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志科技(688355)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经济复苏缓慢,市场需求疲软。明志科技从公司的愿景和使命出发,聚焦铸造行业发展,抓住“中国式现代化”以及铸造产业升级发展和新产业蓬勃发展的新机遇,充分发挥高端制芯装备业务与高品质铸品业务的协同发展优势,利用各项技术优势以及上市公司的资源优势,着力创新发展新业务,推动铸造生产的新模式,积极开发新产品,提升精益运营的新能力。 公司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2、 企业管理 2025年,公司围绕“共克时艰拓成长,科学求实迎发展”主题,持续推进企业的精益运营,将精益运营扩展深入到公司运营的各个层面,减少浪费产生。公司进一步细化业务的模块化管理体系,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以业务管理扁平化激发团队创新力和执行力;公司通过ERP系统等手段不断 提升企业运营的数字化管理水平,以精细化的项目成本核算和团队绩效考核降本增效,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2025年上半年,公司和全体员工共同度过多重艰难,尽全力保证了公司客户的各项交付需求,公司的发展实现了进一步的成长;凭借公司上市的募投资金来建设和拓展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制定了上市后的未来发展战略;进一步规范明确了各级员工岗位说明书及调整全面薪酬体系管理;快速推进了明志装备国际化业务等。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完善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体系。公司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严格贯彻执行相关制度,及时发现风险并予以解决,切实保障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公司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规定,严格执行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通过上市公司公告、业绩说明会、上证e互动、电话、邮件等诸多渠道,保持公司运营透明度。 3、 研发成果 公司以研发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经多年技术积累与研发投入,在射砂控制、砂芯固化、精密组芯、制芯装备智能控制系统及低压充型等砂型铸造关键领域,公司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核心技术体系。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3,290.0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3.05%。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授权专利217件,其中发明专利111件(含4件德国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04件(含8件德国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2件。报告期内,公司参与修订的国家标准《绿色制造通用技术导则 铸造》(GB/T 28617-2024),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第一起草单位的机械行业标准《JB/T 14750-2024 无机工艺芯盒 技术规范》,于2025年5月1日正式实施;参与编制的行业标准《射头移动式射芯机》(JB/T 8785-2024),于2025年5月1日正式实施;新立项1项团体标准《无异味工厂(园区)创建技术指南》。报告期内,公司荣获优质铸件金奖特别奖、“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称号,MLD2000超大型冷芯盒射芯机进入2025年度长三角区域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案例名单,新能源行业用精密组芯高性能集成化铝合金铸件制备技术通过新技术鉴定。 公司掌握“精密组芯铸造工艺”等众多创新工艺,具有核心技术优势及可持续研发能力。 公司基于对装备技术和铸造工艺的深刻理解以及多年技术积累,以精准控制为目标自主设计完成了对“智能制芯控制系统软件”技术升级开发,并形成了“明志智能制芯控制MiCL—eco系统v1.9”软件著作权。针对市场对装备可靠性需求,减少设备运营和维护少人化、无人化趋势,持续进行制芯装备功能模块可靠性优化,对砂温控制装置、混砂装置、加热器、胺定量装置、涂料装置的可靠性以及长寿命模具材料进行优化设计、仿真和验证,降低装备故障率。 针对国内外集成式铝合金铸件研发需求,开发多模态集成式轻量化铝合金铸件研发技术,从铝合金产品“功能-材料-工艺-结构”方面进行集成化研发,通过下游产品功能和性能的需求进行收集,结合铸造铝合金材料、铸造工艺和结构设计进行优化,提出集成式产品概念设计,运用热-力学-流体等多模态仿真技术手段对“数字概念产品”进行验证,提出结构、功能、性能优化设计方案,符合新产品开发目标预期后再进行铸件研发试制;公司研发了超薄砂芯制芯技术、高强韧铝合金、铸件集成设计和拓扑优化设计技术、数字化浇注充型技术等多技术融合应用,开发超薄精密组芯铸件成型技术,这些技术可为产品功能和性能的赋能,实现几个到几十个零件等集成为一个“集成铸件”,替代传统产品通过壳体、管路、盖板等零件组装、焊接、锻造的工艺,提升新产品迭代速度、成本优化空间和性能、可靠性。报告期内,公司先后完成了新能源行业充电模块壳体、新能源智驾控制单元液体热交换器、光伏装备行业腔体、电动自行车马达座壳体等超薄集成铸件研发和测试,可实现最薄成型壁厚3mm,降低产品重量30-40%,性能提升同时,大大节约了零件成本。该技术服务可以结合“三材”柔性化平台解决方案,可以实现新产品“概念设计-样件研发和试制-检测和验证-工程验证”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国内大型制造企业实现从“OEM”到“ODM”转型,提升制造价值含金量。 为拓展不同批量铸件砂芯的技术布局,公司整合了“增材-减材-等材”三材柔性化制芯造型的技术优势,在单个铸件样品研发采用“减材”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应对小批量(几件以上)多品种制芯场景,开发小批多品种柔性化制芯单元,采用集成一体的混砂-制芯-开模单元,采用柔性化成套制芯单元解决方案,只需要低成本投入快速简易芯盒,这些简易芯盒是用来成型砂芯形状的必要部分,便可达到柔性-便捷-高效的合理平衡。此系列“三材”制芯技术可以满足航空航天、风电、光伏装备、电子贴片等专用设备、大型装备等行业中大型铸件,中小批量多品种场景,解决传统制芯模具投入大、周期长、铸件精度低、生产方式落后和效率不高的痛点。 4、 人力资源 公司一直高度重视技术、管理人才的储备,注重内部人才梯队的建设。在高端司技术实力;在基层员工方 面扩大对应届生的招聘,提升公司对员工的培养能力。 公司在以上两个方面的持续努力,以应对行业和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以及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127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8.30%。 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