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集团(600129)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医药集采扩围、医保控费持续、行业穿透监管日趋严厉,面对医药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以“科技创新”与“营销创新”为双引擎,坚持务实为基、精耕为本,聚焦核心任务狠抓执行,强基蓄势、聚力攻坚,在转型升级、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58亿元,同比下降27.63%。其中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8.42亿元,同比下降44.03%;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收入33.72亿元,同比下降9.87%;中药材资源板块实现销售收入4.93亿元,同比增长0.55%;大健康及国际业务实现销售收入0.95亿元,同比下降64.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降71.94%,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下降主要受相关政策以及部分产品社会库存持续消化等因素影响。 1.医药工业组织进化模式转型,谋战融合下沉终端 一是问题导向,营销组织机构进一步优化。优化营销组织架构,强化内部协同和终端动销,加快销售模式转型,优化营销人员薪酬结构和考核口径,激发营销队伍活力。二是市场导向,以临床价值为核心驱动学术营销转型。报告期内,公司学术推广体系战略升级,完成顶层设计,数字化医学平台正式立项。循证医学实现突破,6个核心品种成功进入3项诊疗指南、1项专家共识、1项教材、6项用药/防治方案:藿香正气口服液进入《小儿胃肠型感冒中医药诊治及疗效评价指南》、急支糖浆进入《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还少丹进入《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指南》,五子衍宗丸进入《男性不育症中医诊疗指南(2025版)》。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益保世灵、贝贝莎等产品进入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教材《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防治精要》。此外公司核心产品循证论文发表共计10篇,其中发表于国际权威SCI期刊2篇,科技核心期刊4篇。在上市后临床再评价方面,公司积极推进重点产品临床研究项目立项、方案论证、医学研讨,组织召开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通天口服液、护肝颗粒、茵芪肝复颗粒、小金片等核心品种专家研讨会,协同参与国际权威学术会议,推动核心品种上市后循证医学体系建设。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防治化疗相关恶心呕吐(CINV)最新临床研究结果首次在国际癌症支持治疗协会(MASCC)年会上获得大会专题报告(oralpresentation);推动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和鼻窦炎口服液2个核心品种上市后研究启动并顺利进入病例入组阶段;推进4个核心产品上市后临床研究项目达成合作,包括:通天口服液脑梗死恢复期IIT研究、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鼻窦炎IIT研究、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IIT研究、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RWS研究。三是结果导向,终端动销取得阶段性成果突破。一终端等级医院着力市场准入,保存量提增量,完成61个品规挂网,新增三级医院超400家,二级医院超1100家。二终端连锁药店聚焦百强,强动销降库存,明确三大标准动作,累计完成近4.3万家门店终端陈列。三终端基层医疗着力市场开拓,建网络拓渠道,新开发诊所3.9万家,打造样板诊所1729家,专销品种拓展合作客户289家。四终端线上销售升级平台合作,新零售重突破。着力B2C渠道,新零售业态上半年同比增长明显。五终端团购海外做好补充,升级优化国际产品矩阵,上半年新启动12个品种首次注册,5个品种续注册。下半年,公司将持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建强工业营销体系。推进循证医学体系建设,深化产品二次开发与降费增效,加强“4+1”管线精准谋划,强化品牌协同全面赋能,打造核心品牌矩阵。着力一终端开发和上量;全力做好二终端分销、动销和纯销;加快三终端网络建设,加大培育适合渠道销售的新产品,满足特色诊所需求;整合升级四终端,完善线上产品矩阵,推动O2O及内容电商销售突破;精细运营五终端,多渠道做好团购及海外销售推广。加快销售队伍组织变革,激发队伍潜能。2.强化科研创新赋能,加速成果转化落地一是加强科研成果产出,报告期内,公司有序推进在研项目,获授权专利14项,仿制药生产申报受理件3件、一致性评价生产申报受理件5件。经典名方华盖颗粒获澳门上市批件,为澳门药监局成立以来批准的首个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丝右哌甲酯原料及丝右哌甲酯右哌甲酯胶囊获国家麻精药品立项批件;SPTJS22001项目已申报IND。前沿基础研究实现突破,基于人体全基因组泛GPCR受体靶点的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研究,系统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为中药现代化提供科学支撑。二是深化科研平台建设,加强与院士团队、国医大师、头部中医院校及协会合作,联合研发平台建设,促进成果转化;新获批重庆市中药新药创制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三是科研赋能产销两端,科研、生产、质监深度协同,完成集团首次科技成果与技术大摸底,建立6个科技成果数据库;深化“研发-市场-销售”铁三角机制,强化学术与市场转化,深度参与产品管线建设与市场学术赋能体系构建,确保科研力有效渗透至销售终端。下半年,公司将坚持科研创新驱动。重塑科研组织体系建设和制度体系建设,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加快大品种二次开发、BD引进及新药创新;深化产学研医融合及科创平台建设。3.强化医药商业供应链建设,拓展渠道创新业务一是加强供应链建设,加快实现从“品种齐全”向“单品优势”的战略转型,新增一级供应商15家;第十批国采品种配送权18个。二是加快渠道拓展,新开发公立等级医院10家,新增中医院开户3家,存量医院中药饮片开户15家;加大零售门店亏损治理,线下门店整体亏损率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三是强化风险管控,强化债权管控和清收,加快加盟药房合规清退。下半年,公司将持续强化商业渠道管控,推动医药商业供应链建设。全面提升集采业务覆盖面和竞争力,优化采购策略,整合资源,降低采购成本;拓展渠道与创新业务布局,全面提升零售终端销售活力;积极跟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终端品种优势,强化动销拉单,丰富B端品种库。4.加快中药资源产业化发展,优化布局全链贯通一是着力打造GAP基地,聚焦中药材大品种经营,围绕两大煎配中心实现饮片销售增量。推进连翘、大黄、苍术、丹参、甘草5个品种GAP基地建设,其中连翘已通过GAP符合性延伸检查;完成石柱、眉山、万荣3个产地加工厂仓库建设,静态库存能力达1.3万吨。二是聚焦中药材大品种经营,黄连、黄芪销量大幅增长。下半年,中药材资源将着力源头管控,提升中药材加工与供应能力。加大战略储备,全面推进“战略储备+运营”模式;推进GAP基地和质量体系建设;稳定虫草生产与技术攻坚,加速虫草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和产品开发;深化以煎配中心为核心的中药饮片销售体系建设,实现饮片大健康产品新突破。5.产能统筹与产线协同,精益智造提高质量一是精益智造提高质量,完成“灯塔领航智造”项目蓝图规划;产业大脑项目完成药材基地共享服务、供应协同服务、产能协同服务、智慧煎药服务、中药全链追溯服务方案及对应门户功能设计。技术协同驱动质量标准提升,启动17个质量标准研究,QC立项124个;推进ESHQ质量安全环保整合体系建设,严守质量、安全、环保底线,上半年安全生产零事故。二是精益管理降本增效,全面推进节本降费工作及强化集采集销一体化建设。三是统筹产能保供提效,审慎推进新产能建设,统筹产能产线,做好产销链接、产研链接,强化共有品种集约化生产,改造关键产线,提升生产一致性。统筹内外部委托生产,规范子公司受托生产管理。下半年,公司将深入实施精益制造,提高生产质量数智化水平。持续精益生产管理,优化产能建设,深化产销链接和产研链接;提级智造水平,推进涪陵制药厂“灯塔领航智造”及产业大脑项目建设;精益质量管理,创新质量监管机制,强化监督排查,推进质量典范打造。6.加快数字化项目建设,数据驱动全链升级一是启动“一个AI数字化太极”建设,形成AI应用场景建设蓝图及分阶段推进计划,筛选确认20余个落地场景并启动实施工作。二是加快推进全链数字化转型升级。稳步推进APS系统、运输管理系统、SRM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项目。三是持续推进数据运营及数字治理工作。依托中药材行情决策、全渠道流向、终端数字化三大系统建设,新增核心数据入湖;推进数据中台及BI平台建设,开发并优化滞库分析、战略运营统计等数据模型。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强化数字化赋能,加快推进全链转型升级。通过数字化赋能营销提升销量,赋能生产降低成本,赋能科研创新模式,赋能管理提质增效。7.强化穿透式运营管控,提升经营管理效能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加大专项治理,压减法人层级,盘活企业资产,加快“两资”“两非”处置力度。二是强化财务穿透管理,逐步构建覆盖“销、产、管、研”各环节的成本核算体系。实施年度预决算闭环管理,紧密跟踪直管子公司年度预算目标值完成进度,实施月度滚动预算管理。三是强化运营风险管控,年度经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任务责任;聚焦关键问题与重点任务,强化过程管控。建立问题督办闭环,全面梳理重点经营管理问题,建立台账督办闭环,紧盯高频反馈的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攻坚。四是强化合规经营管理,通过搭建顶层设计、培植合规文化,开展体系诊断及“三张清单”优化,建设合规案例库和风险数据库。开展全级次企业内控自评,立行立改,聚焦重点领域审计监督。下半年,公司将深化管理提升,推动企业合规健康发展。持续推进三项综合治理,加强下属企业亏损治理、法人压减及资产负债率压降;增强财务穿透管控能力,强化预决算和债权管理,控制费用成本;加强合规风险管控,推动穿透监管,强化内控监督,开展专项和重点项目监督检查。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