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钢股份(600282)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第一部分:公司经营亮点 业绩稳健强韧性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5亿元,环比增长52.94%。2025年上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3亿元,同比增长18.6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15%,同比增加0.42个百分点。 高端产品显优势2025年上半年,公司先进钢铁材料销量为133.72万吨,占钢材产品总销量29.77%,占比同比增加2.64个百分点;毛利率20.26%,同比增加2.32个百分点;毛利总额13.67亿元,占钢材产品毛利总额46.67%,占比同比增加3.19个百分点,利润贡献持续提升。 产业链延伸新突破 2025年上半年,金安矿业竞拍取得范桥矿探矿权,“资源+新材料”双轮驱动发展。报告期,金安矿业经营业绩表现亮眼,实现净利润2.49亿元。公司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持党建引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增强产业韧性。公司全体员工踔厉奋发,以高质量发展筑牢效益根基、以数智化塑造竞争优势。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9.44亿元,同比下降14.0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3亿元,同比上升18.63%。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707.78亿元,比上年度末上升2.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69.34亿元,比上年度末上升3.4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15%,同比增加0.42个百分点。报告期,公司的重点工作如下: (一)提质增效,锻造高韧性企业 1、钢铁主业稳根基 报告期,公司克服高炉及配套产线检修影响,生产制造系统采用“高效生产+集中检修”双线并行模式,实现钢材产量452.60万吨、销量449.15万吨。公司炼铁工序通过提高炉况顺行度、增加富氧等方式,保证了铁水稳定供应;炼钢工序通过多渠道提高废钢加入量、废钢预热动态启停、品种钢差异化调整等手段实现低铁耗运行。全面强化稳定性,助力高效率生产、低成本运营。 公司高效高质贯通“四大界面”(料铁界面、铁钢界面、钢轧界面、客户界面)。公司系统实施多维度节能技术改造,同步推进全工序降本增效升级;炼铁事业部持续优化原燃料用料结构,开展燃料比、固体燃料指标优化及含铁料循环利用攻关;板材与特钢事业部围绕“优质、高产、低耗、助销”理念,加大合金、钢铁料消耗等降本攻关力度,探索合金成分设计与轧制工艺最优解。公司通过品种结构增益、模式创新、采购降本、财务费用降本等多维度举措,持续深化“极致降本”战略。报告期,公司M端工序降本3.07亿元。 2、产业链布局强生态 公司聚焦钢铁相关多元产业,构建与钢铁业务相互赋能的复合产业链生态系统。报告期,上游资源核心平台子公司金安矿业竞得范桥矿探矿权,实现资源整合战略突破,其9系永磁铁氧体预烧料正式投产,为精密应用提供高性能材料解决方案;金恒科技锻造智能制造服务核心能力,其“知识-数据融合驱动的中厚板轧制力AI智能预测与优化控制系统”与“LF/VD精炼智能工控模型系统”两项技术被评为国际领先水平;鑫智链致力于打造数智化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鑫智链可信普惠金融数据服务平台”项目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成果”;柏中环境夯实水务资产规模,启动菏泽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工程和郓城县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项目;金瀚环保参与研发的公司首台AI+5G纯电自动驾驶机车成功上线,标志着金瀚环保在新能源机车、绿色智能运输领域取得新进展。 (二)科创引领,构筑核心竞争力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重点突破先进钢铁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瓶颈。公司95mm厚止裂钢国内率先供货世界最大集装箱船,100mm厚止裂钢实现全球首次应用;抗酸管线钢国内率先通过沙特阿美认证并供货沙特阿美海工项目等;通过沙特阿美抗酸容器认证,正式成为阿美抗酸容器核心供应商;液态二氧化碳储罐用P690QL2高强钢应用于全球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挪威北极光项目;公司“LNG用9Ni钢”“矿山装备用薄规格耐磨钢”“低温储罐用5Ni钢”“高等级抗酸管线钢”荣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奖;“豪华邮轮用宽薄板关键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荣获中国机械冶金建材职工技术协会2025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特等奖。报告期,公司牵头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极低温清洁能源储罐用特种合金开发与示范应用”,公司级创新立项33项,其中重大创新项目14项,涵盖重大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管理模式创新、智能制造、经营管理、产业生态等领域。 1、产品创新 报告期,公司“知识-数据融合驱动的中厚板轧制力AI智能预测与优化控制系统”等5个新产品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其中3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产品认证 报告期,公司先后接受52次国内外顾客的第二方认证/审核并完成多项第三方产品认证工作。 第二方认证/审核方面,顺利通过卡塔尔油气公司镍基合金复合板审核认证,助力复合板扩大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在新能源与油气装备领域,超低温用镍系钢、容器用钢通过国内外知名客户认证,管线用钢通过国际知名石油巨头认证;在船舶与海工领域,通过ABS(美国船级社)、BV(法国船级社)等12国船级社认证;工程机械与轨交领域系列产品通过国内外多家知名客户认证。第三方认证方面,厚规格结构钢通过出口欧盟CE/英国UKCA扩证,容器复合板首次通过PED认证等,为公司厚板及高附加值产品推广应用提供了资质保障,提升国内外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3、知识产权 公司坚持把知识产权“软实力”作为企业发展“核心力”。报告期,专利申请、专有技术认定352件,PCT专利累计申请196件;9%Ni钢、大厚壁管线X80钢板、高等级耐磨钢板、高标准轴承钢4项产品获得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 4、标准制定 报告期,公司在标准化建设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主持及参与起草的国际、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9项,其中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4项。公司主持制定的《基于人工智能的钢铁产品智能金相检测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基于人工智能的钢铁产品智能金相检测系统第2部分: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两项智能制造行业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实数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 公司持续推进“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智慧南钢总体战略,构建“数据治理+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引擎驱动架构,全面深化“一脑三中心”(智慧运营中心为大脑,铁区/钢轧/能源一体化中心为支撑)智慧中枢系统,持续推进数字化项目建设,实现高效、高质量生产,以数据与智能驱动重塑钢铁生产运营模式。 公司聚焦数据要素价值挖掘,赋能钢铁产业链协同发展;落地并推广“炼数成金”数据资产入表管理与运营平台,推动两项数据产品在江苏省数据交易所挂牌、一项数据资产在上海数据交易所登记;积极参与国家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联合发起《共建钢铁行业高质量工业数据集倡议》;启动公司DCMM4级认证,完成方案策划和现状分析调研;公司入选国家及江苏省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单位,并作为江苏省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WG9-钢铁行业标准工作组组长,规划该工作组年度标准建设蓝图;公司积极探索钢铁行业入表路径,以高质量评价南钢数字化转型成果为目标,率先建立“数据+模型+应用价值”核心理念,报告期实现数据资产入表714万元。 公司深耕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技术领域,着力强化平台能力建设,推动AI技术与核心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有效支撑公司智能制造水平与数字化运营能力的整体提升。报告期,公司携手华为开启“钢铁大模型百日会战”,聚焦技术突破、场景应用与生态协同,发布工业业务数智化全景图、钢铁人工智能场景树、“元冶·钢铁大模型”架构、工业大模型企业架构图、工业智能化平台工具及大模型场景应用与规划,重新定义横跨多模型、多模态、多尺度、多视角的跨范式的工业大模型架构,发挥多模型优势,推动大模型从“单个巨兽”模式走向“群智能”集群作战模式。 公司系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报告期,公司荣获2025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基于数智融合的绿色一体化管控平台创新应用”入选工信部2024年实数融合典型案例,“钢铁产业链协同可信数据空间”入选江苏可信数据空间“123+”项目库首批入选项目。 (四)共生共赢,提供解决方案 公司秉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共赢生态圈为目标,链接产业链资源,打造一站式智慧营销平台,赋能经营价值创造。 1.外贸拓新 报告期,公司钢铁产品出口量70.8万吨。公司积极开拓国际高端市场,抗酸管线钢、抗酸容器钢国内率先通过沙特阿美认证并供货沙特阿美海工项目等;国内首次研发-70℃海上风电用钢,供货中东地区油气海工项目4万吨;报告期承接“一带一路”坦桑尼亚基建项目、菲律宾银行金融中心、巴基斯坦水电、卡塔尔海工项目、阿布扎比项目等国际重点工程。公司在中东、韩国、新加坡等1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营销网络,积极推进与全球重点战略客户的第二方认证项目,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布局。 2.内贸摘星 公司专用板材持续打造优势产品,在国家级重点工程领域累计承接40个重点项目,包括连云港赣榆3台22万立方LNG储罐、万华烟台16万立方乙烷储罐等重大能源装备用钢,以及中广核“华龙一号”机组核电用钢等重点项目。高端产品独占鳌头,完成首个LNG船用100立方B型舱示范罐项目用高锰低温钢供货;成功开发国内最厚DT4电磁纯铁连铸坯,实现首单交付,用于核医疗设备制造;成功拓展核电核心部件用钢,成交首笔大批量核电核心部位-蒸发器用钢。 3.客户服务 公司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报告期,公司牵头召开汽车轴承、工程机械、船舶海工等系列专题座谈交流会6场,搭建多维化、常态化沟通桥梁。特钢事业部精准识别客户需求,围绕结构转型发展新赛道新优势,拓展重点产品市场;板材事业部完成18项新产品新用户开发,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材料服务+立体解决方案”的转型升级,创新打造“钢铁服务立方体”价值体系,赋能客户供应链、价值链全生命周期运维;物流、保卫协同联动,坚持“钢材管家”服务理念,依托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物流追踪,持续优化船板定制配送服务标准,构建精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客户体验。 (五)绿色低碳,践行可持续发展 1、节能降碳 公司确立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报告期,公司系统围绕节能降碳、降低能源成本,持续落实“极致能效”三年行动,推广应用烧结低温催化剂、360烧结大烟道余热利用、炼钢烘包全氧烘烤改造、烧结机新型全密封改造等绿色低碳最新技术,自发电比例达59.4%,较去年提升2.3个百分点;公司多工序通过“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验收,荣获“2024年度钢铁极致能效工程能效标杆三年行动先进企业”称号,节能降碳案例入选《江苏绿色制造发展成效报告(2025)》。 2、环境友好 公司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保持环保绩效A级企业。公司主要污染物排放优于国家清洁生产一级标准,达标率为100%,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零。报告期,公司成为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唯一点名表扬的钢铁企业;绿色转型成效获《人民日报》大篇幅报道;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新四类”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名单,并作为直播主会场参与生态环境部专题活动。 以打造“美丽的都市型绿色钢厂”为目标,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环保技术和工艺,实施环保提升改造,努力打造人与钢铁、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工厂”,实现了厂容整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产城融合,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公司荣获“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称号,入选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 3、低碳发展 公司搭建产品全生命周期平台和欧盟“碳关税”CBAM数字化系统,建立全面可持续的客户碳管理工作体系,荣获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EATNS碳管理体系金奖”及“碳管理体系贯标示范单位”,成为工信部中英现代产业合作伙伴关系绿色发展组首批成员单位。 深化碳体系研究:公司开展涉碳认证,完成基于ISO14064标准的碳盘查并首次获得包含企业部分范围3的核查证书;公司帘线钢产品通过ISO14067产品碳足迹核查认证和14021再生含量受控混合认证;全面启动中国钢铁国际碳因子库建设,编制并形成碳因子库建设工作指南;推动碳监测体系构建,开展全公司45个监测点位的碳排放监测,与东南大学合作开展生产工序碳排放在线监测技术探索。 数智化碳核算:持续完善优化LCA及CBAM系统功能,配合江苏省市场监督局开展《企业端产品碳足迹信息化技术应用示范》课题研究;针对上游供应链产品开展现场调研,开展碳足迹核算及认证工作,共同探讨产业生态圈创新发展新模式。 低碳标准制定:积极参与低碳标准制定,报告期参与《钢铁行业低碳企业评价指南》《钢渣加工和金属回收技术规范》国家标准2项、《集装箱产品种类规则(PCR)》等产品种类规则(PCR)3项。 探索低碳技术应用场景:推动生物质高炉喷吹工业化试验,推进钢化融合CCUS二氧化碳炼钢示范项目建设。 开展碳金融研究:以帘线钢实际碳足迹降幅设计贷款方案,落地江苏省钢铁行业首笔产品碳足迹挂钩贷款,获江苏省钢铁行业首单碳金融贷款3亿元授信。 研发推广低碳用钢:公司超低温用镍系钢国内市场占有率持续领先;顺利交付国内首单陆地低温罐用7Ni钢板;开发并供货9Cr-1Mo系列合金耐热钢;热轧带肋钢筋通过绿色产品四星等级认证;开发出大型水电工程用1000MPa级超高强钢、风电用硅锰轴承钢等低碳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