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曙光(603019):盈利能力提升 持续完善国产算力全栈生态

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中财网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5 年半年度报告,业绩表现亮眼,收入稳健增长,利润端在产品结构优化和联营企业强劲表现的带动下实现高速增长。公司拟与海光信息吸收合并,目标打造国产算力全产业链龙头,有望实现从芯片到服务的深度融合与协同,显著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持续高强度投入研发,在液冷、AI 软件等关键领域不断突破,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算力底座。我们看好公司在A I 与国产化双轮驱动下的长期价值,基于公司财报,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 年营收为145.51/161.32/178.86 亿元,同比增长10.67%/10.87%/10.87% ; 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4.76/29.83/35.58 亿元,同比增长29.55%/20.49%/19.26%。对应PE 49/41/34 倍,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


  公司发布2025 年半年报业绩快报,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8.50 亿元(+2.41%),实现归母净利润7.29 亿元(+29.3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69 亿元(+55.20%)。2025 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2.64 亿元(+0.94%),实现归母净利润5. 42 亿元(+28.91%),实现扣非净利润4.62 亿元(+49.01%)。公司2024年实现投资收益3.22 亿元(+44.24%),主要为海光信息、中科星图、曙光数创等联营企业净利润增加所致。


  简评


  主营业务稳健增长,整合高性能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提升盈利能力。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50 亿元,同比增长2.41%;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29.39%和55.20%的高速增长。利润增速远超收入增速,主要得益于公司产品结构优化提升了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以及联营企业的优异表现。公司将高性能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整合升级为超智融合解决方案,实现数据、算法、业务设施层面全维度整合, 为大模型训练与推理、AI4Science 等场景提供IaaS、PaaS、SaaS 灵活服务模式,并依托领先的浸没液冷等技术有效降低数据中心能耗。


  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聚焦节能与国产化。2025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达6.29 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持续保持高强度投入。公司研发聚焦于智能算力、先进存力、绿色算力等前沿领域。特别是在绿色算力方面,公司自2011 年起布局液冷技术,历经三代技术发展,子公司曙光数创发布的C7000-F 相变间接液冷技术,为大规模计算提供了更高效的冷却解决方案。在AI 软件方面,公司围绕国产加速卡推出DeepAI 深算智能引擎,集成GPU 开发工具套件、人工智能基础软件系统DAS、人工智能应用平台DAP 等,赋能国产AI 算力全场景需求。


  拟与海光信息进行吸收合并,打造国产算力全产业链龙头。公司于2025 年5 月与海光信息签署《吸收合并意向协议》,由海光信息通过向中科曙光A 股换股股东发行股票方式吸收合并中科曙光,旨在实现海光信息在芯片领域与中科曙光在整机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的优势互补和深度融合。此次整合有望构建“芯—端—云—算”全栈能力,有助于加速国产算力生态构建,提升行业竞争力。2025 年上半年,海光信息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40%,是公司利润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投资建议:公司发布2025 年半年度报告,业绩表现亮眼,收入稳健增长,利润端在产品结构优化和联营企业强劲表现的带动下实现高速增长。公司拟与海光信息吸收合并,目标打造国产算力全产业链龙头, 有望实现从芯片到服务的深度融合与协同,显著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持续高强度投入研发,在液冷、AI 软件等关键领域不断突破,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算力底座。我们看好公司在AI 与国产化双轮驱动下的长期价值,基于公司财报, 我们上调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25-2027 年营收为145.51/161.32/178.86 亿元, 同比增长10.67%/10.87%/10.87%;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4.76/29.83/35.58 亿元,同比增长29.55%/20.49%/19.26%。对应PE49/41/34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信创推进不及预期:公司高性能计算机、分布式存储等产品中标节奏及规模受信创在党政和行业推进节奏影响,若信创产品技术能力不足或信创节奏放缓,将导致公司营收增速放缓;2)公司高端化转型不及预期:2024年以来公司战略重视高附加值业务,逐步减少竞争激烈且毛利偏低的项目,若转型节奏不及预期可能导致营收增速下滑或盈利能力提升放缓;3)AI 技术发展及应用场景拓展不及预期:ChatGPT 及相关的AI 技术与产品处于发展初期,海内外商业模式仍不明朗,在国内的发展亟待验证,下游应用场景的探索和融合仍需逐步落地,对算力方面需求存在不确定性。4)整合进展不及预期:公司与海光信息吸收合并推进中,存在无法完成或进度较慢风险。
□.应.瑛./.王.嘉.昊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