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睦股份(600114):业绩连续新高 粉冶及MIM工艺将在机器人量产和算力硬件等领域大放异彩

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中财网
核心观点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4.17 亿元,同比增长22.32%,归母净利润4.15 亿元,同比增长50.1%。其中,P&S、SMC、MIM 业务分别营收18.57 /6.70/18.65 亿元,同比增长12.76%/1.31%/46.35%,MIM 业务表现依旧亮眼。公司为粉末冶金平台公司,确立“新材料、新科技、新东睦”发展战略,围绕新材料领域实施创新驱动和产品布局,重点瞄准算力领域、机器人领域、高端消费电子领域等。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在即,公司MIM、轴向磁通电机、SMC、液态金属等领域均有望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大显身手,打开新的业绩增长点。


  事件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15 亿元,同比增长50.1%。


  东睦股份发布三季报,2025 年前三季度实现主营收入44.17 亿元,同比增加22.32%;归母净利润4.15 亿元,同比增加50.1%;扣非净利润4.02 亿元,同比上升53.14%。前三季度毛利率25.06%。


  其中第三季度,实现主营收入14.87 亿元,同比增加18.2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54 亿元,同比增加77.3%;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52 亿元,同比增加79.4%,毛利率25.06%。


  简评


  业绩环比增长,Q3 单季度利润创近23 个季度新高。


  公司季度财务数据环比增长,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4.59/14.70/14.87 亿元,实现净利润1.46/1.79/2.00 亿元,归母净利润1.12/1.49/1.54 亿元;盈利能力角度,前三季度单季度毛利率21.95%/25.47%/27.72%,净利率13.5%/12.2%/10.0%,其中第三季度的营收、利润、利润率指标均创下近23 个季度新高水平。公司降本增效,整合资源优势、扩大规模优势,业务结构优化改善,盈利能力显著增长。


  三大业务均同比增长,MIM业务表现亮眼。


  公司前三季度P&S 、SMC、MIM 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8.57/6.70/18.65 亿元,同比增长12.76%/1.31%/46.35%。其中第三季度,上述三大业务分别实现营收5.96/2.26/6.58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06%/10.22%/29.84%。折叠屏手机需求旺盛,新兴领域市场拓  展,MIM 业务维持高增,预计年内完成对上海富驰股权增至99%的并购,2026 年上海富驰并表带来业绩的显著增加。


  “三新战略”构架发展新格局,经营范围增加机器人业务,确立公司材料器件一体化发展战略。


  公司董事会换届后确立“新材料、新科技、新东睦”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崭新发展格局,成为全球粉末冶金领导者。公司将“三新战略”写入公司章程,围绕新材料领域实施创新驱动和产品布局,重点瞄准算力领域、机器人领域、高端消费电子领域等;此外,公司经营范围进行了变更,由此前的单一粉末冶金生产向上下游延伸,确立从粉体到器件终端的经营范围,彰显公司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发展、依托粉末基础创“三新”格局的战略规划。


  粉冶和MIM技术助力人形机器人量产降本,公司三大业务均有望在未来大显身手。


  公司是粉末冶金材料平台型公司,多项技术及产品涉及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


  1) MIM: 公司是国内MIM 龙头企业,MIM 技术在生产精密、复杂、微小零件上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适用于生产人形机器人灵巧手、高精度齿轮等零件,满足人形机器人对高精度零部件的要求,未来具备巨大潜力市场;Figure AI 官网表示,MIM 工艺相比传统CNC 工艺可将零件制造时间从一周缩短至20 秒以内,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MIM 工艺结合了粉末冶金和注射成形的优点,具备大批量、高效率成形的特点,能够生产高精度、高强度、高耐磨、高耐腐蚀、高复杂形状的金属零件。


  2) 机器人粉冶齿轮等零部件助力机器人降本:使用粉冶技术和MIM 工艺生产人形机器人零部件能够提高效率,显著降低成本成为行业关注重点,粉冶技术生产的零部件不仅成本低而且零部件一致性好,如齿轮和减速器等部件非常适合。


  3)轴向磁通电机:参股公司小象电动研发的轴向磁通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密度高的特点,相比传统径向磁通电机,其厚度及重量减少2/3,扭矩密度提升2 倍,功率密度提升3 倍,特别适合对体积重量高要求的人形机器人领域,当前轴向磁通电机价格从近万元降至目前的2 千-3 千元,将快速推动软磁电机在人形机器人中的产业化应用;


  4)软磁材料:此外,SMC 材料是轴向磁通电机关键材料,轴向磁通电机市场的放量,也将带动软磁材料需求大幅增长;


  5)液态金属谐波减速器柔轮:公司是被忽视的液态金属企业,已成功开发出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的谐波减速器中柔轮产品,公司子公司上海驰声专门从事液态金属研发,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已经成功开发出机器人谐波减速器用液态金属柔轮,未来机器人用谐波减速器柔轮产品放量将拉动液态金属业务快速成长。


  AI 服务器等算力硬件诞生新需求,MIM工艺同样可降本增效。


  (1)高速连接器外罩:公司研发并成功实现批量交付了高速连接器外罩(housing)MIM 件共计两个料号,产品间接配套到英伟达GB200 服务器。该产品在AI 服务器、新能源车等高速连接器应用场景下,具有高强度、耐用性、导电性、散热性等多重优势,公司对类似产品进行了系列化的技术和市场开发,后续有潜在机会在英伟达GB300、谷歌、微软、特斯拉、大客户等场景得到配套机会,此系列产品也将成为公司特色优势产品。


  (2)芯片、光模块高效散热解决方案:随着算力发展,AI 终端设备芯片功耗和发热显著增加,光模块功耗大幅增加同样面临高效率散热需求。铜导热性能优异,适合散热器等应用,特别适合精小复杂、高精度、大批量生产的散热器件制造,MIM 技术为纯铜材料提供了高效、精密的制造途径。


  (3)AI 芯片电感:公司重点推进了金属软磁新型一体化电感等技术的研发和市场开拓,并取得了里程碑性的进展,东睦科达已经批量生产组合式芯片电感,并成功开发出了铜铁共烧一体式芯片电感,并向客户交样待产。


  投资建议:公司三大业务稳步发展,预计2025-2027 年公司实现营收64.0/76.4/92.8 亿元,考虑到股权激励费用和上海富驰并购并表日期的不确定性,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2/8.7/11.5 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 为31/22/17 倍,考虑到公司在行业地位和成长性,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1、消费电子及折叠屏市场增长不及预期;若行业出现新的创新,折叠屏可能存在被淘汰的风险。若折叠屏手机需求不及预期,公司MIM 业务或将遭受不利影响。2、产能扩张进度不及预期;公司规划SMC 产能10 万吨/年,目前已经建成7 万吨SMC 产能,尚未达到满产,若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及下游市场开拓不及预期,或影响未来SMC 板块利润贡献。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因原辅材料成本在公司粉末冶金产品的成本中占比较大,若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将对公司盈利的实现带来一定的风险。4、公司未来成长主要依赖于MIM工艺零部件的放量,比如折叠屏手机、人形机器人、AI 等领域,若MIM 被其他工艺所替代,则公司MIM 业务成长性将受影响。
□.王.介.超./.覃.静./.郭.衍.哲./.邵.三.才./.汪.明.宇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