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亿嘉和(603666)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近年来,公司深入实施"机器人+行业"发展战略,持续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报告期内,洁、新能源充电、轨道交通等行业的资源投入,积极拓展相关业务,2025年上半年公司整体营收及毛利较去年同期均大幅提升。通过持续深化管理开展各项管理优化工作,本期费用整体上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综合上述因素,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负,但较去年同期亏损大幅收窄。 面对市场挑战,公司积极优化业务结构,推进国内外多领域业务全面发展,坚持稳健经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经营业绩的持续改善。 2025年上半年度,公司开展的重点工作如下: 1、持续聚焦AI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领域,公司始终坚定地聚焦于AI技术的研发与应用。2025年,公司研发重心从“AI平台”和“数据管理平台”,升级为“AI大模型平台”和“具身智能平台”的协同发展模式,持续强化技术壁垒。 针对此前发布的多模态超融合技术大模型YJH-LM,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对其进行打磨与优化。在架构层面,通过自研算力平台,不断突破传统架构的算力瓶颈,提升运行效率;在功能部署层面,公司进一步优化了语音交互、图像识别、模组关节细化规控等任务的部署,进一步提升了AI大模型在产品端的应用;在技术能力层面,公司持续进紧跟行业趋势,以ChatGPT、DeepSeek等逻辑推理AI平台为依托,与高校积极开展模型逻辑推演开发,推动大模型向更高推理能力迈进,积极探索强化模型训练方法,增加后训练比重,融入模仿学习与强化学习,提升模型推理水平。 通过持续优化模型算法,公司进一步提升了YJH-LM在多模态任务中的泛化能力与稳定性,不仅为未来更多创新应用场景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推动了具身智能相关技术和应用从概念走向落地。 2、深化推进“具身智能+行业应用”发展战略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积极拓展AI技术应用边界,探索多模态融合下的新应用场景,深入洞察目标行业的潜在需求,从市场调研、用户分析等多维度入手,通过AI技术解决行业痛点,捕捉新的业务增长点,从而有效拓展产品的应用场景和覆盖范围,不断推出契合不同领域需求的新产品,并对已有产品进行升级迭代,以多元化的产品矩阵满足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全方位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推进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整合联营公司及行业的技术资源,快速推进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和落地。 (1)电力业务领域 在电力系统持续革新的大背景下,行业对于无人化运行、专业化管理、精细化监控、安全化操作,以及提能增效的需求愈发迫切。公司产品解决方案已覆盖智能作业、智能巡检、电缆隧道监测等核心场景,并在新能源场站无人值守领域实现解决方案突破。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化"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战略,重点聚焦室外带电作业、室内智能操作、智能巡检、无人机及智能巡视系统五大核心产品线。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继续聚焦带电作业机器人、智能操作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等核心产品的技术升级迭代。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室外带电作业机器人产品的进一步优化升级,通过遥操作流程的简化再次提升作业效率;推出新一代室内轮式巡检机器人,该产品采用全模块化设计,可实现零转弯半径、高精度定位、高分辨率数据采集,经济高效且交付周期短;推出室内无人机巡检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在多场景巡检领域的解决方案完整性。在智能巡视系统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重点优化了设备检测及缺陷识别算法,通过技术迭代显著提升了识别精度及对复杂工况的适应能力;同时,公司持续深化系统平台建设,提升其对多种类型机器人的适配能力,有效拓宽了兼容设备范围,并进一步增强了系统在不同应用场景的覆盖能力与应用灵活性。 公司通过"自研+生态合作"模式,形成"高附加值特种机器人+智能化运维工具链"产品体系,积极拓展与国家电网、光伏储能、轨道交通、石油化工、钢铁炼化、煤炭勘采等多行业领域的合作及应用探索,将机器人技术与行业特点深度融合,助力更多的行业实现智能化升级,从而进一步拓展机器人的应用边界,为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贡献力量。 (2)智慧共享充电业务领域 公司构建的高效运营管理平台为核心的综合系统,即“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借助数据互联互通技术,能够实时发布充电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涵盖设备监控、充电管理、费用清分、数据分析等全方位功能,为用户及运营商提供透明、高效的运营支持。共享充电系统用户手机小程序功能,集充电站查询、便捷充电、预约服务及移动支付等功能于一体,极大地简化了用户的充电流程,提升了服务便捷性。2025年上半年度,公司继续聚焦智慧共享充电系统、临近车位共享充电系统的研发升级,通过持续迭代软件系统与硬件设施,实现用户体验的进一步提升。 截至目前,公司已在超过15个城市建设投运共享充电业务相关产品或解决方案,包括苏州、无锡、北京、南京、南通、盐城、扬州、银川、绍兴、上海、青岛等,覆盖场景涵盖居民楼、酒店、综合办公楼等。 (3)商用清洁业务领域 自公司于2023年正式发布商用清洁机器人以来,公司全力拓展客户及渠道资源,在国内与海外市场并行布局,目前已成功搭建国内及海外销售渠道及售后服务体系。通过参加上海国际清洁技术与设备博览会(CCE)、INTERCLEANCHINA重庆国际清洁与维护展览会、ISSA北美清洁展、IntercleanAmsterdam2024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清洁与维护展等国内外大型展会及论坛,实现品牌及市场知名度的持续提升。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商用清洁机器人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实现产品交付。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场景需求创新,不断升级迭代室内外清洁机器人产品,提升产品关键性能指标,提高产品竞争力。目前,公司已构建起覆盖室内小场景、室内中小场景及室外场景的商用清洁机器人产品线,满足连锁便利店、游戏厅、超市、商场、写字楼、餐厅、酒店等细分商业场景的清洁需求。通过采用多产品化组合、多机协同工作的方式,满足更多复杂场景需求。 (4)轨道交通业务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产业及技术的不断成熟,国内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机器人替代或辅助人工进行列车运检,轨道交通运检的智能化水平正在逐步提升。公司于2023年推出车辆检测机器人,目前已在南京、无锡等地铁公司进行试点、应用。 车辆检测机器人产品推出后,宁和智能持续对该产品进行迭代开发,新一代车辆检测机器人在运动能力、智能导航、机械臂控制以及图像识别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报告期内,宁和智能持续投入研发,通过优化轨道交通地铁车辆巡检场景的大模型智能算法,实现机器人的图像目标自主识别、自主判别、预警信息输出能力,以及产品检测能力和巡检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通过优化升级产品多激光定位导航技术,提升定位的精准性、稳定性,将机器人导航定位的无故障里程进一步延长。 (5)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公司致力于推进具身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的商业化落地及规模化应用。2024年度,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RK100样机,并进入产品测试及试用阶段。2025年年初,公司投资成立麟动科技,专注具身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未来,麟动科技将不断推进产品优化升级,持续提高产品力,并积极与医疗机构、养老社区等客户群体深入交流,以加快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 3、稳步推进组织结构调整、管理体系优化,提质增效 为满足公司全面发展的战略要求,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对运营体系、组织架构与流程等管理体系进行优化,通过精简运营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机制,确保关键项目与部门获得充足支持;通过持续推动组织结构改革,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和经营效率,加强跨业务单元的资源协同,促进优势互补,避免重复投入,降低经营成本。 4、持续完善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始终围绕满足客户需求,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不断夯实质量根基、建立并持续完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报告期内,公司“聚焦质量”,持续升级质量管理体系,坚持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交付运维及供应链系统等方面持续开展质量培训、质量专项提升活动,实现缩短开发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的目标。通过培养全员质量意识,力争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交付,到终端服务全过程质量可控,以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同时,公司通过一体化业务管理平台,采用项目和设备档案两条线索,整合各业务领域资源,记录和管理各业务领域运行数据和过程信息,实现对营销、研发、工程、生产的统一管理,提升公司流程优化和管理水平,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 随着技术迭代和供应链体系持续优化,公司各业务板块的交付能力及服务支撑业务水平亦不断提高。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客户对产品质量与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公司将持续完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坚持工作创新、流程优化的基础上,持续开展提质增效降本工作,不断健全制造体系流程,加强制造能力建设,实现产品竞争力与服务品质的双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