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斯达(603173)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面对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国际贸易冲突加剧及行业竞争加剧等的复杂严峻形势,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以“客户导向的组织、全面质量的管理、凝聚协同的团队”为指引,坚定“德式品质、浙企风格”的品牌定位,全面贯彻“三新工程”新发展理念,围绕公司战略推进落实各项工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2024年上半年,海外部分项目受国际航运等影响延迟发货,最终下半年迎来好转,部分受影响的海外项目陆续在第三季度完成发货。同时,公司积极推动在手订单顺利交付,实现经营业绩稳步增长。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887.51万元,较上年度增长12.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116.30万元,较上年度增长36.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384.97万元,较上年度增长36.13%;毛利率为23.37%,实现同比增长。公司报告期内新签订合同订单约40亿元(含税),与上年基本持平,公司目前订单充足。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报告如下: (一)深耕市场成效显著,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布局,加速建设具有标杆示范效应的绿色智能工厂,持续加大在国际标准认证、运营体系、国际化人才梯队等方面的投入。海外业务保持稳健增长,报告期内海外业务订单再创历史新高,筑牢行业出海领先地位,公司国际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持续巩固提升。公司成功开辟海外多个国家新市场,首度与欧洲顶尖工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三项里程碑式突破——斩获首单海外交钥匙空分装置项目,成功承接300万方/天天然气处理工厂项目,拓展了公司在天然气处理及碳氢设备等方面的产品线,研制国产最大的绕管换热器并成功应用于大型天然气液化装置。前述系列突破不仅深度践行“三新工程”新发展理念,更以自主研制的核心设备突破技术壁垒,有力推动产品矩阵向高端能源装备领域纵深拓展,全面彰显国际国内业务领域,公司紧抓高端装备国产化替代战略机遇期,在石化行业取得重要突破,成功取得2套5万等级大型空分成套装置订单,另外还取得了衡阳5万等级空分、赤峰4万等级、钦州3万等级空分项目订单,这些订单的获取,提升了公司在高端装备市场的行业地位,充分体现和巩固了公司在3-6万等级空分的优势。公司圆满举办福斯达第三届深冷论坛暨四十周年庆典,活动聚势赋能吸引近400位行业专家及产业链代表齐聚,通过深度研讨深冷领域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有力提升公司行业影响力,推动公司品牌影响力与社会价值的协同提升。 (二)聚焦技术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公司围绕“三新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增长动能。2024年,公司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参与制定团体标准2项,分别为《惰性气体纯化设备评价通则》、《惰性气体提纯技术规范》,为中国标准化事业做出贡献;“基于全精馏技术的场效应晶体管专用高纯制氧成套设备”荣获2024年度国内首台(套),首创的超高纯氧制取方法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目前相关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实施一系列措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推动深冷装备节能化、大型化、撬装化的研究及成果转化:海外9万等级空分项目实现多项技术工艺突破并顺利投产;自主研制的立式径向流吸附筒首次应用于海外7万等级空分项目并成功开车验收;峰谷电与空分技术耦合应用于液体空分项目;公司研发天然气凝析液技术并应用于海外天然气轻烃分离冷箱,该项目也于报告期成功完成发货,是公司研发的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凝析液项目之一;首套LNG装置成撬设计,完成生产并成功发货,首套500m³大型真空贮槽在项目上顺利应用;此外,公司实现了空分精馏内件量产,完成多项绕管换热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 (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数字赋能制造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自有资金投资建设的“年产10套大型模块化深冷化工装备绿色智能制造建设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先后获得ISO3834-3、德国AD2000HP0和美国ASME认证证书,进一步提升公司节能化、大型化、撬装化深冷装备交付能力,有力保障公司订单顺利交付,特别是有效满足海外高端客户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公司国际市场竞争力。 公司持续推进智能制造体系建设,推动数字技术融入业务,公司募投项目“年产15套大型深冷装备智能制造项目”申报浙江省生产制造方式转型项目通过验收,且荣获杭州市“数字化车间”称号。公司先后引入PLM、ERP、MES等系统,打通了研发-供应链-生产-质量和财务核算等关键节点的信息流转和协同,初步实现了生产和质量数据的实时反馈和监管,使生产过程在线化、可视化,实现了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多种应用场景,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四)加强产品质量及EHS管理,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公司始终贯彻“视质量为生命、以安全为根本”的质量安全文化,报告期内举办第10届“质量安全月”活动,通过复盘课程、质量推杆交流、安全培训、质量总结会、小组议革新、焊接技能比武、标准化建设展示、线上EHS知识竞赛、应急救援演练等,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体系办在既有ISO/特种设备体系基础上,成功应对多次高端客户验厂审查,通过重构程序文件、建立中英双语标准化检验模板,并优化分工机制有效满足国际认证新要求。品质部门通过《塔器设备制作标准要求》等专项优化举措,实现检验流程升级与质量回溯改进;探伤室成功引进声发射技术并全面推广应用。 公司专门成立安环部,大力推进EHS管理改革创新。2024年以“三零”为目标,以调整业务组织、优化专业人员配置、推进管理能力提升为基础;以合规运营、风险受控、有效应急、文化创建及信息化建设为核心,推进EHS运行提升。报告期,完成公司管理系统梳理30余项,推进管理标准优化10项,创立“双十”红线管理理念,并加强文化培训。 随着公司加大对EHS文化建设、工艺技术升级、信息化转型、人才梯队建设等一系列的投入,精益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安全、环保、质量赋能公司核心竞争力,有利保障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五)推进内部组织革新,提升管理效能 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经营管理效率,随着公司产品向低温深冷技术其他产品如天然气处理设备、碳氢设备的拓展,为解决公司业务规模增长和原有管理组织架构不匹配的问题,公司通过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石,为公司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优化项目管理,深度整合项目管理部门职能,提高整体协同沟通效率。二是调整设计研究院架构,对标国际先进研发设计体系,实施“技术-业务”双轮驱动架构,进一步探索建立技术人员绩效与业务成果等挂钩考核体系。三是质量安全体系升级,调整体系人员结构,增设安环部,实现EHS职能专业化管理,推动安全质量体系系统化运行。四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分别引进碳氢装备、气体运营、信息化、人力资源、采购等方面的人才,为公司整体提升补充中坚力量。五是推进信息化提升,按照“小步快跑”的策略逐步推进规划落地。通过本轮组织变革,实现跨部门协作效率提升,设计差错率降低,安全质量事故率得到控制,基本完成关键岗位人才储备,有效推进数字化工作新常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