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昌达(300278)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业 务”的披露要求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主营业务归属于“制造业(C类)”中“专用设备制造业(C35)”。同时,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关于“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确保信息透明化与合规化运营。制造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是工业领域的核心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下,我国经济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时期。为深化《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与落实,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跨越,制造业正积极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培育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一代信息通信、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并与先进制造技术加速融合,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提升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变革,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发展数字经济和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新质生产力稳步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较2023年提升1.2个百分点,彰显工业经济强劲韧性;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进一步巩固了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8.9%、7.7%,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材料、生物制造、机器人等新兴行业快速崛起,新动能加速集聚,为工业经济注入强劲活力。目前,我国已建成装备领域214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4家灯塔工厂和1850家绿色工厂,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人470台,跃居世界第三位。展望未来,我国将聚焦存量政策与增量政策的协同发力,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向稳向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行业政策 2024年,国家围绕智能工厂分级建设、技术场景标准化和财税支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通过梯度培育和资金扶 持,加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针对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国家出台了诸多政策举措。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产业发展锚定长远目标;《中国制造2025》以宏大的战略规划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央财政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若干政策》从财政层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高瞻远瞩地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四五”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分别从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可再生能源等细分领域进行布局;《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则聚焦于工业大数据与服务制造,推动产业多元发展;《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供应链协同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政策,从不同维度为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企业培育、供应链协同创新以及设备更新等提供全方位的政策引导。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营造了优良的政策环境,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蓬勃发展。 (二)行业发展概况 全球智能装备制造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美元。鉴于工业 4.0 的稳步推进、人工智能(AI) 与物联网(IoT)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预计在未来数年还将维持高速发展态势。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传感器等核心产品的市场需求将极为旺盛。从技术维度来看,关键技术接连取得重大突破,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制造和技术融合创新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推动了柔性化生产线和定制化生产模式的发展。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提升了生产流程优化能力;智能传感器的应用则有效实现了能耗的优化,循环经济模式得以广泛推广;5G和边缘计算加速了设备互联互通。就行业竞争格局而言,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中的外资企业受传统汽车、光伏行业需求萎缩以及国产替代等因素影响,在中国区的业绩下滑,欧美市场也同样表现疲软,因而纷纷将目光转向亚洲新兴市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厂商凭借价格优势以及在细分领域取得的突破,在新兴领域的市场份额得以快速扩张,并且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然而,国产厂商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仍需面临着技术认证和本地化服务等诸多挑战。在产品发展方向上,智能制造装备正朝着多功能集成方向发展,例如“机器人+视觉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推出;产品模式从单纯的制造装备向“装备+服务”模式的转变。展望未来,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以及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共同驱动下,智能装备行业将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为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在多重因素驱动和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智能装备行业配套体系日益完善,高端装备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市场规模稳步扩大,行业竞争力显著增强。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部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也成功与国际市场接轨。不过,行业发展仍面临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或合资产品、技术水平不均衡等诸多挑战。未来,随着国产化进程的加速与技术的不断突破,智能装备制造业有望进一步释放潜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三)部分下游行业的发展情况 1.汽车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对汽车制造装备在稳定性、安全性、生产节拍、精准度、绿色节能和人机工程等方面提出了更 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具备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特性的高端智能装备在汽车制造业各生产环节得到广泛应用。 2024年,我国汽车产业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在产销规模、新能源转型、出口竞争力等方面均实现显著突破,政策支持与技术升级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全球竞争力的提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4年全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连续第二年突破3000万辆大关,并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分别达到1288.6万辆和1286.6万辆,占汽车总销售量的40.93%,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乘用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747.7万辆和2756.3万辆,同比增长5.2%和5.8%,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与消费潜力;汽车出口量达585.9万辆,同比增长19.7%,占全年销量的18.6%,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彰显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与影响力。2.仓储物流行业仓储物流系统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节能方向发展。其快速发展得益于下游应用领域生产规模扩大、管理信息化需求持续提升、土地成本日益上升,以及技术发展对仓储设备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节能等方面的需求。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等技术的不断成熟,RFID、AIR、AGV、MES、IIS、ICS、数字孪生等智能设备和软件技术在仓储设备中的应用,大幅提升了仓储设备的运行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智能仓储设备作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进步、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多重推动下,正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引领物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供应链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其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零部件行业、新能源行业、轻工业、电商、食品行业、医疗医药等行业。根据《中国数字化仓储发展报告〔2024〕》,近年来我国仓储行业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882.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533.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8%。这主要得益于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在仓储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广泛应用,大幅提升了仓储物流的运营效率和管理精度。在国际市场上,欧美市场聚焦安全化与节能化,对物流装备可靠性要求更高,东南亚智能仓库和海外仓快速建设;墨西哥依托“近岸外包”战略,并受益于电商需求,为智能仓储装备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契机。3.光伏行业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各国纷纷将可再生能源视为新一代能源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基于半导体技术和清洁能源需求而新兴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具有清洁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特性,吸引了世界各国投身光伏行业的开发与利用。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和光伏发电系统五个环节。公司产品可应用于硅片、电池片、组件等环节。在技术进步、下游市场需求增长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共同作用下,光伏生产企业将通过建设高效智能化工厂,实现设备和管理数字化,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规模化竞争优势。这将促使硅片设备、电池设备和组件设备需求持续增长,为公司带来深耕光伏行业的市场契机。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和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2024年我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实现显著增长,展现出光伏行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全国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的产量分别为182万吨、753GW、654GW、588GW,同比分别增长23.6%、12.7%、10.6%、13.5%;硅片、电池、组件的出口量分别为60.9GW、57.5GW、238.8GW,展现我国在全球光伏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随着全球光伏市场的持续扩张,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4.锂电行业在全球绿色转型推动下,产业升级加速,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成为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领域。当前,动力电池需求持续高涨,储能电池需求也稳步上升。随着锂电池市场规模扩大,锂电企业大规模扩产,对锂电设备的需求从单纯制造设备转变为具备智能化、柔性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包含电芯极片段、装配段、模组 Pack 段及仓储物流、数智工厂等软硬件设备的整体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根据工信部公布的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及行业协会测算,2024年我国锂电池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全年锂电池总产量达1170GWh,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其中,消费型、储能型和动力型锂电池产量分别为84GWh、260GWh、826GWh。锂电池装机量(含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超过645GWh,同比增长48%,反映出下游应用市场的快速扩张。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2024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1175GWh,同比增长32.6%,其中动力、储能、数码电池出货量分别为780+GWh、335+GWh、55+GWh,同比增长23%、64%、14%。根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2024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达到1545.1GWh,同比增长28.5%,其中,中国锂电池出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5%,主导地位显著,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全球锂电池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四)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 任何行业的周期性特点均与宏观经济形势和下游客户行业的景气度息息相关,汽车制造业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其 波动周期性相对较小,通常会随着整体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呈现周期性波动,因此,尽管该行业具有周期性,但其周期持续时间较长,波动频率相对较低,与其他一般具有周期性的行业相比有所不同。自动化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确实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但因行业细分、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水平而存在差异化表现。例如:受技术水平、终端市场分布、产业集群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行业细分领域的企业分布情况具有高度区域性特征;受下游行业周期性和财务节点的影响,行业内企业的经营业绩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 (五)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智能自动化装备制造服务商,秉承“创新˙驱动未来”的发展理念,拥有强大的智能装备整 体解决方案类产品的设计能力、总承包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并拥有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通过拓展境内外子公司业务,形成较为完整的智能制造装备细分产业布局。在汽车自动化生产线领域,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研发团队和项目管理团队,依托公司强大制造能力,业务已覆盖汽车白车身焊装的全工艺流程、汽车生产全品类智能输送系统、电驱系统智能生产线、电池PACK智能产线等。与宝马、通用、大众、VOLVO、福特、克莱斯勒、日产、本田、丰田、戴姆勒、特斯拉、比亚迪、吉利、小鹏、赛力斯、理想汽车、东风汽车、中国重汽、陕汽集团、长安集团、上汽集团、北汽集团等海内外知名汽车企业保持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未来,公司将积极推进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持续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智能自动化产线与服务。在新能源自动化装备领域,公司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和电池等领域智能自动化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产品涵盖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动力系统清洗机、光伏组件智能自动化产线、电池PACK智能生产线等。与上汽通用、特斯拉、隆基绿能、晶澳太阳能、一汽中车,东风电驱动等知名企业保持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在智能仓储领域,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团队,可为客户提供最优的智能物流仓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产品涵盖AGV、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系统)。公司境内子公司湖北迪迈威与东风本田、东风商用车、中国重汽、陕汽集团、比亚迪、泰和新材、隆基绿能等知名企业保持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在汽车车架立体库领域占据国内主导地位。公司境外子公司DMW&H一直致力于设计、集成、安装和支持自动化物料搬运系统,专门从事葡萄酒和烈酒、零售、食品和饮料以及邮政和包裹行业,通过indaGO软件提供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为客户优化自动化运营。DMW&H与联邦快递(FedEx)、UPS、DHL、亚马逊(Amazon)等世界500强企业保持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并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的LEED铂金级认证(LEED PLATINUM)、Supply and Demand Chain Executive的绿色供应链奖 (Green Supply Chain Award)和“ProsTo Know”奖。在智能工厂业务领域,公司在工业AI、工业VR、工业互联网数字化技术、自研聚合算法及视觉质量检测技术等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主要产品包括工艺规划及工厂虚拟仿真、虚拟调试、MES、AALCS、数字孪生等。公司通过涵盖所有系列产品的整体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的“交钥匙”工程服务。在其他行业智能装备领域,公司依托20余年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研发团队,积极进行应用领域拓展。2024年已在医疗设备、低空经济领域取得初步成绩,与联影医疗、商飞时代取得战略合作。未来,公司将依托“内延式+外延式”双轮驱动方式积极拓展应用领域,为公司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公司以“科学至上,知行合一”的态度,以“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为每一位客户创造价值”为使命,以“成为目标市场的领导者”为战略目标,立足解决方案集成业务规模化+关键标准型产品自主化的长期战略,专注于开展智能制造技术研究,追求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双轮驱动。未来公司将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新技术融合,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拓展应用领域,加快“走出去”步伐,充分参与海外竞争,为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导者而奋斗。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60,057.4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06%;营业利润 4,242.5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49.6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7,762.5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11%。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智能装备行业 销售量 2,600,574,416.43 2,859,541,168.57 -9.06%生产量 2,600,574,416.43 2,859,541,168.57 -9.06%库存量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说明:无。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下降。 管理费用 186,380,453.46 147,272,998.62 26.55% 主要系人员费用、办公、差旅费用同比增加。 财务费用 -14,156,947.02 -20,988,264.59 -32.55% 主要系利息收入同比减少。 研发费用 35,217,532.83 35,633,976.04 -1.17% 报告期内无重大变动。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AMR控制系统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传统式AGV逐步被更高端,更智能的AMR所取代。AMR不同于基于固定磁条导航的AGV,AMR一般基于视觉或者激光雷达导航,具有定位精度高,部署灵活等显著优点,越来越多的被工厂企业所接受。因此实现AMR产品相关功能的核心,其器控制器就具有重大的意义。虽然市面上也有通用的控制器产品,但是其价格昂贵,功能可扩展性较差。 基于ROS系统的第1代控制器已完成开发,目前正在长周期试运行,后续将继续进行优化和性能升级工作。 基于ROS2系统,实现基于激光SLAM导航,实现路径导航,掌握AMR控制的核心技术。 此项产品的开发,能极大的提高了AMR产品的可控性和可扩展性,开发成功后将极大的提高AMR产品的竞争力。托盘提升机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具有物流自动化改造的需求,自动化立体仓库成很多企业的理想选择,多层穿梭车立体库在托盘作为的存储单元的场合被广泛使用,在多层穿梭车立体库的入库端和出库端需要设置多层托盘提升机。入库时,提升机将托盘提升至指定的货架层数,并将托盘转运至该层的层间辊道输送机上,等待穿梭车取料入库;出库时,提升机从出库层间输送机上取料,下降至地面出库层,将托盘输出至出库升降机上。 所以托盘提升机是四 项穿梭车密集库不可 或缺的重要设备之 一。 已完成设计,待应用验证。 本项目托盘提升机是针对重载,高尺寸托盘出入库的场合,提升支架有四个吊点、四组导向轮,防止托盘上货物的倾覆,解决现有重载托盘提升机的稳定性难题。 此项产品的开发,扩充了公司智能仓储业务的系列产品,开发成功后将提高物流仓储业务的市场竞争力。超薄潜伏式AGV AGV设备作为物流仓储及部分工艺装配线中主要的搬运设备,其外观及操作便利性对于人们的主观好感度影响较大,目前部分行业内AGV产品大都是外观设计古板、缺乏吸引力,同时人机工程的不合理性导致在产品应用过程中往往适得其反。本项目超薄潜伏式AGV,整体高度可做到180mm,同时具备举升功能,运行平稳可靠;可以有效的解决因装配环境引起的较低空间下的输送问题。 已完成设计,目前正在进行样机制造 本项目超薄潜伏式AGV是针对重载(3000kg),低空间搬运的场合,解决因装配环境引起的较低空间下的输送问题。 此项产品的开发,不仅解决用在特殊环境下的应用需求,同时也展现了公司在AGV领域的产品设计能力。有利于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载人模组带输送机 在汽车生产线中,汽车车架是通过汽车输送线进行自动传送的。操作人员在每一道工序中需要跟上汽车输送线上的汽车车架,并对汽车的零部件进行组装、检查、调校等。载人输送机可以使工人随着汽车车架同步输送,使工人不因随车架走动而分散注意力,增加工 已完成样机制造及测试,目前正在长周期试运行,后续将继续进行优化和性能升级工作。 本项目载人模组带输送机无需地坑基建工程,直接在地面上施工。采用模块化输送单元,安装简单且灵活,可以轻松适应因生产路线更改而导致的输送线变化。 本项目采用超薄模块化设计方式,安装简单、改造方便,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人工作效率。传统的输送系统需要大量的地坑基建工程,而且后期生产线若发生改变,改造工程工作量巨大。自动合梁装置 自动合梁装置是针对目前市场重载商用车多层板纵梁贴合,如何安全、有效、快速提升产能,减轻工人操作难度的难题 已验证完成,应用到客户项目中 实现纵梁自动上线,找正,定位,拼合,压装等多功能与一体的高度自动化专用设备,提升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自动合梁装置研发成功后,解决了现有重载商用车纵梁自动贴合难题,有利于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纵梁自动高速搬运单元 纵梁自动高速搬运单元是针对纵梁自动化输送入库及出库的场合,解决常规输送机出入库节拍不高、稳定性不好的的难题。 已验证完成,应用到客户项目中 在涂装电泳完成后到车架立体库存储、以及出库到铆接线的过程中可设置多个纵梁自动高速搬运单元,提高转运可靠性及效率。 纵梁自动高速搬运单元提高了商用车厂车架纵梁输送、转运的效率,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有利于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激光打刻线下返修工具的研发 激光打刻技术,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轿车白车身制造中,激光打刻线下返修工具的这项技术也将会成为必备应用技术。 已完成设计,已验证完成。 提供一种结构设置简单、占用空间小、不会与车身工件碰撞干扰的汽车生产线用激光打刻线下返修工具。 增加产品柔性、可靠性和适用性,提升产品竞争力。微行程自锁切换机构的研发 生产时需要多种产品共线生产,从而导致焊装夹具设计难度变大,为满足多车型的板厚差异,需要多组夹紧机构切换共用,成本升高。为了节省成本,降低设计难度,设计的一种微行程自锁切换机构。 已完成设计,待应用验证。 用于解决焊装夹具中因多车型共用,存在板厚差异而需使用大量气缸以及设计难度大的问题,结构简单,不仅能保证车架的定位精度,而且减少气缸的使用。 降低成本,节省空间,稳定性能,提升产品竞争力。钢铝车身自动柔性冷连接技术工作站的研发 本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自动柔性冷连接技术工作站无法适用于钢铝车身自动柔性连接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钢铝车身自动柔性冷连接技术工作站。 已完成设计,待应用验证。 用于解决钢铝车身不同材料组合连接、不同冷连接工艺混合的问题。 极大提高现场焊接工艺的综合效率,减少施工周期,节约成本。用于焊接夹具柔性切换的立体库位滑台的研发 多平台多车型的任意混线生产已经是越来越多汽车制造商的迫切需求,目前常见焊接生产线上使用的柔性切换滑台的夹具存储库位都是平面铺展的库位,占地面积大,此处设计一种占地少且使焊接夹具柔性切换的立体库位滑台。 已完成设计,待应用验证。 解决目前柔性切换滑台夹具库位占地面积大的问题,该滑台设备立体库位采用伺服同步带驱动模块或电机配合齿轮齿条驱动形式,切换稳定可靠、高效安全,且库位占地面积少。 降低成本,提高柔性化、提升产品竞争力。工业机器人制造用的整合式夹具的研发 现有的工业机器人制造用双工位整合式夹 已完成设计,待应用验证。 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装置不方便,根据夹 降低成本,提高柔性化、提升产品竞争具,当装置进行使用时,装置不方便对常用零件与物品进行存储,工作人员不方便进行拿取,降低了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持物品大小的距离进行调节和存储的问题,提供一种工业机器人制造用的双工位整合式夹具。 力。手动升降机装置的研发 为解决生产工位工艺人机操作较复杂,优化人机操作及安全性。 已完成设计,待应用验证。 本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成本与空间限制的升降物料装置。 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竞争力。兼容正反二方向进出料车的料车停放装置的研发 用于解决各大汽车制造厂家为了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广泛采用自动化生产技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由于车型较多产量较大导致用地紧张等问题。 已完成设计,待应用验证。 为了提供一种兼容正反二方向进出料车的料车停放装置,其结构设置简单、占用空间小,一车二用大大节省项目经费。 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竞争力。用于管状零件的反向夹紧定位装置的研发 为实现单件加工节拍的提速15s,提高加工精度,消除二次装夹带来的误差。 已完成设计,待应用验证。 实现管状零件内部张紧固定,避免外部夹紧,从而避免二次装夹。 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竞争力。吊耳上料装置的研发 为解决除尘机芒刺吊耳尺寸较大,结构异形,采用人工上料,效率低,作业强度高,不利于批量生产操作。 已完成设计,待应用验证。 解决除尘机芒刺吊耳尺寸较大,结构异形,采用人工上料,效率低,作业强度高,不利于批量生产的问题。 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竞争力。集成感应加热线圈和电阻加热盘一体的加热装置的研发 现有加热装置是由铁芯感应加热线圈和线圈升降装置组成。线圈升降装置带动感应线圈下降,直至注塑上模板、转子铁芯、注塑下模板被完全套入感应加热线圈内,实现对铁芯的快速加热。但是感应加热线圈对注塑上模板、铁芯、注塑下模板的加热往往很不均匀,特别是注塑上模板和注塑下模板,温差比较大,会导致熔融状态的塑料提前包胶,流不到下层的铁芯内部,进而导致铁芯注塑失败的情况发生。 已完成设计,待应用验证。 用于解决感应加热线圈加热不均匀的缺陷,提高了铁芯注塑质量,节省了加热节拍;单独定位举升铁芯进入感应加热线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感应加热线圈会加热到不必要的机械结构,从而避免了对操作工烫伤的风险。 提高自动化程度,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竞争力。板材角度分张装置的研发 在汽车车身生产过程中,常有因产品需要将内板材和外板材扣合的情况,但是内外板材合件过程中经常遇到因产品造型限制,外板材开口比内板材小,导致内板材和外板材相互干涉, 已完成设计,待应用验证。 通过装置延展板材,解决无法扣合的情况。 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竞争力。导致无法扣合的情况。整体注塑桁架送料装置的研发 注塑机投料机构是整体注塑生产工艺中的关键设备,因为注塑料的材料特性,要求预热后的物料在限定时间内快速稳定的投入到注塑机中,否则会导致物料变性造成产品不合格。同时自动化生产对设备的成本,节拍,可靠性,可维护性都有很高要求。 已完成设计,待应用验证。 新设计一种投料组件,可以实现自动的将注塑料按需要的数量准确投入注塑机的投料口,不需要工位的机器人协助能够独立运行,能够一次夹取6片料饼,在规定的30秒内完成所有设备动作,同时结构可靠稳定性好。 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竞争力。冷连接工艺参数查询系统 V1.0的研发 随着新能源项目的增多,涉及到的连接设备也越来越丰富,新项目前期需要参考老项目的经验,但因环境因素,新项目周期越来越快,如何找到合适的连接技术及参数,变得尤为重要。 出于提高工作效率考 虑,需要对现有项目冷连接工艺进行分类整理,并基于VB软件,制作高效查询功能的数据库类系统。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 术存在的风险而提供 一种快速准确的添加 和查询不同项目的连 接参数的软件。 已验证完成,应用到客户项目中。 将所在项目现场的项目名称、项目编号根据VBA语言的规则建立新的项目信息, 行成代码,使用者将板材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填入表格中, 并进行保存,系统将按照设置的规则生成需要的项目工艺参数信息。 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竞争力。压缩包及文本内容检索软件V1.0的研发 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数字化日益重要;对数据的处理,在行业中越来越重要。含Zip等压缩包格式的机器人备份数据作为数据中转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具体到机器人工作中,无论是KUKA、FANUC、ABB机器人,含压缩包的不同格式的备份是器数据留存的重要形式。从备份中获取所需数据,是机器人工程师的重要工作步骤之一。逐个解压检索数据,逐个文件检索数据,浪费大量的工作时间,影响工作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发批量自动解压压缩包、循环检索 已验证完成,应用到客户项目中。 利用机器人备份特点,基于.net平台开发,利用C#编程,将循环检索机器人备份,解压压缩包,循环检索备份文档,获取所需数据用代码实现,结果以便于打开阅读的文本格式呈现。 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竞争力。数据软件,节约工作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工业机器人车身坐标系换算软件V1.0的研发 随着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新车的上市周期被一再压缩,对应的安装调试时间也逐渐减少,面对这重重考验,技术升级事在必然,具体到现场机器人调试,离线的成功使用可大幅减少现场机器人调试时间,而离线与现场实际之间有道鸿沟需要解决,也就是机器人的落位与仿真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开发提供的计算现场机器人车身坐标系计算的软件。 已完成设计,待应用验证。 机器人使用基于空间坐标系,故基于.net平台开发,利用C#编程,将机器人数据与PS导出的数据进行匹配;利用SVD奇异值分解,算出相对偏移坐标系,导入PS软件中处理后导出到现场使用。 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竞争力。 5、现金流 1.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同比减少,主要系公司本期预收账款减少及部分客户回款账期延长; 2.报告期内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同比减少,主要系公司本期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减少; 3.报告期内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同比减少,主要系公司本期偿还债务较上年同期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0.0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同比减少702.82%,差异原因主要是受到本行业资金特性影响。公司属于智能装备制造业,项目生产周期、回款周期长,项目实施中通常需要垫付大量的生产资金。同时,公司报告期预收账款减少,部分客户回款账期延长,进一步影响到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差异。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在建工程 286,238.53 0.01% -0.01% 主要系报告期内结转固定资产。 境外资产占比较高 适用 □不适用 资产的具体 内容 形成原因 资产规模 所在地 运营模式 保障资产安全性的控制措施 收益状况 境外资产占公司净资产的比重 是否存在重大减值风险英国子公司HuachangdaUK Limited资产 英国子公司HuachangdaUK Limited并购美国DMW,LLC形成 166,399.60万元 美国密歇根州 公司制运营 委派高级管理人员,实施预算控制 8,619.06万元 40.47% 否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其他变动的内容: 应收款项融资其他变动主要系本报告期银行承兑汇票持有减少。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是 否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4.0整体解决方 案。 200,000,000 361,296,097.50 109,939,634.61 173,334,425.88 14,687,200.79 17,038,34HuachangdaUK Limited 子公司 智能装备制造行业。提供汽车生产线上使用的物料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964.18 1,663,996,023.84 726,387,889.67 1,943,997,690.23 64,924,514.43 86,190,64主要控股参股公司情况说明:无。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 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 对象 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4年04月26日 线上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市场投资者 公司2023年度业绩经营情况说明 巨潮资讯网:《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第001号 2024年05月16日 线上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市场投资者 公司2023年度业绩经营情况说明 巨潮资讯网:《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第002号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