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方科技(002373)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交通业务坚定推进从“项目集成”向“技术产品+生态运营”的战略转型,以“技术产品化+运营生态化”双引擎驱动创新业务高增长,深度响应行业从“大规模基建”向“效率运营与服务智能化”的转变趋势,未来将持续向“智能交通运营” 转型。公司物联业务进入 AIoT 与行业大模型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阶段,以全景、数智、物联产品技术为核心提供 AIoT 产品与解决方案,智能体推动产业升级,通用大模型为基,垂直大模型为梁,发展 AI 应用,让“千行重启,万物皆智”成为可能,聚焦行业变革。 在智慧交通领域,公司深化 AI 在交通场景的创新应用,探索高速路网干线物流与新能源智能驾驶融合,拓展数字化解决方案应用场景。公司发布国产大模型驱动的城市交通综合优化平台及 AI 大模型公路构造物评定系统,率先推出行业首个便携移动终端路巡及道路病害智能监测方案。此外,公司与吉高集团、长春香农联合推出“北斗+光纤”桥隧边坡健康监测解决方案,在“高速公路监测预警应用示范揭榜(第一批)”中位列边坡组第一。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从感知系统、控制系统到运维体系实现智能化升级,助力充电场站实现运营增效,在广东、北京、山东等地落地构建了“光伏+储能+充电微电网”系统。智能物流方面,公司参编《公路干线物流自动驾驶发展报告》,并在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展示数字化产品与解决方案。子公司甘肃紫光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智能机库与特种机器人亮相 2025 上海国防科技工业装备与信息技术博览会。 公司积极参与国家公路水路数字化转型升级,跟踪推进部分试点省份及城市合作机会。中标武汉市智慧交通指挥中心集成项目、长春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巩固 TOCC 业务在省会城市的市场地位。 鲲巢·双智路口 3.0 发布后,公司中标雄安新区车路协同车联网创新示范项目,助力全域车路云一体化平台建设。公司动态绿波实时优化系统在北京望京地区应用,参与北京市公安交管局智慧信控“百日攻坚”,承担 726 个路口的智慧提升工作。此外,公司中标青海省公路大件运输许可数字化提升、徐州市普通国省道2025年路网监测设施建设工程等重点项目,落地智能感知+边端融合的多功能交调站解决方案。G109 线忠和段和 G212 线七道梁段交通强国试点项目稳步推进。轨道交通领域,公司完成香港机场 APM 车辆 ODR 系统改造一期设备交付,及首列车调试,并中标重庆地铁 15 号线一期通信系统PIS项目。 在智能物联业务生态层面,基于“梧桐”行业大模型的 AIoT 智能体构建“云边端”协同架构,通过全链路智能产品、全场景智能化业务及全周期视图知识库工程,打造“万物皆可 Chat”的智能生态三重价值体系;首发 Agent Link智能体算力链技术,实现云边端算力动态协同,配合“关山湖”系列边端智能体装备,构筑起工程化落地的技术闭环。公司与临沂兰山财金集团深入合作,在临商大集智慧物流港、兰山财金智慧云仓等落地月台系统、数字孪生平台、AR 实景指挥等创新应用,助力园区智慧升级。公司展出“心力方”身心健康守护解决方案,打造 AI 重塑青少年心育新范式,同时,与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就数字化体育合作项目联合开展体育领域关键技术问题科研攻关。公司与杭州云深处科技及浙江小远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在城市应急、治安巡逻等关键领域展开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 智能物联业务层面,以边端装备大模型化为载体,让合作伙伴切实感知到技术变革带来的业务价值,在机场等行业积极推动落地;推动国家管网集团年度集采、山西昔榆高速隧道群、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成都地铁、上海瑞金医院、雄安商务服务中心等多场景落地;同时,公司持续强化与运营商的合作,从多产品细分赛道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探索,三大运营商的流量摄像头出货数量持续攀升。多个细分新行业实现应用,校园智慧体育领域,公司相关产品方案已落地全国上百个城市,服务 500余所学校,实现校园体育“教-练-测-赛-评”全场景需求全覆盖;应急领域,已经配合全国十余个省/直辖市建立了防汛抗旱指挥平台。产品能力建设方面,发布猎光 3.0 摄像机,高效应对多种极黑/无光/微光场景挑战;创新推出 AI 视频直流一体机充电桩,集成 AI 视频算力单元,高精度车牌识别联动语音提醒和智能地锁,有效解决油车占位、新能源车占位、异常检测、异常抓拍报警等行业关键痛点。 在公司内部管理上,进一步优化针对核心业务的组织管理,持续通过精细化管理核心业务、灵活激励创新业务,助力企业在保持核心业务稳健增长的同时,构建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强化组织韧性应对不确定性,通过数字化工具、激励机制创新与组结构优化等,助力企业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33.10亿元,同比下降7.21%。公司智慧交通业务(剔除子公司视频产品贡献)实现营业总收入 7.41亿元,同比下降37.62%。其中城际交通业务实现收入 2.34亿元,占智慧交通业务收入比 31.60%;城市交通业务实现收入 4.91亿元,占智慧交通业务收入比 66.22%;其他业务实现收入 0.16亿元,占智慧交通业务收入比 2.18%。智能物联业务(包括部分物联产品在智慧交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营业收入构成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期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情况□适用 不适用主营业务成本构成 1、交通云及行业软件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90.80%、成本较上年同期增长100.67%,主要系本期公司交通行业云及软件项目拓展及项目验收所致。 2、解决方案及增值服务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48.57%、成本较上年同期下降51.68%,主要系受行业周期性特征及项目实施进度所致。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五、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 □不适用核算具体原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否产生收益 1062.34万元。套期保值效果的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降低了汇率、利率变动的风险,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了财务稳健性,保障了公司股权权益。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 自有资金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公司建立了完备的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制度,报告期内远期结售汇、货币掉期等业务遵循锁定汇率原则,非投机性和套利性的操作,对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履约风险和其他风险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和有效控制;公司制订的业务方案,规范履行审核、审批程序,严格按照审核后的方案操作。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的具体情况请见公司于2025年 4月 19日披露的《关于2025年度使用自有资金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11号)。已投资衍生品报告期内市场价格或产品公允价值变动的情况,对衍生品公允价值的分析应披露具体使用的方法及相关假设与参数的设定 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2条—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七章“公允价值确定”进行确认计量,报告期内共确认衍生品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76.45万元人民币,公允价值按照银行等定价服务机构提供的汇率、利率厘定,每月均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与确认。涉诉情况(如适用) 否2) 报告期内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适用 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期已使 用募集资 金总额 已累计使 用募集资 金总额 (2) 报告期末 募集资金 使用比例 (3)= (2)/ (1) 报告期内 变更用途 的募集资 金总额 累计变更 用途的募 集资金总 额 累计变更 用途的募 集资金总 额比例 尚未使用 募集资金 总额 尚未使用 募集资金 用途及去 向 闲置两年 以上募集 资金金额 2020年 非公开发 行股票2020年08月20日 190,000 187,632.0中 30,000万元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60,000万元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剩余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在专户存储。合计 -- -- 190,000 187,632.0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履行了审批手续,并按照募集说明书和公告的使用计划进行了使用,不存在未经审批擅自使用的问题。公司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了相关信息。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详见“(2)募集资金承若项目情况”。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1) 项目达到 预定可使 用状态日 期 本报告 期实现 的效益 截止报 告期末 累计实 现的效 益 是否达 到预计 效益 项目可行 性是否发 生重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下一代智 慧交通系 统产品与 解决方案 研发升级 及产业化 项目2020年08月20日 下一代智慧交通系统产品与解决方案研发升级及产业化2020年8月18日,本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四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使用2020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人民币 2,706.60万元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适用2024年12月20日,公司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使用 70,000万元的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用于主营业务相关的生产经营使用,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批准该议案之日起不超过 12个月。2025年6月12日,公司将使用的 40,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归还至公司募集资金专用账户,使用期限未超过 12个月,并将上述归还情况通知了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使用闲置募集资金 30,000万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尚未归还。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不适用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使用募集资金 60,000.00万元购买理财产品,使用募集资金 30,000.00万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其余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在专户存储。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无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七、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八、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九、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一、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二、“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