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智云(300097)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 公司核心产品为触控显示模组段自动化设备,系半导体分支领域之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云计算、AI 技术、大数 据技术、5G 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手机、电脑、车载屏显、可穿戴电子产品等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深度融合,显示面板终端产品的功能及应用场景日益丰富。而显示器件作为智能手机、电脑、车载屏显、可穿戴电子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的关键组件,其市场需求与触控显示模组段自动化设备的需求成正相关。电子消费类终端产品的需求变动对显示面板厂商的投资意向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上游设备厂商的生产与销售。随着国内显示面板企业技术的不断提升、产能的持续释放以及国外产能逐步退出,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面板生产国家,显示面板产业规模稳步增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国产化率逐步提高。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16-2023年,国内显示面板产量由4355万平米稳步增长至16335万平米,CAGR为20.79%。虽然近年 LCD 显示面板产能增速趋缓,但由于存量显示模组设备仍存在更新改造与自动化升级需求,效率更快、精度更高的模组设备正逐步更新替代原有设备,LCD 面板模组设备仍存在一定的市场空间。此外,由于油价高企以及政策利好,新能源车辆市场近年高速发展,智能座舱对于中控显示屏、仪表盘、后排娱乐显示屏等各类面板的需求也持续增加。新能源车型平均搭载屏幕数量达到传统燃油车的 2-3 倍,直接推动显示面板需求增长。凭借成本低、技术成熟、寿命长等优势,LCD 在车载显示面板应用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Omdia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总出货量达2.32亿片,同比增长6.2%,其中有53%的份额来自中国大陆厂商,京东方以18%的整体市占率位居第一。据Omdia 预测, 2025年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将突破2.5亿片,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7.2%。当前,OLED已经基本实现了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渗透,AMOLED显示面板在2024年首次超越TFT LCD,市场份额占比达到智能手机显示面板总出货量的51%。显示面板中OLED技术相比LCD有较明显的优势,在显示效果、功耗、轻薄性等方面表现突出,OLED屏的柔性特征更适应5G时代万物互联的显示需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穿戴设备、VR领域、车载领域、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均为应用场景。根据 Omdia 统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 AMOLED 显示面板总出货量增至7.84亿台,同比增长26%,2024年中国显示面板厂商的智能手机 AMOLED 显示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45%。智能手机仍将是OLED面板的主导应用。Omdia预计2028年全球OLED智能手机渗透率有望达到60%,出货量有望达到7.5亿部,2023年至 2028年全球OLED智能手机出货量复合增长率为4.74%。Omdia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由于工艺技术的显著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中小尺寸OLED(1-8 英寸)面板的出货量将首次突破 10亿台。OLED 面板的全球市场规模稳步扩张,并将从智能手机领域逐步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面板等领域持续渗透。注:中小尺寸 OLED 涵盖了如游戏机、AR/VR/MR 头显、汽车显示面板、智能手机、副显示面板、智能手表和工业显示面板等产品。而基于国家产业安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需求,面板产业链国产化正不断加速。近几年来,国内主要面板企业不断建设 OLED 新产线,众多 OLED 生产线的建成以及面板生产线规模的逐渐扩大,使得 OLED 产能迅速爬升。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2024年国内OLED面板出货量已达到3.3亿片,市场规模将达到440亿元。根据显示器供应链顾问公司DSCC的数据, 2024年全球 OLED 面板市场(按销售额计算)中,京东方和维信诺分别以 13.2%和 7.3%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三和第四位。而 2024年一季度,中国企业OLED出货量占全球市场49.7%,首次占据第一,韩国则以49%的份额位居第二,OLED国产化进程加快。据Omdia预计,显示设备市场份额将在2024年反弹154%,达到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3.5亿元),并在2025年和2026年保持稳定。DSCC预测,2025年至2027年显示设备投资总额将保持在70亿美元至80亿美元范围内。面对全球显示面板产业的广阔市场和国产替代的产业选择,国产显示面板设备厂商将迎来宝贵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公司积极推进 OLED显示模组自动化设备业务的发展,2024年度,公司生产的可用于 OLED 显示面板的触控显示模组段设备业务收入已占触控显示模组段设备业务收入的70%左右。 (二)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趋势 1、机器替代人工和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工成本的持续上升、资源与生态环 境的制约,中国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弱化,3C 制造业、汽车零部件行业以及其他传统制造业对产线自动化、智能化需求越来越高,机器替代人工和制造业自动化已经成为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首选,智能制造将是未来制造业的主攻方向。随着未来人们对产品质量及个性化要求的提升,我国工业制造也将朝着集约化、智能化的方向进行产业升级,自动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对智能化生产线及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亦将会逐步释放,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将呈现较快的增长。 2024年,国务院提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快速增长。2024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比上年增长15.7%,增速高于全部投资12.5个百分点。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到2027年我国工业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要增长25%以上。随着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设备更新需求会不断扩大,将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 2、显示面板产业高景气度带来市场空间 全球显示面板产业正在逐渐向中国大陆产业性转移,在中国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本土面板企业产线投资不断加大, 中国已经成为 LCD 面板全球出货量最多的国家。同时,随着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轻薄、高清、大屏、屏下指纹及折叠屏等需求不断提升,OLED 显示面板借助在手机、智能穿戴等小尺寸终端的渗透迎来高速发展,带动 OLED 下游各应用领域的显示面板更新换代、市场规模提升。 2023年11月,京东方公告称拟投资建设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产线,总投资约63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约占6 成以上,约超378亿元。该生产线项目已于2024年9月完成封顶,预计于2026年底实现量产。2024年5月,维信诺公告称拟投资建设第8.6代AMOLED产线,总投资预计550亿元。该生产线项目已进入厂房主体建设阶段。京东方、维信诺大规模的高世代 OLED 面板产线投资将为面板上游设备企业带来数量可观的新增订单。目前,国内已经建成和规划了十余条 OLED面板线,从长远看,国内OLED面板产能将快速释放。面板厂商的大举投资为我国显示模组设备厂商带来了新增市场和成长空间,基于此,可以预测近年是OLED后段模组生产设备行业的景气时期,对后段模组设备的需求上升,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3、进口替代进程加速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厂商在显示后段模组制程的技术和制造水平已取得长足的发展,凭借产品品质良好、价格优 势明显、供货/服务速度快等优势,与国外公司的技术、市场差距不断缩小,逐步取代国外设备企业。叠加全球显示面板产业链继续向国内转移、我国显示面板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且国外设备企业逐步退出部分显示面板市场的大背景下,我国显示模组设备厂商获得发展动力,带动显示模组生产设备产业市场扩张。 4、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利润不断压缩 随着近年来国内显示面板产业规模的扩大,相应使得显示模组设备的国产化率快速提升。国内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推 动行业内现有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和市场推广投入,同时吸引了部分行业外企业进入本行业,国内显示器件生产设备制造行业的企业数量增加,行业内竞争趋于日益加剧,导致显示模组设备企业在整个面板产业链当中议价能力较弱。同质化竞争也使得同行企业间价格战加剧,企业利润空间在不断压缩。 (三)公司所属行业的周期性特点 公司的客户主要为大型显示面板、模组生产厂商,公司生产的设备主要用于完成显示模组及触摸屏的组装工序,借助模 组组装设备生产显示器件及相关零组件。随着面板显示技术的不断迭代、电子消费类产品的需求及面板企业投资意愿的周期性波动,显示模组生产设备制造行业也具备周期性的特点。宏观经济向好时,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带动显示面板行业投资,从而拉动设备制造企业销售增加;宏观经济低迷时,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消费需求减少,降低显示面板行业投资,进而导致设备制造企业销售减少。 (四)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提供定制化智能制造装备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在触控显示模组段自动化设备细分领域的 核心技术和产品均具有较强竞争力。公司触控显示模组段自动化设备邦定、点胶、折弯、贴合、检测等产品在国内厂商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已通过国际一流企业认证,客户覆盖了众多国际、国内一线终端品牌在国内的主要模组或面板供应商。公司将继续加强自身研发储备,发挥技术优势和客户优势,集中资源,围绕OLED等相关设备需求,积极开拓新领域新业务,强化设备整线解决方案供应商能力,保持公司在所处行业的竞争优势,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五)行业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 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之下的“专用设备制造业(C35)”,专用设备制造业所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属于国家鼓 二极管(LED)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LED)、Mini/Micro-LED 显示、电子纸显示、激光显示、3D显示等新型显示器件生产专用设备。 2023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无纸化替代应用。 2022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2022-2035年)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人工智能、先进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先进计算等技术创新和应用。 2021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推动先进工艺、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深度融合,通过智能车间/工厂建设,带动通用、专用智能制造装备加速研制和迭代升级;2025年的主要目标是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过70%。 2021年 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 关于2021-2030年支持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 对新型显示器件生产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求的自用生产性原材料、消耗品和净化室配套系统、生产设备零配件,以及新型显示产业的关键原材料、零配件生产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求的自用生产性原材料、消耗品,免征进口关税。 2020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 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 加快基础材料、关键芯片、高端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关键软件等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动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扩大合理有效投资。稳步推进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38,405.68万元,同比下降19.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936.97万元, 同比下降192.4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109.09万元,同比增长188.67%;总资产为 88,861.23万元,同比下降 19.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 49,153.89万元,同比下降21.44%。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公司2022年度审计报告保留意见所涉及事项影响已消除 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对2022年度审计工作中立信中联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 “立信中联”)出具保留意见事项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大连监管局(以下简称“大连证监局”)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关于对大连智云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行政监管措施【2024】6 号)所涉事项进行了梳理、核实,公司董事会、管理层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消除上述事项的影响。公司于2024年4月19日召开了第六届董事会第四次临时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二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议案》,已对公司2022年度财务报表进行了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并披露了《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13)。同时,立信中联出具了《关于大连智云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前期会计差错更正专项说明审核报告》(立信中联专审字[2024]D-0184 号)。经过上述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后,公司2022年度审计报告保留意见涉及事项影响已消除。 2、持续推进九天中创 75.7727%股权回购事项 根据深圳国际仲裁院作出的(2022)深国仲裁 4911号《裁决书》及公司与安吉凯盛、安吉美谦、安吉中谦、周非、周 凯(以上合称“回购义务人”)、回购义务人指定的第三方投资人四川九天签署的《关于深圳市九天中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之股权回购协议》,回购义务人及四川九天应向公司支付股权回购价款 320,324,097.88元。此外,回购义务人应共同向公司支付《裁决书》裁定的律师代理费 1,924,160元、仲裁费2,150,748元。报告期内,公司收到股权回购价款 10,174,097.88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收到股权回购价款累计 174,553,597.88元,尚未收到股权回购款 145,770,500元、律师代理费及仲裁费合计 4,074,908元。基于回购义务人及四川九天未能按期履行股权回购款支付义务,报告期内,公司就公司与四川九天及回购义务人涉及的合同纠纷向成都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并于2024年8月16日获得受理。截至报告期末,该案尚未有仲裁结果。根据公司的财产保全申请,报告期内,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人民法院下达了《民事裁定书》((2024)川 2002 财保 73 号),已冻结了四川九天部分财产。根据公司的财产保全及强制执行申请,报告期内,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深圳中院”)已依法对部分回购义务人名下财产采取保全措施。根据深圳中院出具的《案件受理通知书》((2025)粤 03执 140号),深圳中院于2025年1月10日立案执行。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相关执行款项。 3、对公司部分治理制度进行梳理并更新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2 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等多项公司治理制度进行梳理及更新,有效地加强了公司治理水平、完善了规范运作体系,从而保护了公司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公司治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4、对大连证监局行政处罚事项开展全面整改 报告期内,公司收到了大连证监局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关于对大连智云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 正措施的决定》(行政监管措施【2024】6号)、《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大证监处罚字【2024】3号),认定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公司及相关负责人高度重视上述违法违规事项,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做好整改工作。公司于2024年4月19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四次临时会议及第六届监事会第二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大连证监局对公司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的整改报告》《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议案》,就上述问题制定了整改计划并开展全面整改,并对公司前期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并追溯调整相关财务数据。公司于2024年12月26日组织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各相关部门召开整改报告落实情况总结专题会,认真学习《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内容,开展整改“回头看”工作,自查整改效果,将整改报告落实情况进行总结。经自查,公司已严格按照《关于大连证监局对公司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的整改报告》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并将长期规范持续执行。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本年生产数量较上年同比下降45.11%,主要系触控显示模组段自动化设备板块本年生产数量减少以及2023年度并入九天中创1-4月生产量,本年减少了九天中创生产量所致。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注:若出现总数与各分项数之和尾数不符的情况,系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3、费用 年同期减少,相关借款利息费用减少及九天中创自2023年5月起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本报告期较上年同期减少九天中创的财务费用综合所致。研发费用 46,993,360.84 65,913,152.07 -28.70%注:报告期公司根据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8号》的规定,将公司计提的保证类质保费用计入营业成本,不再计入销售费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公司追溯调整比较期间财务报表。其中,调减2023年度合并利润表销售费用28,503,993.23元,调整后销售费用为26,301,097.40元。上述变更具体内容详见巨潮资讯网披露的《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21)。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适用于打印OLED的OCR贴合设备开发 针对打印OLED技术开发OCR贴合设备 已结项 确保OCR在OLED基板上的厚度误差在±3μm范围内,定位精度可达±2um 降低制造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应用于邦定设备的高速动态精度补偿预压模块开发 针对OLED面板的高速动态精度补偿预压模块开发高端设备 已结项 1.像素精度做到纳米级别2.精度:±0.4μm,TT:4.5s 开发高端设备,提升公司设备竞争力基于预成型技术的四边曲产品的热压贴合设备开发 针对预成型技术的四边曲面手机屏开发热压贴合设备 已结项 1.高精度对位2.温度控制精度: ±1℃ 3.气泡残留率:小于 0.1%,且气泡尺寸小于 10μm 有利于公司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应用于线路打印的激光烧结设备开发 针对不同布局以及规格的烧结过程开发激光烧结设备 已结项 可定制化参数设置,可满足复杂图形的烧结 为公司进入激光烧结领域奠定技术基础,扩展公司业务线智能扭矩控制的电批 针对高精度、高效率 已结项 智能化,可编程性 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控制系统开发 的装配需求开发先进的电批控制系统 和产业升级基于自动对焦技术的激光器组装设备开发 针对激光器及光学透镜的精确组装开发设备 已结项 高清的APD及激光点位置可视化,精确调整APD位置 为公司进入激光雷达组装领域奠定技术基础,扩展公司业务线基于模块开发平台的车载雷达自动化生产线开发 顺应市场需求,开发面向车载激光雷达自动化组装生产线设备 已结项 多工序组装,螺丝锁附扭力控制,点胶精度:±0.1mm 为公司进入车载激光雷达组装领域奠定技术基础,扩展公司业务线手机产品异形光学器件的生产设备开发 顺应市场需求,开发精密光学元器件的生产设备 已结项 1.可多工位同时工作,高速搬运2.自动摆盘设计3.可兼容尺寸差异不大、工艺类似的产品4.整机TT:1.9s 进一步提高公司设备竞争力,扩展公司AR/VR行业产品线基于EHD控制的点胶设备开发 针对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精度需求开发高精度点胶设备 项目验证中 胶宽范围:>1um,点胶速度:0- 500mm/s 提高公司微量点胶工艺,保持点胶工艺领先,确保重点客户订单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较上年同期减少17,381.41万元,下降32.32%,主要系本期经营性采购支出、职工薪酬、各项 税费等较上年同期均减少所致; (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4,487.58万元,增长188.67%,主要系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降幅小于经营 活动现金流出降幅所致; (3)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较上年同期减少15,493.56万元,下降93.84%,主要系本期较上年同期减少收到九天中创股权 回购款所致; (4)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较上年同期减少 1,778.54万元,下降48.33%,主要系本期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 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 (5)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 13,715.02万元,下降106.88%,主要系本期较上年同期减少收到九天 中创股权回购款所致; (6)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较上年同期增加8,149.44万元,增长93.60%,主要系本期增加向非金融机构借款所致; (7)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 8,946.63万元,增长89.37%,主要系本期部分金融机构贷款属于循环 授信; (8)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较上年同期减少 279.86万元,下降63.19%,主要系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综合影响所致。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本报告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净额为2,109.09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936.97万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额与归母净利润差异较大,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折旧摊销、存货增加等因素共同影响所致。具体详见本报告第十节、财务报告七、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 52、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三力自动 化设备有 限公司 子公司 自动化设 备 300,000,0 00.00 623,516,5 21.24 343,777,5 47.04 292,735,4 28.47 3,156,984 25,939,31 递延所得税资产引起所得税费用增加所致。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4年05月06日 价值在线(https://ww w.ir- online.cn/)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社会公众投资者 公司2023年度业绩说明 巨潮资讯网《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编号: 【2024年】第 01号)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