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领益智造(002600)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5-06-30
信息来源2025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作为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专注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制造服务与解决方案。公司业务涵盖AI手机及折叠屏手机、AIPC及平板电脑、影像显示、材料、电池电源、热管理(散热)、AI眼镜及XR可穿戴设备、精品组装及其他、传感器及相关模组、机CNC MIM
  器人等相关硬件产品领域。凭借先进的模切、冲压、 、注塑、 、压铸等工艺制造技术,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AI终端设备、汽车及低空经济、清洁能源等行业,开启智能制(一)各业务板块发展情况2025年上半年,公司管理团队围绕“战略定力、固本培元”的战略方针,通过在新业务开拓、产品创新、公司治理等多方面的积极努力,取得了各类阶段性的成果,为全面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机器人、服务器、热管理(散热)、折叠屏等相关产品进展显著,推出多款人形机器人相关核心零部件及关节模组、高功率充电器及散热等解决方案。
  公司参加2025首次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取得“两金一铜”的好成绩,其中公司“领智战队”具身智能机器人领珑获得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混料分拣技能竞技”及“物料搬运技能竞技”比赛双料冠军,磐石获得“物料整理技能竞技”比赛季军。热管理方面,AMD系列显卡散热模组批量出货,0.2mm超薄新工质VC方案及超大面积铝基VC方案在行业首次实现规模化应用,量产出货0.1Xmm超薄钛合金支撑件及折叠PC碳纤维支撑件等折叠屏相关产品。公司荣获第七届中国卓越管理公司项目凭借在战略转型、管理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出色表现上的卓越表现,首次荣获德勤“中国卓越管理公司”称号。
  1、AI终端硬件
  AI终端设备板块涵盖了广泛的人工智能(AI)终端电子产品,包括消费类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企业级商用电子设备(如数据中心服务器、大型服务器、工控机、电源设备等),以及创新型电子产品(如扩展现实(XR)设备)。此外,该板块还重点拓展了机器人业务,涵盖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等多品类产品,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工业和医疗等领域。
  公司AI终端硬件相关产品是指AI终端设备相关硬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相关服务,按照终端产品应用可以分为AI手机及折叠屏手机、AIPC及平板电脑、影像显示、材料、AI XR
  电池电源、热管理(散热)、 眼镜及 可穿戴设备、精品组装及其他、传感器及相关模组、机器人等业务。公司持续关注机器人相关前沿技术的创新和升级,也将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研发运用到自动化生产的工业整体解决方案,结合自主研发的多种类、多功能的数控化、自动化设备,致力于建设技术装备水平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智能生产车间,打造高效的现代化智慧工厂。AI公司 终端硬件相关业务的主要产品、服务如下:
  (1)影像显示
  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持续普及和用户对手机摄影功能需求的不断提升,手机摄像模组已成为智能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端手机摄像模组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高端手机摄像模组通常配备更先进的镜头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图像处理算法,以实现更好的成像效果。摄像头模组是影像捕捉的核心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机器人等智能终端,用于完成光学成像、拍照摄影、信息捕捉与分析、视觉交互等功能。手机摄像模组(CCM)是手机内置的摄像/拍摄模块,主要包括镜头、成像芯片(COMS)、PCBA线路板以及与手机主板连接的连接器等部分。
  屏幕组件作为智能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用户体验。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显示等终端市场的快速发展,屏幕组件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同时,消费者对显示屏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推动了屏幕组件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升级。
  公司影像显示领域代表产品:
  
  1 手机显示器模组 手机显示器模组用在客户手机上,是关
  键的显示部件,具有窄边框、高分辨率、抗冲击力强的特点。显示器和Frame贴合固化后具备IP68的防水等级。 采用高精密的屏幕贴合与固化工艺,保证了产品尺寸精度和结构强度以及防水等级。生产线采用一线流自动化工艺,且使用AGV物流车流转物料,自动化率达到90%以上。外观检测采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极大提升了产品出货品质
  2 手机摄像头支架 支架用在客户手机上,主要作用为固定
  手机摄像头模组,在使用过程中防止摄像头晃动,达到良好的摄像效果,由铝材经CNC加工成薄壁件,然后表面镀化学镍加工而成 精密小件连续自动冲孔、异种材料/自动焊接工艺突破、全自动尺寸外观检测AOI技术、0.09mm薄壁平面度控制、导入自动电镀线Plating4.0
  3 手机摄像头环 摄像头环用在客户手机上,主要作为手
  机摄像头装饰件,具有曲面高亮镜面效果,与玻璃和摄像头组装成摄像头模组 全制程”一个流”流转物料,最大限度防止产品三伤;外观AOI检测技术,采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进行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全自动尺寸全检,利用光学镜头对产品尺寸进行全检,自动化程度高
  (2)材料
  碳纤维、保护膜类、泡棉、胶带、磁性材料等电子材料在电子设备的制造和运作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材料按功能可分为三大类:电子功能材料、封装与装联材料以及工艺与辅助材料。电子功能材料具备电、磁、声、光、热等物理特性,能够实现信息的检测、转换、传递、处理和存储,直接影响电子系统和设备的核心性能。封装与装联材料主要用于电子设备和元器件的支撑、连接和封装,为系统构建提供物理支撑。工艺与辅助材料涵盖电子元器件、功能材料及封装基板制造过程中的各种材料,是制备工艺的基础。
  这三类材料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了电子元器件及相关组件的应用体系,对电子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电子功能材料的应用场景较为广泛,涵盖了集成电路、5G通信、智能终端设备、清洁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众多新兴行业。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对电子功能材料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显著增加,更在质量和技术层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力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升级。AI终端产品向轻薄化、高性能、低功耗和轻量化方向升级,而XR、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产品的不断涌现,也将进一步提升对电子功能材料的需求量和产品附加值。
  碳纤维材料属于新一代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型增强型纤维材料,在电子功能材料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在AI终端、体育用品、航空航天、风力涡轮机叶片、交通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制备过程是在超过1000℃的高温下对有机纤维进行裂解碳化,最终形成含碳量超过90%的高性能材料。碳纤维不仅保留了碳质材料的固有属性,还兼具纺织纤维的柔韧性和可塑性。
  碳纤维凭借其高强度、低密度、良好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在AI终端设备(如折叠屏手机、AI眼镜等)中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轻量化与高性能、散热管理、折叠屏与柔性设备等方面。在轻量化与高性能方面,碳纤维能够显著减轻设备重量,同时提升结构强度和耐用性。在散热管理方面,碳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用于制造散热器和散热片,有效提升设备的散热效率,满足高性能AI设备的散热需求。在折叠屏与柔性设备方面,在折叠屏手机和XR眼镜等柔性设备中,碳纤维可应用于支架和屏幕背板,实现轻薄化、高散热和坚固性,减轻设备重量并提升抗摔性和抗弯折能力。
  公司材料领域代表产品:
  
  1 碳纤维产品-Hinge零件 作为屏幕支撑板的关键零件,具备高强
  度,低密度,模量好,兼具导电及散热佳的特性,逐步替代不锈钢材料进入折叠手机行业,通过热固性碳纤材料的热压实现0.15~0.2mm厚的产品 叠层热压公差控制±0.02mm、通过治具粗糙度映射到产品表面实现,亮面Ra<0.15;哑面Ra0.5  2 热塑性碳纤维产品 热塑性碳纤维产品是指将经过树脂浸渍
  的纤维编材料在润湿的状态下植入模具中,然后进行热压多步成型,再通过淋涂硬化和CNC等工序形成的产品 产品高强度;产品耐热、耐腐蚀;
  快固型树脂+极冷极热工艺,实现快速固化,高效生产、可快速出模,生产周期8分钟;热塑性碳纤维制品成型工艺已经申请专利
  3 电磁屏蔽材料 电磁屏蔽产品,是使用导电高分子材料
  填充而成片材,通过模切加工成各种形状,此产品使电子设备既不干扰其它设备,同时也不受其它设备的影响 产品精度高,尺寸公差可做到±0.05mm范围以内、产品大小规格丰富,可加工产品尺寸从0.1~2000mm、产品结构复杂,多功能叠加;3D形状加工
  4 微波介质陶瓷 在微波频段电路中作为介质材料并完成
  一种或多种功能的新型陶瓷材料 介电常数系列化,满足不同设计需求;高稳定性,接近于零的频率温度系数,在-40℃~100℃,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频率温度系数f不大于l0ppm/℃;高品质因子、低损耗;
  产品体积小
  5 陶瓷纤维产品 陶瓷纤维片,嵌入塑胶后,增强HSG
  连接处的强度,产品原有工艺为压片后CNC,效率较低,刀具寿命低,公司采用自动叠层热压后进行划片,产品尺寸稳定、效率高、成本低 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产品、品质稳定、通过DOE对叠层弯曲性能控制稳定6 MnZn软磁铁氧体材料 MnZn软磁铁氧体材料具有高磁导率、高阻抗、低损耗、以及易加工成各种形状等优点,制作成各种电子变压器、开关电源、逆变器、滤波器、扼流圈、电感器等器件,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网络通讯等领域 宽温低损耗JPP-96S材料常温损耗降低60%,在25℃~120℃宽温范围提高电源转化效率,降低消费电子终端设备待机功耗,减少能源浪费;高磁导率JPH-15F材料居里温度130℃,300kHz宽频,产品体积小;高阻抗JPZ-3T材料居里温度150℃,满足汽车电子EMI和滤波器需求
  7 硅胶类产品 用于贴合在屏幕下方起到抗震与缓冲作
  用 热压成型&平板模切一体化、标准结构SMT设备对贴自动化组装、异形结构十字自动化对贴组装;100%自动外观检查定光学膜片和实现密封效果,通过闭合结构将光学膜片固定在屏幕边缘,形成防水防尘屏障,可提升设备的防尘等级至IP6X,并使防潮性能提升300%以上。 通过X/Y轴分步切割,有效避免材料浪费,并配备智能排废装置,可同步处理X/Y轴切割后的废料,避免人工收集造成的二次浪费,废料复卷后可用于小尺寸产品加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3)电池电源
  随着数据中心设备及AI服务器功耗的持续提升,电源管理在服务器运营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服务器电源作为数据中心供电系统的核心,其重要性随着AI算力的提升而不断升级。先进GPU对AI服务器电源的功率和功率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功率约为10.2kW的H100服务器机架需配置19.8kW电源,而功率约为120kW的NVL72机架则需配置198kW电源。传统服务器电源功率密度大多不到50W/立方英寸,而AI服务器电源功率密度可达100W/立方英寸,这不仅对电源的拓扑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元器件的应用提出了挑战。未来,AI服务器电源将朝着更高功率密度、更优能效比、更强动态响应能力的方向发展。随着边缘计算和分布式计算的兴起,电源模块的小型化和标准化设计将变得尤为重要。此外,电源管理系统将与AI算法深度融合,实现电源的智能预测、动态调度和故障预警,从而为数据中心的绿色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在AI算力提升与服务器轻薄化趋势的推动下,先进AI电源需求将持续升级。公司电池电源领域代表产品:1 ATX1650W数控电源 数字控制设计可以提升整体效率,较以往业界相比,精准度更高;增加了输出12V1~5可选择单组电流保护或多组电流保护功能;提供用户可调整风扇转速的功能;电源内部增加过温保护功能;输出背板设置两个PCIE5.0端子供高阶显示适配器使用 高效率钛金电源,实现数字化产品;
  输出负载变动率<3%;Burst-Mode<2%;电流侦测提升效率>94%;数字回馈控制Ripple<30mV
  2 平面变压器 平面变压器是充电器中的一个模组,
  它是基于多层PCB+高频铁氧体组成的体积小、集成度高的器件,已经成为取代传统的绕组式变压器的趋势;
  在开关电源中起到能量传输、电压变换和电气隔离的作用,是开关电源的重要器件 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产品品质稳定;
  通过仿真和设计的不断修正,快速换代,缩短开发周期;EMI补偿形成专利3 工业用IoTSensor 可侦测温度、震动并藉由2.4GMESHATEX网络传送数据至后台;并通过防爆认证,防水、防尘、防爆,适用于工业用环境 2.4GMesh低功耗网路架构,实现工业级别大面积网路覆盖,且实现单一非充电电池可以达到三年以上寿命,网路通讯实测可达100m的传输距离
  4 充电器插头 充电插头是一个结合了锻造及冲压及
  表面处理的外观零件,兼具电学性能要求,首次采用了冷镦及全光亮精密冲裁技术属于精密锻造外观零件。 冷镦后产品公差控制±0.02mm,有效保证插拔手感均一性;全光亮带冲裁替代了CNC,有效降低成本;镀Ni表面电镀Co层,增强了表面的耐磨性
  5 高功率适配器 用于电脑及其他终端设备的电源部
  分,将一种特定的电压转换为其他特定电压 多口PD充电动态调整技术:可进行动态电流调配进行多接口快速充电平板变压器设计技术使用半平板变压器设计,可实现更高的充电效率和EMC电池屏蔽效果。
  电感扁线绕线设计优势:更易于自动化的扁线绕线结构设计,可实现阻抗稳定而非易衰减,从而达成高效的滤波功能心产品,充电速度快,同时覆盖平板电脑和手机产品的快速充电 适用全国别宽电压输入。独特的混合动力变压器设计兼顾平面变压器的高频性能和传统绕线变压器的紧凑结构。7 PD3.1140W+小型化GaN充电器 高功率密度,小型化的体积利于插墙式的ID设计 通过热仿真优化温度,导入PD3.1标准,满足最新一代的笔电快充需求;
  只使用一片主板和一片小卡可实现制程的标准化提升稳定性
  8 无线充电器外壳 此产品为无线充电器铝外壳,是无线
  充电器最主要的结构件之一,外观要求非常高 自动定向贴膜、钝化保护、PCD专用成型刀具应用
  9 汽车电源管理系统 混合动力双电机控制器,功率器件采
  用IGBT单管或SiC单管,运用单管并联技术,高度集成电动机发电机,实现大功率双电机控制。 该产品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混动车型整车的装配、节省空间,生产效率高,性能稳定,可选配Buckboost模块功能,实现升降压。
  (4)热管理(散热)
  在服务器散热领域,随着AI技术、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计算设备、数据中心、AI服务器等关键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张,图形处理器(GPU)、中央处理器(CPU)等核心部件也不断朝着更高性能升级,这进一步推动散热管理系统需求提升。市场调研机构MordorIntelligence报告显示2024年数据中心热管理市场规模为165.6亿美元,到2029年预计增长到345.1亿美元,24至29年CAGR为15.82%。随着数据中心设备及AI服务器功耗日益提升,GPU、CPU等算力芯片朝着更高性能升级,市场对供电系统、散热系统提出更高要求,核心组件中电源管理系统及散热系统的价值量显著提升。同时,OpenAI-GPT、Claude、LLaMA等系列大模型迭代升级,以及OpenAI-o1/o3/DeepResearch、DeepSeek-R1等高性能推理模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算力增长趋势,算力翻倍时间明显缩短。高强度、高精度的运算需求不仅仅带来了高能量的消耗,同时也产生各种发热和散热等现实问题。散热成为制约算力提升的核心瓶颈之一,也是限制AI终端产品创新升级的关键因素。国际研究机构IDC预计2025年全球AI服务器散热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元。
  在AI终端散热领域,根据散热场景热源功耗、散热要求和空间结构等特点,散热产品通常会单独或组合使用,以满足不同的散热需求。其中,VC均热板凭借其卓越的散热效率,逐渐成为AI手机和PC散热的主流方案。目前,VC均热板正加速向超薄化、结构简单化和低成本方向发展,技术迭代不断加速。未来随着5G时代高功率、高集成、高热量趋势的加剧,VC均热板将成为AI终端的“硬核需求”,市场潜力巨大。例如,3DVC均热板利用三维两相均温技术,突破了传统材料的导热限制,将散热能力大幅提升,有望广泛应用于AI服务器、5G基站等高功率领域。此外,材料创新和制造工艺改进也将进一步推动VC均热板的性能提升。相关行业研究机构的研报指出,随着AI手机运算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发热量不断增加,而手机散热空间有限,急需更高效、高价值的散热方案。散热方案从石墨片逐步迭代至热管、VC均热板、3DVC均热板,实现了从一维到三维的转变。目前,传统散热方案难以满足AI手机需求,以VC均热板为主、石墨及石墨烯为辅的散热组合将成为主流。VC均热板通过内部液体循环相变散热,由金属壳板、毛细结构层和液体构成,壳板材质可选用铜、不锈钢、钛等。随着AI终端高性能、高集成、轻薄化发展,超薄VC均热板需求增加,钛材质的超薄VC均热板对智能手机轻薄化尤其重要。在AI算力提升和手机轻薄化趋势下,散热方案向VC+石墨烯组合及3DVC创新方向发展,手机散热行业规模增速将大幅提升。公司在热管理(散热)领域的相关布局:公司具备完整的研发与制造能力,专注于高效散热解决方案,核心产品涵盖均热板、热管、多轴腔体散热元件(BigMAC)、AI算力芯片及服务器散热模组、石墨片、导热垫片、导热胶等关键组件。公司与全球客户在GPU、CPU及AI应用(包括服务器、笔记本、PC、显卡、智能穿戴设备、机器人等)的散热产品上合作,依托自主研发、核心元件自制与工艺整合优势,可提供系统化散热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AI眼镜及XR设备、服务器等各类AI终端电子产品,针对不同应用场景量身定制优化,满足高性能设备的严苛散热需求,确保设备在高算力、高负载运行环境下保持卓越散热性能与长期稳定性。①AI手机、PC等终端相关散热产品:公司为客户提供铜、不锈钢和航空级钛合金以及钢铜等多种复合材料的均热板散热方案。均热板基于相变导热原理,可将导热率在传统导热器件的基础上大幅提升,其铜材质产品采用纯铜内壁,内壁布满毛细结构并填充纯水作为冷凝液,通过传导、蒸发、对流和凝固等步骤形成汽液双相循环系统。不锈钢材质的均热板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可保证较高的散热效率以及较高结构强度,适用于高端产品;而纯钛材质均热板则专为高端机型及折叠屏手机设计,可实现更轻、更薄的效果。公司的超薄均热板及散热解决方案已成功搭载于多款中高端手机机型,并实现量产出货。近期,公司0.2mm超薄新工质VC均热板方案及超大面积铝基VC均热板方案在行业首次实现规模化应用。某头部终端厂商的高端旗舰机型搭载了公司独家供应的0.2mm超薄新工质VC均热板方案。新工质VC均热板打破传统水工质的性能瓶颈,在室温环境下即可快速启动,显著提升低温环境下的散热效率,同时将整体厚度压缩至0.2mm,完美适配高端机型对极致散热性能的严苛要求。公司参与研发的超大面积铝基VC均热板方案,凭借其突破性超轻铝基复合材料,打破传统VC均热板材质局限,借助12050mm²的超大均热面积,实现导热效率75%的飞跃式提升,设备表面握持温度可直降4℃。该散热模组在保持强劲散热效能的同时,达成VC均热板单体减重45%的效果。凭借极致散热表现,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冷静高效的运行状态,为用户带来持久稳定的流畅体验,正式开启移动设备散热技术轻量化与高性能并重的全新时代。这是行业首次在平板、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中实现规模化应用的超大面积铝基VC均热板技术,成功突破传统铜基/不锈钢的材料限制。公司石墨散热材料涵盖合成石墨、天然石墨和石墨烯。除了多层石墨结构产品,公司还生产包裹石墨产品,兼具缓冲、导电和电磁屏蔽功能。公司通过将石墨与铜箔、导热硅胶等材料复合,整合不同材料优势,满足多样化性能需求,同时降低了下游贴装成本。
  ②服务器相关散热产品:公司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与全球化视野,整合自主研发的热管与均温板技术,与全球客户在GPU、CPU及AI应用(包括服务器、笔记本、PC、显卡、智能穿戴设备、机器人等)的散热产品上展开合作。目前公司AMD系列显卡散热模组已实现批量出货。技术破局,定义行业新标准。从初步认证到2025年多系列产品量产,公司凭借自研的“羽毛铜仿生结构”纳米散热技术,公司独创的材料工艺,将铜纤维直径控制在5-8微米,接近80%孔隙率的立体导热网络,并将鳍片厚度精细至0.5mm。技术创新让产品兼具轻量化与极致散热效率,精准匹配AMD“高性能、紧凑体积”的设计需求。AMD通过对 系列显卡散热模组的热管模块优化,公司研发的羽毛铜结构可实现更精确地控制铜粉的纤维绒毛直径和长度,比一般粉末更具有高的毛细力和渗透性,在水平或垂直高功率使用时性能不会有衰退。这一特性使得高功率显卡在长时间高负荷运行下,保持稳定的散热效果,为用户提供了更为流畅和优质的使用体验。公司最新研发的高阶散热产品——多轴腔体散热元件(产品名称:BigMAC),适用于AI 3DVC Big高热密度组件的热传导。在与市场先进 服务器所用的 均热板的对比测试中,MAC在400W-1000W功耗条件下的表现更优。BigMAC不仅提供卓越的散热性能,还实现材料成本降低30%、制造成本降低30%、交付周期缩短35%以及良率提升5%,为用户带来更理想的高阶散热方案。公司热管理领域代表产品:件,公司开发的不锈钢、钢铜复合材料、钛材已替代铜VC作为主力产品被众多客户所使用。不锈钢、钢铜复合材料、钛材VC作为芯片散热产品,通过工质中的水循环,有效降低芯片发热引起的效能降低 1.在传统铜VC相同性能及尺寸规格要求的基础上大幅减重,减薄2.利用冲压工艺大幅降低铜VC生产过程中的对环境不友好(如蚀刻,钝化等化学工艺)3.很好地用激光焊接工艺解决了铜VC的高温钎焊对能源的消耗以及废气污染,并大幅提高工艺自动化,提升效率4.利用不锈钢的高强度大幅降低整个生产组装过程中的不良率
  2 钢铜复合材料均热板   
       1.首款将手机中板与VC合二为一的VC2.极高的强度,大幅提高手机组装良率5%3.工序整合,大幅减少手机组装过程中的胶水,双面胶等化学物质4.用VC和中板合为一体化替代塑胶中板,更好的提升系统散热能力
  3 航空级钛材均热板   
       1.在铜VC及不锈钢VC相同性能及尺寸规格要求的基础上大幅减重,减薄( 50%比铜减重约 ,比不锈钢减重约提升导热效能。相较于一般粉末技术,毛细力与渗透性更强,使散热效能更稳定且均匀。即便在水平或垂直安装的高功率应用环境下,也能维持一致的散热效果,不因重力影响而衰减,确保GPU在高负载运算时的稳定散热,提升整体运算效率(产品名称:BigMAC) 适用于高热密度组件的散热需求,可与散热鳍片结合(透过焊接或穿插工艺),并根据产品结构需求搭配专属结构件组装成完整散热模块,提供更高效的整机散热解决方案 在提升散热性能的同时,此方案有效降低 30%材料与制造成本,并将Lead-Time缩短35%,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此外,良率提升5%,确保更稳定的生产质量。与3DVC相比,整体总成本降低约30%,为客户提供更具成本优势的高阶散热解决方案,确保高热密度组件的稳定运行与长期效能发挥
  7 高功率服务器散热产品 针对AI服务器新架构设计,优化热
  管毛细结构,精准对应芯片功耗特性,确保高效散热。无论任何安装方向均能维持稳定导热,适用于高功率CPU的散热需求 由多段毛细分布精准对应芯片功耗特性,提高热传导效率。此外,无重力影响的设计确保散热效果不受安装方向限制,进一步提升Q-max,扩展高功率散热需求,提供服务器稳定高效的热管理解决方案
  8 远程服务器散热产品 远程散热技术可将热量有效传导至更
  远的系统区域,扩大散热面积并降低热能损失,使服务器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即使在远距离热传导应用场景下,仍能维持卓越的散热效果 本方案运用多段毛细设计,有效减少长距离热传导过程中的热能衰减,确保远程散热模块的高效能输出。其无重力影响特性,使其可适用于任何安装方向,并进一步提升远程散热器的散热效能,优化整体服务器热管理,确保高效能运作的稳定性9 全CNC笔电外壳 笔电外壳一体加工是用铝挤型材通过全CNC,打磨,喷砂,阳极,组装等的方式加工而成的产品;产品尺寸精准,外观效果好,并且珠宝质感圆润边角,轻薄优雅 组装实现无人自动Bonding、CNC加工外壳精度高,表面抛光可达镜面效果10 手机金属中框 手机金属中框是手机的最重要结构件,是手机上其它零部件的主要支撑载体,金属中框连接手机内外热环境,装载VC之后成为手机散热的重要部件;它是型材通过CNC,T处理,机械表面,高光,表面处理,组装等主要工序而生产出来的结构件 掌握双曲面手机结构工艺、外观效果高亮高透,产品质感提升、BP间隙不良率控制2%以内;金属材质中框与内部VC协同,大幅度提高手机散热效率,取得1+1>2的效果
  11 复合板材手机电池盖 复合板电池盖是复合板材原材经过字
  符印刷、转印、电镀、印刷盖底、高压成型、淋涂硬化、CNC加工、组装等工序而加工出来的产品;它具有高硬度、高耐磨、高韧性,高透性的特点 高透光性,抗冲击性,适印性和可加工性能好;通过转印纹理/镀膜/盖底等的涂层组合,可以实现外观色彩多样性;
  同玻璃和陶瓷相比更加轻薄,成本低
  12 热管理产品方案 根据客户的要求选择适合的导热材料
  模切成片式产品,用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达到热管理的目的。3C领域散热需求、基站散热需求、动力电池模组散热需求、其它各类热管理场合 公司具备导热材料Lab,便于选择适合材料;相关设计热管理产品经验丰富;善于加工片式热管理产品;公司加工过程检测手段全面,确保产品性能13   导热产品,一种是使用导热颗粒混合填充压延成型,还有一类是石墨导热材料,这些材料通过模切加工成各种形状,用于各种需要热传递的场景,将热量快速扩散、传导,从而保持正常而稳定的工作温度 产品精度高,尺寸公差可做到±0.05mm范围以内、自动探伤材料,防止材料断裂影响散热效果、产品结构复杂,多功能叠加、完整的材料导热功能检测实验室公司深耕AI眼镜及XR可穿戴设备领域,专注于AR、VR、MR和AI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的核心组件与技术研发。凭借对AI终端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公司为全球相关领域头部客户提供软质功能件、注塑件、散热解决方案、充电器等关键零部件,并与终端品牌紧密合作,携手提升行业竞争力。AI眼镜及XR可穿戴设备领域代表产品:空间交互系统,产品净重仅 ,光学设计视场角为46°,MTF>0.7,屏幕材质为MicroOLED,实现本真色彩,视野稳定更清晰,刷新率60Hz,屏幕精细度3256.4ppi,双光路1080P高清显示,搭配立体声双扬声器,三档可调节转轴,为消费者创造一种全新的实景立体体验感 结构轻、强度硬;转轴不同方向可调范围大;立体声双扬声器;近视可以使用;可调节转轴设计;金属件InsertMolding增加结构强度;
  OpenAudio专利技术
  2 VR眼罩产品 VR眼罩是虚拟现实设备上的一个零部件,它是在PC+PMMA基材上进行丝印、高压、淋涂、镀膜等多层工艺叠加而实现的高面型精度和多角度多波段高透光性产品。 1.更轻、更薄、配色丰富;
  2.产品表面达到高面型精度要求且品质稳定;
  3.通过20层膜系叠层设计,实现多角度多波段高透,可通过严格环境测试要求3 XR组件 公司XR组件已进入核心客户的供应商序列,就该类产品生产销售事宜已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公司实现了柔性可穿戴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一站式交付,确保了高效的生产效率和卓越的产品质量。
  通过引入自动化和智能控制系统,公司全面掌握从初期产品设计到量产的核心技术能力,主要技术包括:先进的柔性材料冷热压一体化成型技术、自动包边技术、多层材料一次同步粘接技术、异形成型与自研热切割技术、5轴镭射切割系统和5轴点胶系统以及快速换模模组4 XR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技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源和用电设备电池之间的无接触充电。
  基于该技术的XR无线充电模组可以满足智能穿戴类设备的无孔化/无触点设计需求,使设备实现防水防尘,使用者可以即放即充,即拿即用,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自适应耦合设计方法、基于Class-E的动态系统控制方式、低功耗待机及线圈选择逻辑滤声等功能 产品精度高,尺寸公差可做到±0.05mm范围以内、产品声学性能检测方法完备、产品结构复杂,多功能叠加、3D形状加工6 Mesh产品 mesh网为声学模组中的防护罩,属于功能性外观零件兼具出声及防水防尘要求,由模切件,冲压件,mesh网胶构成,mesh需要进行拉伸成型,是冲压目前精密零件之一 外观要求可达到A+级面;PVD表面处理;多工序连线生产:冲压、焊接、高速包装、AOI检测;产品组装在千级无尘车间完成,有效保证了产品品质;100%堵孔全检网成型的模拟实现开模前的结构优化、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产品品质稳定、AOI全检外观,保证声学功能7 hinge-无线耳机配件 hinge在无线耳机壳上实现开合旋转与隔离等功能的作用,是耳机配件中的重要配件;它有多个A级面外观要求、尺寸精密的特点 实现CNC自动化装取料生产,品质稳定
  8 智能耳机耳套 智能耳机耳套是一款由特殊foam+网布
  制作而成的耳机零部件,它具有肤感接触性好,增强耳机音质的特点 热切 foam成型,公差满足+/-1.4mm,织物(网布)采用热压工艺成型9 TWS耳机产品结构 TWS(TrueWirelessStereo)耳机结构件是为耳机整机提供外观及功能支撑的零部件组合,具有数量多,外观要求高,结构复杂等特点 模具加工精度高(0.005mm以内),在狭小空间内实现滑块、斜顶等复杂结构顺序运动;通过滑块高光镜面及3D冷却水路设计,可以达到A0外观面的稳定生产
  (6)精品组装及其他
  AI终端产业链中游是将上游零部件转化为终端产品的关键环节,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主要包括产品的组装及封测过程。其中,ODM/OEM(原始设计制造商/原始设备制造商)模式是中游制造商与品牌厂商合作的重要方式,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机器人等AI终端产品。
  作为AI终端产业链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精品组装通过供应链整合和规模化效应,能够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先进制造及物流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从而在生产、设计、研发等多方面全方位助力下游终端品牌的发展。中游制造商需要整合上游提供的芯片、传感器、显示屏、电池等零部件,通过高效的生产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性能和品质。
  公司精品组装及其他代表产品:
  
  1 结构件3D打印方案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依据三维CAD数据通过逐层材料累加的方法制造实体零件的技术;目前LY能够提供粉床3D打印,激光熔覆3D打印,光敏材料3D打印等技术服务,且已经在消费性电子模切刀具上验证应用 3D打印技术具有高效率、低成本、材料多样性、设计灵活性、环境友好以及应用领域广的特点
  2 钛合金结构件MIM方案 金属注射成形技术(MIM),具有复
  杂结构、高维度、高精度零部件的制备优势,而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制备钛及钛合金的加工工艺 钛合金重量轻、强度高,抗腐蚀性能好,相同性能下,可以大幅减轻结构件本身重量;
  公司开发制备TC4原料,高标准要求通过性能测试,满足延伸率>10%,拉伸强度>950MPa
  3 金属小件类产品—卡托类 卡托在手机产品中起到支撑SIM卡,
  保证用户使用时SIM卡同主板有效接触的功能;卡帽按照材质可以分为塑胶卡托,金属卡托,陶瓷卡托等 采用公司特有的注塑自动化一件流等先进制造工艺,实现高亮抛等环节的高良率
  4 玻纤结构外观件产品 玻纤板是一种人造纤维板,具有良好
  的耐热性,耐化学性,高韧性、轻量化及阻燃的特性。玻纤板电池盖通过正面涂层加工,可实现不同纹理、多颜色、高亮度、不同触感 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产品品质稳定;
  通过UV转印胶水及淋涂加硬液的组合,加上滚拓技术应用,实现产品外观不同纹理、不同触感效果,并达到耐磨及高硬度要求
  5 防水产品方案 防水产品方案是使用防水透气材料,
  通过模切制作成片式器件,用于不同场景,具备防水透气等功能 1.公司具备防水材料Lab,便于选择适合材料,更好地加工防水透气产品;
  2.公司加工过程检测手段全面,确保产品良好的性能
  6 硅胶组件方案 硅胶热压成型工序后,取消手动拆卸
  单件,采用整体冲切落料,并与PSA模切件自动组装及自动落料,排废后取出成品,简化工序提升效率及良率 对比传统对贴工艺效率提升5倍左右;组装精度由±0.1mm提升至±0.05mm;组装工序良率较高
  7 工业用设备润滑机 工业机械设备的自动润滑机,可透过
  蓝牙,NFC远端控制润滑时程与出油量,润滑油用完会自动通知后台,减少人员维护成本 蓝牙天线传输可达60~100m,并且为无死角的全向性天线,透过霍尔IC控制马达转动行程
  (7)传感器及相关模组
  公司传感器及相关模组领域代表产品:
  
  感器模组上,作为传感器芯片的金属盖,起保护芯片作用 高精密激光切割小孔工艺、全自动外观AOI应用2 手机按键-静音键 静音键用在客户手机上,主要作用是手机静音设置,它由3个精密小件通过CNC、平磨、PVD、组装、点胶、焊接等30多道工序加工完成 三小件HAF胶组装工艺突破、全自动喷胶技术导入、精密小件连续自动冲压落料导入、超声波落料技术开发成功3 键盘模组 键盘模组是客户笔记本的一个模组,由钢板、导电膜、硅胶触点、键帽、剪刀脚、平衡条、背胶等部件组装而成;外观要求高,A等级;组装尺寸精度要求高;性能测试要求高,静音房测试无异音及无尘等级100K,按键寿命1,000万次要求 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产品、品质稳定、精密组装工艺、自动光学检查技术
  4 键盘组件方案 键盘组件方案,是键盘各片式组件一体
  化完成加工,包括反射片、导光板、Membrane、Dome等部件 公司相关产线自动化程度高,产品一致性程度较高;一体化生产,没有中间环节,可有效降低产品成本组成部分,用于反射、导通、遮光、散热等 20工位连线模切工艺极大缩减了制程,提高了效率良率、全自动组装贴合方式(片料or卷料)
  6 笔记本电脑触控模组 触控面板是支持多点触控手势以及力度
  触控技术的产品。运用了最新的3DTouch技术,通过线性马达的振动模拟轻按和重按(实际上是按不下去)来实现最真实的如3D动感游戏的人机交互体验,颠覆了现在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130mm*80mm的大平面玻璃上印刷胶水贴合集成电路板,厚度差异控制在50微米以内
  7 智能翻译笔壳体 智能翻译笔壳体,是翻译笔中最重要的
  结构件,是由金属件与双色注塑件组装而成;金属件经过冲压,CNC,抛光等工序,塑胶件经过双射注塑,喷涂等工序,最终通过组装点胶组装成一个功能部件 冲压、CNC、抛光、喷砂、阳极、注塑、喷涂、组装全制程自制生产能力;全线物料追溯系统,各工段实时显示物料状态及良率状况;自动化程度高;异形曲面抛光;点胶、压合、螺母一线流自动组装8 OCA光学应用 OCA是一种具有高透光率、低雾度和良好粘结性能的粘合剂,在光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核心是通过粘结光学元件实现光学性能优化和结构固定,主要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等设备的触摸屏与显示屏之间的粘结,消除空气层,减少反光和眩光,提升显示清晰度和触控灵敏度。 公司相关产线千级以上加工环境,定制化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品质稳定可靠
  (8)折叠屏终端硬件
  在折叠屏终端硬件领域,公司专注于为全球头部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核心产品涵盖不锈钢/钛合金/碳纤维等材质的折叠屏支撑件及中框、铜/不锈钢/钢铜复合/铝合金/钛等材质的VC均热板、折叠屏转轴模组、模切功能件/结构件、充电器等关键组件,广泛应用于双折叠屏手机、阔折叠屏、三折叠屏、折叠屏笔记本电脑、车载柔性屏等终端电子产品。
  碳纤维作为屏幕支撑板的关键零件,具有高强度、低密度、模量优异、导电及散热性能佳等特性。公司通过热固性碳纤材料的热压工艺,可实现厚度0.12~0.2mm的产品,其加工的碳纤维支撑层已大量出货。不锈钢材质的支撑板在优化成本的同时,能够保证较高的折弯寿命和结构强度,适用于对重量敏感度低的产品。此外,钛合金材料凭借高强度、轻量化、抗疲劳、耐腐蚀等特性,也成为折叠屏支撑板的理想选择,能够显著提升设备的耐用性和用户体验。
  近期,公司0.1Xmm超薄钛合金支撑板及折叠PC碳纤维支撑板等折叠屏相关产品已实现量产出货。公司为头部客户供应超薄钛合金支撑板等关键零部件,超薄钛合金支撑板厚度仅为0.1Xmm,较上一代实现再轻薄化,并达到折弯区高精度公差加工要求,兼具轻量化、高强度、高耐久度等特性。公司折叠屏终端硬件领域代表产品:2.导入盲槽半蚀刻工艺,满足客户设计水滴设计 1.公司的支撑板组件涵盖PI双面胶、OCA胶、导电胶、听筒支撑片、铜箔、加强钛片和环境光塞等部件。
  2.公司通过模切、冲压、贴合、激光、等离子、超声波清洗、热压等工艺,将多种类材料集成于一体,满足多样化的性能需求,有效降低下游客户的贴装成本。
  3.支撑板作为折叠屏主要
  的支撑元件,公司开发的不锈钢、钛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行业主流产品被众多客户使用。
  2 钛合金支撑板 1.大幅度降低重量,对比不锈钢重量
  降低43.1%
  2.工序整合,辅料集成在支撑板组件,减少下游组装损耗
  3 碳纤维支撑板-手机 1.大幅度降低重量,对比不锈钢重量
  降低81%
  2.运用T700\T800\M40级碳纤维,极大提升材料性能3.导入激光工艺解决了金属支撑板化学药液的使用,并大幅提高工艺自动化,提升效率4.公司自创物理蚀刻工艺,加工碳纤维pattern,提高效率30倍
  4 碳纤维支撑板-PC 1.大幅度降低重量,对比不锈钢重量
  降低110g
  2.运用T700\M40级碳纤维,极大提升材料性能3.导入碳纤维PVD工艺,整体厚度减薄0.03mm4.紫外皮秒激光切割,切割精度±0.03mm
  (9)机器人业务
  公司机器人业务发展里程碑如下:1 公司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关键模组及整机ODM相关产品: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头部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商,结合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路径,提供全身结构件的全工艺生产加工方案,提供伺服电机、驱动器、减速器、灵巧手、关节模组、高功率充电、散热模组等核心零部件,并拓展至本体委托开发设计与组装服务。
  公司持续为终端厂商提供“三位一体”的具身智能相关产品解决方案,第一,打造全球化、全工艺的硬件服务;第二,专注核心零部件、总成研发设计;第三,为机器人提供完备的工业应用场景落地开发。通过内外部及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合作,公司积极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行业的发展贡献新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机器人多条专属人形机器人加工产线,包含CNC、3D打印、粉末冶金(MIM)、压铸等工艺,搭建了多条滚柱丝杆、空心杯电机、减速器、灵巧手等核心零部件组装产线;并为客户提供整机组装(包含底盘、升降模组与腰部、双臂、夹爪与头部、电气组装、外壳等)以及出厂性能测试和包装的完整整机生产服务。截至目前,公司已为多家头部具身智能企业完成了数千套整机加工订单交付,提供了多款机器人的应用落地开发和整机组装服务。
  公司人形机器人本体ODM及组装部分主要产品(因与客户签订了保密协议,部分产品未列示):
  
  1 人形机器人-领珑 小巧玲珑,精密灵活:可应用于精密搬运(料
  盘、治具、小型产品)、电子组装(柔性组装、贴片、点胶)、检测(AOI光学检测)获得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混料分拣技能竞技”及“物料搬运技能竞技”比赛第一名 高精度:单臂重复定位精度0.03mm(精度优于磐石);
  轻量化: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上下活动更灵活;
  速度优势:运动速度更
  快,适合快速作业;
  负载能力:双臂负载3-
  5kg。
  2 人形机器人-磐石 坚如磐石,工业级力量担当:可应用于货物搬
  运/码垛(大型料箱、托盘)、工业加工(打磨、金) ( )属折弯、重型组装打螺丝、机械部件装配获得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物料整理技能竞技”比赛第三名 高负载:双臂负载可达20kg,专为重型任务设计;
  高精度:单臂重复定位精
  度0.05mm,稳定可靠;
  导航技术:支持激光雷达
  导航;
  3 人形机器人-灵跃 如灵蛇般折叠腾跃,智能多场景适应:可应用
  于工业场景装配、质检、工业巡检、服务场景(家务叠衣、清洁、烹饪) 1.视觉引导:3D视觉+机器人视觉引导技术,可抓取任意姿态物品(误差<1mm);
  2.智能交互:搭载语音模
  块、人脸识别,支持自然交互;
  3.多场景适配:商业与工
  业两用,活动范围广;
  4.速度优势:运动速度更
  快,适合快速作业;
  5.负载能力:双臂负载
  3kg(抓取姿态略低丁磐石/
  领珑);
  6.导航技术:支持激光雷
  达导航。
  4 人形机器人-行者 行者无疆,探索未来:可应用于商业展厅(讲
  解、接待、企业文库调用)、未来场景雏形(替代产线工人、超市) 1.仿生设计:自主研发双足人形机器人,支持自定义尺寸;
  2.造型智能学习:基于强
  化训练平台和算法框架,可定制动作任务;
  3.交互能力:搭载科大讯
  飞语音模块、人脸识别,支持中英文切换;
  4.机械臂:自研7轴仿人手
  臂,双臂协同,支持自定义手势;
  5.安全防护:防摔设计+避
  障功能。
  5 人形机器人-天工2.0 运动性能的工业级验证标杆:全球首个人形机
  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最高奔跑速度12km/h,可在斜坡、楼梯等多种地形平稳移动,具备视觉感知泛化能力与抗外力冲击稳态保持能力。
  用途为工/商业两用等,目前已在桌面清理场景、物流打包等场景中投入诸多实践。 公司为其提供关键零部件等服务,其搭载双电池快换系统,是全球首个具备工业级机器人永续作业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天工拥有工业级上肢负载与毫米级动态作业精度,配备全自由度灵活下肢系统,并且在端侧智能计算平台计算能力全球领先,为后续在工业场景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通过超远距离的遥操作控制,能够大幅拓展特种场景作业半径。公司部分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以及模组相关产品:互转化的机械传动装置,具有螺纹传动和滚动螺旋传动的综合特征。 与滚珠丝杠传动相比,其滚动体不是多个球体,而是含有螺纹的多个滚柱体。螺母或丝杠旋转运动通过滚柱的行星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行星滚柱丝杠传动中特有的滚柱结( )构,使得滚柱与螺母或滚柱与丝杠之间无相对轴向位移,滚柱能够在丝杠和螺母形成的封闭空间内反复循环运动,依靠滚动/滑动摩擦实现运动和动力的传递。
  2 谐波减速器 谐波减速机在工业机器人领
  域使用广泛,负载能力在10kg以下的工业机器人都会用到谐波减速机。它由波发生器、柔性齿轮和刚性齿轮等三个基本零部件构成 谐波传动具有传动精度高、减速比大、体积小重量轻、传动平稳、可向密封空间传递运动等优点:
  1.传动精度高。多齿在两个180度对称位置同时啮合,因此齿轮齿距误差和累积齿距误差对旋转精度的影响较为平均,可得到极高的位置精度和旋转精度;
  2.减速比大。单级谐波齿轮传动的减速比可达30~500,且结构简单,3个在同轴上的基本零部件就可以实现高减速比;
  3.体积小、重量轻。谐波减速器结构简单零件少,与一般减速器比较,在输出力矩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可减少2/3,重量可减轻1/2;
  4.传动平稳。由于同时啮合的齿数多,齿面相对滑动速度低,使得谐波减速器承载力高,传动平稳;
  5.能在密闭空间和介质辐射的工况下正常工作;3 CSV减速器 CSV减速器属于RV减速器的进化类型,在传统的摆线针轮减速器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具有结构紧凑、高刚性、高精度、低噪音、速比范围大、体积轻巧、小型高效等特点,在Delta机器人、Scara机器人、六轴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关键应用体现 1.体积小:体积可以做到手指一般大小;
  2.高刚性:针与摆线齿轮全部啮合,故具有高刚性;
  3.速比范围大:动比大,其范围10-1000,优选的速比是30-150之间的偶数;
  4.高精度:输入端单曲轴与摆线齿轮之间采用了含内外圈的高精度球轴承,精度达到1弧分以内;
  5.高效率:单级摆线针轮传动,效率明显高于同类产品;
  6.低噪音:噪音在70db以下。
  4 关节模组 全套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采用谐波和行星两种技术方案,总共包含10个型号,15款产品,支持机器人从头到脚的全部运动覆盖 1.全尺寸关节模组,行星和谐波两种减速机方案,全身运动覆盖;
  2.极致轻量化,深度定制轴承;
  3.中空设计,内部走线;
  4.高寿命、耐冲击;
  5 3C精密制造用灵巧手 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该款产品面向3C精密制造下上下料、产品检测、包装、精密组装等场景,实现拟人化的人手操作 1.外形设计:仿人手设计2.轻量化设计:重量<600g3.使用寿命:大于百万次4.高自由度:165.指尖控制精度:±5mm6.标准化接口设计:可与主流人形机器人和协作臂对接
  6 空心杯电机 机器人、医疗设备、工业自
  动化、消费电子等领域高精度联动核心部件 1. AL6061-T6材质:主体2.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响应速度优点,广泛用于机器人灵巧手等部件3.结构复杂:由46个组件组成,配合尺寸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7 力传感器 机器人、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消费电子等领域高精度联动核心部件 安装在末端执行器或关节处,用来测量施加的力或扭矩,确保抓取和操作物品时的安全性和精度8 关节模组—前臂 机器人、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消费电子等领域高精度联动核心部件 主要负责前臂与上臂之间的弯曲和伸展运动,这使得机器人能够完成更加精细的操作任务9 关节模组—后臂 机器人、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消费电子等领域高精度联动核心部件 位于机器人的手臂后部分实现大幅度的旋转和抬升动作,从而扩展了其工作范围和灵活性10 第一轴:基座驱动轴 机器人、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消费电子等领域高精度联动核心部件 位于机械臂底部,负责整体基座的旋转运动,实现机械臂水平方向的大范围转动在实际应用中,人形机器人量的热量,需要通过散热来散热模组保障其工作的稳定性和使用要求,是传统工艺的很好补充。
  1.成型效果好尺寸精度:
  ±0.05~0.1mm(尺寸<
  50mm)/±0.1~0.3mm(尺寸50-200mm Ra)表面粗糙度:
  1.6~6.3μm
  2.可以制造形状复杂、轮廓清晰、薄壁深腔的金属零件:压型复杂零件。 力下凝固的,又因填充时间很短,冷却时间较快,所以组织致密,晶粒细化,使铸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5.生产高效,可实现自动化生产: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生产周期短,适合大批量生产。
  适应部位:精密小件
  适合环节:大批量
  MIM是一种将塑料注射成型技术与粉末冶金技术相结合的先进金属零部 1.成型精度:±0.02mm。
  件制造工艺,适用于生产形状复杂、 2.不受产品形态限制均可成4 MIM尺寸精密、性能优良的小型金属零件 型。
  (通常重量在0.1g至200g之间)。 3.价格优势明显。
  核心原理是:将金属粉末与粘结剂混合成具有流动性的“喂料”,通过注
  的金属零件。压铸工艺,开模成本更短,周期更短 4.成本:CNC的50%-80%。
  2 公司工业机器人相关产品用于提升产线自动化能力
  公司利用自研控制系统及机器人产品不断提升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自2006年起,公司便开始从事消费电子领域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和制造,2009年,公司自研的自动化技术开始服务于主要客户的产线,并开始研发工业机器人,截至目前已推出多个系列机器人:2009年推出 机器人(并联机器人)斑鸠, 年进行迭代, 年推出轴斑鸠机器人;2015年推出“小Q机器人”,并实现大批量上线生产;2018年推出双D机器人和巧手机器人,将手工线变为十几米长的全自动巧手线;2023年推出仿生双臂机器人“有加”,2024年推出“有加”穿戴式外骨骼示教器。公司工业机器人技术全面赋能智能制造自动化产线:
  闭环精密定位,超低轴间指令同步时间,灵活分组分布控制。集成六轴电机的驱控一体化解
  决方案,电控箱综合体积缩小至约1/10以下。系统上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支持功5.线体UPH≥1600PCS。
  2、汽车及低空经济
  公司已布局动力电池结构件产品,包括方壳、电芯钢/铝外壳、圆柱电芯铝壳、顶盖、盖板、防爆阀、正负极软连接、转接片等,以及柔性软连接母排、注塑件等汽车相关精密结构件。这些组件用于传输能量、承载电解液、保护安全性、固定支承电池和外观装饰,并具备可连接性、抗震性、散热性、防腐蚀性、防干扰性和抗静电性等功能。在动力锂电池材料成本中,精密结构件占比约为10%-16%。公司还切入车用刹车系统一线品牌客户体系,并布局车内电子元器件,如无线快充和自研快充线圈,适配品牌方充电协议,可满足AI
  多设备充电需求。基于 终端硬件累积的精密制造和研发设计能力,公司建立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凭借领先的精密制造、研发设计和商务拓展能力,公司在动力电池结构件细分领域迅速崛起,成为北美新能源大客户的重要供应商。2023年8月公司子公司与德国某整车厂(OEM)旗下动力电池子公司签订了《提名协议》,供应动力电池盖板、模切件以及相关注2025 2029 22塑、冲压件。协议履行预计将在 年至 年增加约人民币 亿元收入。公司正积极拓展汽车散热模组、车内软包产品、充电产品和车载充电机等。维材料,并结合轻量化夹心三明治结构设计,应用在头部客户的农业及运载领域相关产品。
  这种创新设计不仅显著减轻了桨叶的重量,还提升了其强度和硬度,同时增强了飞行器的稳定性和抗恶劣环境能力。公司汽车及低空经济业务的主要产品、服务如下:
  关键技术,凸包质量稳定性行业领先构设计避免细微的铝金属丝产生、视觉动力电池顶盖特点检测技术应用通过仿真和设计的不断修正,快速换动力电池铝壳代,铝卷母卷落片及收料自动化应用自主研发的闭环真空压铸技术,实现刹车卡钳超薄一体化成型(壁厚≤3mm),较传统铸造减重20%,同时车轮制动模组 ≤0.02mm,并通过独创的阶梯式热处理工艺提升金属流线密度40%,在-50℃至120℃极端工况下保持0.01mm级形变控制,量产效率同比提升35%先实力叶结构。
  碳纤维桨叶产品
  3、清洁能源
  公司光伏储能板块的核心产品包括微型逆变器、储能PCS/GUI及光伏无线网络通讯模块等,专注于为客户提供高效、智能的光伏储能解决方案。相关产品主要用于将太阳能模MPPT 99.8%组的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并通过自主研发最大功率点跟踪 技术达到 的发电效率。公司与国际领先的光伏储能领域客户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为其提供微型光伏逆变器等产品的代工服务。相关终端产品在全球市场覆盖率保持领先。凭借在AI终端硬件领域的精益智造、自动化、智能化、规模化供应能力,公司光伏储能业务与原有业务协同性较场站级别的需求;该系列产品能够为工业、交通和能源领域中绿色氢气的应用创造额外价值
  (二)公司核心制造工艺介绍
  作为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公司坚信“细”颗粒度、“深”科技能够引领高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公司在模具加工、设备开发、工艺处理,对原材料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多样化产品的集成等多方面深入实践,积极结合行业最新技术,发展出智能AOI检测系统及全自动产品检测反馈调节系统、高速精密冲压技术、冲压一件流、无人绿色阳极生产线、CNC智能车间等多种先进核心制造技术及工艺,将多种行业领先的精密制造能力发挥到极致。
  以下为相关核心制造工艺介绍:
  1、智能AOI检测系统及全自动产品检测反馈调节系统公司自动调节系统技术成熟,拥有自主硬软件专利,智能AOI检测系统在AI深度学习基础上导入轮廓线法用于零件边缘检验,通过自有产品数据集训练减少Escape/Overkill比率,实现目标功能缺陷0%漏判,实现NoTouch工艺。同时公司设计研发了独有的检测光源光照系统,对于不同产品设计定制化的检测光源及光照方案,搭配不同滤镜、暗场显微镜、角度、颜色等打光方式验证,可满足复杂形状,不同材质及反光情况产品的检测需求。
  全自动CCD及AOI产品检测反馈调节系统实现生产实时反馈调节,建立在PID算法上的实时反馈调节机制,根据CCD及AOI检测结果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系统进行实时调整,实现对生产误差的实时控制。该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在重点功能件产品、结构复杂及套切尺寸要求严格的产品的生产中,保证高精度生产的同时节省大量后续检查的人力。
  2、模切一线流生产线体公司模切加工设备可以同时使用多种不同的材料来生产复杂的产品,模切生产线体上有两个典型的技术创新:
  ()套切工艺:套切即把原本生产大尺寸产品所产生的废料同步用来生产小尺寸的产品。在线体设计上,可以实现同一个材料被切割成2个形状,从而最大程度提高材料利用率,在此过程中对质量管控同步提出了更高要求。
  (2)不停机换料模组:传统的模切设备,在每卷材料用完换新材料时都必须停机,从而导致整个模切行业的稼动率较低。公司开发并已实现了原材料、废料和成品的不停机2
  换料技术。这种突破性的技术使稼动率可以提高倍。常规的模切制造工艺会产生废弃的树脂原材料,但公司应用循环造粒技术之后,能够将原本的废料按照“塑料薄膜废料-破碎-造粒-拉膜”的过程,实现再利用。
  3、高速精密冲压技术冲压速度一直是冲压工艺挑战的技术难题,高速精密冲压技术是兼具冲压速度与高精
  密度、效率极快的冲压生产工艺,高速精密冲压是设备、模具加工、模具设计、智能控制等技术的结合体,可有效减少模具开发量,适合精密件的大规模生产,最能充分体现一家现代化制造企业的技术层次和软硬件实力。公司的高速冲压技术,其速度较普通冲床提高了10倍以上,其稳定性依赖于专业的模具设计、模具加工以及整套保养系统。为了匹配高速冲压,公司还开发出高速包装机。其整合了尺寸和外观的自动化光学检测,同步导入了10% AI不停机换料技术。高速冲压与高速包装可以将生产效率提升 以上。公司已在 终端设备、连接器、汽车电子元器件等方面全面应用高速精密冲压技术,具有一人多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优点。
  4、冲压连续流生产线体冲压连续流生产线体是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和生产场地集中的高效生产方式,广泛应用在小型冲压连续模零件、需焊接或贴合组装类产品领域,主要结合料带冲压、清洗、焊接、检测、落料等工序连线作业,且AOI及摆盘包装工序在同一个区域完成,可根据产品工艺增减连线工站。公司利用连续模料带连接所有的制程,包括冲压、清洗、焊接、检验和包装。典型的技术创新有:
  (1)循环清洗系统:冲压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水和清洗液来清洁产品。公司开发了循环清洗系统来节约用水,一条红色管道用来收集使用过的废水,并集中输送到中央处理系统,经过过滤后,另一条蓝色管道会重新将其注回清洗机内。此外,三层垂直清洗机可以将清洗效率提高3倍,并节约了设备占地面积。通过导入这套循环清洗系统,共可以节省70%的水、60%的清洗液和30%的占地面积。
  (2)模块化焊接设备:每一代的冲压产品都会有新的特征,对自动化也有新的要求,因此自动化设备的通用性至关重要。模块化焊接设备在不同生产工序之间实现了装置的共用。当线体需要从产品A切换到产品B时,只需替换一部分装置。该设计可以缩短30%以上的线体切换时间,提高线体的稼动率,减少设备投资。公司已经将模块化设计理念也延伸至检验和包装等其他工序的相关设备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线体的标准化水平。
  冲压一件流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少,产品一致性程度较高,工艺流程中通过AOI检验包装在线进行,无中间仓储及物流过程,有效反馈并控制产品质量,工站增减灵活,有效降低产品成本。5、无人绿色阳极生产线CNC AGV AGV公司的 车间配备自动导向车( )与机器人,有序管理生产节奏。 自动实现CNC的装夹工作,通过数据信号指引,将已经加工完成的产品从机器中取出,AGV也会进行新刀具更换和旧刀具回收。夹具装卸和刀具更换都在生产管理系统下精准进行,大大提高设备稼动率。此外,CNC智能车间还配备一键测量实验室。前期每台检测机都会配备一名操作员进行零件测量,升级后的一键测量技术可以通过AGV来替代操作员进行自动装夹,提高检测设备的利用率。检测完成后,数据可以自动传输到生产管理系统,并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与加工参数的自动补偿,大大缩短了机台的调试时间并节省技术资源。公司的全自动阳极氧化生产线可以实现实时监控配方并回收化学品和废水。阳极氧化生产车间有大量自动引导车(AGV)在同步运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与产品的接触。
  AGV在生产线之间实现产品的搬运时与上下料设备自动对接,在机械手的配合下,完成阳极氧化的产品从阳极氧化线体搬运至自动上下料线体。整个阳极生产过程已实现自动化上下料、自动化周转,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保证更高的产品质量。
  6、其他核心技术
  圆刀平刀组合模切工艺是 ±0.05mm;圆刀、平套切精度高等优点的先进 品、切割端面要求 暴露时间,提高洁净圆刀+平刀组合模切工艺生产工艺,能实现精确套 高、手机框胶产品 度;减少作业人员;
  切 提高换线速度,提高效率设备或自动贴装设备,将 各种形状产品.异步、拼接省料工艺几个简单形状单元拼接成轻重量;可替代MIM多不同结构,不同厚度的件降产品低费用CFP模具技术 产品将金属工件置于氟化物工件形腔,模具变形Diffusion)在工件表面而形FTD模具镀层技术较小成几纳米高硬度膜层仿真是通过专业的软件模金属件拉深模拟、拟真实环境参数,仿真可6 果,仿真模拟可以缩短开 果、缩短开发周期、拟、锻压冷镦件成冲仿真技术提高开发成功率发周期和提高开发成功型模拟、模流仿真率,从而降低开发的试错等成本1.贴片效率冲压模切高速贴装技术高精度组装 净度提升;4.贴合强度稳定;可产优势;
  2.材料应用广,可使MIM ( Metal Injection马达精密小齿轮 用铁基合金,不锈Molding)为金属注射成件、手表内置结构钢,硬质合金,钨基脂、烧结等工序生产产品零件、耳机盒结构MIM不锈钢生产工艺 程度高(>98%);4.的方法。可以获得形状复外观件、手机摄像 尺寸控制精度高,公杂,成本低,高性能的金;
  4.原料自制,节省原材料成本。
  1.具有快速大批量生
  产优势;
  陶瓷阀门、齿轮、 2.材料应用广,如氧CIM( Ceramic Injection插芯、套管等结构 化铝、氧化锆、铁氧Molding)为陶瓷注射成件、笔记本键帽、 体、碳化硅、氮化硅脂、烧结、等工序生产产外壳等外观件 3.尺寸控制精度高,CIM陶瓷生产工艺品的方法,可以获得形状刀具、电子烟嘴等 公 差 带 可 做 到复杂,成本低,高性能的功能件、导热结构 ±0.03mm;
  陶瓷零部件
  件 4.成本低,表面光洁度高,无需或仅需少量机械加工碳纤维HybridMolding技术精密拉深技术
  (三)行业地位
  公司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卓越的产品品质、稳健的营收增长、良好的资本市场形象以及高效的综合运营能力,在多个关键领域稳步积累经验与优势,为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公司参加2025年首次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取得2项冠军、1项季军的成绩,其中公司“领智战队”具身智能机器人领珑获得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混料分拣技能竞技”及“物料搬运技能竞技”比赛双料冠军,磐石获得“物料整理技能竞技”比赛季军。
  三、公司经营体系
  聚焦组织创新升级,“四个圈”准则协同联动: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降低运营成本与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竞争力。公司秉持“成本想要下来,能力需要上去”的工作方针,聚焦由商务(BD)、研发(R&D)、运营、职能组成的“四圈”准则,四圈协同联动支撑公司的稳健发展。
  首先,商务遵循“客户至上”的宗旨,根据公司的策略在市场端精心挑选赛道和客户,这是核心圈;
  其次,研发围绕客户的需求和行业趋势,进行领先技术的研发,这是创新圈;接着,运营部门需要围绕着商务和研发的需求全方位落地执行,实现良率、效率和成本最优化,提升运营效率,这是执行圈;
  最后,职能部门根据所有圈层的需求提供服务,并提供策略指导和各支持体系运行机制,这是支持圈。
  (一)生产体系公司始终秉持工匠精神,将精细化生产与质量控制置于核心地位,严格把控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并在质量、工艺、技术等多个领域树立行业标杆。同时,公司持续投入研发资源,引入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精密模具设计、材料应用及生产工艺的创新能力。公司主要客户为国际知名AI终端产品品牌厂商及其指定的上游供应商,其采购需求多为定制化的精密功能件,且对品质、生产交付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公司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高度重视品质管理能力和按时交货能力,主要采用“按单生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合理生产计划,确保高效交付。在制造流程中,公司通过自动化生产设备、零部件批次管控系统(Traceability)、AI光学视觉检测(AOI)以及订单物料与ERP的集中监控系统,实现数据多维度分析,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公司利用自研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仓库管理系统(WMS)实现多系统交互、设备自交互以及标准化的工厂管理,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此外,公司密切关注机器人相关前沿技术的创新,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发融入自动化生产解决方案,结合自主研发的数控化、自动化设备,致力于打造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智能生产车间,建设高效现代化的智慧工厂。
  (二)研发体系
  公司研发方向涵盖产品工业设计与性能开发、精密模块设计与制造工艺,以及自动化和智能化应用技术。公司研发体系由工研院、BG技术中心和BU产品开发中心的三级系统化研发平台组成,除此之外还设立五大子研发平台:散热模组研发中心、机械工程研发中心、先进材料研发中心、电磁研发中心和建模仿真中心。
  工研院专注于研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重点聚焦于创新材料、仿真、散热和节能减排等领域,通过产学研合作为BG/BU研发中心提供前沿技术储备和未来产品研究支持。
  公司建立全球化研发体系,凭借技术优势深度参与客户前期设计研发,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针对客户新产品需求,研发部门启动研发流程,样品试制成功后获得客户认可,并制定SOP(标准作业程序)和SIP(标准检验程序)以推进量产。
  精益数字化部为生产的精益化、数字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为推动集团精益化生产的核心理念,精益数字化部通过实践化教学和精益化指导,为员工提供最新生产技术和精益理念培训,结合IT数字化实现效益数据可视化。IE中心组织各BG/BU的精益活动,推行“精益前移”与“机因工程”体系,优化生产前期流程,挖掘设备效能,降低生产成本。2025年上半年,公司协同推进精益制造,落地全员改善提案10,000余件,已落地改善项目4,500余件,改善金额占产值的2.49%,并认证精益人才279人。其中LeanmanufacturingCTQ改善推行,共节省工时约409万小时,材料节省约7,285万元,综合良率提升约3.1%,综合稼动率提升约8.7%,设备利旧节省约1,526万元,节能减排节省约为1,128万元,显著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
  此外,精益数字化部设有四化道场(精益化、自动化、数据化、绿色化)和数字孪生智能化车间,供学员实习和实践。每周开展精益教学,针对不同需求进行定制化培训,每年培养精益师超500人,培训场次超50场,受训人员超2,000人。随着精益工艺的发展,公司从传统精益转向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园区实行低碳化和智慧化,精益理念从生产延伸至设计研发和全员管理。
  (三)采购体系
  公司自行采购与生产相关的原材料、机器设备、模具、夹治具及其它生产辅料,部分供应商由终端客户指定或在其建议的范围内选择,其余由公司采购、质量等相关部门严格筛选。采购部负责供应商认证评估、物料价格及供货时间安排等。
  公司采购流程如下:
  1、公司根据客户销售预测和生产计划,由PMC部门结合存货库存情况分解原材料需求,生成物料需求计划并推动至采购部门执行。
  2、采购订单下达后,采购部通过ERP系统动态跟踪订单执行状态,并根据生产计划调整采购订单。
  3、物料到达后,质检人员对物料进行抽检,决定是否接收,并将抽检结果录入供应商评价体系。合格的产品交接给仓储部后进入仓库备用。
  为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公司与供应商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供方管理程序》《采购控制程序》《绿色产品管理程序》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供应链管理流程。同时,公司进一步优化供应商管理办法,要求供应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环保责任。公司制定《绿色产品有害物质管控标准》,为公司及供应商在产品、原材料、零组件、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及辅材的提供统一的环境管理依据,有效降低产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销售体系
  公司销售体系由国内业务营销体系和国际业务营销体系构成,直接面向客户销售产品。
  集团商务中心(包括业务、产品管理和客户服务部门)负责新客户的开发与产品订单获取。
  针对关键项目,公司成立专门的项目组,实时跟踪客户需求,并在研发、采购和生产等多个方面与客户深度沟通。当客户提出采购需求时,项目组迅速组织研发、生产、采购等部门进行技术及项目整体可行性评估,并编制报价单。客户接受报价且样品验证合格后,公司综合考虑生产能力、价格、品质和交货期等因素,确定订单数量。此外,公司为每个终端客户品牌配备客户焦点团队(CFT)系统。每个CFT由产品管理、工程、质量和运营团队的关键成员组成,为指定的终端客户品牌及其供应商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高效沟通与精准服务。
  (五)质量管理体系公司秉持“以客户满意为中心,以质量第一为重心;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持续改善为恒心”的质量管理方针,致力于通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独立的业务线,推动技术创新和新项目开发,为客户提供可信赖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设立独立于厂区运营的质量中心,负责统筹质量管理。各级质量部门根据业务特性制定相关制度,强化质量管控。集团统筹与推动ISO9001、ISO14001、ISO45001、IATF16949、QC080000、ISO27001、ISO50001、ISO14064-1、ISO14067等体系建设及认证,公司国内外40余座工厂均已完成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其中20余座工厂已通过IATF16949汽车质量体系认证、QC080000有害物质管理体系认证,10余座工厂通过ISO27001信息安全体系认证、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有6座工厂通过双碳体系认证,10余座工厂通过汽车客户的VDA6.3审核。公司定期开展质量稽查审核,自主稽查频率达每年1,000余次,客户审核频率达每年500余次。公司依据以上管理体系制定《质量、HSPM手册》《EHS管理手册》,并通过内外审核、QCC、六西格玛、质量精益会议及管理评审等手段,精准识别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需求与机遇,确保体系持续适宜、充分且有效。
  公司设定的各类质量指标均能得到有效达成:入料和出货LAR目标值分别为98.0%和99.0%,实际值分别为98.1%和99.2%;元器件和模组充电器制程良率目标值分别为98.0%和99.0%,实际值分别为98.5%和99.3%。此外,公司高度重视质量人才的培养,目前已具有10余位VDA审核员、600余位六西格玛绿带人员和30余位六西格玛黑带人员,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
  五、主营业务分析
  1、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6.25亿元,同比增长23.35%,归属于上市公9.30 35.94% 16.73
  司股东的净利润 亿元,同比增长 ,经营性现金净流入 亿元。主要原因为:(1)公司通过持续增加AI终端硬件高附加值产品相关的研发投入、提升市场份额及建立供应商联盟,进一步提升产线稼动率及降低制造成本,公司整体利润同比有所提升;(2)国内汽车业务在工艺能力提升及效率提升方面进展较好,经营相对去年大幅好转;()公司部分海外新工厂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亏损幅度同期有所减少。
  2、2025年上半年细分业务板块经营情况如下:
  (1)AI终端业务方面,实现收入约208.65亿元,同比增长17.26%,毛利率约为16.89%,同比提升0.34个百分点。在各细分产品板块,材料、热管理(散热)、传感器及相关模组、精品组装及相关等终端核心零组件业务在收入快速提升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毛利水平。
  (2)汽车及低空经济业务方面,凭借在工艺能力提升及效率提升方面进展较好,公司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实现收入11.83亿元,同比增长38.41%,毛利率同比提升13.27个百分点。
  (3)其他业务方面,除AI终端、汽车及低空经济外,公司其他业务实现收入约15.77 13.82 247.58%
  亿元。其中,公司清洁能源业务收入 亿元,同比增长 。
  2025年半年度收2024年半年度收 收入变动比加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917,948,828.48 1,007,687,409.49 -8.91%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 主要系本期投资活动-1,236,269,904.87 1,066,229,246.61 -215.95%增加额 现金流出增加所致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适用不适用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营业收入构成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期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适用不适用
  六、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不适用
  七、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适用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不适用
  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导致期初衍生金融资产重分类至交易性金融负债。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本期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应收款项融资:本集团视其日常资金管理的需要将一部分银行承兑汇票在到期前贴现或背书转让,该管理相关银行承兑汇票的业务模式既包括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包括出
  售为目标,故将此类银行承兑汇票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八、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适用□不适用
  1)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不适用具体原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相关规定及其指南,对拟开展的外汇衍生性商品交易业务进则,以及 行相应的核算处理,反映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相关项目。报告期公司衍生品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核算具体原与上一报 则与上一报告期相比不存在发生重大变化。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报告期实际损益情 公司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合约实际损益为12,774.41万元。况的说明套期保值 公司为规避日常经营中所面临的汇率、利率风险,通过操作金融衍生品对实际持有的风险敞口进行套期保效果的说 值。金融衍生品合约损益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由汇率、利率变动而引起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变动,整体套期明 保值效果符合预期。衍生品投资资金来 自有资金源
  1、市场风险及对策
  报告期衍
  外汇衍生性商品交易合约汇率、利率与到期日实际汇率、利率的差异将产生交易损益;在外汇衍生性商品生品持仓
  的存续期内,每一会计期间将产生重估损益,至到期日重估损益的累计值等于交易损益。的风险分公司外汇衍生品交易将遵循套期保值原则,不做投机性套利交易。析及控制
  2、流动性风险及对策
  措施说明
  不合理的外汇衍生性商品的购买安排可能引发公司资金的流动性风险。
  (包括但
  外汇衍生性商品以公司外汇资产、负债为依据,与实际外汇收支相匹配,适时选择合适的外汇衍生性商不限于市
  品,适当选择净额交割衍生性商品,可保证在交割时拥有足额资金供清算,以减少到期日现金流需求。场风险、
  3、履约风险及对策
  流动性风
  不合适的交易对方选择可能引发公司购买外汇衍生性商品的履约风险。
  险、信用
  公司开展外汇衍生性商品的交易对方均为信用良好且与公司已建立长期业务往来的银行及金融机构,履约风险、操风险低。作风险、
  4、其他风险及对策
  法律风险
  因相关法律发生变化或交易对手违反相关法律制度可能造成合约无法正常执行而给公司带来损失。
  等)
  公司将审慎审查与合资格的银行及金融机构签订的合约条款,严格执行风险管理制度。公司已制定《衍生期末投资
  计入权益本期公允 金额占公性商品交易业务管理制度》,从业务操作原则、交易审批权限、交易管理及操作流程、内部风险报告制度及风险处理程序、信息披露等方面对公司从事衍生性商品交易业务进行规范,保护公司和股东合法权益。已投资衍生品报告期内市场价格或产品公允价值变动的情况,对衍生品公 外汇衍生品的公允价值以公司确定的交割日所在月份的记账汇率与合约价格之差额计算。允价值的分析应披露具体使用的方法及相关假设与参数的设定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1)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 □
  (1) 金总额 总额 资金金额
  (2) (2)/ 金总额 额 额比例 向
  (1)
  存放于公
  向不特定 司募集资
  2024年
  对象发行 金专项账
  司债券 补充流动
  资金
  本公司共募集资金总额人民币2,137,418,100.00元,扣除各项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人民币21,394,999.99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2,116,023,100.01元。上述募集资金于
  2024年11月22日到位。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次募集资金到位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验资报告》(容诚验字[2024]518Z0130号)。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对募集资金项目累计投入1,052,932,066.54元,其中:(1)上述募集资金到位前,截至2024年11月25日止,公司利用自筹资金对募集资金项目累
  计已投入671,130,327.58元,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自筹资金671,130,327.58元;(2)2024年度公司直接投入募集资金项目金额为78,336,038.55元;(3)2025年1-6月份公司直接投入募集资金项目金额为303,465,700.41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人民币313,567,127.00元,募集资金应有余额与募集资金余额的差异为749,523,906.47元,其中:(1)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750,000,000.00元;(2)募集资金存放期间的利息净收入476,093.53元。
  (2)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1、田心
  2024年 构件的2027年
  制造中 生产建
  12月06 扩产, 否 47,182.05 47,182.05 2,073.40 15,363.54 32.56% 11月25 不 不适用 否心建设 设
  2、平湖
  2024年 一步提2027年
  制造中 生产建
  3、碳纤
  品类的
  维及散
  2024年 扩充,2026年
  热精密 生产建
  5、精密 化系统
  件制程2024年 装备,2027年
  生产建
  6、智能 生产运
  信息化2024年 营分支2027年
  运营管月,公司承诺在到期日之前及时归还至募集资金专户。保荐人已出具核查意见,监事会已按照相关规定发表同意意见。截至2025年6月30日,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75,000万元。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不适用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不适用用途及去向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 不适用
  (3)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九、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 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不适用
  十、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不适用
  十一、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否
  为加强公司市值管理工作,切实推动公司投资价值提升,增强投资者回报,公司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关于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的号召,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深圳证1 ——
  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号 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司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公司《市值管理制度》已经第六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2025年7月21日公司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公司市值管理工作需要对《市值管理制度》作出了修订,完善了关于公司市值的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措施,进一步规范市值管理工作,更有效地维护公司、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否为更好地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树立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公司制定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司认真落实“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有关进展如下:(一)坚持聚焦主业,全面提升企业效益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6.25亿元,同比增长23.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0亿元,同比增长35.94%,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6.73亿元。主要原因为:(1)公司通过持续增加AI终端硬件高附加值产品相关的研发投入、提升市场份额及建立供应商联盟,进一步提升产线稼动率及降低制造成本,公司整体利润同比有所提升;(2)国内汽车业务在工艺能力提升及效率提升方面进展较好,经营相对去年大幅好转;
  (3)公司部分海外新工厂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亏损幅度同期有所减少。
  2025年上半年细分业务板块经营情况如下:
  (1)AI终端业务方面,实现收入约208.65亿元,同比增长17.26%,毛利率约为16.89%,同比提升0.34个百分点。在各细分产品板块,材料、热管理(散热)、传感器及相关模组、精品组装及相关等终端核心零组件业务在收入快速提升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毛利水平。
  (2)汽车及低空经济业务方面,凭借在工艺能力提升及效率提升方面进展较好,公司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实现收入11.83亿元,同比增长38.41%,毛利率同比提升13.27个百分点。
  (3)其他业务方面,除AI终端、汽车及低空经济外,公司其他业务实现收入约15.77亿元。其中,公司清洁能源业务收入13.82亿元,同比增长247.58%。
  (二)持续推动再融资,以资本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公司持续推动公司公开发行可转债等再融资项目,为公司推进创新产品提供支持,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公司经营规模,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2025年6月17日及2025年7月4日分别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及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领益转债2025年第一次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部分募投项目、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的议案》,及时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及未来战略规划对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投项目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碳纤维及散热精密件研发生产项目”中热管理(散热)相关生产设备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公司热管理(散热)相关产品的生产规模及产品交付能力,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同时新增“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整机代工能力升级项目”,内容包括实验室建设、先进设备采购等,项目旨在结合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路径,开发躯体结构件、伺服电机、驱动器、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及关节模组、高功率充电、散热等解决方案等,并拓展至本体代工与组装服务。通过内外部及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合作,领益智造致力于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行业的发展贡献新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机器人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助力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地位。
  2024年12月6日,公司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及第六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预案〉及其摘要的议案》及交易相关各项议案,拟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江苏科达斯特恩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8名股东购买其合计持有的标的公司66.46%股权,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本次交易已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于2025年8月8日召开的2025年第8次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审议通过,目前尚需取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注册的批复。
  江苏科达斯特恩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汽车仪表板、副仪表板、门护板、立柱等饰件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拥有多家整车厂商一级供应商的资质,在与整车厂商的长期配套服务中积累了丰富的配套经验。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快速切入具备广阔市场前景的汽车饰件行业,获得汽车内外饰件系统零部件及模具的设计、制造及销售能力,深化在汽车产业领域的布局,丰富并完善在汽车领域的产品矩阵,共享江苏科达的客户资源,拓宽新的客户渠道及应用领域,并为迎合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及探索AI终端硬件的扩大应用提供了基础。
  (三)加强技术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公司构建了以工研院、工学院、BG/BU研发中心组成的系统化三级研发体系,围绕材料、工艺、制程等相关领域,根据行业及公司的未来产品和业务规划,时刻关注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专注于行业前沿技术应用、产品开发及工程实现,不断拓展公司模切、冲压、CNC、注塑等传统优势工艺、制程在新业务领域的应用。与此同时,公司力争构建端到端的产业能力,掌握关键技术控制点,通过自主研发持续创新筑牢技术护城河。
  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强化核心研发人才梯队的培养,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加大创新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益。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获得各项专利1,935项,其中发明专利482项、实用新型专利1,407项、外观专利46项。
  (四)践行ESG理念,以行动守护绿水青山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下,领益智造以“责任担当,长期主义”为基,积极投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实践,引领行业绿色转型。公司坚持ESG理念,大力发展绿色智造,把可持续发展融入核心战略目标。近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公布了“2025年企业ESG案例征集活动潜力案例名单”。公司凭借在资源循环和绿色生产领域的积极探索,成功入选2025年企业ESG案例征集活动潜力案例“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类别名单。此外,公司已连续两年在MSCIESG评级中获得A评级,并在国内外主流ESG评级中取得行业领先的表现,在华证指数最新的ESG评级中获得AA评级,位列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行业前1%,在万得(Wind)最新的ESG评级中获得A评级,位列行业前5%。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业务方面,公司积极布局、扩大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绿色能源板块,贯彻落实国家“碳中和”战略,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生产方面,公司深入践行“3R”理念,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资源化(或称“再循环”,Recycle),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使用清洁能源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并持续优化工艺制程,将“3R”原则融入到精益化生产和智能制造的每一个环节。在减量化的理念指导下,公司开发了套切工艺、迂回省料工艺等技术,通过优化材料利用率、节约清洁液体、油、冷却剂等,实现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在再利用的理念指导下,公司通过对刀具、模具、治具、托盘等改造升级,实现多类工具设备的再利用,延长了工具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资源浪费及对新材料的需求。在资源化的理念指导下,公司通过PET/工艺材料回收、水回收、油回收和化学物质回收,积极践行再循环原则,将废弃物分类、转化,减少环境负担,创造经济与环境的双重价值,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未来。
  公司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深入推进绿色运营,切实落实自身环保职责,持续投入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推进各子公司设立能源目标,开展绿色工厂建设及节能设备改造,实施废弃物零填埋(ZWP)、清洁水项目(CWP)等环保专项,促进供应链上下游可循环物料的回收。公司正全面推进流程优化,强调低碳运营,提倡无纸化办公,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切实推进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公司紧跟国家新发展理念,在行业的上中下游产业链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积极响应终端客户的环保要求,提供高标准产品的同时主动参与环保信息披露;致力打造绿色供应链,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及环保责任作为供应商重要考核指标。
  公司持续加大清洁能源使用,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持续发展屋顶光伏,在各厂区推进光伏设施建设,并通过采购绿证等形式,加大公司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
  (五)规范公司治理,加强信息披露工作
  公司已连续两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评价中获得A级,体现了市场监管机构对公司在信息披露、规范运作、内部治理、投资者关系和股东回报等方面的工作质量的认可。报告期内公司严格遵循“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原则,从信息披露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披露要求,帮助投资者公平、准确地把握公司的经营现状和主要风险,不断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透明度。
  公司2025年6月17日及2025年7月4日分别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及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依照法律法规及公司治理管理需求,修改《公司章程》《股东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等相关制度29个,进一步完善了股东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专门会议等治理机构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治理效能及规范运作水平。2025年7月21日公司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公司市值管理工作需要对《市值管理制度》作出了修订,完善了关于公司市值的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措施,进一步规范市值管理工作,更有效的维护公司、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六)资本助力将才战略,打造互利共赢的长效激励机制
  为进一步打造人才新体系,公司全面推进将才战略,加强全球化人才储备及人才本土化建设,打造行业领先的管理团队,公司积极推进多元化、常态化的股权激励计划。公司于2025年6月17日及2025年7月4日分别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及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相关事项,本次员工持股计划涉及核心骨干约100人,使用前期回购的公司股份2,640万股。截至目前,公司各项股权激励计划累计覆盖员工超过2,000人次,授予的权益工具涉及股份占公司总股本5%以上。
  公司积极推动期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员工与全体股东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实现公司、股东和员工利益的一致性,提高公司员工的凝聚力和公司发展活力,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和整体价值,健全了公司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业绩目标与长期激励紧密结合,吸引和保留优秀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激励员工努力创造价值,实现企业与员工的长期价值共享。
  (七)重视股东回报,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1、持续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
  公司坚持以投资者为本,高度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公司严格执行股东回报规划及利润分配政策。公司上半年实施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以2025年5月6日为股权登记日,按照当日公司总股本7,008,177,819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元(含税),总计派发现金红利140,163,556.38元(含税)。公司于2025年8月28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议案》,拟以截至2025年8月28日公司扣除回购专户持有股份的总股本6,970,572,500.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元(含税),总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39,411,450.00元(含税)。体现了公司积极与广大投资者共享公司发展成果,彰显公司长期投资的价值。
  2、实施回购,提振市场信心
  为推动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有效结合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公司积极开展可用于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回购。公司于2025年4月11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公司将使用自有资金及回购专项贷款回购部分公司股份,回购股份的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含),不超过人民币4亿元(含),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累计回购股份38,231,9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55%,回购总金额3.2亿元,本次回购股份已全部用于公司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
  3、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多渠道加强沟通
  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积极通过投资者互动易平台、网上业绩说明会、投资者电话专线、线下投资者活动等多种渠道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联系,传递公司经营管理情况和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2025年上半年度公司共组织或参加投资者交流会议3场,披露投资者调研记录表3份,回复深交所互动易提问33条,及时有效以各种形式回答投资者关切问题。在宣传方面,公司积极与各大财经媒体合作,围绕公司战略、产品结构、经营情况等各维度进行公司品牌侧宣传,对法定信息披露内容进行了有效补充。公司定期在官网及微信公众号更新公司业务经营动态,便于资本市场投资者获取公司经营信息,了解公司业务发展情况。
  公司将以更强的战略定力、更开放进取的心态,坚定推进各项变革措施和战略布局;布局新赛道,携手产业链多方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新业务的快速发展,打造第二成长曲线;聚焦夯实AI终端硬件精密制造领域的领先优势,探索AI终端硬件领域的发展潜力,增强与核心客户的业务稳定性和深入性。同时,公司将根据所处发展阶段,牢牢树立回报股东意识,坚持以投资者为本,持续提升股东回报水平;履行上市公司的责任和义务,持续践行“质量回报双提升”,聚焦主业,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努力通过规范的公司治理、积极的投资者回报,切实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为稳市场、稳信心积极贡献力量。
  

转至领益智造(002600)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