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方纳米(300769)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报告期内,面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储能产业持续增长的态势,公司紧密围绕市场机遇与挑战,扎实推进各项战略举措。公司持续推进技术研发与产品突破,在关键材料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第四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材料凭借领先性能获得市场认可,出货量及占比稳步提升,新一代超高压密材料验证进展顺利;深入开展运营效率提升与成本管控,精细化管理与数智化水平稳步提升,重点推进工艺降本项目,关键降本项目成果显著,全链条成本控制体系不断完善;持续聚焦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积极挖掘节能减碳潜力,探索循环利用工艺, Wind ESG评级进一步提升至“AA”级,可持续竞争力不断增强。 2025年上半年,行业仍处于周期调整阶段,市场竞争激烈,成本压力和原材料价格波动使得产业链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及时调整策略,围绕“技术降本、费用管控、产品提升”三大关键目标,开展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健康稳定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产量 12.53万吨,同比增长8.51%,销量 12.24万吨,同比增长15.78%;实现营业收入 38.82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1亿元,亏损同比缩窄。2025年上半年,主要原材料锂源价格同比下降,市场竞争持续加剧,虽然公司产品销量同比增长,但由于磷酸铁锂产品价格依然处于相对低位,导致公司整体业绩持续承压。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的主要经营管理工作如下: 公司深入践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要求,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核心引擎作用。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关键研发项目和研发方向,累计投入研发费用 1.02亿元,在保障现有产品性能稳定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新一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新一代磷酸锰铁锂、补锂增强剂及高性能添加剂等新产品的研发迭代与量产导入,并取得阶段性进展。通过这些举措,公司不断巩固技术领先优势,夯实技术壁垒,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申请 61项,均为发明专利;新增授权专利 32项,其中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 2项。 (2)深化精益实践,构建全要素效率提升引擎 在新能源产业链价值重构与全球降本压力共振的产业周期中,公司通过“战略穿透、精益增值、数智赋能”三维协同机制提升运营能力,构建兼顾当期效益与战略纵深的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深入推进降本工作,依托精益管控与数字化管理建设,在产销量提升的同时实现各项期间费用同比下降,降本效益逐渐显现。费用管控方面,公司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推行开源节流,持续开展监控分析,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组织效率提升方面,公司持续跟踪业务目标,将组织大目标拆解为核心组织与核心人员的关键目标,以效率和结果为导向,构建高效的管理组织架构。为完善目标考核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和保留核心人才,公司推出了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进一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人力资源竞争优势,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数智化能力建设方面,公司以构建智能制造体系为目标,持续推进 MOM制造运营管理平台及配套系统建设,整合现有信息化系统,支撑生产质量改善、效率提升及数据联动,推动各业务模块优化变革,逐步实现生产全流程数字化升级,致力于打造“灯塔工厂”。 (3)深化产品矩阵布局,提升产品竞争力 面对行业竞争格局的深度演变,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一核引领、多元突破”战略,加速新产品产业化落地,以差异化技术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在磷酸铁锂方面,公司第四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持续获得客户认可,出货量及占比不断提高;公司成功开发出第五代高性能磷酸铁锂材料,其核心性能指标卓越,粉体压实密度达 2.70~2.75g/cm³,极片压实密度可达 2.75g/cm³以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可显著提升电池体积能量密度,且其电化学性能优异,能量效率优异,动力与储能领域均可适用,目前已进入中试量产阶段。该材料的成功开发与快速推进,为满足市场对更高能量密度、更长续航电池的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磷酸锰铁锂方面,公司的 11万吨磷酸锰铁锂产能陆续投入使用,是目前已建成规模最大的磷酸锰铁锂产能;公司第一代磷酸锰铁锂产品已实现批量装车,第二代更高性能产品验证进展顺利。公司的补锂增强剂在改善首效、快充、低温、循环寿命及日历寿命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且具备多重功效协同改善的特点,报告期内已获独家定点的项目逐渐增加,在快充、长寿命储能、半固态电池等领域已逐步开始实现订单交付。 公司积极响应全球能源转型趋势,将“双碳”战略与降本增效目标深度融合,系统推进绿色低碳实践。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绿色技术应用与能效提升,加速绿色工艺创新,曲靖基地部分厂区的屋顶光伏已投入使用,节能工艺开发及智慧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实现生产能耗与碳排放持续下降,同步增强成本竞争力。 在 ESG体系建设方面,公司坚持经营发展目标与国家“双碳”目标紧密结合,贯彻“创新引领、和谐共生、真诚互信、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方针,深化产业链协同、员工发展与社会责任实践,持续提升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曲靖德方顺利通过了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监督审核;公司披露了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暨第二份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客观、规范、透明、全面地披露2024年度在治理、经济、环境与社会领域的实践与绩效。根据最新公布的Wind ESG评级,公司的评级由“A”级提升至“AA”级,连续两年实现评级提升。 所致。 营业成本 3,964,478,281.88 4,427,635,105.95 -10.46% 主要系本报告期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所致。销售费用 11,051,118.70 17,731,962.61 -37.68% 主要系本报告期股份支付、样品费、折旧及摊销费用减少所致。管理费用 126,562,717.32 132,832,196.60 -4.72% 无重大变化。财务费用 90,547,614.73 94,707,473.69 -4.39% 无重大变化。所得税费用 -62,303,206.98 -86,770,879.89 28.20% 主要系本报告期公司亏损同比减少,公司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费用相应减少所致。研发投入 101,969,472.29 186,488,718.25 -45.32% 主要系本报告期材料费、折旧及摊销费用减少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762,909,602.91 -420,194,210.39 -81.56% 主要系本报告期购买材料等经营性支出增加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61,041,230.87 763,428,656.24 -121.09% 主要系本报告期现金支付的工程设备款减少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38,332,944.87 -963,155,507.88 135.13% 主要系本报告期金融机构借款增加所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585,658,045.47 -619,872,101.89 5.52% 无重大变化。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注:上表中“产能”为2025年1-6月的产能,在建产能为在建年产能。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交易收益所致。 否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333,527.41 -1.90% 主要系本报告期衍生品交易以及外汇合约的公允价值变动所致。 否资产减值 -149,378,380.13 27.53% 主要系本报告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所致。 否营业外收入 498,331.70 -0.09% 主要系本报告期收到的赔偿款所致。 否营业外支出 3,938,277.60 -0.73% 主要系本报告期支付滞纳金所致。 否其他收益 16,249,749.61 -3.00% 主要系本报告期收到及摊销的政府补助所致。 否资产处置收益 1,557,579.19 -0.29% 主要系本报告期固定资产处置收益所致。 否 五、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固定资产所 致。 固定资产所 致。 款增加所致。 增减 重大变动说明 金额 占总资产比例 金额 占总资产比例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应收账款融资为核算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银行承兑汇票,其他变动系应 收款项融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是 否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固,暂未产生收益2021年09月04日 巨潮资讯网,公告编号: 2021- 年产 8万吨纳 米磷酸 铁锂项 目 自建 是 锂离子 电池正 极材料 制造业 40,192, 328.98 1,866,9 67,763. 62 自有及 自筹资 讯网,公告编号: 2021- 合计 -- -- -- 88,059,773.61 4,496,305,814.37 -- -- 510,559,300.00 0.00 -- -- -- 4、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适用 □不适用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期 已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已累 计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2) 报告 期末 募集 资金 使用 比例 (3) = (2) / (1) 报告 期内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比 例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总额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用途 及去 向 闲置 两年 以上 募集 资金 金额 2022年 向特 定对 象发 行股 票2022年06月20日 319,999.99 316,125.65 13,605.23 319,1金净额为 3,161,256,504.67元。上述募集资金已于2022年6月2日划至公司指定账户,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已对上述募集资金的到位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验资报告》(容诚验字[2022]518Z0059号)。上述募集资金已全部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管理,并与保荐机构、存放募集资金的商业银行签署了募集资金监管协议。报告期内,公司投入募集资金 13,605.23万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投入募集资金 319,134.02万元,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已使用完毕。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融资 项目 名称 证券 上市 日期 承诺 投资 项目 和超 募资 金投 向 项目 性质 是否 已变 更项 目(含 部分 变更) 募集 资金 净额 募集 资金 承诺 投资 总额 调整 后投 资总 额(1) 本报 告期 投入 金额 截至 期末 累计 投入 金额 (2) 截至 期末 投资 进度 (3)= (2)/(1) 项目 达到 预定 可使 用状 态日 期 本报 告期 实现 的效 益 截止 报告 期末 累计 实现 的效 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2022年06月20日 年产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 生产建设 否 230,000 230,000 230,000 13,605.23 232,6化,并调整相关产线的设备及选型,调整、验证生产工艺,导致项目的整体进度有所延后。结合募投项目当前的产线建设情况、设备调试进度、工艺验证进展,在该项目实施主体、实施方式、募集资金用途和投资规模不发生变更的情况下,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第四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将该项目的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变更为2025年 6月。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无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不适用存在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违规占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不适用融资项目名称 证券上市日期 承诺投资项目和超募资金投向 项目性质 是否已变更项目(含部分变更) 募集资金净额 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 调整后投资总额(1) 本报告期投入金额 截至期末累计投入金额 (2) 截至 期末 投资 进度 (3)= (2)/(1) 项目 达到 预定 可使 用状 态日 期 本报 告期 实现 的效 益 截止 报告 期末 累计 实现 的效 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募集资金投资 项目实施方式 调整情况 不适用 募集资金投资 项目先期投入 及置换情况 适用 2022年8月24日,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先期投入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中的 599,721,703.05元置换先期投入的自筹资金,本次置换时间距募集资金到账时间未超过六个月。上述置换已于2022年9月20日实施完毕。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不适用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不适用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已使用完毕。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无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6、委托理财、衍生品投资和委托贷款情况 (1) 委托理财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委托理财概况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 □不适用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套期保值业务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 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 24号——套期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第 37号——金融工具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 39号——公允价值计量》等相关规定及其指南执行。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报告期实际损益情况的说明 公司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实际损益为 3949.98万元。套期保值效果的说明 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公司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有利于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对冲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实现公司长期稳健发展。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 自有资金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一、公司进行套期保值业务风险分析: (一)商品套期保值 1、市场风险:理论上,各交易品种在临近交割期时期货市场价格和现货市场价格将趋于回归一致,但在极个别的非理性市场情况下,如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走势相背离等,会对公司的套期保值操作方案带来影响,甚至造成公司损失。 2、政策风险:如期货市场相关法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导致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或无法交易的风险。 3、流动性风险:期货交易采取保证金和逐日盯市制度,按照经公司审批的方案下单操作时,如果合约活跃度较低,导致套期保值持仓无法成交或无法在合适价位成交,令实际交易结果与方案设计出现较大偏差,甚至面临因未能及时补足保证金而被强行平仓带来的损失。 4、内部控制风险:期货交易专业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可能会产生由于内控体系不完善造成风险的情况。 5、技术风险:由于无法控制和不可预测的系统故障、网络故障、通讯故障等造成交易系统非正常运行,使 交易指令出现延迟、中断或数据错误等问题,从而带来相应风险。 6、其他风险:在具体开展业务时,如发生操作人员未按规定程序报备及审批,或未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信息,将可能导致损失或丧失交易机会。同时,如交易人员未能充分理解交易合同条款和产品信息,将面临因此带来的法律风险及交易损失。 (二)外汇套期保值 (1)汇率波动风险:在外汇汇率走势与公司判断汇率波动方向发生大幅偏离的情况下,公司锁定汇率后支 出的成本可能超过不锁定时的成本支出,从而造成公司损失。 (2)内部控制风险:外汇套期保值交易业务专业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可能会由于内控制度不完善而带来风险。 (3)交易违约风险:外汇套期保值交易对手出现违约,不能按照约定支付公司套期保值盈利从而无法对冲 公司实际的汇兑损失,将造成公司损失。 (4)收付款预测风险:公司根据销售订单和采购订单等进行收付款预测,实际执行过程中,客户或供应商可能会调整订单,造成公司收付款预测不准,导致交割风险。 (5)其他风险:在具体开展业务时,如发生操作人员未按规定程序报备及审批,或未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信息,将可能导致损失或丧失交易机会。同时,如交易人员未能充分理解交易合同条款和产品信息,将面临因此带来的法律风险及交易损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