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厦环能(873703)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七、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年度经营目标,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围绕强化传热技术,开展高效管的深入研究,进行产品迭代,以提高性能、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的成熟应用经验,挖掘新需求、开辟新业务,推动现有产品在新装置、新领域的应用,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报告期内,公司取得“一种传热的微细通道换热装置”发明专利授权;同时,在工业热泵、氢冶金以及精细化工等新兴应用领域拓展取得进展,并实现新增销售。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国外市场开拓力度。一方面,通过参加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技术会议(SABICTechnical Meeting 2025)、埃及国际石油展览会(Egypt Petroleum Show 2025)以及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Hannover Messe 2025)三大国际展会,进一步提升公司高效换热器产品在全球的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成功开拓中东、北非及欧洲地区的渠道资源。另一方面,公司持续推动通过国际知名工艺包商SD公司的技术认定和许可,重点加快中东市场的业务突破。报告期内,公司成功中标沙特SAUDIKAYAN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装置改造项目,有效提升了公司高效换热产品在中东市场的应用认可度和市场影响力。此外,公司按期完成对哈萨克斯坦纯碱项目的高效换热器交付,进一步深化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能力与合作深度。公司持续加强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并拓展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及新产品开发。 报告期内,公司与国内科研院所共同围绕低空经济领域的高效换热器技术研究开展合作,技术成功突破后将提升公司产品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竞争力。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及新产品的开发。在深耕现有市场的同时,公司将积极拓展新材料、核能、LNG等新应用领域,并持续加强海外市场开拓力度,以实现海外销售收入的稳步增长。此外,也积极探索将公司先进传热技术应用于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商业航天、储能以及低空经济等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挖掘技术融合潜能,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的有机结合,打造全新的生产力增长引擎,推动公司在新质生产力赛道上抢占先机,实现跨跃式发展。 (二) 行业情况 换热器行业的上游为钢材、钢管等原材料和基础零部件的供应商,中游为换热器的制造生产,下游是换热设备的应用领域。换热设备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节能装置,在炼油及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力冶金、船舶工业、机械工业、集中供暖、制冷空调、食品制药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下游的行业的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对换热设备行业的市场空间产生持续性影响。公司主要产品为高效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能源消耗低、可靠性高等特点,可显著减少换热器的数量和体积,降低设备投资及工程成本,节省运营费用,为推动下游装置大型化、高效化、节能化,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起到战略性作用。近年来,国家从战略部署、方案设计层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有关部委从产业政策方面,推动各企业、各行业以及全社会,特别是工业领域重点耗能产品的节能降碳,2025年以来,相关政策持续深化出台。国务院于2024年5月23日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国发〔2024〕12号),明确提出至2025年,全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力争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改造预计全年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确保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目标。在此政策框架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于2025年4月联合印发《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改环资〔2025〕313号)。该方案明确将“新型换热器”等关键装置列为重要技术攻关对象,推动冷热同源热泵、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大功率高温热泵等技术集成研发,并鼓励与太阳能、蓄热等多能互补技术融合应用。此外,该《行动方案》还推动工业领域整体能效提升,鼓励企业采用微通道换热器等高效传热、轻量化设备作为节能装置的重要技术路径,尤其在空调、汽车及工业系统中进行推广使用。国家对工业企业能效管理的要求进一步趋严。方案明确要求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及重点企业需建立能源审计与碳强度管理体系,覆盖约70%的用能和排碳主体;重点提升工业锅炉及发电站运能效率,通过高效设备更新改造推动节能降碳。上述一系列政策举措由国务院主导并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统筹实施,为换热器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了换热技术升级和产业迭代,为高效换热器产品在工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坚实支撑。公司高效换热器产品符合国家节能降碳的要求及行业发展趋势,相关政策对公司产品未来的推广应用带来积极影响。 (三) 新增重要非主营业务情况 (四) 财务分析 1、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一年内到期的非 流动负债 1,558,981.79 0.12% 1,525,935.66 0.12% 2.17% 其他流动负债 22,903,957.17 1.78% 23,084,069.58 1.77% -0.78%租赁负债 3,871,639.64 0.30% 4,661,595.47 0.36% -16.95%资产负债项目重大变动原因:1.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较期初减少90.91%,主要系理财产品到期赎回所致;2.应收款项融资期末较期初减少94.54%,主要系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所致;3.预付账款期末较期初减少32.56%,主要系预付供应商货款减少所致;4.在建工程期末较期初增加108.71%,主要系公司募投项目持续推进投入所致;5.其他非流动资产期末较期初增加35.57%,主要系本期购买的1年以上的银行存单增加所致;6.应付职工薪酬期末比期初减少36.17%,主要系上年年终奖于本期发放所致;7.应交税费期末比期初减少72.89%,主要系期末应交所得税及增值税减少所致。 2、 营业情况分析 (1) 利润构成 1.营业收入本期较上年同期减少55.38%,主要系受项目建设周期影响及竞争加剧,本期交付的设备合同额减少所致;2.营业成本本期较上年同期减少50.86%,主要系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3.毛利率本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 5.57百分点,主要系交付客户的产品结构发生变化,相较上年同期本报告期工艺包指定的附加值高、毛利率较高产品交付量减少,剔除该类项目后,两期毛利率基本持平;4. 销售费用本期比上年同期减少48.94%,主要系本期销售收入减少同时加强费用管控所致;5.财务费用本期比上年同期减少58.89%,主要系本期利息收入减少所致;6. 信用减值损失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加 90.77%,主要系回款周期变长,计提的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增加所致;7. 资产减值损失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加248.02%,主要系回款周期变长,计提的合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所致;8.其他收益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加5,003.13%,主要系本期收到的政府补助增加所致;9.投资收益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加213.80%,主要系本期收到的存款理财利息收益增加所致;10.资产处置损益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加100.00%,主要系固定资产处置收益增加所致;11.营业外支出本期较去年同期减少95.85%,主要系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减少所致;12.税金及附加本期较去年同期减少86.45%,主要系本期应缴的城建税及附加减少所致;13.营业利润本期较去年同期减少 72.35%,主要系本期销售收入减少、毛利率下降及减值损失计提增加所致;14.所得税费用本期较去年同期减少79.12%,主要系随营业利润减少而减少;15.净利润本期较去年同期减少70.99%,主要系随营业利润减少而减少。 (2) 收入构成 本期高效换热器产品收入减少,主要系受项目建设周期影响及竞争加剧,本期交付的设备合同额减少所致。 3、 现金流量状况 1.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同期减少 222.48%,主要系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减少所致;2.本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同期增加 122.40%,主要系本期公司购买的定期存款及理财产品金额减少所致;3.本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同期减少757.06%,主要系去年同期收到募集资金所致。 4、 理财产品投资情况 单项金额重大的委托理财,或安全性较低、流动性较差的高风险委托理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