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垒知集团(002398)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综合技术服务业务 近年来,国务院、发改委等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检测行业市场化改革,促进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 快速发展,深化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专业化、市场化进程,我国第三方检测2021年市场规模增长到2,326亿元,预测 2024年第三方检测市场规模为3,000亿元,同比增长约15%,至2027年市场规模可达5,374.41亿元。随着经济的深化发展,社会各界对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等问题的关注度逐步上升,经济活动中的各类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检测检测需求不断上升,为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广阔空间,国内检验检测市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集约化程度持续提升。 2、外加剂新材料业务 混凝土外加剂作为改善、调节商品混凝土性能的掺和材料,在项目工程应用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国内外商品混凝 土化率的不断提升,外加剂新材料的市场规模随之扩大;重点、难点工程项目的增加,进一步强化混凝土外加剂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不可或缺性。近年来,在国内环保政策趋严的背景下,混凝土外加剂行业面临结构化调整,行业集中度日趋提升,行业龙头逐步凸显。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中国建筑行业在房地产调整、基建结构性增长及绿色转型的多重作用下,整体呈现“稳中承压、结构优化” 的特征,房地产低迷的压力依旧制约着市场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实现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4,374亿元,比上年增长3.2%,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4%,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100,280亿元,比上年下降10.6%。在工程建设领域动荡汹涌的浪潮中,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优先为原则,在行业处于周期低谷时,坚定市场开拓、机制创新、技术革新,采取多维的市场营销策略,致力于提升公司各板块竞争实力,推动垒知集团高质量发展。 2024年,垒知集团从目标出发,以使命为中心、以愿景为导向、以战略为驱动,确保公司稳步健康发展,公司主营业务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及科研创新成果如下: 1、综合技术服务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健研检测集团聚焦新领域业务,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综合技术服务板块业绩大幅提升。 2024年,虽然国内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但基于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建设、“保交楼”政策等项目为公司工程检测业务稳步发展提供了支撑。健研检测充分发挥自身在建设工程检测领域的专业优势,报告期内承接多个重点、难点项目,包括承接世界单体规模最大、跨度最长的民航飞机维修库厦门太古翔安新机场维修基地的桩基检测、厦门266米高楼白鹭西塔主体结构钢结构检测等。 2024年,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如铁路、公路、水利等)投资呈现结构性的增长,健研检测紧抓市场契机,为水利工程、高速公路以及城市道路空洞等多个项目提供检测技术服务,实现重大工程及交通工程检测业务进一步增长。在电子电气检测业务方面,电子电气检测中心检测资质及项目不断延伸,检测品类已从通信电子、汽车电子领域,拓展至工业及新能源电子、医疗电子、军工电子、光储一体化产品等领域。2023年底,健研检测已取得赛力斯汽车及东风柳汽的授权认可实验室资质,并已为其电子零部件供应商提供检测、数据和报告服务,形成业绩贡献。报告期内,深圳健研检测还获批欧陆集团亚太区首家CBTL认可实验室,标志着健研检测在电气安全检测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国际认可度迈上新台阶。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健研检测集团综合技术服务业务业绩提升显著,实现营业收入3.29亿元、净利润3,792.25万元。 2、外加剂新材料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科之杰集团以“立足基建、服务技术;立足中国,开拓海外”为目标,凭借完善的全国布局、 优秀的品牌知名度、优秀的产品质量及卓越的科研实力,立足服务国内工程项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全国市场占有率,聚焦特种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为不同的工程应用场景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开拓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持续布局海外市场。一直以来,科之杰集团依托垒知建筑科学研究技术平台,攻克“四特:特高、特长、特大、特深”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场景,积累各种成功案例,为大型建设项目提供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施工解决方案,包括:贵州花果园双子塔(中国最高双子塔)、舟山跨海大桥(国内最长、最重的整孔预制箱梁)、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国内筏板混凝土浇筑最快记录)、西安南飞鸿广场(超高层钢结构项目,创钢管自密实混凝土最高强度等级)、河南滑县E-WT风电项目(装机容量500MW)、福厦铁路1标乌龙江特大桥(主跨斜拉桥为世界同类桥型最大跨度)、桂西北治旱百色水库灌区工程(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工程)、茅台广场超长泵送混凝土工程(水平换算输送距离将近450米)、郑州宝能悦世商业中心(C60高抛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高抛高度16m)。此外,2024年科之杰集团及下属子公司还参与了贵阳、炎陵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助力太平岭核电项目、大塘风电场项目等大型项目的建设,不断提升的技术实力为科之杰集团开拓基建项目提供有利支持,产品与服务覆盖基建项目的各种应用场景,2024年科之杰集团工程项目业绩贡献比例持续提升。与此同时,科之杰集团持续践行“科之杰中国,伴您建设世界”豪情,承载中国混凝土外加剂走出国门的使命,在 2023年投入运营的老挝外加剂生产基地已实现盈利。报告期内,科之杰集团海外布局新增泰国外加剂生产基地,坚定外加剂跨境发展步伐,进一步实现科之杰集团全球化发展战略。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科之杰集团外加剂新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55亿元、净利润4,056.49万元。 3、数字化业务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垒知科技集团依托公司建筑科研背景,以自身的技术优势,积极开发数字化技术在建筑领域 的应用场景,致力于探索建筑产业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探索基础设施大数据与社会民生大数据相融合的创新型深层次智慧城市建设,探索产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路径,助力产业伙伴完成战略转型和升级。垒知科技集团几年来潜心笃行,专注科研成果转化,以“AI共生”理念,践行“建筑AI”与“AI建筑”,携手欧特克、深信服、海康威视等合作伙伴,构建“Lets Toolkit(工具箱)+Lets Robot(执行终端)+Lets Gear(感知网络)”垒知AI发展战略,为行业增添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截至本报告期末,已有包括“垒知造(LetsMake)”、“垒知星(LetsGalaxy)”、“垒知沃(LetsWork)”等多款自研产品面市,已形成业绩贡献。 4、公司秉承“科技创建新家园”的企业愿景,确立了“立足主业,兼顾行业,探索前沿,蓄积创新,紧密横向,推 动纵向”的科技工作方针,通过持续“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人才”提升公司科技核心竞争力。创新引领科技先行,2024年公司围绕建设综合技术服务、外加剂新材料两大主营方向,及时把握行业技术动向,结合数字化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创新和转化,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报告期内期间,公司新增科技项目156项、科技奖励4项、发表论文95篇、授权专利56件、科技资质14个、科技平台3个。 (1)科技成果 报告期初科技奖励7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 新增科技奖励4项:2024年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24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24年度陕西省土木建筑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共获得科技奖励81项。 报告期初公司授权有效专利数645件,2024年度新增授权有效专利数56件。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授权有效专利数共701件。 (2)科技资质 报告期初科技资质7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健研检测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垒智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科之杰新材料集团福建有限公司、科之杰新材料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重庆建研科之杰新 材料有限公司、科之杰新材料集团(广东)有限公司、陕西科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厦门天润锦龙建材有限公司、垒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垒知科技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垒知(成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厦门建研家科技有限公司、健研检测集团重庆有限公司、健研检测集团深圳有限公司、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浙江有限公司、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海南)有限公司、科之杰新材料集团(云南)有限公司、垒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领军企业3家(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建研科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科之杰新材料集团福建有限公司)、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工信部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企业1家(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百强1家(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市“专精特新”企业十强1家(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1项——聚羧酸减水剂(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2023全国民营企业发明专利五百强1家(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家(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河南有限公司、陕西科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科之杰新材料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科之杰新材料集团(贵州)有限公司、垒知(成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福建省(厦门市)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海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重庆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福建省创新型民营企业百强1家福建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厦门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厦门市创新型企业3家、厦门市创新型中小企业3家、厦门市级高企技术企业3家、厦门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厦门市龙头骨干企业2家、厦门市重点工业企业1家。新增科技资质14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之杰新材料集团(云南)有限公司、重庆建研科之杰建材有限公司),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健研检测集团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健研检测有限公司、垒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科之杰新材料集团广西有限公司),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家(重庆建研科之杰建材有限公司、科之杰新材料集团(云南)有限公司、福建垒智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厦门天润锦龙建材有限公司、科之杰新材料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重庆建研科之杰建材有限公司、陕西科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福建省创新型民营企业100强1家。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共获得科技资质88个。 (3)科技平台 报告期初科技平台31个:国家级科技平台1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科技平台6个(福建省企业技术中心、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福建省混凝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建筑节能产品与检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 学院混凝土外加剂产学研联合基地、新乡学院混凝土外加剂产学研联合基地)。新增科技平台3个:市/区级科技平台2个(厦门科之杰混凝土应用解决方案创新中心、厦门健研工程检测解决方案创新中心)、产学研合作平台1个(闽南科技学院-健研检测集团实践教学基地)。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共获得科技平台34个。2024年 2023年 同比增减金额 占营业收入比重 金额 占营业收入比重营业收入合计 2,617,049,228.5建设综合技术服务 329,317,852.99 12.58% 421,115,589.67 13.77% -21.80%新型建筑材料 2,127,750,968.3软硬件销售及服务 133,654,527.33 5.11% 150,946,198.50 4.94% -11.46%其他 16,473,860.05 0.63% 28,933,474.11 0.95% -43.06%分产品技术服务 329,317,852.99 12.58% 421,115,589.67 13.77% -21.80%外加剂新材料 1,955,278,066.3节能新材料 19,675,524.35 0.75% 21,136,515.67 0.69% -6.91%工程施工 9,852,019.79 0.38% 34,379,453.82 1.12% -71.34%软硬件销售及服务 133,654,527.33 5.11% 150,946,198.50 4.94% -11.46%其他 16,473,860.05 0.63% 28,933,474.11 0.95% -43.06%分地区华东地区 1,191,580,260.8中南地区 650,967,105.16 24.87% 778,292,607.32 25.45% -16.36%西北地区 136,584,660.12 5.22% 145,201,299.09 4.75% -5.93%华北地区 117,896,441.40 4.50% 89,024,897.13 2.91% 32.43%国外地区 36,530,737.38 1.40% 28,491,561.02 0.93% 28.22%分销售模式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行业和产品分类 (1)公司建设综合技术服务的人工成本占其营业成本的比重在 40%以上,其他为外部协作、原材料、折旧、能源等; (2)公司销售的外加剂新材料的原材料成本占其营业成本的比重在 80%以上,其他为运费、人工工资、折旧、能源等; (3)公司销售的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成本占其营业成本的比重在 70%以上,其他为人工工资、折旧、能源等; (4)公司销售的节能新材料的原材料成本占其营业成本的比重在 40%以上,其他为运费、人工工资、折旧、能源等; (5)公司工程施工的原材料成本占其营业成本的比重在 75%以上,其他为人工工资、折旧、能源等; (6)公司软硬件销售及服务的外购产品及外购服务成本占其营业成本的比重在 80%以上,其他为人工工资等。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子公司名称 在子公司的 持股比例 导致合并范围变动 情况的依据 变动日期 垒知科技集团(南京)有限公司 100.00% 新设子公司 2024-5-6 厦门云华垒合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100.00% 注销子公司 2024-12-16浙江垒知光合新能源有限公司 65.00% 注销子公司 2024-10-18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超长保坍母液及高温适用型混凝土保坍材 开发在高温下具有良好保坍性能的聚羧酸 中试阶段 在高温40℃下,混凝土保坍性能能达到 可满足海外中东、非洲等炎热地区的客户料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保坍剂新产品,解决高温环境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坍落度损失大、施工性能下降等技术难题 10h以上 需求,有助于拓展公司新业务区域高强混凝土专用降粘母液研制与开发 开发一款用于降低高强混凝土粘度的聚羧酸母液产品,满足施通的指标;早强型路面快速修补混凝土满足2h开放交通的指标;低温早强型路面快速修补混凝土满足负温环境条件下施工,2h开放交通的指标 可满足抢险救灾等突发应急需求,有助于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泡沫混凝土配合比研究 开发泡沫混凝土系列产品,形成配合比库 已完成 开发出EMAS特性材料等特种泡沫混凝土; 通过对固废进行使用 研究有效降低泡沫混 凝土成本 泡沫混凝土用途广 泛,可应用于屋面边坡施工、地面垫层施工、地暖工程回填、挡土墙及边坡稳定、轻质墙板和补偿地基、防火墙绝缘填充、园林绿化等,可拓展公司业务新领域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沉降防治技术研究 解决既有多层住宅与加装电梯井道在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因竖向变形不协调而发生相对沉降的问题 已完成 通过对加装电梯井道的地基基础、电梯井道与既有建筑主体连接节点的合理设计,在“减少沉降量”和“适应沉降差”两方面提出具体沉降防治技术措施。解决在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加装电梯沉降这一难题 为公司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及建筑工程综合技术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城市道路地下病害体数字化探测与预警关 聚焦城市道路地下病害体的关键科学问 中试阶段 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集成研究成果, 道路地下病害体检测市场前景较好,并有键技术研究 题,充分考虑城市道路地下病害体形成机制、演化规律、检测预警、风险评估、过程与成果数字化之间的有机联系、行业趋势及时代背景,建立地下病害体“形成—演化—检测—评估—管控”研究体系 并引入神经网络模型与图像识别技术,完善检测平台基础架构,实现检测“信息化”向“智能化”的转型,建立健全城市道路健康服役数字化平台和智能服务机制 望回归到日常检测或周期性检测的常态,市场体量有望进一步扩大。数字化探测与预警关键技术作为行业前沿课题,该研究将为公司积累厚实的软实力,为开拓相关检测市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建筑楼板隔声砂浆及隔声涂料的应用技术研究 通过测试得到典型楼板构造的撞击声隔声性能,针对隔音涂料完成隔声分析,并从楼板材质、厚度、构造做法等角度出发,分析各因素如何影响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 研发阶段 平衡隔声效果与经济成本,针对不同使用场景提出合适的楼板构造 为减轻楼板撞击声提供技术参考,有助于室内声环境的改善; 有助于推动绿色建筑 的发展;提升公司建筑隔声检测市场新拌混凝土远程质量控制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研究 解决混凝土搅拌车环境条件下的防震、防水、防污、抗老化问题,建立了AI视觉模型,能够对混凝土坍落度实现自动评价,实现远程混凝土质量调整 已完成 提升混凝土企业生产管理水平与产品质量,为混凝土生产行业的智能化质量管控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 通过为客户提供AI应用服务工具和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公司的产品、服务和品牌的升级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2,796,791.69元,下降55.74%,主要系本期质保金到期并收回所致。存货 114,390,528.长期股权投资 171,554,225.136,326,003.75元,增长37.96%,主要系本期子公司上海垒知科创园项目及产线等持续建设所致。使用权资产 23,722,756.755,815,365.20元,增长79.36%,主要系本期子公司上海垒知科创园项目借款增加所致。租赁负债 21,453,093.2229,884,725.40元,下降52.25%,主要系本期持有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所致。预付款项 41,299,525.420,775,262.43元,增长101.22%,主要系本期预付采购款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其他应收款 18,988,815.727,874,699.64元,下降59.48%,主要系本期收回拆迁补偿款、股权转让款所致。其他流动资产 33,031,674.67,717,701.57元,增长30.49%,主要系本期增值税借方余额增加变动所致。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89,755,551.3加33,929,976.51元,增长60.78%,主要系本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所致。其他非流动资产 8,148,968.18 0.14% 15,518,174.57,369,206.32元,下降47.49%,主要系本期预付设备款到货结转所致。应付票据 5,159,789.98 0.09% 175,957,348.170,797,558.20元,下降97.07%,主要系本期应付票据到期还款及采用供应链金融产品结算增加,应付票据结算减少所致。746,325.43元,增长1329.76%,主要系本期预收租金增加所致。其他应付款 24,104,710.123,891,941.74元,下降49.78%,主要系本期回购注销限制性股票所致。递延所得税负1,823,881.90元,下降32.29%,主要系本期末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会计与税法差异减少所致。库存股 40,427,420.419,009,436.41元,增长88.75%,主要系本期回购股份所致。境外资产占比较高□适用 不适用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本期“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含衍生金融资产)”的“其他变动”209,274.11元,系本期末账面价值中的应收银行理财产 品利息金额,较期初账面价值中的应收银行理财产品利息金额增加209,274.11元。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是 否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项 目2024年12月3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