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船防务(600685)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2025年上半年船舶市场发展情况 2025年上半年,世界新造船市场阶段性调整,新船成交量回落,新船价格保持平稳,我国船舶工业依旧展现强劲韧性与竞争力,造船三大指标市场份额持续领跑全球。 新船需求阶段性回落。全球新造船市场自2021年以来成交规模连续过亿,并在2024年创下2008年以来历史新高,2025年新造船市场存在阶段性回调压力;叠加上半年美国船舶301调查、贸易政策频繁调整、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因素,船东观望情绪增强,新船市场订单放缓。2025年上半年,世界新造船市场新接船舶订单4690.12万载重吨、1965.5万修正总吨,同比分别下降34.36%、54.36%;分船型看,集装箱船为市场唯一亮点,共成交2174.4万载重吨,以载重吨计同比上涨27.23%,占同期全部订单的46.37%;油船、散货船、液化气船以载重吨计同比下跌超73.7%、72.9%、83.64%。 新船价格高位松动。克拉克森6月新船价格指数收报187.11点,同比下降0.1%,较年初下降1.2%。新船价格虽由于成交量萎缩有所松动,但老旧船舶拆解、绿色船舶更新需求释放、优质造船产能短期难以大幅扩张等供需两端的积极因素,持续支撑新船价格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分船型看,集装箱船市场保持景气,6月新船价格指数收报117.04点,同比上涨2.3%,较年初下跌1.3%;油船、散货船、液化气船6月新船价格指数分别收报212.37点、169.72点、201.98点,较年初分别下跌4.7%、2.0%、1.9%,同比分别下跌4.8%、2.3%、1.4%。 中国造船全球领先。2025年1-6月,中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2632.21万载重吨、1009.00万修正总吨,造船完工量2463.96万载重吨、1009.25万修正总吨;截至 6 月底,手持订单量 26065.00万修正总吨、9698.48万修正总吨。以载重吨计,三大造船指标分别占全球 56.12%、52.20% 和 67.28%;以修正总吨计,占比分别为51.34 %、46.74% 和58.88%。上半年中国造船业新接订单份额按载重吨、修正总吨计同比分别下降18.05%、65.25%,领先优势有所缩小,但鉴于韩日产能瓶颈及中国造船业的综合竞争力与发展韧性,全球竞争格局总体保持稳定。 全球海工市场量升价涨。上半年全球成交海工订单 83 座/艘、金额99亿美元,数量同比增长15%,金额同比下降32%,主要因 FPSO 等高价的油气装备订单减少。受油价回升、海工市场需求改善及全球船厂负荷饱满等因素驱动,海工船舶价格延续上涨趋势,克拉克森统计的 21 种细分海工船型中,14 种同比上涨(其中 12 种涨幅达两位数),其余 7 种与去年同期持平。 (相关数据来源:中国船舶集团经济研究中心等) (二)本集团经营情况 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坚决履行强军胜战首责,持续深耕海洋防务产业,积极推进新质新域作战力量建设,增强装备供给能力;同时紧跟全球船舶市场发展趋势,以市场需求强化接单策略,聚焦主建船型,强化自主研发,累计实现经营接单 154.98亿元,同比增长64.6%,完成年度计划的 88.8%。新承接的 6 型 32 艘造船订单,包括集装箱船、特种船、气体船等,其中公司“鸿鹄” 系列支线集装箱船持续领跑全球细分市场,中型集装箱船实现 4300TEU 至 9200TEU 的拓展,产品竞争力与谱系建设成效显著。 本集团紧扣保交船、快交船、交好船目标,依托在手订单充足及主建船型批量建造优势,深化项目管理、计划管理、成本管控、生产资源调配及人力资源协同等工作,推动交船质量、造船效率与成本管控水平同步提升,实现多型产品较合同期提前交付。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完工交船 16艘、45.46万载重吨,包括支线集装箱、科考船、养殖工船等产品;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01.73亿元,同比增长16.54%。 截至本报告期末,本集团手持订单合同总价约 680亿元,其中在手造船订单合同总价约 650亿元,包括 140艘船舶产品、1座海工装备,共 466.4万载重吨;海上风电装备、船舶修理等非造船产品在手订单合同总价约 30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