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农股份(002942)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化工行业的披露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所属行业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中的化学农药制造(C2631),业务范围包括化学农药制造和肥料制造。农药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公司主要从事杀菌剂、杀虫剂为主的化学农药原料药、中间体及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杀菌剂以自主创新化合物噻唑锌及其制剂产品(碧氏系列)为核心,主要作用于水稻和柑橘、桃李、瓜类、叶菜、茄果等经济作物的病害防治;公司杀虫剂以毒死蜱、三唑磷为主,作为国内较早生产毒死蜱、三唑磷的厂商,公司产品品质、市场份额在细分市场中均处于领先地位。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为应对爆发性病虫草害,保障农业丰产、丰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产品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市场较为稳定,且作为国家政策鼓励与扶持的行业之一,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报告期内,公司所在农药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如下: 1、农药行业情况及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 100亿,对粮食的需求将显著增加。这一趋势促使农药作为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工具,其市场需求也随之增长。根据 QYResearch的统计及预测,2023年全球农药市场的规模估值为 883.8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 1123.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 6.04%。在农药种类中,除草剂和杀菌剂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2023年分别占全球市场的 48.68%和 23.91%。科技的进步推动了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研发和应用,满足了现代农业对安全性和环保性的需求。在去全球化、地缘冲突、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全球主要经济体越来越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全球范围内种粮积极性有所提升,这也为农药产品需求的增长提供了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达 17.90亿亩,比上年增长0.3%,连续 5年保持增长。2024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继续保持世界蔬菜生产、消费第一大国的位置。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水果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 3.27亿吨,同比增长4.63%,水果已经成为中国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业种植产业,果园总面积和水果总产量常年稳居世界首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粮食稳产丰产,加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根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预估,2025年我国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和油料、蔬菜作物上 23种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全国预计发生面积 25.18亿亩次,比2024年增加 6.2%。随着粮食、蔬菜以及水果种植面积的扩大,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加上多发的作物病虫害,都将促进农药需求的进一步增长。随着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对绿色、环保型农药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毒、高残留农药将逐渐退出市场,为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国内持续推出有利于农药行业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法规,环保监管与化工园区安全治理加速推进,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2024年 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2024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要调整农药产品结构,逐步淘汰高残留以及对环境或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大的农药,加快发展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农药及中间体,以及水基化、超低容量、缓释等制剂剂型。2024年 11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年)》,提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重点方向包括推动生物防治、植物免疫、信息素防控、理化诱杀、信息迷向及生态调控等技术迭代升级,创制绿色农药、RNA生物农药、信息素诱控剂、微生物农药等新产品。预期未来,农药行业经历一定时期的产能优化、整合阵痛后,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将逐步退出,“一品一证”等政策的逐步推进将推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继续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农药行业环保政策将推动行业向绿色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中间体-原药-制剂”产业链一体化企业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具有研发创制能力和绿色环保生产能力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日益显现,这也会进一步提高我国农药行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杀菌剂,是指用来防治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农药,主要可分为真菌、细菌、微生物病害防治药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消费品质追求的提高,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得以不断扩大,加上极端天气频发,新型病害流行等因素影响,作物细菌性病害的防控迎来较大挑战。目前全球范围内能够引起作物病害的细菌种类超过 500种,有 200多种发生在中国;在中国年病害发生面积 1.2亿亩次左右,造成减产可接近 20%,成为仅次于真菌的第二大病原物(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但是针对细菌性病害的产品数量仅占防治病害类药剂的 2.6%,且同质化严重,并且防治细菌病害的创新药开发周期长、费用高,过去十多年已无新型的化学药上市,特别是环境友好型的新药更是匮乏。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登记杀菌剂产品11,081个,其中登记“细菌”病害的“细菌”药剂登记证占比较低,且以有机铜、抗生素或者两者的复配产品为主。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高品质农产品食品消费需求升级和生活生态环境的改善迫在眉睫,未来不易产生抗药性、更加安全环保、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将迎来较好的市场机遇。公司主要产品噻唑锌属于杀菌剂中的细菌性病害防治药剂。噻唑锌(碧生®)作为公司2009年获得登记并推向市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低毒高效创制杀菌剂,以其独特的安全性、可混性、补锌保健等功效,广泛应用于粮食、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并进入国内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农药清单,弥补了市场上缺少优秀的绿色防控细菌性病害产品的局面,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公司始终坚持差异化定位,聚焦以噻唑锌(碧生®)为核心的碧氏系列制剂产品、聚焦“6+1”核心作物,通过十多年的技术营销和推广,产品销售规模不断扩大,用户口碑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已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农化行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整体需求低迷,价格持续下滑,行业洗牌加快。压力之 下,机遇所在,公司管理层理性应对、积极作为,贯彻“决胜在专业、体系赢未来、深化优化出成效”年度方针,在挑战中强内功、抓机遇,持续提升营销组织能力,切实完善安全环保管控工作,有效组织生产保障客户需求。2024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1)国内制剂业务:聚焦差异化战略,持续构建产品力、渠道力,巩固深化“杀细菌剂第一品牌” 公司坚实推进以制剂业务为龙头的产业链一体化模式,2024年度制剂业务紧扣“精诚合力民族好品牌,继往能力革 新赢未来”的策略方针,提升产品力、渠道力和品牌力。围绕 6+1核心作物,聚焦重点县、精诚店,顺应大户时代发展趋势,着力提升终端市场覆盖度,重点区域战略产品的市场布局更加合理,同时通过市场秩序管理,窜货乱价持续减少,价格体系总体稳定。聚焦第一重点产品碧生®,拓展战略产品碧锐®、绿健萃®,强化终端合作,形成渠道合力。“价值呈现、呈现价值”,深度挖掘和拓展核心作物的应用技术,心智价值深入用户内心,开启细菌性病害常态化防治用药的新局面。持续优化完善营销管理体系,技术营销能力和团队实力进一步增强,通过持续、系统的赋能培养,各省区统筹协调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专业化、职业化能力上有了明显进步,为制剂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体系保障。 (2)工业品及海外制剂业务:锚定盈利核心,强化市场研究分析,推进“性价比”战略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白热化竞争,2024年工业品板块(原药、中间体)合力推进“性价比”战略,聚焦重点客户, 全力拓展重点市场,进一步强化市场信息调研和竞争分析,“销、产、供、技、财”全链协同持续发挥成效,定价联动机制和交付联动机制愈加成熟,并形成覆盖公司、业务、工厂层级的经营分析机制,为策略制定与经营决策提供了关键依据,为原药、中间体业务的市场快速反应和构建可持续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海外制剂业务,以技术营销、植保营销为关键能力,聚焦东南亚、东欧等目标市场,紧密围绕重点客户,强化市场拓展。其中,创制杀菌剂-噻唑锌聚焦东南亚重点国家、聚焦核心作物,嫁接合作伙伴优质渠道,销售业绩稳定增长,业务模式和团队建设持续深化,市场规划、产品登记、渠道深化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2024年公司海外制剂销售额首次突破 1亿元,噻唑锌、毒死蜱、吡唑醚菌酯等制剂均实现明显增长。 (3)加大创新投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机制,夯实研发和技术实力 技术研发与创新是新农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报告期内,公司强化并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机制,初步构建具 有新农特色的产品开发流程体系。持续加强研发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目前全体在职研发人员中,77%具备博士、硕士学历,一支初具规模、能够独立承担中高难度产品研发任务的专业团队已经成型。公司以整合式研发理念,进一步加大对外合作力度,全力推进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工作,并持续深化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开大学、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 5,681.57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 5.9%。完善的研发体系、强大的研发团队推动公司研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总数达 157件(国内 142件,国外 15件;有效 115件),其中发明专利 60件;在审专利 21件(国内 17件,国外 4件),其中 13件为发明专利。报告期内,公司“设施黄瓜新成灾病害关键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奖(杰出科技创新奖)。公司一贯以生产运营的安全环保作为重中之重,积极采取各项措施,致力于持续提升安全环保表现。公司秉承“100-1=0”安全理念和“企业可持续源于环境可持续”的环保理念,通过长期培训和实践形成全员共识,把 EHS管理体系贯彻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公司持续开展环保技术攻关,从工艺本质上强化环保、安全和职业健康;推动 EHS目标指标和体系化工作机制固化,进一步加强劳动纪律、工艺纪律和设备纪律,认真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建立严格的监控机制,定期开展专项安全、环保检查,加大安全环保巡检与监测工作,对查出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落实安全环保考核,切实提升EHS 管理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 0安全事故、0环保事件、0职业病人数。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公司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彰显了公司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5)扎实推进专业化体系建设项目,夯实发展基础 2024年公司各专业体系化建设工作齐头并进。其中“组织与人力资源提升”项目达成新的里程碑,保质保量完成了组 织架构与岗位设计、职级体系设计工作,初步完成项目方法论的内化和落地。内控审计部门发挥牵引作用,已成功完成工程建设项目、采购内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公司内部管理流程,提升运营效率与风险防控能力。公司还进一步加强了信息与数字化建设,CRM项目全面推广覆盖,自主研发的渠道管理系统完成首期主要功能开发,进一步增强了公司营销数字化能力。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注]上表中销售量不包含下游产品内部领用的数量。境外业务产生的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或净利润10%以上 □是 否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农药行业 销售量 吨 21,260.23 17,438.94 21.91%生产量 吨 28,082.55 22,024.44 27.51%库存量 吨 3,222.13 2,663.20 20.99%[注]上表中销售量不包含下游产品内部领用的数量。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微生物菌剂研发项目 新产品开发 中试 新产品产业化 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纳米系列新产品研发项目 新产品开发 中试 新产品产业化 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微生物药肥产品研发项目 新产品开发 小试 新产品产业化 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废水调节与低温浓缩减量技术的研究应用 工艺技术开发 小试 降本增效 增加盈利原药连续化工艺研发项目 工艺技术优化 中试 降本增效 增加盈利高氨氮废水脱氮研发项目 工艺技术优化 产业化 降本增效 增加盈利 5、现金流 主要原因系资产减值损失、长期资产折旧与摊销等不影响经营性净现金流量的金额较大,以及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 加致使本期经营性现金流出减少所致。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024年末 2024年初 比重增减 重大变动说明 金额 占总资产比例 金额 占总资产比例境外资产占比较高□适用 不适用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 □不适用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不适用报告期实际损益情况的说明 报告期内实际投资收益为人民币-7.83万元套期保值效果的说明 公司的外汇套期保值业务是以规避和防范汇率风险为目的,不做投机性、套利性的交易操作,均以正常生产经营为基础,锁定目标汇率,防范汇率大幅波动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公司严格按照公司的外币持有量开展套期保值业务,风险整体可控。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 自有资金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1、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的风险分析 (1)价格波动风险:可能产生因标的利率、汇率等市场价格波动而造成金融衍生品价格变动而造成亏损的市场风险。 (2)内部控制风险: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专业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可能会由于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而造成风险。 (3)流动性风险:因市场流动性不足而无法完成交易的风险。 (4)履约风险:开展金融衍生品业务存在合约到期无法履约造成违约而带来的风险。 (5)法律风险:因相关法律发生变化或交易对手违反相关法律制度可能造成合约无法正常执行而给公司带来损失。 2、公司拟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1)选择流动性强、风险可控的金融衍生品开展套期保值等业务。 (2)金融衍生品交易以获取无风险收益、提高股东回报为原则,最大程度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并结合市场情况,适时调整操作及风控策略。 (3)慎重选择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的交易对手。 (4)设专人对持有的金融衍生品合约持续监控,在市场剧烈波动或风险增大情况下,或导致发生重大浮盈浮亏时及时报告公司决策层,并积极应对。 (5)公司仅与具有合法资质的大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规避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 已投资衍生品报告期内市场 价格或产品公允价值变动的 情况,对衍生品公允价值的分析应披露具体使用的方法及相关假设与参数的设定 本报告期外汇远期合约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人民币8.12万元,系公司根据期末银行最新远期报价计算持有外汇远期合约的公允价值;外汇期权合约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人民币-0.48万元,系公司根据期末银行最新期权市值计算持有外汇期权合约的公允价值。涉诉情况(如适用) 不适用衍生品投资审批董事会公告披露日期(如有)2024年04月23日衍生品投资审批股东会公告披露日期(如有)2024年05月22日公司对报告期内衍生品投资损益情况进行了确认,确认投资收益人民币-7.83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人民币7.64万元,公允价值计算以上述产品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场价格为基准。2) 报告期内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适用 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期已 使用募 集资金 总额 已累计使 用募集资 金总额 (2) 报告期末募 集资金使用 比例(3)= (2)/(1) 报告期 内变更 用途的 募集资 金总额 累计变更 用途的募 集资金总 额 累计变更 用途的募 集资金总 额比例 尚未使用 募集资金 总额 尚未使用募集资金用 途及去向 闲置两 年以上 募集资 金金额 2018 首次公 户,将分别继续用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 0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核准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证监许可【2018】1604号)核准,并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意,公司于2018年12月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3,000万股,发行价格 14.33元/股。扣除各项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 38,260.81万元。为提高闲置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公司于2020年12月3日召开202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继续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 26,000万元人民币的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有效期限为自公司202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 12个月内。在上述额度和期限内,资金可以滚动使用。公司分别于2021年11月9日、2021年11月25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继续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 20,000万元人民币的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用于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保本型理财产品。该事项自公司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 12个月内有效,在上述使用期限及额度范围内可循环滚动使用。公司分别于2022年10月24日、2022年11月25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202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继续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8,000万元人民币的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用于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保本型理财产品。该事项自公司202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 12个月内有效,在上述使用期限及额度范围内可循环滚动使用。公司于2023年10月26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继续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 8,000万元人民币的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用于购买投资低风险、安全性高的保本型理财产品。该事项自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之日起 12个月内可循环滚动使用。公司于2024年10月22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继续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继续使用不超过 8,200万元人民币的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用于购买投资低风险、安全性高的保本型理财产品。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公司对募集资金项目累计投入 23,198.95万元,累计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 8,953.99万元,其中本年度使用募集资金人民币442.02万元,尚未使用的募 (3)= (2)/(1) 项目达到 预定可使 用状态日 期 本报告期 实现的效 益 截止报告期 末累计实现 的效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2018年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018年12月05日 1.年产 1,000吨吡唑醚菌酯及副产 430吨氯化钠项目 生产-664.8 -1,889.53 否 否2.年产 6,600吨环保型水基化制剂生产线及配套物流项目 生产建设 是 8,269 1,161.72 1,161.72 100.00%2022年12月31日 9,572.89 41,314.13 是 否因) [注 1]年产 1,000吨吡唑醚菌酯及副产 430吨氯化钠项目试运行后对工艺进行持续优化调试,故本年产能利用不足,未达到预计效益;入使用完毕,该项目于2023年6月30日办理结项,项目结项后,公司持续以自有资金投入该项目的调试、准备工作。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项目未实际投入生产,2024年项目处于调试阶段。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不适用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适用以前年度发生募投项目“加氢车间技改项目”的实施主体由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台州新农精细化工厂变更为台州新农科技有限公司。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在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 披露的相关公告(公告编号:2021-085)。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适用以前年度发生公司终止实施募投项目“营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子项目“物流仓储配送及终端服务体系”,并将该子项目终止后的结余募集资金 1,700万元全部用于“营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另外两个子项目的建设,变更后募投项目“营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不变,仍为 6,000万元。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适用1.在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根据实际生产经营需要,以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建设募投项目。经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专项审核:截止2018年11月28日,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际投资额为 4,684.66万元,其中年产 1,000 吨吡唑醚菌酯及副产 430 吨氯化钠项目投资 3,946.24万元;年产 6,600 吨环保型水基化制剂生产线及配套物流项目投资 598.23万元;年产 4,000 吨 N-(1-乙基丙基)-3,4-二甲基苯胺、2,500 吨 1,3-环己二酮、500 吨N-异丙基-4-氟苯胺、配套 600Nm3/h 氢气技改项目投资 49.10万元;营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投资 91.09万元。2.募集资金到位后,经2018年12月12日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以募集资金 4,684.66万元置换上述募集资金项目先期自筹资金。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在巨潮资讯网 www.cninfo.com.cn 披露的相关公告(公告编号:2018-005)不适用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适用途及去向 截止2024年12月31日,除用于现金管理外,公司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均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公司于2024年10月22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继续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继续使用不超过 8,200万元人民币的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用于购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低风险、安全性高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结构性存款、有保本约定的投资产品等)。该事项自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之日起 12个月内有效,在上述使用期限及额度范围内可循环滚动使用。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无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2)/(1) 项目达到预 定可使用状 态日期 本报告 期实现 的效益 是否达 到预计 效益 变更后 的项目 可行性 是否发 生重大 变化 2018年 公司首 次公开 发行股 票 首次公 的议案》。基于稳健经营原则,结合公司业务实际开展情况、整体的业务布局及战略规划,公司终止实施募投项目“营销服 体项目) 务体系建设项目”子项目“物流仓储配送及终端服务体系”,并将上述子项目终止后的结余募集资金 1,700万元全部用于“营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另外两个子项目的建设,变更后募投项目“营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投资总额不变,仍为 6,000万元。公司于2022年3月29日、2022年4月15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和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鉴于公司“营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已建设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同意将该募投项目结项。同时,将该募投项目的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经营和业务发展。公司分别于2022年10月24日、2022年11月10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三次会议和202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终止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并将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终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一“年产 6,600吨环保型水基化制剂生产线及配套物流项目”并将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经营和业务发展。未达到计划进度或预计收益的情况和原因(分具体项目) 不适用变更后的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不适用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台州新农科技有限公司 台州新农科技有限公司为本公司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21年,注册资本 10,000万元人民币,公司的主要业务为精 细化工中间体的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220,659,595.00元,净利润 7,223,646.29元。 2、江苏新农化工有限公司 江苏新农化工有限公司为本公司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 20,000万元人民币,公司的主要业务为化 学农药原药和精细化工中间体的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323,783,380.43元,净利润 2,574,416.32元。 3、浙江新农化工销售有限公司 浙江新农化工销售有限公司为本公司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 1,000万元人民币,公司的主要业务为 农药批发、零售,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290,291,844.70元,净利润 8,265,308.34元。 4、新农(杭州)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农(杭州)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为本公司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20年,注册资本 1,000万元人民币,公司的 主要业务为生物科技技术的技术开发、植物保护产品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工程技术的技术开发,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0元,净利润-844,930.49元。 5、浙江新农进出口有限公司 浙江新农进出口有限公司为本公司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 500万元人民币,公司的主要业务为货物 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国内贸易代理(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和限制的项目除外),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5,738,174.06元,净利润 372,074.27元。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2024年05月15日 网上平台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投资者2023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 详见2024年5月15日刊登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08月30日 网上平台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投资者2024年半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 详见2024年8月30日刊登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10月29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德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张培栋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李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周舟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潘云鹤 公司生产经营等情况进行交流和沟通 详见2024年11月1日刊登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11月05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李家豪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林森 公司生产经营等情况进行交流和沟通 详见2024年11月6日刊登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12月26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仁桥(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唐博文 公司生产经营等情况进行交流和沟通 详见2024年12月26日刊登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