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设集团(603018)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坚定转型,打造创新型科技企业平台 2025年上半年,面对传统勘察设计行业下行周期,公司加速转型发展,坚定“数字化、产业化、平台化、国际化”战略路径,加速围绕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数字化、交能融合等领域开展技术布局,持续推进业务转型,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以规划设计为入口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平台加速构建。报告期内,公司传统业务有所下滑,数字智慧、低碳环保、项目全过程管理及商业运营等业务板块营收及占比同比均实现增长。 (二)聚焦重点市场,稳定经营大盘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重点市场,夯实长三角、珠三角市场经营基本盘,主动收缩部分省外市场,获取合同总额近33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江苏省与广东省合同总额达近27亿元,同比增长超40%,省外市场紧跟国债投放重点省市和业务范围,深耕开拓,获取合同14.87亿元。成功中标了江苏盐城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建设及运营(建湖)、昆山市白莲湖低空飞行试验场项目设计、福建厦门市无人机智慧巡查管理系统开发、沪宁高速数字化转型项目设计、徐州205国道新沂收费站智慧化改造提升工程设计、江苏常台高速公路尹山枢纽至苏浙省界段扩建工程、盐宝线航道整治工程、兴东线泰州段航道整治工程、京杭运河淮安四线船闸工程、通苏嘉甬铁路如东延伸段、福建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四川雅安市芦山县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青衣江流域)建设、新疆塔城市2026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新疆喀什地区农村公路、新疆焉耆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西藏拉萨市鲁定路、当热路优化改造工程等重要项目。 (三)数字化业务取得新进展,加速向行业数字化领先企业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数字化工作取新进展,数字化业务合同总额突破1.5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全生命周期基础设施数字化业务(BIM+CIM)超7000万元,数字建造及智慧业务超8000万元。 公司数字化核心技术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紫坤"“紫图”“紫镜”“紫枢”“紫灵”“紫链”“紫域”7大数字平台矩阵产品序列正式发布,公司核心竞争优势持续扩大。同时,业务数字化与数字化业务发展持续深入,在苏通二通道、常泰未来大桥、广靖高速扩建、徐圩船闸等重点项目中以“数据-模型-设备-算法”四维融合重塑交通基建数字化范式,持续加强数字设计示范作用,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此外,公司自主研发“低空空地一体智联数字系统”,成功运用在昆山市白莲湖低空飞行试验场项目,实时采集气象设备、起降场等设施的运行数据,构建低空数字底座,为飞行计划制定、可信航路设计及场景运营,提供低空飞行的环境感知与数据支撑能力。公司自主研发低空空地一体智联数字系统,构建“设计-建设-运维”一体低空智联网公司自主研发BIM数字孪生建管平台产品 (四)产业化进程成效初显,第二增长曲线持续拓展 报告期内,公司产业化转型成效初显,公司低空经济、低碳环保及新能源、乡村振兴及新农业、城市更新及商业运营等产业板块订单量达12.23亿元,同比增长128%。 低空经济产业。上半年公司锚定UAM综合服务供应商的发展定位,聚焦规划、建设、运营、场景开发等领域,打造国内一流低空经济平台型企业,提供低空全链条业务服务。2025年3月26日,华设低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设低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低空产业投资并购基金、低空装备联合研发实验室在苏州揭牌成立。同时,筹建华设低空智慧起降装备科技公司,打造低空经济新增长点。报告期内,新承接低空类相关项目43个,新签业务合同额达到4233万元,同比增长27%,项目重点围绕国家级城市群,覆盖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业务类型实现建、管、运全覆盖。其中,公司主持的厦门跨海大桥无人机桥梁养护巡查项目成功入选交通部全国21个低空示范项目之一。公司从项目咨询—规划设计—项目总集建设,全面参与昆山白莲湖低空飞行试验场(江苏首个大中型无人机试飞测试场)与盐城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建湖)项目。 低碳环保及新能源产业。公司通过对基建场景的深刻理解和多专业协同设计能力,聚焦“场景应用+技术融合+模式创新”,致力于从“工程设计师”转型为“绿色基础设施系统服务商”。 上半年,承接低碳环保及交能融合相关产业订单达9.5亿元。成功中标广东省阳江市市区污水处理及排水排污管网改造工程、江苏建兴高速泰州至兴化段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江苏连云港至宿迁高速公路徐圩至灌云段服务区智慧化工程及光伏工程项目。此外,公司主办中国公路勘察设计协会可持续和绿色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公路绿色可持续技术交流会议,开展《中国可持续公路基础设施评估评价体系》标准研究制定,探索建立可持续交通基础设施的华设方案,进一步提升公司低碳产业品牌影响力。 乡村振兴新农业产业。上半年,公司围绕"生态共生农业"新模式,瞄准"规模农业、未来农业、乡村闲置资产盘活"三大产业方向全面发力,总体种植规模突破5万亩,通过集约化经营、智能化管理和全产业链优化,推动综合生产成本下降15%以上,实现8%以上的行业领先利润率。同时,公司积极探索农业多业态融合创新,以江西庐山沙湖山基地为示范,通过种养循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碳汇农业等实践,成功塑造了"华设农业"绿色、科技、高品质的品牌形象。 城市更新及商业运营产业。上半年,公司与南京明商集团合资成立城市更新商业公司,围绕城市更新及可持续运营相关产业,初步建立投建营一体化标准流程,发布了《社区菜市场3.0白皮书》,在全省范围探索轻资产服务输出模式。目前正在推进南京市秦淮区光华门菜市场试点项目,创新性地引入"生鲜+社区服务+社群运营"复合业态,营业额较传统模式提升25%。此外,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华设资产,多元布局新消费业态,为十余家政府机关定制咖啡茶饮解决方案。拓展文旅融合产业赛道,与南京六朝博物馆、南京博物总馆、江苏省人民医院、镇江米芾书法公园及多家景区联合开发文创IP。自营品牌“九号咖饮”创新“咖啡+文创”模式,已在北京、上海、南京布局20余家门店,并正式入驻京东外卖平台,服务高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场景。 (五)AI赋能平台化构建,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报告期内,公司平台化加速推进,降本增效成效显著。公司基本搭建了包括云开发平台、知识共享平台、DeepSeek-R1AI智能体平台等功能模块在内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赋能中台,加速贯通公司数据底座,赋能生产经营全流程。同时,公司业财一体融合持续深化,项目管理系统生产与管理协同模块上线运行,建立健全了跨部门合作机制和核算机制,推动事业部虚拟子公司化改革,提升各事业部人、财、物管理能力,强化公司业财审计和合规风险管理防控,上半年,公司总体运营费用较去年同期下降近13%。此外,建设完成了人工成本自动核算的数据底座,明确人工成本分配总思路及预算、核算的规则,持续优化薪酬结构。在人效管理方面,初步建立了人效监控管理中台,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体人均净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12.8%。 (六)国际化业务加速推进,人才团队不断拓展 报告期内,公司国际化业务推进逐步深入,主动跟踪亚行、亚投行等多边银行及中国援外工程项目,成功中标香港青马大桥增设主缆除湿系统工程、菲律宾马尼拉跨巴士河钢桁架桥及竖井设计等项目,并在哈萨克斯坦、新加坡、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跟踪储备项目订单近10亿元人民币。国际化领军人才团队不断拓展,成功引进某国际顶尖咨询公司亚太区总裁及其团队核心成员,进一步加快融合国际工程咨询经验,显著提升海外项目交付与风险管理能力。同时,加速本地化市场布局,通过合资、分支机构设立及本地员工招募,深化属地经营生产能力,上半年新设中亚办公室,成立了蒙古、哈萨克斯坦及新加坡子公司。此外,通过高频次、高质量的国际化交流,进一步提升华设品牌在目标市场的影响力。报告期内,公司高层领导拜访或接待了希腊、塞尔维亚、哈萨克斯坦、柬埔寨、香港等国家或地区重要领导及代表,进一步与海外政府机构、核心业主及国际行业协会建立了高层级对话机制。 (七)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增加发展内驱力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科技创新驱动,打通市场洞察-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全流程创新体系。公司申报的《城轨交通结构在役性能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24年度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新一代交通运输执法智能研判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获2024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服务业科技创新奖二等奖。同时,公司获得申请专利14件,其中发明专利13件(算法、软件类核心发明专利7件),取得专利授权15件,其中发明专利10件,登记软件著作权10件。此外,公司深度参加第九届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2025)和交通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全程参与展览展示、产品发布、论坛交流等多项活动,全面展示集团在AI+交通运输、低空经济、数字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韧性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