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能技术(430476)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七、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2025年上半年,公司基于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坚持长期发展战略、聚焦科学仪器主业,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根据年度经营计划,保持稳定的研发和市场投入,加强精益管理,不断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606.80万元,同比增长34.87%;营业总成本14,047.00万元,同比增长8.0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7.15万元,同比增长139.0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16.92万元,同比增长54.59%。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 54,658.12万元,较期初降低 2.43%;负债总额 11,245.85万元,较期初增长26.8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43,801.80万元,较期初降低7.16%。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情况如下: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了共建“海能技术集团-西安交通大学细胞膜色谱智能分析仪器研究院”的合作协议。本次合作开发的细胞膜色谱智能分析仪器是拥有原创性技术的新型分析仪,具有智能化、生物识别、高通量等特性,是医药、生物等领域的有效分析检测工具,尤其在创新药研发、药品质量控制、临床精准用药、环境监测等方面有巨大应用前景。若产品成功产业化和商品化,将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品种,增强公司的品牌竞争力,提升国内新药研发领域的研发效率和自主可控能力。为顺应国产仪器替代进口的行业发展趋势,响应国家信创战略,实现国产科学仪器软件自主可控及数据安全,公司在产品端布局开发基于国产“鸿蒙系统”的仪器操控系统,并于2025年6月,首先在 TANK 系列的部分型号进行初步测试,计划本年内完成该型号的国产软件系统上线,后续将陆续向其他产品普及。公司设立大模型智能运营部,全面推动智能化技术与业务场景融合,构建以“知识管理-智能预测-设备交互”为核心的智能运营体系。该体系基于大语言模型与多源大数据分析技术,推动公司从数据资产化到业务智能化的闭环升级。目前,公司正在开发基于智能问答大模型的智能知识管理、智能数据分析和智能辅助决策工具,将有效提高公司运营效率;此外,公司已完成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规划,并预计将于下半年实施。此外,公司近年来持续推进产品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如控股子公司白小白科技搭载机械臂的实验室清洗机已进驻深圳华测研究院实验室,为用户提供自动化实验室清洗服务,白小白科技还研发了一种智能技术驱动的全自动物联清洗单元技术,将主要应用于其正在研制的新一代全自动实验室清洗机产品,通过集成智能识别污染物系统,实现清洗参数自主优化。 2025年6月,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七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资子公司拟进行项目投资建设的议案》,由子公司海能基石在上海市松江区投资建设“海能基石科学仪器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及相关配套,总投资额不超过 2.3亿元。公司通过本项目一方面拟吸引和集聚科学仪器行业的国际化尖端人才,突破关键技术与工艺瓶颈,进一步实现产品及技术自主可控,另一方面拟引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设备及制造工艺,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智能工业大模型,建设智慧仓储系统,探索建设智能机器人值守的无人产线,尝试打造国产科学仪器的智能制造灯塔工厂,有利于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二) 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为“仪器仪表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公司属于“仪器仪表制造业”之“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之“实验分析仪器制造业”。 1、 报告期内行业发展、周期波动等情况 科学仪器行业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学技术突破创新的基础,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农林水产、环境、第三方检测、化工、新能源、半导体、新材料、科研与教育等领域,其发展受技术进步、需求升级、政策刺激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行业整体的周期性波动较小。此外,科学仪器行业终端用户主要为企业、政府单位、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等,其中政府单位、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等用户通常在上半年进行立项、规划和审批,下半年集中招标采购,因此行业中多数企业的营业收入下半年占比较高,经营业绩呈现前低后高的波动状态,具有一定季节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仪器仪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094.20亿元,同比增长7.0%;实现利润总额492.50亿元,同比增长9.2%,行业规模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2、 行业政策、市场动态及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科学仪器行业是为科研工作者及质量控制从业人员提供工具和方法的行业,也是科学技术创新集中体现的领域,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重大科研突破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议时提出“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尖端科学仪器制造企业”。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2023年8月,《求是》第15期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次聚焦对基础研究、科学仪器的扶持,体现了国家对科学仪器行业的愈加重视。近年来,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仪器仪表行业产业政策,将仪器仪表和实验分析仪器等行业的相关产品列为重点发展对象,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2021年,财政部联合工信部发布《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的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明确对部分分析仪器、试验仪器、测量仪器等的国产比例做出指导,掌握相关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品牌厂商将迎来利好。公司科学仪器产品线布局丰富,诸多品类涉及上述仪器采购审核指导范围。 2024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及实施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本国产品”标准,并提到“政府采购活动中既有本国产品又有非本国产品参与竞争的,对本国产品的报价给予20%的价格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 该政策若实施落地,对国产仪器厂商将具有重要影响。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加快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科技支出向基础研究倾斜,支持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科学仪器作为科研的必备工具,将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的资金规模,支持范围扩展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科学仪器作为工业升级的核心装备,有望在实验室设备更新、智能制造等领域获得资金支持。 2025年3月,国家药监局正式颁布202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药典是药品研制、生产(进口)、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相关单位均应当遵循的法定技术标准,其实施标志着我国药品标准体系迈入新阶段,将进一步保障药品质量。药品研发及其质量控制是公司产品的重要应用领域,如公司液相色谱仪可用于创新药研发及生产过程中中间体控制、原辅料检测及药品出厂前的质量控制,微波消解仪、凯氏定氮仪、滴定仪等产品可用于药及药用辅料中重金属等有害元素残留量检测、氮与蛋白质分析、相关物质含量纯度、杂质及安全指标分析等,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正在合作研发的细胞膜色谱智能分析仪可助力创新药研发与生产企业在药物发现、精准医疗及药品质量控制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与工作提效。近年来,公司已为齐鲁制药、哈药集团、鲁抗医药、科源制药、盘龙药业、锦波生物、白云山、西南药业、尔康制药、千金药业等多家药企提供仪器产品与服务,为加速我国药企在创新药研发速度、保障药品质量、实现创新药自主可控方面做出贡献。 2025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旨在推动落实《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要求,积极推进煤电转型升级,预计将带动科学仪器行业在电力系统的需求增长。公司可为发电系统的性能监控、设备状态评估、故障预警等提供多种科学仪器与检测方法,多年来,公司已为中广核、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电建、贵州能源集团、湖北能源集团等120余家能源企业提供稳定服务,覆盖了水电、核电、煤电、新能源、工程建设及综合能源领域,助力国家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 202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议时提出,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接续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要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加强全球海洋科研调查、防灾减灾、蓝色经济合作。公司各系列产品均可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如有机元素分析系列产品可用于海洋生物制品中的蛋白质或氮含量测定,样品前处理系列产品可用于海产品及海洋生物制品中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的检测前处理、海洋水质监测,色谱光谱系列产品可用于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和质量控制、海产品风味分析及产地鉴别、海洋环境监测及海洋生物研究,通用仪器系列产品可用于海上风电设备的安全风险监控、海水中污染物的检测等。近年来,公司已为粤海饲料、海大集团等水产饲料研发销售上市公司,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海洋大学及职业院校,国内多所水产研究所、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等海洋水产研究机构,国内多地海关及其技术中心、海洋监测中心、海洋地质调查中心等监管单位提供产品与服务。 2025年7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严格规范生态环境行政检查 大力提升执法质效的通知》,指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波动时,应充分发挥分布式监测点、无人机、走航车、便携执法检测仪、水质指纹仪等装备优势,锁定污染因子及扩散边界,精准实施溯源检查。公司的GC-IMS产品可用于恶臭异味分析与溯源,并装载于走航车,或可受益于政策落地。公司的主要产品应用于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药物及代谢产物分离分析、农产品及加工制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环境污染物监测、大学及职业院校科研与教学等领域,主营业务与仪器仪表行业发展方向息息相关。现阶段,国内科学仪器行业属于典型的受制于海外产品和技术的行业,高端仪器的自主可控是大势所趋,政策支持力度有望持续加大,国产化进程将加速推进,国产科学仪器厂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公司将顺应政策和市场趋势,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品可靠性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 新增重要非主营业务情况 (四) 财务分析 1、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1,934,739.61 0.35% 5,387,931.52 0.96% -64.09% 租赁负债 740,047.88 0.14% 2,056,359.57 0.37% -64.01%库存股 50,648,392.81 9.27% 20,218,969.59 3.61% 150.50%其他综合收益 1,497,118.00 0.27% -566,874.24 -0.10% 364.10%资产负债项目重大变动原因: (1)应收票据期末数比期初数增加30.92%,主要原因系使用票据结算货款增加所致; (2)在建工程期末数比期初数减少 100.00%,主要原因系生产线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转固定资产所致; (3)长期借款期末数比期初数增加,主要原因系公司取得银行的股票回购专项贷款 5,000万元 及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将一年内偿还的本金重分类至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所致; (4)预付账款期末数比期初数增加47.22%,主要原因系增加库存储备、购买材料预付款项增加 所致; (5)其他流动资产期末数比期初数增加139.72%,主要原因系预交税费增加所致; (6)使用权资产期末数比期初数减少60.46%,主要原因系本期房屋租赁使用权资产摊销所致; (7)长期待摊费用期末数比期初数增加52.71%,主要原因系公司生产基地装修工程完工结转所 致; (8)预收款项期末数比期初数增加568.57%,主要原因系本期预收出租款项增加所致; (9)应付职工薪酬期末数比期初数减少58.75%,主要原因系上年末计提年度奖金已支付所致; (10)应交税费期末数比期初数减少 34.12%,主要原因系上年末应缴未缴税金部分在本报告期 支付所致; (11)合同负债期末数比期初数增加33.66%,主要原因系本期预收客户货款增加所致; (12)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期末数比期初数减少 64.09%,主要原因系一年内到期的租赁负 债减少所致; (13)租赁负债期末数比期初数减少64.01%,主要原因系本期支付房屋租赁款项,租赁负债减少所致; (14)库存股期末数比期初数增加150.50%,主要原因系为维护公司市场形象、推进公司股票价 值回归,公司以自有资金及银行提供的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资金回购公司股份所致; (15)其他综合收益期末数比期初数增加364.10%,主要原因系汇率波动,境外子公司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变动所致。 2、 营业情况分析 (1) 利润构成 (1)营业收入本期发生额比上期发生额增加34.87%,主要原因系公司前期的研发、市场投入及多 品种的产品布局在报告期内得到了较好的市场反馈,公司四大系列产品收入均实现增长所致; (2)营业成本本期发生额比上期发生额增加 31.60%,主要原因系各产品系列销售额增加导致营 业成本同步增加所致; (3)财务费用本期发生额比上期发生额减少 69.18%,主要原因系本期利息支出减少及汇率变动 影响本期汇兑收益增加所致; (4)信用减值损失本期发生额比上期发生额增加701.65%,主要原因系本期冲回坏账准备增加所 致; (5)投资收益本期发生额比上期发生额减少109.00%,主要原因系公司上年同期进行了境外组织 架构调整,处置了境外子公司IMSPEX,产生了投资收益所致; (6)资产处置收益本期发生额比上期发生额减少131.95%,主要原因系上期处置固定资产收益较 大所致; (7)营业外收入本期发生额比上期发生额增加 41.59%,主要原因系本期清理客户及供应商对账 款项增加所致; (8)所得税费用发生额比上期发生额减少134.09%,主要原因系子公司未弥补亏损确认递延所得 税费用增加所致。 (2) 收入构成 (1)主营业务收入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加34.56%,主要原因系公司前期的研发、市场投入及多品种 的产品布局在报告期内得到了较好的市场反馈,公司四大系列产品收入均实现增长所致; (2)其他业务收入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加97.31%,主要原因系本期仪器出租收入增长所致; (3)主营业务成本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加 31.22%,主要原因系各产品系列销售额增加导致营业成 本同步增加所致; (4)其他业务成本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加467.62%,主要原因系本期新增出租仪器对应的固定资产 折旧成本增加所致; (5)样品前处理系列产品营业收入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加 43.34%、营业成本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加 53.20%,主要原因系该系列产品本期在教育机构、化工、第三方检测等行业的收入大幅增长,成本随之增长所致; (6)色谱光谱系列产品营业收入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加 61.71%,主要原因系近年来公司重点加大 对高效液相色谱仪及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的市场投入,产品的用户认可度、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销售额不断增长所致; (7)色谱光谱系列产品营业成本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加 31.42%,营业成本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 的主要原因系本系列产品所包含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两类产品的毛利率同比均有所提高,其中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产品毛利率同比增幅较大,且其收入增速较快,占本系列产品总收入的比例有所上升所致; (8)维修服务及技术服务营业成本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加 50.32%,主要原因系本期境外子公司的 技术服务成本增长所致; (9)原材料及耗材营业收入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加 32.35%,主要原因系随着各系列产品销售额增 加,产品相关的耗材收入同步增加所致; (10)国内营业收入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加39.05%、营业成本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加56.79%,主要原因系公司前期的研发、市场投入及多品种的产品布局在报告期内得到了较好的市场反馈,公司四大系列产品收入均实现增长所致;营业成本增幅高于营业收入增幅的主要原因系毛利率相对较低的色谱光谱系列和样品前处理系列产品国内营业收入增长占比较大所致。 3、 现金流量状况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发生额比上期发生额增加 54.59%,主要原因系营业收入 增长,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发生额比上期发生额减少387.17%,主要原因系本期为实 施海能基石科学仪器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在上海市松江区购入建设用地所致;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发生额比上期发生额增加122.83%,主要原因系本期为实 施股票回购,取得了银行的股票回购专项贷款所致。 4、 理财产品投资情况 单项金额重大的委托理财,或安全性较低、流动性较差的高风险委托理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