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风光(688663)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公司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形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主责主业,在研发创新、市场开拓、业务变革、产业链布局、成本管控、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多点发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70亿元,同比增长6.5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16.57万元,同比减少 23.7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5,698.24万元,同比减少 23.43%。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但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系上半年新能源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降,产品毛利率下滑,从而影响了净利润。 二、报告期主要经营工作 (一)强化研发创新能力,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报告期,公司研发投入 3,912.24万元,研发投入强度 4.49%。公司不断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力度,聚焦新能源、智能电网等前沿领域,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 GT51系列变频器。推出新一代高压四象限变频器,能耗效率较行业标准提升 25.6%,引领矿山行业关键设备国产化替代,提供全流程高效节能方案。 二是 FD2300变频一体机。推出高度集成化的永磁同步变频一体机(单轨吊专用),解决复杂环境适应性难题,契合电驱化与高效永磁升级趋势。 三是矿用检测装置填补空白。自研矿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分析装置通过煤安认证,填补矿井领域技术空白,形成“检测-治理”一体化解决方案。 四是液流储能技术突破。100kW DCDC模块应用于新加坡液流储能项目,成功攻克行业难题,实现 0V无扰动启动,并与 630kW双向变流器协同运行,为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提供创新示范。 公司荣获 2025“北极星杯”储能技术创新企业称号。 公司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保护,加速创新成果转化,2025年上半年,新获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 10项,软件著作权 6项。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授权专利 375项(其中发明专利 10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11项,为公司技术领先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海外市场拓展成果丰硕,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公司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海外项目成果丰硕,海外市场签单同比增长33.79%。 一是在东南亚、南亚、非洲及欧洲等重点区域实现多元化突破,通过多种模式建设海外销售网络,多个海外项目投运后获得客户高度评价,示范效应显著。 二是印尼项目落地投运。邦加岛储能项目成功并网,智能系统助力棕榈油企业提升供电能力,推动清洁能源利用。 三是几内亚市场实现首单。高压变频器成功进入几内亚市场,实现批量订单首战告捷。 四是树立技术替代标杆。为欧洲某化学公司突破钾矿能效瓶颈,以大功率水冷变频器替代进口设备,实现能耗革命性升级,树立海外矿山能效新标杆。 五是深化全球品牌拓展。积极参加德国慕尼黑智慧能源展、迪拜电力光伏储能展等国际展会,向全球 176个国家展示高效储能、智能电网优化技术实力。 (三)以前瞻布局引领创新,积极重塑前沿能源领域 1、报告期内,公司依托自身在电力电子,特别是大功率、高可靠性、精密控制电源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和深厚积淀(特别是在核能核电领域积累的历史经验),积极投身于核聚变产业链相关环节的准备与研究工作,具体进展如下: 深化产学研协同,夯实技术合作基础:积极对接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及行业先行企业聚变新能,围绕公司在等离子体控制电源、超导磁体供电与控制系统等关键电源装备领域的业务合作与技术适配性,展开深入、务实的交流研讨。此举旨在精准把握聚变装置对电源系统的极端要求(如超高精度、毫秒级动态响应、极端可靠性),为未来可能的深度参与奠定技术与合作基础。 融入产业生态圈,提升业务战略高度:为更系统地融入中国核聚变产业链发展大局,公司于报告期内申请加入了“聚变产业联盟”。此举标志着公司将核聚变能源相关的高端电源装备业务,提升至公司整体战略发展层面的重要组成,视其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把握未来能源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方向之一。 2、在业务布局上,公司与华为数字能源携手布局新能源构网型储能,与江海股份合作推进火电厂二次调频,同时积极开展新能源接入静止同步调相机及铁路电牵引控制系统相关业务。 (四)深化五大业务变革,激活发展新动能 报告期,公司持续推进五大业务变革,推进供应链 S&OP变革,打造柔性供应链,实现产值和交付能力新突破;推进产品 IPD变革,跨部门协同开发,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保证产品高质量大规模交付;推进营销 LTC变革,重构销售流程,提升了签约效率;推进服务 ITR变革,客户问题解决时效提升 30%;推进组织架构变革,设立创新实验室,推行“创新积分”,激发了全员的创新积极性;产学研合作覆盖 6所高校,共同推动前沿技术的创新,增强技术储备。 通过这一系列变革举措的落地实施,公司不仅在供应链效率、产品开发、营销签约、客户服务等核心环节实现了实质性提升,更以组织架构优化和产学研协同为支撑,激活了内部创新活力、夯实了技术根基,为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健发展、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下半年的高效运营和长远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五)深化产业链布局,提升综合竞争力 报告期,公司以“增资扩股+收购股权”方式取得兖州东方机电有限公司 52.83%股权,其中以增资扩股方式向东方机电出资 5,592.57万元,以收购股权方式出资 397.70万元收购东方机电 23名自然人股东股权,东方机电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东方机电纳入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将有效增加公司在防爆电器、高低压开关及控制设备、工矿自动化系统等业务收入,提高公司技术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最终有利于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最大化。 (六)严控经营成本,深挖增效潜力 报告期,公司扎实开展“五转五增五提升”活动,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十项硬措施》,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继续强化降本增效过程控制。税务筹划成效突出,上半年获退税及减免 2,806.65万元。资金收益优化,利息收入 502.15万元。通过采购优化降本 5,270.17万元,技术创新降本378.11万元。 (七)人才梯队建设深化,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一是启动岗位认证体系。实施2025年岗位认证考核,围绕供应链全环节设计认证课程与考核体系,促进理论实践融合,实施上岗认证。二是推进专业能力提升。强化员工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供应链人才梯队,支撑高质量发展。 (八)精益安全管理强化,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一是优化管理机制。召开季度经营分析会、精益安全管理启动会,聚焦主业、创新、风控,推动项目落地。二是提升网络安全与应急保障,完善网络基建及整改跟踪机制;严格执行 24小时值班,保障两会,假期安全;专项排查供用电设备、疏散通道、整治消防隐患;持续风险识别与隐患排查。三是营造安全文化。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应急演练、安全检查、安全培训,有效预防事故,动员全员参与。 (九)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公司依据新《公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25年 3月修订)》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对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公司章程》等相关治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以防范各类风险,提高公司运营的规范性和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在此期间,公司亦持续夯实 ESG 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六、 其他披露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