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隆技术(603325)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一、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概述 2025年上半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面对复杂局面,公司在“深耕主业、技术创新、行业拓展、国际化发展、梯队建设”五大发展战略的导向下,继续推行“高效履约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并重”的经营策略,坚持推进标准化、数字化体系建设,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同时,通过不断挖掘市场需求,加强市场营销和服务,坚定不移地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受益于设备更新、煤化工等政策影响,下游需求稳中有增,市场环境总体平稳。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元,同比增加97.1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加145.8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加210.19%。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44.48亿元,合同负债23.17亿元。 (二)经营情况分析 1.筑牢主业护城河,持续提升解决方案能力 作为服务型制造企业,报告期内,公司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提供专业的粉粒体物料处理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大型系统的工程化交付能力,出色兑现对客户的承诺;凭借定制化服务和快速响应机制,精准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实现高质量交付与客户满意度双提升,筑牢主业护城河,推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项目统筹和管控方面,公司深化项目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着力强化项目全链条的跟踪与监控,加强计划、设计、采购、制造、质控等部门的联动合作,促进跨部门协同机制完善,实现项目“进度可控、过程纠偏、终验达标”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有效实现了资源的统筹与高效配置。同时,公司强化质量管理,通过先进检测设备和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有效结合,提高检测水平、覆盖范围及公信力,确保原材料和产品的质量。在项目执行方面,公司持续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大数字化设计软件引入力度,培养、引进专业人才,持续构建可复用的设计模块库,加强设计团队的专业培训,有效提升青年工程师设计能力,提高设计效率和精确度,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公司秉持标准化制造流程和精益型生产制造管理模式,优化标准化工序,持续对生产制造环节进行改进,报告期内成功取得《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在海外项目执行过程中,公司通过对标准规范的理解与掌握,提升了设计思维与理念,通过建立协同机制,打破跨文化障碍驱动设计优化,高效协助客户推进项目实施。在项目资源保障方面,公司加强供应链管理,通过深化上下游企业合作强化联动效应,构建可控、高效的供应链;逐步调整供应商结构,扩大合格供应商资源储备。在物流管理方面,公司完善包装标准化规范,采用“标准为主,定制为辅”的方式,有效控制物流和包装成本,逐步建立起敏捷供应链,为项目交付提供充分保障。报告期内,公司依托丰富的项目经验和高效的项目运营体系,凭借对国内外行业标准和规范的熟练掌握应用,深度融合方案设计与工程应用,有效保障了国内外各项目的顺利实施。公司成功完成多个大型项目的交付及验收工作,屡获客户致谢信,赢得了业主和工程公司的广泛好评,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品牌美誉度。2.坚持技术领先,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公司通过不断完善研发模式、优化研发体系,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及研发成果的高效转化,实现技术与产品的深度融合,驱动产业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技术积累,加速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投入研发费用2,211.24万元,同比增加10.72%。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关键部件的研发标准化工作,不断完善标准化管理,持续推进研发管理体系升级。在产品和技术创新方面,公司通过模拟仿真和试验测试,不断改进关键部件性能、丰富产品系列。公司研发团队坚持研发创新解决方案,优化关键部件性能,显著提升了设备能效。公司自主研发的集中供气技术,能够实现气源设备的集中布局,在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调配下,可高效整合分散的用气需求,同时为多条输送线提供稳定、可控的压缩气体,保障客户生产的连续性与稳定性,降低装置的投资、能耗及运维成本,有力助推下游客户提升数智化和绿色化发展水平。同时,公司加强与客户、研究院的技术交流,拓宽创新视野,为公司技术突破夯实基础。在产学研用方面,公司成立研究院,以行业趋势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专注于前瞻性技术及与核心竞争力相关要素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公司与高校联合,充分发挥相关院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专长与公司在应用研究、工程化系统集成方面的优势,推动粉粒体物料处理相关技术进一步升级。此外,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公司重点开展新材料的气力输送工艺技术研究工作,为新材料的气力输送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100项获权专利。3.持续深化战略布局,国内外市场双轮驱动国内市场方面,公司通过紧密跟踪石化、化工、新材料等行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加强市场形势研判能力,积极开展市场工作。公司通过及时为客户提供项目咨询、定制适配的解决方案和提供优质的服务,巩固客户关系和粘性。同时,在行业拓展方面,公司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和丰富的工程应用经验,深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加大行业交流力度,在继续巩固石化、化工行业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积极探索、布局和开拓新材料、食品、医药、可降解塑料等其他应用领域的市场,拓宽核心技术与产品应用场景。报告期末,公司聚烯烃气力输送成套系统、智能化粉粒体物料处理系统及其他在手订单占比分别为71.15%、28.85%。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坚持“BLOOM”“GSBI”双品牌战略,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逐步建立辐射海外的营销网络,积极承揽国外大型气力输送系统项目,提高品牌国际知名度,构建并不断完善海外项目的运营管理体系,持续打造国际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针对海外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渠道及商业模式展开多维度的探索,稳步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4.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构建全业务链数字化建设公司产品具有高度定制化的特点,项目成功实施依赖于设计、制造、供应链、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紧密协作。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企业数字化建设,提高数智时代的企业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全面统筹数字化体系建设,通过逐步构建全业务链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保障数据资源安全,通过数字化交付能力的不断深化,实现客户价值与运营效率的双重提升,为公司业务发展注入新动力。5.优化组织架构,完善梯队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为贯彻公司战略发展规划,推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公司聚焦核心技术提升、数字化建设、组织效能提升、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调整部门配置,重点选拔一批与公司目标高度契合并兼具行业广阔视野、强烈岗位责任感及对公司文化深度认同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坚定不移地打造世界一流人才团队。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持续优化培训体系,采用“以老带新”、“课题培训”和“项目历练”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导师的质量把关与专业指导下,以项目为实践载体,以专业课题为切入点,提升人才价值转化,促进业务发展与人才成长的协同共进。公司围绕业务发展需求、市场定位和未来规划,强化人才盘点机制,准确把握人力资源现状,统筹制定人才引进规划,确保人才队伍的持续稳定与高度适配。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