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当家(600467)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我国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公司董事会、全体干部员工,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寻找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 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夯实实体经济为本,紧扣海参产业主导地位,把握住有机全产业链这条主线,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搭配新型经营主体等有效措施,依靠刺参良种培育、产地检验、养殖环节检测,围绕绿色养殖新理念,创新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化海参养殖模式。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用好有利条件,挖掘新的潜能,提升经营业绩,实现公司更好更快发展。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行稳致远。 1、2024年公司党委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决心和信心。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的领导贯穿各方面工作全过程,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砥砺奋进、攻坚克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每月组织下属党支部召开一次党员会议,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号召全体干部员工要继续弘扬“艰苦奋斗、诚信创业、科学发展、凭海逐梦”的企业精神,围绕扩大有效需求,扎实推进成效建设,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全面统筹。以品牌树立形象,以管理提升效率,以人才凝合力气。切实增加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攻坚克难中抓住机遇,在苦干实干中跨越争先,在改革中重点重抓,在构建和谐中凝心聚力。积极稳定资本市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注重目标引领,把握政策取向,讲求时机力度,强化系统思维,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 2、2024年以海参产业源头为发展结构,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实现集约化、集成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现代化海参产业方向。养殖模式从源头抓起,无公害、零药残、有机,从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到餐桌,好当家有机刺参实现全程追溯可控。截止2024年底共有130多万平方水体现代海参育苗车间已投产使用。直营、加盟、互联网+等营销模式,促进实施品牌战略的智慧结晶,引领稳定健康发展。2024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1,606.01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342.76万元,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降低9.4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降低12.17%。2024年度鲜海参累计捕捞5,816.82吨,比去年同期降低22.61%,其中:对内转海参加工817.50吨,对外销售4,999.32吨。鲜海参年平均对外销售价格125.16元/公斤,比去年同期降低4.50%。2024年12月,好当家海参顺利通过第16年有机食品认证。 3、海洋捕捞业是好当家的起家产业,公司一直着力于扩大发展捕捞及配套产业规模,已形成捕捞、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但由于渔业资源利用过度、捕捞结构失调、渔船数量增多、成本增加等原因,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导致利润越来越薄,成长压力越来越大。 为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加快渔业生产结构调整,在逆境中稳步发展,夯实各项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发展现代化远洋渔业,建设智能化、机械化船舶,提高深海捕捞和渔业装备技术。形成集捕捞、深加工、流通为一体的远洋渔业价值链,增加水产品附加值,最终实现远洋渔业资源开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4、冷冻食品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健康和便捷的需求增加。为此冷冻食品行业实行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并行的营销策略,以加强品牌建设和质量管控为应对竞争,以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为发展理念,通过研发差异化产品巩固市场份额。推动功能性预制菜食品(如高蛋白、低脂产品)和即烹、即食类、地域特色化产品,线上电商与线下商超的渠道融合主流。加强环保包装和优化冷链能耗为重要方向,响应全球碳中和趋势。 5、人才是创新的根本,更是强化公司核心竞争的内在要求。2024年公司组织更多形式的专业技能培训,为企业员工提供多样学习平台与渠道。形成良好的团队文化学习氛围,在学习交流中,紧密团队联系与协调,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执行力,着力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营造人才成长环境,畅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挖掘优秀员工种子,着力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人才瓶颈问题,大力培育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持续优化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创新创造活力,建立企业人才资源竞争优势。近年来,公司不断增强技术研发投资力度,海洋生命科学院、水产研究所、食品检测中心等贯穿公司主导产业的科研体系已逐步构建成型。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江南大学等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的长期协作关系。
|
|