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花顺(300033)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在行业发展情况 (1)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战略地位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达到 70,585亿元,同比增长11.9%;利润总额 8,581亿元,同比增长12.0%。该行业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更在推动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中扮演着核心角色。随着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普及,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效率、推动智能化方面的作用愈加显著。 (2)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业作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高速发展的细分领域,随着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持续演化,行业逐步形成了从数据采集、处理到智能化信息加工整合的完整产业链。随着证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和技术革新的双重驱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行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25年上半年,上交所 A股累计新开户 1,260万户,与去年同期(949万户)相比,增长32.79%,证券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中国境内住户存款余额突破 162.02万亿元,截至2025年 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 30.67万亿元,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 3,8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18%,受益于居民财富的持续增长与资本市场活跃度的增加,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业市场容量不断扩展。 (三)公司行业地位和优势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也是最大的网上证券交易系统供应商之一。公司深耕金融信息服务行业三十余年,在产品、客户、商业模式、品牌、技术、数据等方面具有独特而明显的优势。 公司拥有面向产业链上下游构建的产品及服务体系,可提供形式多样、品种丰富的产品及服务,有效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公司拥有庞大而活跃的用户群,有利于构建基于产业链的生态圈,打造领先而灵活的商业模式;公司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三十余年的持续稳健经营与优质服务,在证券市场中已取得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深入探索前沿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方面,已构建较强的技术壁垒;同时,公司拥有来源丰富的海量金融数据资源,具有高效的数据处理与服务能力,为公司进行差异化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幅增长。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量净额 161,133,704.00 -57,586,696.81 379.81% 主要系报告期内定期存款到期收回所致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612,800,000.00 -1,309,946,162.61 -23.12% 主要系报告期内现金分红增加所致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适用 不适用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技术深度融合,用户体验不断提升,公司网站及 APP的用户活跃度明显回升,用户粘性和停留时长持续改善。由此,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宣传方面的投放力度显著增强。另外,生活消费、科技类等非金融领域客户也加大了线上品牌建设的投入。报告期内广告及互联网推广服务营业成本较去年同期增长39.43%,主要是由于随着业务规模扩大,相关网站编辑、审核、运维、客服等相关人员增加,导致成本有所增长。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 10%以上的行业情况适用 □不适用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负返还具有可持续性,其余不具有可持续性 五、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资产的具体 内容 形成原因 资产规模 所在地 运营模式 保障资产安全性的控制措施 收益状况 境外资产占公司净资产的比重 是否存在重大减值风险同花顺国际(香港)有限公司 公司设立 504,963,014.91 香港 自主运营 公司治理、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绩效考核等方式 8,856,698.62 7.36% 否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4、截至报告 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 末的资产权利受限 重大变化 况 三个月以上定期存款及计提的利息 收入 合计 867,701,885.20 867,701,885.20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适用 □不适用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6、委托理财、衍生品投资和委托贷款情况 (1) 委托理财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委托理财。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3) 委托贷款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委托贷款。 七、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八、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注:营业利润较高主要系本报告期收到子公司分红 756,000,000元所致。 九、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行业需求减少的风险 公司专业从事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市场需求与证券市场的景气度紧密相关。国内经济增速的减缓、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明朗等宏观经济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证券市场不景气。若证券市场出现中长期低迷, 市场交投不活跃,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的需求下降,可能会导致公司产品销售收入下滑,从而可能使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下滑。 应对方式:公司将通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不断优化产品体验,增强用户黏性;努力跟踪核心客户的实时和潜在需求,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开发创新产品;跟随市场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努力克服市场环境对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2)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风险 尽管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业目前发展态势良好,但从长期来看,行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当前,行业市场份额集中度不高,内部竞争激烈,竞争趋于复杂和严峻。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可能会带来产品价格下滑、服务质量要求提高、市场份额难以保持等风险。 应对方式: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稳固市场地位,抢占市场份额;实时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动态,不断吸收先进技术,提高技术壁垒;适时把握整合机遇,促使公司做大做强。 (3)技术更新风险 公司所处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特别是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更新换代极为迅速。若公司不能紧跟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不能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研发方向,后续研发投入不足,则将面临因技术更新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的风险。 应对方式:公司将始终坚持技术为本,不断进行研发创新;关注前沿科技发展趋势,把握技术变化带来的机遇;加强高端人才引进,提高应对技术变化的能力。 (4)证券交易信息的许可经营风险 目前,我国对证券信息经营实行许可经营制。虽然公司当前经营中所使用的证券行情信息均已获得了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信息公司等机构的授权,但公司如果没有按协议约定及时提出展期申请或换发许可证的申请,或上述机构对证券交易专有信息的有限经营许可政策发生变化,如增加或减少专有信息的许可品种、增加或减少被授权的金融信息服务商、改变信息服务商有关资质要求等,则有可能影响公司现有产品的运营。 应对方式:公司将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积极维护与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和香港交易所信息公司等机构的合作关系,避免对现有产品的运营产生影响。 (5)互联网系统及数据安全风险 公司现有的金融信息服务必须基于互联网提供,因此必须确保相关计算机系统和数据的安全。然而,设备故障、软件漏洞、网络攻击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客观存在。上述风险一旦发生,客户将无法及时享受公司的增值服务,严重时可能造成公司业务中断,从而影响公司的声誉和经营业绩,甚至引起法律诉讼。 应对方式:公司建立了安全完善的服务器系统和数据存储保障制度,设立了灾难备份中心,以确保系统和数据的稳定和安全。 (6)知识产权风险 公司产品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公司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形成了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如果未对产品设计、开发、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采取妥善的保护措施,可能会引起重大的知识产权纠纷。 应对方式:公司将继续完善知识产权审核制度,严格保护公司知识产权,降低知识产权纠纷风险;同时,公司将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监控,并配合监管部门严厉打击。 (7)政策法规的合规风险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的迅猛发展,相关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文件,通过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和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等措施来规范行业发展。这可能造成行业内的创新开发业务在短期内可能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应对方式:公司将实时关注政策法规的最新动态,积极规范内外部运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开展公司业务。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进一步强化合规性的审核。 十一、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 十二、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三、“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为践行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及国常会提出的“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的指导思想,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维护公司全体股东利益,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价值的认可,公司制定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 该方案围绕“聚焦、深耕主业,夯实金融信息服务行业龙头”、“以创新为引领,以技术赋能业务发展”、“严格履行信披责任,有效传递公司价值”、“稳健经营,持续稳定现金分红”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行动举措。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4年3月5日在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关于“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20)。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其中聚焦、深耕主业方面,公司紧紧围绕金融信息服务主业,公司产品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779,405,283.6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07%;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501,859,087.7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29%;在创新引领方面,公司不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5.81亿元,公司新增软件著作权36项,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3项(其中美国专利8项);投资者回报方面,发布并实施完成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30.00元作为年度现金分红,合计分红金额16.13亿元。同时,公司董事会制定2025半年度分红预案,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1.00元作为中期现金分红,合计分红金额5,376万元;在严格履行信披责任方面,高度重视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通过组织业绩说明会、互动易回复、投资者热线电话接听等多元化的沟通渠道,积极主动向市场传导公司的投资价值,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透明度,重视投资者的期望和建议,构建与投资者良好互动的生态,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