研制全国产化0.01 级标准电能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动防御型低压智能开关系列产品、基于分布式储能的台区电能质量治理等产品实现首台套应用。


  两条直流特高压已核准,2025 年直流工程建设规模可观1)国内数条交直流特高压计划2025 年开工。根据各地电网、政府的工作规划,已提及约6 条直流特高压计划于2025 年开工,分别为蒙西-京津冀、陕西-河南、藏东南-粤港澳大湾区、巴丹吉林-四川、疆电川渝;青桂直流工程等,并推动多条特高压项目可研规划进度。


  2)2025 年6 月,国家发改委核准藏东南-粤港澳大湾区±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6 月,蒙西-京津冀±800 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取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核准批复。


  3)行业景气度较好。2025 年1-7 月电网投资完成额为3315 亿元,同比增长12.5%。预计2025 年国家电网建设投资总规模将超过6500 亿元,延续较高增长;南方电网固定资产投资将超1750 亿元。公司作为国内特高压换流阀的核心供应商之一,国网特高压市场保持领先,公司将受益于电网行业需求的增长,以及直流项目加速推进。


  业绩预测


  预计公司2025/2026 年归母净利润为13.9/17.0 亿元,对应PE 17.2/14.1x。


  风险分析


  1)需求方面:国家基建政策变化导致电源投资规模不及预期;电网投资规模不及预期;新能源装机增速下降导致对电力设备需求下降;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下降等;两网招标进度不及预期;特高压建设推进进度不及预期。


  2)供给方面:铜资源、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电力电子器件供给紧张,国产化进度不及预期。


  3)政策方面:新型电力市场相关支持力度不及预期;电价机制推进进度低于预期;电力现货市场推进进度不及预期;电力峰谷价差不及预期。


  4)国际形势方面:能源危机较快缓解、能源价格较快下跌;国际贸易壁垒加深。


  5)市场方面:竞争格局大幅变动;竞争加剧导致电力设备各环节盈利能力低于预期;运输等费用上涨。


  6)技术方面:技术降本进度低于预期;技术可靠性难以进一步提升。
□.朱.玥./.郑.博.元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