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世纪(300083)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业务所属行业为“通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营业务为数控机床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021年 12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文件明确提出国家要重点发展“通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数控机床,又称“工业母机”,指的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是制造业的“心脏”,是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5G通信、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自动化、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其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制造业竞争力。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是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基础性产业,是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柱产业,是国家大力推动发展的战略产业。机床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如下: (一)我国机床行业大而不强,高端机床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全球机床市场中,日本、德国、美国、中国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我国机床行业已经形成较完备的产业体系,但由于起步较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大而不强”,高端产品及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使得我国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仍然面临“卡脖子”的难题,而贸易摩擦更是加剧了这一局面。机床核心技术自主化率低的现状不仅限制我国机床行业的发展,还会限制下游制造业的升级,我国数控机床的进口替代势在必行。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4年我国中、低端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分别高于 65%、82%,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但高端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仅为 6%,国产化空间很大。随着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市场对具有高速度、高精度、高复杂性加工特征的高端数控机床需求也越来越高,倒逼机床行业整体技术水平逐步提升,国内高端数控机床已呈现进口替代趋势,机床行业的未来发展为公司高端数控机床经营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二)机床产业支持政策频出,助力行业走高端自主可控路线 2015年 5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 2025》将数控机床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要求实现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 80%。2021年 3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高端数控机床等产业创新发展。2023年 4月,工信部、科技部联合发布《高端数控机床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要求全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数控机床产业发展。2023年 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数控机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提高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保障。2024年 4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要求淘汰服役超 10年的老旧机床,推动航空、光伏等领域高端设备更新,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 90%、75%,推动数控机床等工业装备更新升级。 (三)新一轮上行周期开启,设备更新政策释放存量市场潜力 机床产品的寿命一般约为 10年,但长时间工作的重型切削机床寿命为 7-8年,我国机床行业过去发展也呈现以 10年为周期的特征。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2020年至今,受益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机床行业更新替代需求及进口替代等多重有利条件,我国机床行业开始回暖,2020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 45万台,2024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达69.5万台,上行趋势已现。 图3-1 中国历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 数据来源: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以未来 10年、20年为周期看当前机床市场,目前机床行业仍处于上行初期。尽管下游市场过去几年经历快速扩张形成了庞大存量设备市场,在设备折旧刚性的影响下,未来更新替换叠加新增需求仍将支撑机床市场达到较高市场规模,开启新一轮上升周期。 (四)国产机床性能提升,出海打开新成长空间 近年来,随着国产数控机床性能提升以及产业链逐渐完善,数控机床国产化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内机床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空间。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情况》,2024年金属加工机床总体进口明显下降,出口增长,顺差金额扩大。2024年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为 54.9亿美元,同比下降9.9%,出口额为 82.1亿美元,同比增长5.6%,贸易顺差为 27.2亿美元。其中,金属切削机床进口额为 48.3亿美元,同比下降6.2%,出口额为 5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贸易顺差为 7.7亿美元。 (五)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驱动机床需求增长 目前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兴经济领域的发展势头方兴未艾,新的技术和应用层出不穷。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新的技术革新,也拉动高精度数控机床设备采购需求。其中,新能源汽车车身轻量化与电池精密结构件、低空飞行器与发动机壳体、人工智能服务器及数据中心部件、智能传感器部件、人形机器人及机器狗的关节模组和复杂结构件等加工需求带动高精度数控机床采购需求增长。 (六)核心部件自给能力不断提高 数控机床核心零部件包括数控系统、主轴、丝杆、线轨、刀库以及结构件等,目前国内各核心零部件技术水平与国际品牌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中国制造 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对数控机床核心部件国产化提出了明确规划:到2025年,数控系统标准型、智能型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 80%、30%;主轴、丝杆、线轨等中高端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80%;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总体进入世界强国行列。目前,国内机床企业正在不断突破掌握核心部件技术,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内机床自主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机床核心部件自给能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四、主营业务分析 (一)概述 2024年,机床工具行业整体运行呈前低后高走势,全行业营业收入较上年度有所降低,利润空间持续收窄,但行业间和企业间的运行分化明显。金属加工机床的新增订单和在手订单都恢复增长,市场需求转暖迹象初现。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情况》:2024年全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2%,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6.6%,利润率为 2.6%,同比下降7.8%;然而2024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生产额同比增长5.1%,消费额同比增长1.4%。 2024年度,公司继续聚焦主业,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纲,通过“战略引领、创新驱动、客户至上”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实现经营效益与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稳定向好,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治理体系更加健全。2024年公司业绩实现多点突破,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 460,530.74万元,同比增长30.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3,728.74万元,同比增长22.00%。2024年主要经营工作总结如下: 1、优势业务领跑行业,海外业务快速增长 公司核心产品在 3C领域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客户广泛覆盖高端消费电子产业链。2024年 3C行业复苏明显,以 MR为代表的智能穿戴市场高速发展,下游客户固定资产投资意愿有所增加,促进了公司 3C业务增长;同时2024年公司海外市场拓展取得积极成效,欧美地区市场获得突破。报告期内,公司 3C型钻铣加工中心实现销售收入 19.26亿元,同比增长197.43%;海外收入 2.07亿元,同比增长42.61%。 2、新兴市场布局初显成效,新增长引擎逐步发力 2024年国内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经济快速崛起,公司根据市场态势及客户需求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为满足 AI硬件、人形机器人关节、低空飞行器等结构件的加工,公司对现有钻铣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产品进行了个性化改制和升级,并推出多款定制化产品,相关产品收入快速增长,为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3、加大新产品和核心部件的研发投入 2024年公司加大高端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五轴复合铣车加工中心、高速/高效卧式加工中心整机、核心功能部件、基础共性技术、数控系统应用二次开发等方面资源投入及创新成果转化。公司不断拓宽产品序列,推出多款全新机型,并持续升级迭代现有产品序列,实现产品横向和纵向(高端化)拓展。其中,高速/高效卧式加工中心 J7/Q7/K7、立式五轴加工中心 V-800U、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 D-VL800、五轴联动铣车复合加工中心 FH-135P-C机型等高端新机型已实现批量交付使用,部分出口海外市场。 在核心功能部件研发方面,实现系列化、模块化设计,拓宽了高速、高效卧式五轴加工中心系列产品的通用性;推出了五轴机型系列转台,提升了机型部件的通用性,大大缩短了五轴整机的研发周期;在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方面,联合国内高校,在振动、热补偿上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实现了对主轴、直线轴的偏差补偿,有效的保证了机床精度的稳定性;在数控系统研发及应用二次开发方面,推出公司特色操作界面及应用,并在部分机型上实现小批量交付使用。目前,公司核心部件的研发取得创新突破,累计已获得主轴相关专利 40项、转台相关专利 23项、刀库相关专利 42项、控制系统开发软件著作权 133件,实现电主轴、转台、刀库等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可控。 4、产业投资助力新发展模式 为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扩宽公司业务领域,完善产品线结构,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实力和盈利能力,2024年公司持续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在高端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精密冲压模具等业务领域投资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分别在高端精密五轴技术、3D打印精细加工、数控系统 AI应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公司通过产业投资与被投企业深入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市场、技术等多方面协同效应,构建公司“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发展”双轮驱动的新发展模式。 5、华东湖州制造总部月产量突破新高,产业布局卓有成效 公司目前构建了以深圳为总部,东莞、苏州、湖州、宜宾四个大型自有产业基地的良好生态,其中,湖州基地通过产能重构升级为公司制造总部。2024年湖州制造总部机床产能突破新高,单月产量达到 1,500台,实现里程碑式跨越,为规模化生产体系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二)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1)为强化关键财务信息披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报告期,公司行业划分及产品分类数据的统计口径为:“分行业”之“通用设备制造业”归集核心主业高端智能装备业务的销售收入,包含租赁方式交付产生的收入。公司除通用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外,其他营业收入来源为其他业务的收入、自建厂房经营性租赁的收入。 (2)“分产品或服务”之“数控机床(销售)”归集通过一般销售模式销售的数控机床产品,不包含租赁方式交付产生的收入。 (3)“分地区”境外含保税区。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通用设备制造业 销售量 台 25,209 16,338 54.30%生产量 台 32,017 15,197 110.68%库存量 台 11,842 5,034 135.24%说明:2024年销售量含外购、经营租赁模式出租、出租转销售的机床;生产量含外购机床 369台,销售量中含出租机床数量 1,151台。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 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报告期内,公司产品销售量、生产量、库存量分别增长54.30%、110.68%、135.24%,总体上系受公司下游需求增长,公司销售规模同比增长,产品生产和库存备货量相应增加所致。具体有以下主要原因:1)公司优势领域 3C领域复苏明显,公司钻铣加工中心订单需求同比大幅增加;2)公司近年来积极拓展高端领域并取得实质进展,五轴、卧加等高端数控机床订单需求同比大幅增加;3)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取得积极成效,海外订单需求同比增加。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说明:报告期内,公司产销规模提升,营业成本增加,对应原材料、人工成本增加。 2023年同期数据已经按照《企业准则解释第 18号》的要求进行追溯调整。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报告期内,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于2024年1月2日设立台群(越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于2024年12月26日设立台群智能装备(深圳)有限公司,自设立之日起纳入合并范围。 报告期内,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于2024年 9月收购广东华赛智能软件有限公司 51%股权,自收购完成之日起纳入合并范围。 2024年 2月,公司已完成广东中创智能制造系统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广东中创智能制造系统有限公司不再纳入合并范围内。 深圳市创世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因已无业务,于2024年9月23日注销,自注销之日起不纳入合并范围。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主要客户其他情况说明:属于同一控制主体客户已合并列示。 □适用 不适用 主要供应商其他情况说明:属于同一控制主体供应商已合并列示。 (三)费用 销售费用 177,254,472.14 167,332,655.02 5.93% 无重大变动; 管理费用 214,173,881.31 217,071,829.62 -1.34% 无重大变动; 财务费用 22,006,826.40 43,099,539.09 -48.94% 主要系本期收到政府利息补贴以及分期收款销售业务产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所致;研发费用 123,674,524.83 139,018,551.39 -11.04% 无重大变动。合计 537,109,704.68 566,522,575.12 -5.19% -- (四)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 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钻铣加工中心产品研发项目 产品系列链条扩展 1款新机研发完成,研发测试中 扩展产品种类,稳固市场份额 扩展细分领域,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立式加工中心产品研发项目 产品系列链条扩展 4款新机研发完成,进入量产,2款正在研发中 扩展产品覆盖领域龙门加工中心产品研发项目 拓展公司产品系列(应用向模具领域拓展) 6款定梁龙门加工中心新机已完成研发并完成试产,其中 5款已实现销售交付;2款定梁五轴龙门加工中心新机已完成研发并完成试产,且交付用户使用;1款桥式五轴龙门加工中心新机已完成研发并完成试产,且交付给用户使用 积极抓住新能源汽车、模具行业发展先机,赢得市场机遇型材加工中心产品研发项目 拓展新能源领域 2款新机研发完成,其中 1款按客户订单生产设计完成,另一款样机已完成研发 积极抓住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先机,拓展市场卧式加工中心产品研发项目(新能源行业卧加) 扩展公司产品系列 J、Q、K三大系列 5款产品量产,超过 150台现场应用 聚焦新能源行业中小压铸零件加工,拓展市场车铣加工中心产品研发项目 扩展产品系列 12款新机研发完成并进入量产,3款正在研发中 丰富产品型谱,拓展高端市场五轴加工中心产品研发项目 扩展公司高端产品单阶段;S系列 3款机型正在研发设计中 丰富公司产品型谱,扩展高端市场 提高公司产品附加值,稳步攻占高端市场,实现进口替代,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培育新的增长点 (五)现金流 (1)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847.0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8,634.89万元,主要系报告期内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现金增加所致; (2)报告期内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306.41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288.39万元,主要系上期处置固定资产增加以及本期对外投资增多所致; (3)报告期内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3,135.4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9,251.45万元,主要系报告期内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 (4)报告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7,700.9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353.24万元,主要是上述因素共同影响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因订单增加,备货需求相应增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投资收益 7,298,886.50 2.05% 主要系购买的理财产品取得收益所致; 否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252,281.60 2.32% 主要系购买理财产品产生收益所致; 否资产减值 -44,757,979.16 -12.56% 主要系报告期内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所致; 否营业外收入 10,987,299.11 3.08% 主要系收到部分案件和解款与核销部分往来款所致; 否营业外支出 15,241,132.97 4.28% 主要系报告期内补缴滞纳金所致; 否信用减值损失 -172,393,639.46 -48.38% 主要系报告期内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所致; 否资产处置收益 10,101,809.44 2.84% 主要系报告期内处置固定资产所致; 否其他收益 70,865,969.57 19.89% 主要系收到软件退税款及其它政府补助所致。 软件即征即退款具有可持续性,其它政府补助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不具有可持续性。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账款增加所致; 金增加所致; 资性房地产所致; 资产增加所致; 目建设投入所致; 致; 以及资本结构调整所致; 致; 额增加所致; 的商品所致;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 (有限合伙)增加其他非流动金 融资产所致; 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所致; 产减少所致; 应的供应商货款增加所致;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 致; 可转债)到期所致。 境外资产占比较高 □适用 不适用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质押浙江创世纪机械有限公司 40%股权。2024年12月30日,浙江创世纪机械有限公司已偿还债务,2025年1月8日,相关股权出质已办理解除登记。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目(不含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贷款、支付现金对价等)投入的募集资金金额、委托理财金额(日最高余额)。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年,经合伙人一致同意可延长不超过 2年 投资基金 被投资方已完成工商登记、基金备案及对目标企业的增资 -- -- 否2025年1月10日、2024年9月27日、2024年8月20日 《关于全资子公司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投资基金的进展公告》《关于参与投资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完成工商登记及基金备案的公告》《关于全资子公司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投资基金的公告》合计 -- -- 97,375,000.00 -- -- -- -- -- -- -- -- -- -- --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形成重大影响; 台群智能装备(深圳)有限公司 新设 处于初创阶段,未对公司经营业绩或主营业务结构形成重大影响;广东华赛智能软件有限公司 收购 公司2024年 9月纳入合并范围,对公司经营无重大影响;深圳市创世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注销 已无业务,未对公司经营业绩或主营业务结构形成重大影响;广东中创智能制造系统有限公司 股权转让 净利润占集团净利润较小,对公司经营无重大影响;主要控股参股公司情况说明:无。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2024年05月13日 价值在线(https://www.ir-online.cn/)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线上参与公司2023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的全体投资者 公司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 披露于巨潮资讯网的《2024年5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编号:2024-001)2024年05月30日 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黄埔社区栋 实地调研 机构 东北证券(毛在先、吴攀);东吴证券(鲍娴颖);平安证券(徐勇);天风证券(俞文静);五矿自营(喻言);先锋基金(曾捷);华金证券(王臣复);大秦基金(杨春秋);不繁私募(谢吉宾)等共 42家机构相关人员。披露于巨潮资讯网的《2024年5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编号:2024-002)2024年05月31日 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黄埔社区栋 实地调研 机构 摩根基金(李子扬);宝盈基金(侯嘉敏、张天闻、容志能、朱凯、王灏、朱建明、叶秀贤、徐也);招商资管(吴彤);望正资产(马力);中航证券(甘球);国投瑞银(朴虹睿);华福证券(戴晶晶);墨竹私募基金(卓炜);泓诺创投(张扬威);远东宏信有限公司(马良);融信资本投资(王丽);深圳华夏复利私募基金(王永红);深圳华麒资本(邹佳欣);深圳前海恒邦股权投资(雷佳欣);路演光年(黄景荣)。披露于巨潮资讯网的《2024年5月3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编号:2024-003)2024年06月13日 线上会议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机构 华福机械(师浩云);友邦保险(许敏敏);东吴自营(彭翔远);惠升基金(张池);信泰人寿(吴建明);浙商资管(许运凯);方正资管(周小锋);国金证券(李佳);三井住友(胡雯矜);中信建投证券(刘岚);财通基金(翁嘉敏);国寿资产(邓倩磊、李辰);广发基金(王丽媛、张毅);汇添富基金(马翔);博时基金(谢泽林)等共 75家机构相关人员。披露于巨潮资讯网的《2024年6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编号:2024-004)2024年08月20日 线上会议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机构 中泰证券(谢校辉、张琼、洪嘉琳);广发证券(朱宇航);中信证券(安家正、唐佳);财通证券(孙瀚栋、黄梦龙、张益敏);创金合信基金(谢思源、周志敏);汇丰晋信基金(韦钰、李凡);东北证券(徐宇星、刘俊奇);国金证券(李嘉伦、周焕博、戴宗廷)等共 76家机构相关人员。披露于巨潮资讯网的《2024年8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编号:2024-005)2024年09月12日 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https://ir.p5w线上交流 其他 投资者网上提问披露于巨潮资讯网的《2024年9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编号:2024-006)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不适用。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