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新科技(300424)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航空设备研制行业发展阶段 按照中国制造业发展规划的行动纲领指示,要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的突破,对于航空装备领域,要加快大型飞机研制, 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推进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开发先进机载设备及系统,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航新科技研制生产的机载设备及系统主要包含飞行参数及语音记录系统、综合数据采集与信息处理系统、直升机完好性与使用监测系统(HUMS)、装备健康管理系统(PHM)、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EHM)。目前应用于国内多种型号的飞机及直升机。在航空装备领域航新科技抓住机遇,加快健康监测、智能维护系统与客户产品支援综合集成应用技术,形成集单机和机群的飞行状态数据、部件故障数据、寿命预测、机队管理、地面运营为一体的综合健康管理系统集成技术体系。另外,航新科技与客户项目团队紧密合作,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数据采集传输系统,为实现国人“大飞机梦”提供了坚强保障。2.航空设备保障行业发展阶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高新技术成果已应用到装备系统中,传统的人工检测维护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装备的支持保障要求,导致自动测试必要性的提升。而自动测试是保障电子设备运行状态的基础,其必要性也将显著提升。自动测试设备(ATE)作为电子设备检测的自动化工具,其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自动测试设备(ATE)广泛应用于航空业及飞行安全维护保障中。航新科技在国内领先布局自动测试设备(ATE)研发,已成为少数具有研发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航新科技自1998年研制首套自动测试系统以来,一直致力于自动测试系统技术的发展,是国内较早开展ATE设备研发的企业。近年来,航新科技采用基于航空应用的合成仪器技术、基于ATML标准并兼容ATLAS软件平台技术、基于IEEE-1232标准的故障诊断技术、“基础+专业”的通用化硬件平台技术、互联互通的模块化设计技术,构建了具有灵活扩展、裁剪重构能力的开放式体系架构的通用自动测试平台,可实现我国各机种、各机型通用化测试保障目标。公司研制生产的测试设备主要包括综合测试设备(ATE)、便携式检测设备、通用小型检测仪、STAR系列合成仪器、民用航空自动测试设备,以及软件产品、特种维修辅件和工装夹具业务等其他自动测试相关产品。凭借在多年维修业务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术优势,航新科技已成为国内少数具有机载设备ATE研发、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3.航空装备大数据产业链发展阶段我国航空装备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起步向快速发展的过渡阶段,在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与应用等方面有长足的发展,但该领域尚有大量的未知等待探索,国家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航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和应用,市场潜力非常巨大。航新科技基于航空装备数据的使用管理和综合保障业务为核心,打造“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生态链条,达到“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的目标。结合现有产品与专业定位,从“门、云、池、网、端”多个维度,布局面向客户需求的大数据业务战略发展方向,提供“空地一体化的综合保障解决方案”以及“基于大数据的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4.航空维修及服务行业发展阶段我国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国内国际双循环等经济发展战略和实施民航强国战略与大飞机战略,为我国民用航空业的发展带来稳定的政策预期。中国民用航空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民航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485.2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7.3亿人次、货邮运输量898.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5.0%、17.9%和22.1%,较2019年分别增长14.8%、10.6%、19.3%。国际客运航班增至每周6400班,恢复至2019年相关指标的84%,国际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29.3%。飞机日利用率8.9小时,同比提高0.8小时;正班客座率、载运率分别为83.3%、72%,同比分别提高5.4个百分点、4.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2019年0.1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行业运输生产呈现稳健的良好局面。2025年行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运输总周转量161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7.8亿人次、货邮运输量950万吨,行业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航新科技从事航空维修及服务业务三十多年,可提供航线维护、飞机大修、飞机涂装、内饰翻新、部件修理、资产管理、飞机拆解、发动机管理、航材管理、设计与制造、工程服务、技术培训等一系列航空服务。5.VR/AR应用业务行业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虚拟现实产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面对新形势、新使命,为贯彻落实我国“十四五”规划要求,国务院五部委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 2022年联合制定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该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航新科技基于VR/AR技术,结合自身在设备研制及保障领域二十余年的数据、技术和经验积累,构建包括内容、应用、平台、终端的虚拟技术服务生态圈,形成航空保障虚拟训练、保障辅助支持、现场信息化管理等航空保障训练与维修辅助能力,逐渐形成航空保障虚拟现实系列化产品,为航空保障人才培训及保障维修质效提供整体解决方案。6.传感器行业发展阶段在众多现代工程领域中,传感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智能制造强基工程中,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核心部件常需传感器来监测温度、压力、位移、速度等物理量,为控制系统提供反馈信息,以实现精确控制和优化运行。在航空航天强基工程里,飞行器的发动机、飞行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也会配备多种传感器,用于监测发动机工况、飞行姿态等参数,保障飞行安全和性能。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加快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而感知技术和传感器产品作为其重要支撑,从需求规模和场景两方面都将迎来发展机遇。航新科技基于在装备健康管理项目中对传感器的使用和技术积累,拓展传感器研发,研制了高温类振动传感器、高温类动态压力传感器、小尺寸轻量化的模态类振动传感器、复杂环境抗辐射类振动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等系列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直升机、航空发动机、无人机、雷达卫星等航空航天低空领域;燃气轮机、柴油机等船舶领域;核电、石油石化、电力等工业领域,以及轨道交通领域。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机载设备研制:公司研制生产的机载设备及系统主要包含飞行参数及语音记录系统、综合数据采集与信息处理系统、 直升机完好性与使用监测系统(HUMS)、装备健康管理系统(PHM)、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EHM)、数据打印机、实时监控管理组件(RTMU)、无线快速存取记录器(WQAR)等。目前应用于国内多种型号的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及发动机,其主要销售客户为国内主要飞机总装单位及其他飞机使用单位。检测设备研制:公司研制生产的测试设备主要包括综合测试设备(ATE)、便携式检测设备、通用小型检测仪、STAR系列合成仪器、民用航空自动测试设备、VR/AR应用业务,以及软件产品、特种维修辅件和工装夹具业务等其他自动测试相关产品。航新科技采用基于航空应用的合成仪器技术、基于ATML标准并兼容ATLAS软件平台技术、基于IEEE-1232标准的故障诊断技术、“基础+专业”的通用化硬件平台技术、互联互通的模块化设计技术,构建了具有灵活扩展、裁剪重构能力的开放式体系架构的通用自动测试平台,可实现我国各机种、各机型通用化测试保障目标。飞机加改装业务:公司可为用户提供涵盖飞行参数记录系统、防撞雷达、气象雷达、多普勒系统、数据链及飞机客舱等加改装工程全套解决方案,具有多种机型、多种机载设备等成功加改装经验。大数据业务:公司基于航空数据的使用管理和综合保障业务为核心,以在研项目为基点,重点进行飞行数据的二次开发,构建并积累模型库、算法库、软件模块库,逐步形成系统(平台)开发能力。构建航空大数据产业链,形成从使用数据获取、建模分析、数据处理的链条能力,能够逐步形成面向数据分析的产品;形成基于数据的飞机维护使用决策支持系统成熟产品,构建大数据解决方案和信息产品服务体系,实现各类基础数据融合,形成模块化的软件功能产品。传感器业务:公司研制完成高温类振动传感器、高温类动态压力传感器、小尺寸轻量化的模态类振动传感器、复杂环境抗辐射类振动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等系列产品。在设备健康管理领域实现了对标国外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工作,已开始应用到航空、船舶、轨道交通、工业等领域。部附件维修保障:具备 2,500多项航空电子项目、超过 3,000项航空机械项目、近 34,000个件号的维修能力;维修能力涵盖各主要机型和各种部附件。服务线,可同时满足 5架窄体飞机的基地维修需求,主要维修机型 A320系列和 B737系列等;航线维护站主要分布在欧洲和非洲地区,可提供 7×24小时不间断维护服务及部附件更换;可对飞机进行全方位的涂装设计和涂装及客舱内饰翻新与维修。航空资产管理可进行飞机或发动机购置租赁和销售、飞机拆解、飞机退租管理及航材管理等。 (三)公司经营模式 作为一家国内专注于航空机载设备综合运营保障服务商,持续致力于开发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打造敏捷 保障系统、构建飞机综合诊断技术+数据服务产品生态圈,努力将公司打造成集航空机载设备研制、航空机载设备维修、检测设备研制等业务为一体的航空技术解决方案综合提供商。公司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以品牌为根本、技术为核心、服务为基础的经营模式,向客户提供优质的机载设备、检测设备,或向客户提供飞机加改装服务、飞机及部附件维修及航空资产管理服务并收取费用。 设备研制业务的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产品量产、配装所带来的收益;二是来源于项目科研经费。 加改装业务主要依托于公司机载设备的配装,同时也承接客户的其他加改装任务,以人工智能、智慧综保和信息化系 统为重点业务方向,向其他业务领域拓展。飞机及部附件维修、航空资产管理服务业务是通过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维修服务及高性价比的航空资产租赁、销售等服务获取收益。 (四)市场地位 在机载设备研制方面,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飞行参数记录系统及首家装机鉴定的直升机完好性与使用监测系统(HUMS) 供应商,基于 HUMS研究技术成果,结合工程应用经验成功拓展装备健康管理与预测系统和发动机健康管理等健康管理领域的机载设备。公司部分产品已成为国内飞机部附件重要供应来源之一,产品具备可靠性高、通用性强等特点,并具有核心的知识产权,具备较高的市场地位、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在检测设备研制方面,公司是国内交付数量最多、使用用户最多、保障水平最高的测试设备生产研制企业,公司是最早进入该行业的公司之一,技术领先,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在航空维修及服务业务方面,公司在广州、上海、天津、哈尔滨、成都、南昌、香港、欧洲、非洲均有布局;维修能力涵盖各主要机型和各种部附件,专业覆盖面广,在国内民营独立第三方维修企业中,市场占有率高,在欧洲、非洲、东南亚第三方维修行业中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 (五)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等发生的主要变化情况 1.设备研制与保障业务: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期间,航空设备研制与保障业务客户的 需求不断提升且技术迭代速度加快,各主机用户加快各型设备的研制、生产和交付要求。公司在设备研制和保障业务领域原有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相关领域的客户,在项目获取和技术积累上取得较好成绩。另外由于客户对于大型航空综合保障设备新需求减少,对公司综合保障设备收入造成不利影响。随着国产支线飞机 C909和窄体机 C919的顺利投入运营,以及国产宽体机 C929项目的积极推进,我国的大飞机战略正在逐步落地。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彰显了国家航空工业的实力,也为民航机载设备的研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公司在国产飞机部附件研制生产方面取得良好进展。2.航空维修及服务业务: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IATA) 预测,2025年全行业收入将超过一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高于2024年预计的 9640亿美元。净利润将达到 366亿美元,高于2024年预计的 315亿美元,乘客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 52亿人次。根据民航局最新披露数据,2024年,全行业全年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 1485.2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 7.3亿人次、货邮运输量 898.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5%、17.9%、22.1%,较2019年分别增长14.8%、10.6%、19.3%。2025年民航将推动运输生产稳健平衡增长,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动态平衡,预计完成运输总周转量 161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 7.8亿人次、货邮运输量 950万吨,行业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此外,2024年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安全有序发展,新增通航企业 145家、通用机场 26个,颁发无人驾驶航空器型号合格证 6个、新增实名登记无人机 110.3万架,无人机运营单位总数超过 2万家,累计完成无人机飞行 2666万小时,同比增长15%。总的来看,民航行业运输生产呈现恢复稳健、运行安全、竞争有序的良好局面。境内外民航行业的恢复,带动公司航空维修及服务业务量的增加,对公司业务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本报告期内,公司围绕董事会制定的各项战略规划,全力落实2024年制定的经营目标,公司管理层秉持“公正、担 当、创新、专注、协作、服务”的理念,积极整合资源,推动公司稳步向前发展。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170,289.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38.3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96.85%。主要业绩变动原因如下: (1)设备研制与保障业务: 随着十四五规划进入末期,各主机用户按计划积极推进各型设备的研制、生产和交付,批产机载设备交付数量及收入 与同期相当。由于特殊客户当期对测试设备需求有所变化,测试设备交付数量及收入较同期有所减少,导致设备研制与保障业务收入同比略有降低;同时由于特殊客户回款政策影响,公司按准则要求计提应收减值准备同比大幅增加,影响公司本期利润。 (2)航空维修及服务业务: 根据中国民航局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2024年民航业的相关数据可知,2024年,境内民航行业运输生产呈现恢 复稳健、运行安全、竞争有序的良好局面,带动境内子公司航空维修及服务业务量的增加,为公司报告期内净利润产生积极贡献;境外子公司MMRO受益于境外航空产业快速发展,MMRO的核心业务中大修业务订单和产能较为饱和,航线维修业务拓业务层面,在航空机载设备研制领域,公司按计划要求完成承研的各型固定翼大飞机、直升机、无人机配套机载设备研制任务,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机载设备及其配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在自动测试设备研制领域,完成公司承担的各项自动测试系统、便携维修检测设备、航空无线电综合检测仪研制任务,其中测试性验证技术实现突破,为后续拓展测试性验证产品新领域奠定基础;在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方面,完成公司承研的多项发动机健康管理产品研制任务,并进一步发展各项航空动力平台健康管理技术。公司围绕发动机健康管理业务方向拓展效果显现,实现某型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设备市场突破,相关项目也在逐步落地,形成系列产品的市场销售能力;在无人机配套机载设备研制领域,以飞行数据采集、传感器技术和机电管理技术为基础,健康管理技术为牵引,发展无人机健康检测综合管理技术,实现了公司无人机机载设备研制领域新突破,为后续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我国的大飞机战略逐步落地,不仅彰显了国家航空工业的实力,也为机载设备的研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公司在国产飞机部附件研制生产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研制的C909数据打印机已成功跻身商飞的装机清单,并已实现批量交付,并在2024年顺利完成了实时监控管理组件(RTMU)和无线快速存取记录器(WQAR)等关键设备的适航审定。在航空维修及服务领域,公司利用自身深耕民机维修领域多年积累的行业优势,持续加深与OEM的合作,保障了采购供应链的顺畅。内部管理方面,航新科技贯彻精细化管理战略,持续推进绩效管理、人员综合评估与改善、人力资源优化与提升等管理措施;组织架构持续优化;办公自动化及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机制进一步完善;成本管控、保密工作持续加强。企业文化方面,航新科技积极践行企业文化,秉承“以科技护航,为梦想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在员工职业发展管理方面,为员工打造健康的职业发展通道,努力把航新科技打造成让社会尊敬的企业,实现员工美好的生活。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行业分类 不适用。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子公司名称 变化原因 Magnetic Leasing Altair DAC 购买 Magnetic Leasing UAB 出售Magnetic Denmark ApS 注销清算详见本报告第十节 九、合并范围的变更。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前 5大客户与公司均不存在关联关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持股 5%以上的股东、实际控 制人和其他关联方在前五名客户中不存在直接或间接拥有权益。前 5大供应商与公司均不存在关联关系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其他核心技术人员、持股 5%以上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和其他关联方在前 5大供应商中不存在直接或间接拥有权益。供应商中新增对象。 3、费用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航空机载设备研制产品线 完成公司承研的各型固定翼飞机、直升机等机载设备研制任务,并在产品细分类别基础上,持续改进提升,拓展产品应用 按各型号研制进度计划稳步推进,完成产品鉴定、交付、验收,各项性能改进、提升目标持续推进。 按各项目计划节点要求完成的各项目研制、生产任务,并且各项功能性能达标。 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机载设备及配套设备产品线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通过拓展产品类型、稳步提升功能性能,不断扩大市场领域。 规模。自动测试设备研制产品线 完成公司承担的各项自动测试系统、便携维修检测设备、航空无线电综合检测仪、专用维修测试设备等的研制任务,进一步拓展测试性验证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 按各项目研制进度计划稳步推进,完成产品鉴定、交付、验收,各项性能提升目标稳步进展。 按各项目计划节点要求完成的各项目研制、生产任务,并且各项功能性能达标。 在测试性验证技术实现突破,为后续拓展测试性验证系统新领域奠定基础,进一步完善公司产品线,加强公司生产能力,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类 完成公司承研的多项发动机健康管理产品研制任务,并进一步发展各项航空动力平台健康管理技术,不断提升技术应用效果。 已取得多型号发动机健康管理产品研制资格,并按各型号研制计划稳步推进,各项性能提升目标稳步进展。 按项目计划节点要求完成的各项目研制任务,并且各项功能性能达标。 围绕发动机健康管理业务方向拓展、应用效果显现,相关项目逐步落地,已形成系列产品的市场销售能力。无人机配套产品类 完成公司承研的无人直升机、固定翼无人机等配套产品的研制、交付工作,拓展产品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应用。 各型产品按要求的研制进度计划稳步推进,达成预期目标,产品应用逐渐成熟、稳定,适合低空经济的配套产品科研工作在积极推进中。 按各项目计划节点要求完成的各项目研制任务,并且各项功能性能达标。 以飞行数据采集、传感器技术和机电管理技术为基础,健康管理技术为牵引,发展无人机健康检测综合管理技术,实现了公司无人机领域的新突破,为后续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适配于低空飞行器的小型化飞参数记器和保障设备等陆续推出,有利于开拓低空经济领域市场。 5、现金流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较同期下降77.88%,主要是上年同期存在理财产品赎回影响;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同期下降121.56%,主要是上年同期存在理财产品赎回影响;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较同期下降31.13%,主要是公司借款较上年同期减少影响;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同期下降457.88%,主要是公司借款较上年同期减少影响;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较同期下降322.54%,主要是报告期借款净额减少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减值摊销计提影响。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归还部分银行 借款所致; 应收账款 648,410,721.业确认拆迁补偿收入所致;固定资产 401,223,787.收回部分往来款项导致;开发支出 6,509,946.96 0.28% 18,012,367.7目完工转入无形资产所致;其他非流动资产 15,203,238.3司预付设备款增加所致;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149,413,187.款及长期应付款转入一年内到期所致;长期应付款 10,671,232.8后回租借款影响;其他权益工具 29,882,186.0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导致权益工具减少;资本公积 300,471,785.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导致股票溢价增加;其他综合收益 -折算差异减少影响;未分配利润 129,299,615.亏损影响;少数股东权益 24,679,363.5利影响;境外资产占比较高适用 □不适用资产的具体内容 形成原因 资产规模 所在地 运营模式 保障资产安全性的控制措施 收益状况 境外资产占公司净资产的比重 是否存在重大减值风险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 万元"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比重。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期 已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已累 计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2) 报告 期末 募集 资金 使用 比例 (3) = (2) / (1) 报告 期内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比 例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总额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用途 及去 向 闲置 两年 以上 募集 资金 金额 2020年 公开 发行 可转 换公 司债 券2020年08 月18 日 25,00 0 23,88 1.22 2,074 付。 合计 -- -- 25,00 0 23,88 1.22 2,074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说明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收到募集资金净额23,881.22万元,累计直接投入募投项目运用的募集资金20,711.04万元和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64.95万元,扣除临时补充流动资金3,000.00万元,加上扣除手续费后的累计利息收入净额297.88万元,剩余募集资金余额403.11万元,其中募集资金专户中期末余额为403.11万元。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报 告期 投入 金额 截至 期末 累计 投入 金额 (2) 截至 期末 投资 进度 (3) = (2)/ (1) 项目 达到 预定 可使 用状 态日 期 本报 告期 实现 的效 益 截止 报告 期末 累计 实现 的效 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创业 板公 开发 行可 转换 公司 债券2020年08 月18 日 发动 机健 康管 理项 目 生产 建设 否 7,67 2.57 7,67 2.57 1,53 5.94 6,10 以延期,延期后上述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25年4月。详见2024年1月10日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广州航新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募投项目延期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06)。项目主要延期原因如下:发动机健康管理项目延期主要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受总体单位相关型号项目进度计划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项目整体建设时间延期;研发中心项目延期主要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根据最新客户需求、行业发展趋势、公司技术规划等情况调整部分技术、设备和工艺要求,导致实际投资进度与原计划投资进度存在一定差异。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不适用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适用公司于2020年8月27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前期投入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2,006.44万元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的自筹资金,其中1,687.71万元用于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318.73万元用于置换预先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适用 1、公司2020年10月19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公开发行可转换 公司债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实施的前提下,同意公司使用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的闲置募集资金4,000.00万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为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该笔资金已于2021年4月28日归还至公司募集资金专户。 2、公司于2021年4月23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公开发行可转 换公司债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实施的前提下,同意公司使用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的闲置募集资金5,500万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为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 个月内,该笔资金已于2022年4月22日归还至公司募集资金专户。 3、公司于2022年4月20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延期归还闲置募集资金 并继续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实施的前提下,同意公司延期归还闲置募集资金5,500万元并继续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为自原到期之日即2022年4月22日起延长8个月,该笔资金已于2022年12月21日归还至公司募集资金专户。 4、公司于2022年12月27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公开发行可转换 公司债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实施的前提下,同意公司使用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的闲置募集资金5,500万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为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 个月内,该笔资金已于2023年12月26日归还至公司募集资金专户。 5、公司于2024年1月10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公开发行可转 换公司债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实施的前提下,同意公司使用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的闲置募集资金3,000万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为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 12 个月内,该笔资金已于2025年1月9日归还至公司募集资金专户。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不适用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3,000万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剩余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403.11万元(含利息)全部存储于公司开立的募集资金专户,将用于募投项目后续资金支付。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募集资金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制度规定,信息披露合规,不存在资金使用和信息披露不规范情形。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的维修。 50,000,000.00 458,058,696.53 286,477,937.70 133,801,122.07 34,683,289.52 33,528,32上海航新 子公司 从事民用航空机械机电设备的维修。 30,000,000.00 222,571,132.16 120,299,533.57 106,499,255.45 9,157,921天津航新 子公司 从事航空机载设备的维修、加改装服务 30,000,000.00 103,205,941.39 52,730,865.28 20,398,239.92 4,801,201香港航新 子公司 航空维修业务和航空资产管理业务 252,345,900.00 741,559,535.75 66,647,624.56 885,969,317.29 47,394,694.99 46,237,73天弘航空 子公司 航空资产管理、飞机拆解、飞机租赁 100,000,000.00 116,675,408.96 64,523,373.51 205,783,744.48 18,089,234.04 14,012,62山东翔宇 参股公司 航空器部件的维修、航空及机电产品的制造与销售等 20,000,000.00 595,649,537.47 273,480,575.94 229,305,377.64 7,552,779航新电子成立于1997年8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持股100%,主要从事民用航空机载电子设备的维修等业务。上海航新成立于2003年3月,注册资本3,000万元,持股100%,主要从事民用航空机载机电设备的维修等业务。天津航新成立于2009年10月,注册资本3,000万元,持股100%,主要从事航空机载设备的维修、加改装服务等业务。香港航新2013年在香港注册登记,注册资本27,250万港币,2018年4月30日完成对MMRO的股权收购,上述香港航新的主要财务数据合并了MMRO的财务数据。天弘航空成立于2017年11月,注册资本10000万元,原为公司的合营企业,2023年5月公司通过现金收购,持股80%; 2024年10月,公司再次通过现金收购小股东持有的10%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天弘航空90%的股权,天弘航空主要从事航空资产管理、飞机拆解、飞机租赁业务。山东翔宇成立于1999年11月,注册资本2000万元,持股20%,主要从事航空器部件的维修、航空及机电产品的制造与销售等。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4年09月12日 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投资者网上提问 详见投资者关系记录表 巨潮资讯网《航新科技: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