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煜邦电力(688597)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5-06-30
信息来源2025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带领全体员工,秉持“稳中求进、主动作为、持续创新”的原则,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贯彻既定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公司积极拓展市场,紧跟需求变化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以技术创新驱动核心竞争力提升,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造创新”协同发展;同时通过优化管理、降本增效等多措并举,推动各项业务稳步开展。
  (一)业务经营
  在保持传统智能电力设备业务的基础上,公司大力发展智能巡检、储能、信息技术等业务,推动多板块协同发展。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377.82万元,较去年同期稳中有升,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405.43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614.56万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手订单额约8.51亿元,为后续业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智能电力产品
  智能电力产品业务是公司收入占比最高的业务板块,合同主要来源于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集中招标,公司根据客户需求与收货节奏安排产品生产、交付。2025年上半年,受客户对产品交付的节奏放缓等影响,尽管2024年末公司持有智能电力产品在手订单约40,353万元,但实际交付进度低于预期,导致相关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同时,2025年上半年智能电力产品确认收入的产品主要来自2024年国家电网集中招标,其价格较往年有所下调,带动该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电能表自动化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优化国网20版电能表工艺设计,并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2024年技术规范要求,进一步完善生产线改造与优化,提升新标准智能电力产品的自动化生产能力。
  2、低空智能巡检
  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政策背景下,公司持续加强低空智能巡检技术创新,推进软硬件一体化升级,并不断拓展产业应用场景。基于多年技术积累,公司通过产业链协同和引入前沿技术,进一步完善了智能巡检产品与解决方案,巩固了市场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在原有技术底座基础上,将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公司技术相结合,在视觉算法研发(无人机光伏巡检、目标监测、行为识别等方面)、点云数据分类、大模型技术应用(专题知识库应用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成果。
  在视觉算法方面,公司完成安徽省通道隐患识别系统的建设并进入试运行阶段;提升了光斑、二极管故障、螺栓松动、浮漂下沉、围栏缺失等缺陷的识别率,实现无人机陆上光伏及水电巡检缺陷识别系统的产品化应用。在点云分类方面,公司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大规模高质量数据集,构建了相关模型,实现对线路、杆塔、导线、地线、绝缘子、引流线等复杂电力设施结构的精准识别与分割。同时,公司AI技术已应用于3D智能引导、超高压输电线路测距、图像变化检测、红外绝缘子检测、导线舞动监测、高光谱图像分类、通航地物正射影像分割及杆塔部件识别等项目。
  3、数智化信息服务
  公司数智化信息服务业务涵盖电网运行监测、数据分析、可视化管理、决策支持等多个应用领域。作为核心技术供应商,公司深度参与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数字电网建设。当前,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均在加快推进数字电网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以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能源转型。国家电网提出的数智化坚强电网,作为新型电网的重要形态,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4、储能业务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源、网、荷、储、智”成为建设核心环节。其中,储能技术与产品在提升电网运行效率、促进新能源消纳、支持源网荷储协同发展及增强电力系统灵活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依托在电力行业近三十年的深耕积累、与电网长期合作形成的客户基础,以及在智能电力产品和服务领域的产业化经验,公司积极拓展储能业务。2025年上半年,公司推进储能业务发展,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项目交付方面均取得新成绩。成功研发并推出1P104S大容量电池PACK产品,并通过新国标认证;实现5MWh储能电池舱与261kWh工商业一体机批量交付,并通过CE(欧盟)标准的TÜV测试。位于嘉兴市海盐县的金星储能产业园主体建筑建设完成,集装箱大容量储能系统投入生产,同时正加快推进第二条产能5GWh电池PACK产线、储能集装箱自动装配产线以及储能系统性能实验室的建设。
  5、海外业务拓展
  2025年上半年,公司积极布局海外业务,拓展海外市场。报告期内,公司完成新加坡全资子公司的设立和注册,并依托香港及新加坡子公司构建的海外业务平台,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业务开拓。在智能电力产品业务方面,公司实现中亚与西亚市场的拓展和落地;在低空智能巡检业务方面,重点面向中亚和澳洲市场推进业务拓展;在储能与新能源业务方面,实现了在东南亚地区的项目落地。
  (二)科技研发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加强技术研发,将其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公司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前沿技术领域资源投入,推动产品研发迭代升级。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3,107.9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8.78%。同时,公司新增知识产权1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拥有知识产权395项,包括专利161项、软件著作权233项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项。
  1、智能电力产品研发
  智能电力产品作为公司的基石业务,2025年是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国家电网企业标准迭代升级和产品过渡的重要时期。报告期内,公司在完成前一代标准产品质量优化和生产效能提升的基础上,全力开展新一代标准产品研发,为智能电力产品业务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智能电能表方面,公司密切跟踪国家电网自2024年启动的电能表技术标准修订进展,积极开展前瞻性技术预研。截至报告期末,虽然相关技术规范尚未正式发布,公司已依据国家电网计量中心2024年技术标准讨论稿及2025年6月公布的高端电能表技术要求,完成A级单相智能电能表、B级及C级三相智能电能表测试样机开发,并通过内部全性能测试,为新一代标准正式发布后的产品研发和送检奠定基础。
  2024年7月至2025年1月,南方电网组织开展系列技术研讨并制定了《智能网关电能表技术规范》,并于2025年2月正式发布。为落实《南方电网公司计量创新发展两年行动方案(2024-2025年)》的工作部署,公司立项研发符合新标准的南网三相及单相智能网关系列电能表。相关产品已一次性通过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检测,取得合格报告,并顺利通过南方电网信息安全中心及中国赛宝实验室(电子五所)的电鸿适配测试。
  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方面,2025年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电网“一台区一终端、一通道一密钥”的政策要求,开展面向营销和配电多业务场景的智能融合终端研发,已完成样机制作、平台验证及营销配电基础业务功能开发。在专变终端方面,公司紧跟国家电网2024版最新技术标准,通过平台优化与功能升级提升产品稳定性与可靠性,符合新标准的专变Ⅲ型产品已实现批量供货并保持稳定运行。
  在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领域,公司深度参与国家电网电能量采集装置25版新标准的研讨与制定工作,并完成新样机开发。同时,公司推进采集终端与营销及调度平台的兼容性开发、接入与调试工作,相关成果已在多个网省顺利通过检测并投入应用。
  此外,公司技术研究院持续跟踪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技术发展动态,南网智能台区终端、南网双模通讯单元等产品相继取得了南网电科院的检测报告,并获得中国赛宝实验室的电鸿适配认证。
  在国际化布局方面,2025年公司加大海外产品研发投入,完成符合国际标准的智能单相电能表和三相电能表软硬件设计,相关产品已进入小批量试制阶段,为海外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为持续提升智能电力产品的智能化制造水平及生产效率,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电能表自动化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与改造,并不断完善国网20版电能表工艺设计,以适应产品自动化生产需求。同时,2025年上半年,公司依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2024年标准产品技术规范,对自动化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和优化,确保新标准智能电力产品的顺利自动化生产。
  2、智能巡检技术和产品研发
  (1)智能巡检硬件产品研发与集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无人机机库研发领域取得多项进展。在军工领域,公司成功开发了基于空中反无格斗机的“一库六机、一库三机”样机,该样机具备车载及阵地场景部署能力,目前已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为军工领域应用提供硬件保障。
  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公司对现有基础产品进行了升级。全新降本版机库样机已完成研发,预计成本较前代降低约50%,同时实现重量和体积优化,环境适应性达到全时段IP55防护等级,并兼容大疆最新M400无人机,提升了性价比和实用性。公司在新产品拓展方面持续推进,研发的复合翼无人机机库已进入样机生产阶段,为后续市场布局奠定基础。
  (2)智能巡检软件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无人机机巢管控平台软件V3.0项目的主体研发。为适应不同行业需求并降低硬件投入成本,软件实现无人机与机巢解耦,支持无人机在不同机巢间自由切换,从而减少无人机数量并将作业范围扩大一倍,提升系统经济效益。该平台可统一管理各类智能巡检设备,并支持接入其他类型智能设备,如巡检机器人、机器狗等,能够灵活定制和扩展设备作业流程及业务逻辑。系统具备视频AR增强功能,支持视频AI分析,实现信息叠加,提升无人机视频的实用性。作业完成后,系统可自动对可见光图像进行AI识别、红外图像进行温度分析,并生成作业报表。同时,新增地图标绘、场景管理、作业项目管理及飞手管理等功能模块,进一步提升用户操作体验及业务管理能力。煜邦机巢管控平台
  (3)点云数据处理软件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激光雷达点云处理软件V7.0的主体研发工作。在深度学习领域,点云数据处理为研究热点。公司采用PointTransformerV3模型,该模型利用自注意力机制直接在点云上进行操作,无需投影至图像空间或体素化处理,从而保留点云空间结构信息。模型将每个点表示为特征向量,通过自注意力层学习点与点之间的关系,输出每个点的高级特征表示,实现点云自动分类精度和效率的提升。
  软件产品新增多期历史点云智能对比分析功能,可有效识别地形、建筑物、河流、植被及输电通道等变化,为检修人员判断是否合规及对线路通道可能的影响提供支持。新增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分析计算功能,为检修人员安全作业提供保障。同时,优化建模算法与数据安全分析算法,提高建模和数据处理效率;优化用户界面,提升操作体验。
  激光雷达点云处理软件示意图
  (4)无人机智能巡检数字孪生深化应用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电网设备规模持续扩大,传统巡检模式难以满足高精度、高效率的运维需求。公司在前期无人机智能巡检与数字孪生技术框架基础上,在配网自适应航迹规划、输电线路三维建模及光伏场站数字化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推进无人机智能巡检、数字孪生及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的研究,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公司通过人工智能强化学习算法,实现了复杂城市环境下配电网无人机的自适应巡检与自主航迹优化,同时结合视觉SLAM与毫米波雷达技术,提升了输电线路无人机在导线近距离飞行中的定位精度与安全性。在光伏场站方面,公司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红外热斑及组件缺陷的智能诊断,并构建故障预测模型。目前,上述研究成果已在河北、黑龙江、辽宁、南宁、海南等地开展验证性测试与推广应用。
  (5)区域级无人机管控平台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区域级无人机管控平台立项研究,实现无人机巡检任务的线上流转与全过程管控。平台可对无人机任务、机场、航线文件、飞行监控及现场飞行记录进行系统化管理,并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无人机模拟飞行和环境模拟,提供沉浸式作业体验,更直观的展示无人机全流程操作。该平台有助于巡检业务规范化、作业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及飞行可视化,减少人工干预,提高作业效率,为精细化运维提供支持。
  (6)基于输电线路点云模型的智能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针对传统方法在输电线路巡检与管理中存在的效率和安全瓶颈,开展了基于输电线路点云模型的智能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公司通过激光雷达等设备采集点云数据,能够精准构建输电线路三维模型,并快速识别线路及周边环境地物特征,为智能分析与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在点云数据处理方面,公司采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特征提取,优化点云自动分类,实现至少15类地物的快速精准识别。在输电通道结构参数及变化分析方面,基于单时期数据拟合提取导地线和杆塔等结构参数,并在大风、覆冰、高温等模拟工况下分析导线与植被、地面、建筑物及公路的距离关系,同时基于多期点云数据分析杆塔倾斜、导地线弧垂变化及线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生成通道变化检测报告,实现输电线路设备及通道环境的自动智能分析。在智能统计与运行规程生成方面,公司基于点云“一张图”,自动统计适飞空域、同塔架设情况、线路及通道公里数,以及三跨两临、山区、鱼塘、房屋等信息,并结合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范,自动生成输电通道运行规程,实现通道统计和运行规程的智能化生成。
  (7)基于三维激光的输电线路山火隐患智能评级预警系统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山火全景数据模型、山火态势动态监测及智能评估模型研究,结合现场山火监测终端采集的红外及可见光图像,进行智能识别和AI分析,实现百米范围内山火情况、山火类型及受影响线路、杆塔的实时监测。系统可动态更新山火隐患点并提前预测潜在风险,提高山火隐患台账的准确性,为防山火工作提供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已应用于输电线路山火隐患智能评级预警系统,实现隐患点动态更新与提前预测,显著提升隐患管理精度。
  (8)无人机远程安全监察应用研究
  报告期内,公司基于电网安全监察需求,融合多年无人机巡检经验,开展无人机安全监察技术研究,包括智能算法采集与训练等工作,以提升安全监察技术装备水平。公司构建了自动查找作业现场、自动规划飞行路线、智能发现违章行为的运作体系,提高安全监察效率。通过智慧安全识别技术在无人机上的应用,实现智能飞行(自动查找作业现场、规划航线、快速巡视大范围作业区域)、自动识别人员信息、个人防护及安全技术措施,能够自主发现并及时制止违章行为,实现地面与空中、线上与线下的立体监察。该技术有助于提升安全监察及现场安全管控能力,促进各级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3、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司业务和产品深化应用的研究
  在DeepSeek大模型技术引发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范式变革的背景下,煜邦电力作为能源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前瞻性布局并积极推进AI技术研究。2025年上半年,公司大力扩建算力基础设施,新建算力约10PFlops,为大模型训练及实时推理提供基础支撑。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团队围绕大模型技术及智能体应用开展系统研究,积极探索AI技术赋能企业的多元应用路径与创新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电力场景,在大模型技术、3D点云分类及空间计算等方面开展专项技术研究。在大模型研究方面,公司构建了煜邦私有知识库,依托RagFlow平台及内部知识资料,打通技术链路,搭建电力知识问答系统。同时,深入调研现有大模型,分析其优势能力,创新采用多模型联动策略,打造煜邦多模态智能体。在感知层,公司在3D点云智能分类领域研发混合网络模型,通过海量数据训练与精细化模型调整,实现效率与精度兼顾,平均精度超过92%。空间计算方面,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空间测距算法在输电线路场景验证成功,通过三维点云与二维像素映射实现侵入物到输电线路的厘米级测距。
  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公司成功落地多项代表性应用项目,包括基于大模型技术的电量结算分析系统,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快速处理和分析大量电量结算数据,自动生成交互式看板,为电力市场参与者提供决策支持;电表终端测试智能体系统,针对硬件测试中的信息提取及数据分析效率瓶颈,构建基于大模型的智能问答与分析系统,实现测试全流程智能化升级,大幅缩短测试周期;
  煜邦点云智能分类模型,实现高压输电线路点云数据高精度分类,提升“煜邦纤目”平台预测效果和决策质量,优化数据处理流程;以及3D智能引导系统,基于点云与相机内外参映射测距技术,实现车辆入侵及高植被隐患检测,有效提升电网运行安全性。电表终端测试智能体3D智能引导系统
  (1)点云AI一体机的研发
  煜邦点云AI处理一体机产品集成了数据安全管理技术与DeepSeek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满足电力行业复杂多变的数据管理需求。该产品通过AI大模型本地化部署,专注于激光点云数据的智能处理,实现线路管理、点云处理、点云分析及进程监管等功能,全面满足电力用户在数据安全和智能办公方面的需求。煜邦点云AI处理一体机
  (2)YP-AI350智能盒子
  YP-AI350智能盒子是一款性能强、体积小、高兼容的输电导地线智能巡视边缘设备,搭载先进人工智能算法与模型,可与输电飞控APP配合使用,实现输电导地线跟踪巡视、间隔棒跟踪拍摄及实时树障分析等功能。该设备兼容大疆M300、M350等主流行业旗舰机型,有效助力用户实现输电导地线巡检的自动化与智能化。YP-AI350智能盒子
  (3)煜邦无人机导线咬线飞行
  该方案创新性融合激光雷达SLAM建图导航与AI视觉融合导航技术,并集成AI实时导线缺陷识别技术,能精准发现输电线路导线、地线、间隔棒金具及通道存在的缺陷与树障隐患。
  4、储能产品研发
  2025年上半年,煜邦智源聚焦产品竞争力提升与储能客户需求拓展。报告期内,公司推出1P104S液冷电池PACK,在提升体积能量密度的同时,实现瓦时成本下降约10%,并通过国标安全强化检测取得型式试验报告。基于该技术迭代开发的20英尺标准构型5MWh液冷电池舱较上一代产品综合成本下降近10%。
  针对工商业场景,公司开发了261kWh液冷分布式储能一体机,通过结构优化与供应链整合,综合成本较前代233kWh产品降低约15%,并在工业园区实现批量交付。同时,公司完成215kW液冷组串式储能变流器B样机设计及关键部件验证,并同步启动GB/T34120-2023国标认证,为下一代5MWh交直流一体舱的研发奠定基础。
  为开拓海外市场,公司开发了符合欧盟及澳洲标准的海运版5MWh液冷电池舱及261kWh分布式一体机,通过世界高标准TÜV莱茵全套安规、性能测试,预计2025年内取得证书。
  报告期内,公司还对工商业能量管理系统(EMS)产品进行深化,新增微电网、综合台区治理、柔性直流合环等多类场景/行业调度模型。
  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转至煜邦电力(688597)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