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盐集团(601065)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深入持续锚定“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深入聚焦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工作部署和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落实,全力以赴拼经济,着力护航企业稳态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2亿元,利润总额1.77亿元,整体经营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一)统筹抓好生产经营,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一是始终坚持把统筹“稳增长和结构转型升级”贯穿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大力实施“降本增效”“提质增效”系列举措,实现集团产销两端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报告期内,完成各类产品生产214.88万吨。其中盐产品生产161.48万吨,同比增产13.68%;纯碱产量39.04万吨,同比增产3.58%;氯化钙生产11.19万吨,同比增产48.41%;小苏打产量2.81万吨,同比增产7.97%。主要产品销量202.32万吨。其中:盐产品销售157.37万吨,同比增长12.84%;纯碱销售36.02万吨,同比增长3.86%;氯化钙销售6.06万吨,同比增加5.94%;小苏打销售2.87万吨,同比增加21.61%。二是深化落实采购降本、能耗增效系列举措。报告期内,石灰石、煤炭、焦炭等原料平均采购成本以及纯碱、盐、小苏打、二水氯化钙产品单耗均有所下降。同时,公司持续深化节能减排措施落实,6月晶昊公司综合能耗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0.14%,达到行业标杆水平。三是持续开展质量攻关和管理工作,主要质量指标稳中有升。盐产品优级品率持续保持100%;纯碱产品品质显著提升,轻质纯碱优等品率达98.8%,重质纯碱优等品率达99.3%。 (二)抢占科技创新高地,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新突破 一是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筹建江西省江盐科技研究有限公司,进一步整合集团公司内部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等科技创新资源,为江盐集团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聚焦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等核心技术领域,以揭榜挂帅机制为驱动,以燃煤电厂烟道气二氧化碳吸附回收、高盐卤水提锂关键技术研发、纳滤分硝技术研发以及高强硫酸钙研发制备4个重点科技项目为突破口,释放创新驱动发展原动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深化战新产业与未来产业布局,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孵化,二氧化碳捕集项目、高盐卤水提锂、卤水精制分硝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高强硫酸钙项目等双新领域一批原创技术及研发合作、联合攻关项目转化落地,助力发展新经济增长点。四是数字化创新再升级。加强顶层设计,打造“数字江盐”,推动传统制盐及盐化工转型升级。晶昊公司基于“5G+应用”的化工智慧工厂建设成果入选第二十五届江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名单,晶芯5G智能工厂获评2025年江西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并通过省融合推进中心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发展现场水平贯标,贯标等级L6。 (三)改革聚力发展提质,产品矩阵品牌传播再升级 一是刀刃向内抓改革。持续深化“横向一体化”改革措施落实落地,聚力打造集团第二增长曲线,盐品事业部实现稳态运行。组建盐品事业部销售公司,加快走出去步伐,坚持省内省外两个市场同频共振,产品覆盖区域不断扩大,全面推动落实产销研一体化建设。二是创新产品矩阵,持续守护公众健康。4月中旬,公司成功推出8款食盐新品,显著完善了产品结构,形成“百仙系列(低端)、井冈系列(中端)、清江古海(高端)”的品牌矩阵,逐步开发新品满足多元需求,积极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5·15防治碘缺乏病日等主题活动,不断提升江盐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三是持续深化市场开拓,加快走出去步伐,深化周边省份盐企战略合作,产品覆盖区域不断扩大。同时,持续深耕出口市场,实现出口销售同比增长22.9%,公司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量占全国出口总量30%以上,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四)锻造产业升级引擎,着力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晶昊公司热电联产项目全面投入生产运行,盐、汽、卤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有效满足樟树市盐化工基地各企业的用汽及用电需求。二是攻坚能效领跑工程。制盐卤水精制分硝、五改六效工程等节能降耗项目实现投产运行,MVR+六效汽耗较去年同期MVR+五效汽耗同比下降0.036t/t。三是激活边际价值空间。积极推进年产100万吨MVR盐钙联产装置项目、纯碱20万吨数字化项目报批、立项,积极挖掘盐化短周期产品边际效益。65万吨/年卤水纳滤及MVR扩建精制盐智能化工程项目建设全面启动,进一步提升规模经济、源头卤水质量与产品价值。四是深化绿色智造转型。包装公司包装生产线设备智能化节能升级改造项目实现竣工投产,产能从原日产量2.8万条增加至6.6万条;VOCs收集治理技术改造项目完成项目立项,项目成功投入使用后,每年VOCs排放量由原41.79t/a减少到10.4t/a,减少排放量31.39t/a,可达到国家绿色排放标准。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